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糠秕马拉色菌对银屑病发生发展影响的研究现状

刘依璐;杨晓红;曹毅

关键词:银屑病, 糠秕马拉色菌, 角质形成细胞, 免疫反应
摘要:银屑病的发病与感染糠秕马拉色菌的相关性近年来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银屑病是一类由多因素相互作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糠秕马拉色菌对于银屑病的致病机制尚不清楚,但通过相关研究可以确定糠秕马拉色菌可诱发或加重银屑病并使银屑病持续存在.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糠秕马拉色菌对银屑病发生发展影响的研究现状

    银屑病的发病与感染糠秕马拉色菌的相关性近年来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银屑病是一类由多因素相互作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糠秕马拉色菌对于银屑病的致病机制尚不清楚,但通过相关研究可以确定糠秕马拉色菌可诱发或加重银屑病并使银屑病持续存在.

    作者:刘依璐;杨晓红;曹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综合性医院1267例AIDS/HIV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 调查AIDS/HI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分析感染现状及趋势,为医院及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本院2009-2013年HIV抗体筛查阳性并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的1 267例AIDS/HI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5年间,共检出AIDS/HIV感染者1 756例,其中住院1 436例,门诊320例;检出率逐年上升.在调查的1 267例感染者资料中,男937例,女330例,男女比例2.84∶1;79.10%为流动人口;20~50岁为高发年龄段,以性传播为主.结论 AIDS/HIV在泸州地区的感染率呈现逐年明显上升趋势,性传播比例及普通人群感染率明显加大.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高危人群、流动人口以及AIDS/HIV感染者的防治管理,同时还应加强宣传婚检、产检的重要性以及着重提高地区人民文化及医学和性道德素质.

    作者:雷丽明;王华;彭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带状固定型药疹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50岁.间断性右腰背腹部带状水肿性暗紫红色斑片20余年.患者20余年前,因便秘服用酚酞(商品名:果导)片后约5min,在右腰背腹部出现瘙痒及红斑,继而发展成水肿性暗红色斑片,呈带状排列,其中一斑片上有水疱,口唇部也出现暗紫红色斑疹及水疱,口角糜烂,随即在当地皮肤科就诊,按固定型药疹给予诊治后痊愈.

    作者:刘阿丽;朱世豪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炎症性浅表播散型汗孔角化症合并前列腺癌1例

    患者男,72岁.面部浅褐色皮疹20余年,躯干及四肢起疹伴瘙痒1年余.组织病理表现为角化不全柱,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前列腺穿刺活检示:前列腺癌.诊断:炎症性浅表播散型汗孔角化症合并前列腺癌.

    作者:夏萍;陈柳青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50岁以上带状疱疹患者后遗神经痛的影响因素及其防治

    目的 探讨50岁以上带状疱疹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方法 收集本科2012年11月-2013年5月共88例50岁以上住院带状疱疹患者详细信息,定义PHN为疱疹消退后疼痛持续3个月以上.将年龄、性别、初发部位、皮损面积、疼痛程度、初期抗病毒治疗时间及疗程、是否合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等列为自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利用向前逐步法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 =0.003,B=2.096)、起病时疼痛程度(P =0.010,B=2.011)及合并症(P=0.041,B=1.643)为PHN的危险因素;抗病毒治疗(P=0.043,B=-2.423)、营养神经及止痛治疗(P=0.032,B=-2.279)和合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P=0.054,B=-2.196)为保护因素.结论 对50岁以上带状疱疹患者,尤其是初期疼痛剧烈或伴有其他内科疾病者应早期接受抗病毒、营养神经及止痛治疗,如无禁忌合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可减少PHN的发生.

    作者:徐武生;于建斌;罗杨;宋飞娟;黄云慧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足部角化过度型汗孔角化症误诊为接触性皮炎1例

    患者女,10岁.双足红斑、脱屑伴瘙痒2年余.曾在多家医院以“接触性皮炎”诊治,皮疹未见明显好转.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见角化不全柱.诊断:角化过度型汗孔角化症.予阿维A口服及曲安奈德注射液局部封闭治疗,2周后皮损变薄.

    作者:李影;李源;王柳苑;潘慧清;顾有守;杨斌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局灶性真皮发育不良1例

    患者女,24岁.全身皮肤异色样变,面、手足畸形24年,外阴疣状物4个月.大腿部组织病理示:表皮基底层黑素细胞增多,真皮胶原纤维纤细,皮下脂肪层紧邻表皮.外阴赘生物组织病理符合乳头状瘤.诊断:局灶性真皮发育不良.

    作者:赵会亮;倪文琼;季艳芳;张全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天津市孕妇孕期危险因素与儿童特应性皮炎关系的分析

    目的 调查天津市儿童特应性皮炎(AD)的患病情况,探讨孕妇孕期各危险因素与儿童AD的关系.方法 建立出生队列,通过问卷调查孕妇孕期家居及生活各因素,电话随访儿童AD的患病情况,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收回内容完整的调查问卷共1 208份,完成本次调查共计921份,诊断AD儿童35例,其中男19例,女16例,AD在2岁的患病率为3.80%.单因素分析父母过敏史、妊娠期服叶酸、居住情况(居住在城市或乡村)及家庭养宠物与儿童AD关系相关.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筛选出有意义的变量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父母过敏史可能为AD的危险因素.结论 父母过敏史为AD的危险因素.

    作者:曾三武;王得玲;邹映雪;汤乃军;陈叙;魏文国;金京姬;齐放;索丹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过敏性紫癜114例临床及其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生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诊治的114例HS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lSP发生的流行病学、系统症状及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男∶女为1.24∶1,发病年龄2~72岁,平均(17.26±16.66)岁;冬/春季发病占78.95%,紫癜性肾炎占38.60%.本病首发症状表现为皮肤型25例(21.93%)、肾型20例(17.54%)、腹型16例(14.04%)、关节型22例(19.30%)、混合型31例(27.1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IgA增高、补体C4降低是其发生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HSP患者男性发病略大于女性,以冬/春季节发病为主.年龄≥40岁、IgA增高、补体C4降低是发生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

    作者:廖勇梅;汤艳;王娅;艾君;熊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血清微量元素含量及肝代谢酶基因表达水平的测定

    目的 探讨三氯乙烯(TCE)药疹样皮炎患者血中微量元素和肝代谢酶基因表达水平改变.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清中Ca,Mg,Fe和P等微量元素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技术检测外周血中CYP1A2,CYP2E1,CYP3A4和CYP2C9 mRNA表达水平.结果 TCE皮炎患者血清Ca水平下降明显,治疗后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Fe含量病例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水平病例组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治疗后恢复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g含量变化不大,稍有下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E皮炎患者外周血肝代谢酶CYP1A2,CYP2E1,CYP3A4和CYP2C9 mRNA表达水平均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氯乙烯可导致体内微量元素含量变动和肝代谢酶基因表达水平改变,提示某些微量元素和肝代谢酶基因可能参与TCE的毒性代谢机制.

    作者:隆岚;刘国红;万彦彬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脓疱型银屑病伴扩张型心肌病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73岁.反复全身红斑、鳞屑、脓疱6年,加重3周人院.患者6年前双下肢出现红斑、鳞屑、脓疱,伴瘙痒,曾用“草药”治疗.此后病情反复.3周前,患者皮损明显增多,于本院门诊诊断为:脓疱型银屑病,予雷公藤多甙治疗缓解.1+年前,患者因胸闷、气紧、心悸于本院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近日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无高血压、糖尿病及肿瘤病史,有吸烟史40+年.体检:高枕卧位,颈静脉怒张,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91次/min,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作者:刘国琴;刘宏杰;王婷婷;闫薇;张然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凉血活血方治疗寻常性银屑病血热证68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凉血活血方治疗寻常性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128例寻常性银屑病血热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8例予以凉血活血方加减1剂,水煎服;对照组60例予以银屑灵膏33g,2次/d,口服.两组均外用0.1%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和20%尿素霜2次/d,4周为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做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测.结果 在疗程4周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相当(P>0.05);疗程8周时,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有效率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凉血活血方治疗寻常性银屑病血热证的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作者:夏继宁;范建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带状疱疹合并体癣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5岁.右侧腰腹部起红斑,水疱伴疼痛1周.1周前无诱因患者自觉右侧腰腹部针刺样疼痛,阵发性发作,很快于疼痛部位出现红斑,簇集性水疱,于当地按带状疱疹治疗,好转.3d后右侧腰腹部出现新的红斑,表面脱屑,原水疱皮疹周边脱屑,自觉微痒,遂来本院.患者发病来无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

    作者:来学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节性发热性非化脓性脂膜炎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45岁.左下肢反复出现皮疹伴疼痛5年余,加重伴右下肢皮疹2个月.近5年来患者的左侧小腿反复出现蚕豆大小的皮下结节,伴触痛,全身不规则发热,皮损局部皮温升高,结节消退后局部皮肤凹陷,弹性消失.当地医院多次行组织病理检查示:结节性发热性非化脓性脂膜炎.

    作者:姜颖娟;杨碧莲;孙占学;李元文;张丰川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酒泉市2009-2012年男性长途汽车司乘人员艾滋病感染率及行为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酒泉市男性长途汽车司乘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HIV、梅毒、HCV感染情况以及行为特征及其变化趋势,为制定完善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要求,每年对400人的样本量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和血清抗HIV、梅毒ELISA检测和抗HCV检测,统计结果采用SPSS1 9.0软件分析.结果 2009-2012年,连续4年共调查l 600名男性长途汽车司乘人员,未检出HIV抗体阳性者;梅毒阳性2例,感染率为0.12%,梅毒感染率各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V阳性10例,感染率为0.62%,HCV抗体阳性率各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答对6条以上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达到了88.80%,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近一年发生商业性行为的比例为24.68%,各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近一年商业性行为每次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57.22%,各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 HIV抗体阳性未检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与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形成了背离现象,需要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力度,提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安全套使用率,从而达到遏制艾滋病流行的目的.

    作者:李国强;杨建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恙虫病3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恙虫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11月诊治的36例恙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该组患者均有田间或野外劳作史,临床表现初始均有发热、发疹、乏力等症状,病程中出现焦痂或溃疡.误诊率为72.22%.36例经多西环素或阿奇霉素治疗全部治愈.结论 焦痂或溃疡为恙虫病之特征,是区别于其他疾病的具特征性损害,相对较为隐蔽,易被疏忽,及早发现是避免误诊的关键因素.治疗首选四环素和红霉素类药物.

    作者:左日宜;杨立群;朱建秋;宗长青;顾秋琳;戴利华;吕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大理地区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影响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的因素.方法 2010年12月,采用自编问卷对大理学院入学新生进行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普查,获得基线数据后,对大学生开展为期2年的艾滋病健康教育.2012年12月,再次进行艾滋病知识普查,评价健康教育效果,分析影响因素.数据使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过2年的健康教育,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问题的回答正确率明显提高(p=0.004),健康教育前回答正确率越低的问题在健康教育后回答正确率提高的越多;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18岁(OR=11.218,95% CI:1.960~ 84.633)、医学专业(OR =2.418,95% CI:1.511~6.070)、知识主要来源于课堂讲座(OR=1.509,95%CI:1.074 ~ 14.703)、主要学习方式为理论课学习(OR=1.400,95% CI:1.075 ~7.152)和同伴教育(OR=6.766,95%CI:1.416~ 25.075)这5个因素是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有效果的影响因素(OR>1).结论 高校应开设理论课系统学习同时辅以专题讲座和同伴教育来开展多种方式的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对年龄< 18岁的大学生和非医学专业学生要加强健康教育.

    作者:苏云鹏;申元英;何梅;刘继政;李洪元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5种食物对二硝基氟苯诱导的小鼠慢性接触性皮炎的影响

    目的 探讨香菇、辣椒、带鱼、羊肉和海虾5种食物对小鼠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模型的影响.方法 36只小鼠用2,4-二硝基氟苯反复诱导建立慢性ACD模型后,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和1个对照组,分别予相应食物煎液和纯水灌胃.另设空白组.第4次激发后48h测量耳厚度和耳重量,计数炎症细胞,检测耳组织中IL-4和IFN-γ mRNA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造模后各组耳厚度差和IL-4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辣椒和羊肉均能明显增加耳厚度差、耳重量差和炎症细胞数量(P<0.05),香菇、带鱼和海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辣椒和海虾分别对耳组织中IL-4 mRNA和IFN-γ mRNA表达水平有明显上调作用(P<0.01),而香菇、带鱼和羊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种食物中,辣椒和羊肉可能通过不同机制加重小鼠慢性ACD模型的炎症反应.

    作者:李婷;胡阳;陈向明;张海清;俞爱华;王国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皮下修剪术治疗腋窝化脓性汗腺炎6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腋窝化脓性汗腺炎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 对6例腋窝化脓性汗腺炎患者在局麻下采用“腋臭术式”皮下修剪术治疗,分离皮肤与皮下组织,切除感染灶,翻转皮瓣修剪毛囊及大汗腺,对于较难分离有粘连的皮下组织可直接切除后再行皮下修剪术治疗.结果 6例患者,共治疗10侧,有7侧患者切口一期愈合,3侧出现不同程度的局部皮肤坏死,积极对症处理后,预后良好,随访至少2年无复发,腋下疤痕不明显,效果满意.结论 “腋臭术式”修剪毛囊治疗腋窝化脓性汗腺炎能清除皮损处毛囊和大汗腺,从而降低复发率,可用于腋窝化脓性汗腺炎的治疗,是一种新的、有效、微创、安全的手术方法.

    作者:张明海;戴前梅;胡春艳;陈晨;陈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86例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并与卤米松软膏进行自身对照.方法 患者治疗侧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对照侧外用卤米松软膏,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和2周后随访判定治疗结果.结果 治疗2周后,治疗侧有效率为93.02%,对照侧为69.77%,两组有效率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医生选用.

    作者:曾招林;卢井发;陈晓明;叶小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