郭坤;耿松梅;肖生祥
患者男,34岁.左侧眶周、右侧口角出现红斑、糜烂、渗出3个月,全身可见散在的丘疹、色素沉着等湿疹样皮损.于门诊先后诊断为“湿疹”、“皮肤结核”,治疗效果欠佳.入院后发现多系统机会性感染及心包积液、肝脾肿大等系统症状,承认有不洁性交史.血清抗HIV抗体确证试验阳性.提示当出现不典型皮肤症状或常见皮肤病的异常表现时,应详细询问病史并行相应检查,以排除误诊、漏诊.
作者:谢恒;文翔;李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临床诊断的20甲营养不良患者的病理改变特征,明确病因,指导治疗.方法 23例20甲营养不是患者,临床表现为获得性单纯性20甲损害,甲板表面有许多纵嵴,失去光泽不透明,似砂纸样外观,甲板增厚或变薄,真菌检查阴性.采用纵行甲活检手术方法获取甲组织标本,观察甲单位病理改变.结果 23例患者中病理改变符合甲银屑病4例,甲扁平苔藓3例,甲非特异性湿疹样变16例.发病年龄以青中年发病人数占绝对优势(73.91%);病程<2年者占21.74%,2-10年者占69.57%,>10年者占8.70%.结论 甲单位病理检查能对20甲营养不良患者进行病理诊断,其病因包括甲银屑病、甲扁平苔藓以及甲非特异性湿疹样变,为下一步选择治疗药物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应川蓬;万慧颖;徐敏燕;宋翔 刊期: 2012年第07期
1临床资料本科1998-2010年共诊治小汗腺汗孔瘤7例,临床分别拟诊为皮脂腺痣、寻常疣、化脓性肉芽肿、脂溢性角化和皮肤纤维瘤等,予手术切除后,切除物送病检均示:小汗腺汗孔孔瘤.7例临床全部误诊,其中男2例,女5例,年龄34~65岁,平均42.8岁,病程3~15年;皮损分布:发生于足部4例,面部2例,头皮1例;2例有外伤史,3例行激光治疗后复发.
作者:陈尚周;吕君;王红莉;谢枝翠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患儿男,9岁.出生后9个月时被发现双侧臀部皮肤坚硬如石,并逐渐累及双侧髋部、腰部及大小腿.双侧臀上部、臀外侧及股外侧皮肤毳毛增多、增粗.皮损组织阿新蓝染色显示真皮内有黏多糖沉积.诊断:皮肤僵硬综合征.
作者:冯进云;李萍;李建红;崔荣;刘建中;罗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例1女,38岁,因面部皮疹30余年就诊.例2女,70岁,因鼻背皮疹5年,右面部皮疹1年伴糜烂3个月就诊.例1和例2鼻背上皮损均表现为浸润性斑块,皮肤镜检查符合基底细胞癌,皮肤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硬斑病样型.例2右面部皮疹经病理证实为结节型基底细胞癌.均采用Mohs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作者:李薇薇;陈见友;王云;庄贺婷;涂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薇诺娜柔润保湿霜对慢性湿疹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 在根据病情酌情给予系统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病例自身对照(左右两侧皮损分别外用薇诺娜柔润保湿霜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和单用糠酸莫米松),比较两组在治疗1,2,3周后的EASI评分、痊愈率、有效率和皮肤生理功能[经皮水丢失(TEWL)、角质层含水量(WCSC)和油脂含量],以及停止治疗4,8周后EASI评分、复发率和皮肤生理功能.结果 ①纳入105例病例,97例完成3周治疗,停药4,8周后分别有88例和81例获得随访;②治疗1,2,3周后,两组EASI均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前者痊愈及有效率明显高于后者(P均<0.05);两组TEWL逐渐下降,WCSC和皮脂含量增加,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结束4,8周,治疗组EASI值及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EWL,WCSC和皮脂含量治疗组也明显好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酌情采用药物治疗基础上,薇诺娜柔润保湿霜联合糠酸莫米松在改善病情,减少复发方面优于单用糠酸莫米松,薇诺娜柔润保湿霜对于慢性湿疹的治疗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作者:李谦;孙东杰;何黎;张道军;王红兵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患儿女,10岁,右臀部环状斑块8余年,曾多次误诊为股癣.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不全,毛囊角栓,表皮假上皮瘤样增生;真皮浅中层弥漫炎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为主;真皮内可见上皮样细胞结节,浸润的细胞有淋巴细胞、多核巨细胞及组织细胞等.抗酸染色(-),PPD试验(3+).诊断:疣状皮肤结核.
作者:黄俊萍;刘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检测的相美性.方法 同时采用皮肤点刺试验(SPT)和德国MEDIwlss敏筛过敏原检测系统检测60例特应性皮炎(AD)患者的过敏原,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的阳性率分别为3.89% (140/3600)和7.42% (89/1200),后者明显高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且这两种检测方法不相关(P=0.207).结论 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检测特应性皮炎过敏原不相关,必要时可同时进行这两种方法检测,并结合病史判断病情.
作者:邵依;李红文;张江安;金永梅;吴景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患者女,48岁.面部扁平丘疹、斑块5个月,加重伴肛周丘疹1个月.皮肤科情况:面部见30余个暗红色直径1.0 - 2.0cm的扁平丘疹.鼻周和下颏部丘疹融合成环状斑块,表面覆黄色脓痂,浸润.其间散在分布少许豆粒大小暗红色丘疹.肛周见一扁豆大小的暗红色丘疹,上覆灰白色膜.TRUST 1∶32,TPPA 1∶1280.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增生,真皮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真皮层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诊断:二期梅毒.予苄星青霉素240万U分两侧臀部肌注,1次/周,连续3周.3周后皮疹大部分消退.
作者:孙健;李东宁;杨静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前的麻风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仍然是1981年WHO推荐的联合化疗方案,对于多菌型麻风实施1年疗程的治疗已经被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所接受..但是随着新型活性很强的麻风病治疗药物的发现,麻风病的短程化疗将成为今后发展的方向.麻风病的耐药尽管还没有对现行麻风病药物治疗产生明显威胁,但加强相应的监测和新方案的开发十分必要.
作者:王景权;陈家琨;沈建平;余美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92岁.因左侧颞部圆锥状增生物10余年,基底部轻度红肿,有压痛就诊.患者10多年前因左侧颞部被蚊虫叮咬后出现皮损,自觉瘙痒,反复搔抓.皮损缓慢增大增厚,突出皮面,逐渐呈圆锥状如羊角.
作者:于艳秋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患者男,77岁.躯干、四肢反复红斑、水疱1年余,加重10d,确诊为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发病4年后体检时发现腹膜后肿物,外科手术切除肿物后组织病理显示淋巴样细胞弥漫性浸润,免疫组化示CD20(+),PAX-5(+),Bcl-6(灶+),MUM-1(+),Ki-67( 90%+).诊断:原发性腹膜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作者:田珊;李文海;陈周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皮肤结节病的临床特点,以减少误诊和误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2009年7月-2011年5月诊治的5例皮肤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误诊情况、治疗与转归等.结果 5例结节病患者皮损均累及面部,皮下结节型、红斑型、丘疹型、环状型和瘢痕型各1例,累及纵膈和肺门淋巴结较多,予强的松、复方甘草酸苷、白芍总苷胶囊等免疫调节治疗后病情好转.结论 皮肤结节病皮疹临床表现各异,易被误诊,常侵犯肺、淋巴结和皮肤,引起系统损害,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作者:钟华杰;吴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患者男,41岁.包皮疣状带蒂新生物4个月余.既往再生障碍性贫血史1年.实验室检查:Pt28×109/L,Hb 90g/L.诊断:尖锐湿疣;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结扎疣体基底蒂状结构.21d后疣体完全脱落,25d后完全愈合.随访1年无复发.脱落疣体组织病理示:慢性炎症伴鳞状上皮增生及灶区轻度非典型增生,可见“挖空细胞”.免疫组化示:HPV6/11(+),HPV16/18(-).
作者:李聪慧;冉玉平;王鹏;李二龙;庞宗国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鉴定1个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的突变,并对我国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的致病基因ADAR基因突变位点加以分析.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ADAR基因15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DNA直接测序明确突变位点,并以5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 发现家系中先证者ADAR基因的2号外显子第1493位后缺失了两个碱基AG,造成编码氨基酸发生移码突变(c.1493-1494delAG),家系中健康者及正常对照不存在此种突变.结论 c.1493-1494delAG突变是导致该疾病发生的特异性突变.
作者:曹源;庞艳华;孙婷婷;路雪艳;姜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例1于17岁发病,皮损首发于四肢,家族有类似患者;例2于8岁发病,皮损首发于两前臂.2例患者临床表现均为皮肤弥漫性色素沉着伴点状色素减退斑.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乳头可见类淀粉样物质沉积.
作者:吴成;周晓鸿;李文华;樊应俊;李彩霞;冯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例1女,头面部起疹伴痒4个月,加重伴起水疱、发热3d.例2男,全身起疹3个月,头面部起水疱伴发热3d.均诊断为Kaposi水痘样疹.2例患儿均予更昔洛韦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后痊愈.
作者:胡荣毅;冯永芳;雷小丽;郑亮;段逸群;刘俊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对光泽苔藓的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特征进行初步探索.方法 选取在本院就诊的27例临床诊断为光泽苔藓的患者,每位患者挑选一处皮损先行CLSM检查,后取该处皮损行常规组织病理检查.同时在该皮损附近正常皮肤处行CLSM检查,进行对照.结果 与周围正常皮肤相比,皮损处CLSM图像可观察到真皮乳头部散在分布局限性炎细胞浸润灶,其主要由组织细胞和淋巴细胞组成,下延的表皮突环抱浸润灶.结论 光泽苔藓的CLSM图像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为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有效的帮助.
作者:马伟;雷冬春;徐丽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患者女,50岁.周身反复出现鳞屑性红斑伴瘙痒30年,右臀出现菜花状肿物1年.有银屑病病史30年,予UVA照射治疗70余次.手术切除右臀肿物,组织病理示鳞状细胞癌和Bowen病.诊断:银屑病;鳞状细胞癌;Bowen病(多发).
作者:王佳媚;张多文;宁舒鹏;王剑锋;郭建魁;哈小琴;杨桂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59岁.膝、臀部黄红色皮疹2个月.2个月前患者膝部出现数个米粒大小黄红色丘疹,渐累及臀部,并且增多增大,无破溃及融合,无明显痒痛感.近来饮食较油腻(喜食羊肉),糖尿病病史10余年,口服降糖药控制中,空腹血糖13.29mmol/L.
作者:干慧慧;梅莉红;曾义斌;任伟民;王红枫;权哲;方芳;翁孟武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