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陶艳霞;万屏;刘彤云;何黎
目的 了解石家庄市大学生痤疮患病率及其对危险因素的知晓情况,为制定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石家庄市在校大学生中抽样,以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危险因素认知情况资料,并检查其痤疮患病情况,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石家庄市大学生痤疮危险因素知晓率24.49%(227/927),患病率为39.49%(293/742).男生患病率高于女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专业和生源地知晓率和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生患病率与其危险因素知晓率呈负相关.结论 石家庄市在校大学生痤疮患病率较高,知晓率较低.加强健康教育和提高对痤疮危险因素的认知度可能是降低痤疮患病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作者:刘丽娟;宋适恒;蔡丽;张国强;宣晓梅;李英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患者男,68岁.四肢及躯干红斑、丘疹、苔癣化伴瘙痒2年,加重1个月.入院后检查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大于1.5 × 109/L;心肌酶谱检查示:乳酸脱氢酶768U/L,α-羟丁酸脱氢酶510U/L,连续2次复查均较高;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不全,棘层肥厚,棘细胞间水肿,真皮浅层血管周围较多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骨髓穿刺示:骨髓增生活跃略明显,粒系占0.60,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偏高(0.12).诊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每天予雷公藤多甙60mg和沙利度胺100mg口服,氟美松10mg静滴,同时隔日1次予环磷酰胺0.2g静滴,治疗持续约40d,环磷酰胺总量为4g,病情明显减轻,出院后继续每天口服甲泼尼松龙24mg治疗.
作者:赵艳霞;李群燕;卢桂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尼古丁对永生化SZ95人皮脂腺细胞增殖、凋亡及脂质合成的影响,探讨吸烟与皮脂腺活性及痤疮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结合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尼古丁作用24,48及72h后对SZ95细胞毒性及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尼古丁作用48h后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尼罗河红荧光染色及油红光学染色法定量并定性观察尼古丁作用48h后SZ95细胞内中性脂质含量的变化.结果 MTT法及光学显微镜观察显示,尼古丁在1.0×10-2mol/L时对SZ95细胞有毒性效应,1.0×10-3mol/L及以下浓度对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FCM示尼古丁作用48h后细胞凋亡比例较对照组呈剂量依赖性增加,以晚期凋亡增加为主,早期凋亡变化不明显.尼罗河红荧光染色结合油红光学染色法示:尼古丁在1.0×10-3mol/L及1.0×10-4mol/L时呈剂量依赖性,显著促进SZ95细胞内中性脂质合成(P<0.05) 结论 尼古丁体外对SZ95细胞呈剂量依赖性诱导细胞凋亡,促进细胞脂质合成,提示香烟可能通过促进皮脂腺脂质分泌参与了皮脂腺相关疾病,如痤疮的发生.
作者:胡婷婷;余茜;莫小辉;宋宁静;严敏;夏隆庆;Christos C.Zouboulis;鞠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1990-2011年玉溪市暗娼(FSWs)人群HIV-1感染态势,旨在合理估算HIV-1在玉溪市暗娼中的流行态势.方法 对1990-2011年玉溪市相关场所的暗娼用HIV-1 BED捕获酶免疫测定法(BED-CEIA)和微量HIV-1抗体明胶颗粒凝聚法(ML-PA)进行HIV-1新发感染率检测,并采用ML-PA和BED-CEIA对HIV-1新近感染态势进行估算.结果 共计纳入样本20 288份,检出HIV-1阳性214份,1990-1996年感染率均为0,1997-2011年为0.61%~1.40%,流行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1新发感染率:ML-PA法2006-2011年为0.00 ~ 2.31/1 000人年,BED-CEIA法2005-201 1年为0.00 ~5.89/1000人年,流行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玉溪市暗娼人群艾滋病流行处于较低水平,且呈下降趋势,两种检测方法的结论一致,但缺乏一致性.
作者:付金翠;郭春园;李世福;陈良;刘小春;鲁建波;蔡英;高良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不同类型和分期的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入选的150例白癜风患者的364处皮损进行局部照射,2次/周,12次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疗效和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有效率为95.60% (348/364),显效率为65.66% (239/364).Fitzpatrick皮肤分型、小红斑量、病情分期对疗效无影响,其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4岁组患者的有效率97.83%,较>14岁组(94.25%)的临床疗效好,局限型、散发型和节段型组间疗效比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肢端型的疗效差,外生殖器部位皮损的疗效好,有效率为100%,依次是面颈部、躯干及四肢和皮肤皱褶部位,肢端部位皮损的疗效差.患者耐受性均较好.结论 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白癜风起效快,不良反应少.
作者:皮肖冰;王晓霞;谢志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泛昔洛韦联合1%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单纯疱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4例单纯疱疹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8例)予口服泛昔洛韦500mg,同时予1%氢化可的松乳膏外搽,均3次/d,连用5d;对照组(36例)仅予泛昔洛韦口服联合赋形剂治疗.结果 用药后第7和10d时,治疗组的痊愈率为78.95%和89.47%,对照组为55.56%和69.44%;治疗组有效率为86.84%和97.37%,对照组为66.67%和77.78%;治疗组平均止疱时间、开始结痂时间、全部结痂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和治愈平均时间分别为(1.3±1.1)d,(2.3±1.4)d,(3.6±1.6)d,(3.7±1.5)d和(5.6±1.7)d;对照组依次为(1.9±1.2)d,(3.0±1.5)d,(4.5±1.6)d,(4.7±1.7)d和(6.6±1.6)d.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单纯疱疹安全有效.但还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来证实.
作者:汪治国;张庆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大黄蟅虫胶囊治疗血瘀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60例寻常性(血瘀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治疗组予大黄蟅虫胶囊口服,对照组予阿维A胶囊口服,两组均同时予维生素E乳膏外涂,疗程12周,随访6个月.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PASI积分为(18.73±4.15)分,治疗后第4,8和12周时依次为(16.70±3.33)分,(10.37±2.37)分和(2.96±3.48)分;对照组依次为(18.65±3.19)分,(16.12±2.34)分,(10.07±2.13)分和(5.66±4.53)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组内的PASI积分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1).治疗第4周时两组患者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和12周时两组间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结束时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9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2例,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8例,72.73%).结论 大黄蟅虫胶囊治疗血瘀型银屑病效果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在于其“活血通络、攻逐瘀血”抗血栓的机理.
作者:朱凤;朱黎明;李英;栾立云;陈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从痤疮患者皮损中分离出的丙酸杆菌对红霉素和四环素的药敏试验结果.方法 从痤疮患者皮损中分离丙酸杆菌,厌氧培养获得分离株,经革兰染色、16S rRNA和23S rRNA测序等方法鉴定,采用E-test方法检测分离株对红霉素和四环素的敏感性.结果 共分离84株丙酸杆菌,经革兰染色,镜下可见革兰染色阳性的棒状杆菌.所有分离株16S rRNA和23S rRNA扩增序列Blast结果显示:72株与Genbank中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aches,P.acnes)16S rRNA和23S rRNA的序列有98% ~ 100%的同源性,12株与Genbank中贪婪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avidum,P.avidum)16SrRNA和23S rRNA的序列有99%~ 100%的同源性.84株分离株中,所有菌株对四环素敏感,MIC值在0.016~ 0.50μg/mL间.29株(34.52%)对红霉素耐药,均为高度耐药(MIC> 256μg/mL);其余55株对红霉素敏感(MIC值0.016 ~0.38μg/mL).P.cnes和P.avidum中红霉素耐药株分别为19株(26.39%)、10株(83.33%).结论 武汉地区痤疮患者携带的丙酸杆菌对红霉素耐药率高,对四环素均敏感.该药敏试验结果可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
作者:曾宪玉;姜敏;付辰;吴卓璇;刘雯;董碧麟;曾志良;王玮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检测白芍总苷(TGP)治疗寻常性银屑病(PV)前、后患者外周血中IL-17,TNF-α,IFN-γ的水平,进一步了解TGP在银屑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0例PV患者TGP治疗前、后外用血中IL-17,TNF-α,IFN-γ的水平,并与20例健康对照者比较,分析这几种细胞因子在治疗前、后与PAS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前IL-17,TNF-α,IFN-γ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仍高于健康对照组,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PASI评分与血清中IL-17,TNF-α,IFN-γ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TGP可能具有调节Th17相关细胞因子(IL-17)和Th1型细胞因子(TNF-α,IFN-γ)水平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银屑病的作用.
作者:陈慧君;陈治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色素失禁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本院2005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7例色素失禁症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7例患儿中,6例为女性,1例为男性,2例为双胞胎早产儿.6例出生时即有典型的三期皮疹,1例生后第3天出现,皮疹主要表现为红斑水疱期和色素沉着期.3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比例明显升高,3例行皮肤活检,病理结果支持该诊断,2例合并癫痫,1例有眼底损害.结论 色素失禁症是一种少见的X连锁的显性遗传病,新生儿期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可累及多系统,皮肤组织病理和染色体的基因分析是确诊方法,应进行定期随访.
作者:张红爱;张娟利;于淑群;曾珠;马海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患者女,25岁.面部及四肢多发紫红色斑块18年.右小腿皮损处组织病理:真皮处大片胶原纤维变性,见成纤维细胞增生,其间散在淋巴及组织细胞浸润,也见多核巨细胞.X线检查:右腓骨骨干远端变细.诊断:类脂质渐进性坏死;骨损害.
作者:周慧丽;晋红中;刘跃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重楼皂苷Ⅰ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细胞)增殖和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进行细胞增殖实验,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方法和ELISA方法检测重楼皂苷Ⅰ对HaCaT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 在所选浓度范围内(0.75 μg/mL,1.5μg/mL,3μg/mL,5 μg/mL),重楼皂苷Ⅰ对HaCaT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其中1.5 μg/mL,3 μg/mL和5 μg/mL浓度组重楼皂苷Ⅰ可下调HaCaT细胞VEGF mRNA表达及上清中VEGF水平.结论 重楼皂苷Ⅰ能抑制HaCaT细胞增殖和VEGF的表达.
作者:龙剑文;皮先明;王玉英;涂亚庭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测定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组胺和白三烯B4(LTB4)的含量,探讨组胺和LTB4在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集27例过敏性紫癜患者急性期血清及13例健康查体者(正常组)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组胺和LTB4含量.结果 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组胺和LTB4含量分别为(44.09±2.469) pg/mL,(66.855±17.55) pg/mL,与正常对照组的血清组胺和LTB4含量[(1.811±0.427) pg/mL,(42.89±18.04) pg/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组胺和LTB4可能参与了过敏性紫癜的病变过程.
作者:秦月宁;肖君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干扰素皮损内注射联合咪喹莫特乳膏外搽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 . 治疗组予干扰素皮损内注射,1次/周,同时予咪喹莫特乳膏涂薄层于疣体,隔日夜间用药1次,至疣体全部消退,疗程均<16周,每次用药6~ 10h后清洗患处. 对照组仅予CO2激光治疗. 结果 治疗结束时,治疗组有效率为91.43% . 治疗结束后12周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10.34%和65.71%,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0.00%和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干扰素皮损内注射联合咪喹莫特乳膏外搽治疗尖锐湿疣,其复发率低,安全性好.
作者:王明;邹清;叶发舜;陶小华;帅词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烟酰胺与全反式维A酸相互作用对小鼠皮肤表皮结构的影响,明确烟酰胺是否具有减弱全反式维A酸所引起的小鼠表皮结构改变的作用.方法 将小鼠背部皮肤分为4个区域,分别外用0.1%全反式维A酸(ATRA)乳剂、4%烟酰胺(Nic)乳剂、0.1%全反式维A酸联合4%烟酰胺及乳膏基质5d,通过HE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小鼠表皮组织结构及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全反式维A酸组小鼠表皮组织结构异常,出现角化不全、细胞间水肿、真皮浅中层炎症细胞浸润;超微结构中角质层破坏,细胞间隙增大;联合烟酰胺后小鼠皮肤组织结构仅有基底细胞间轻度水肿和少量真皮炎症细胞浸润;超微结构中表皮结构基本正常,细胞间隙也较维A酸组小.结论 全反式维A酸破坏小鼠表皮结构,烟酰胺可减弱其对表皮结构的破坏作用.
作者:李静;耿松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患儿女,2h.出生时即被发现双下肢多处皮肤缺损.无产伤史.皮肤科情况:双下肢内侧及右膝关节多处皮肤缺损,面积1.0cm×0.4cm~4.0cm×2.5cm,皮损中央的表皮缺失,可见淡红色肉芽组织,表面少许浆液渗出,外缘呈褐色,界清,但不规则.毛发及指/趾甲发育良好.予氯霉素乳膏外用2周,创面愈合良好.3个月后仅存局部色素分布不均匀.
作者:边鹊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核查并分析梅毒报告病例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为客观分析广州市梅毒疫情并制定下一步的梅毒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设制统一的核查表,从大疫情网下载广州市2012年报告的梅毒病例,根据历年梅毒流行特征,按隐性:一期:二期:其他=5:2:2:1的比例抽样,通过现场调查进行核查,资料统一录入数据库,用SPSS19.0软件分析.结果 共核查2 402例梅毒,报告率为31.47%,其中RPR和TPPA双阳性者占58.49%,TPPA单阳性者占8.12%,RPR单阳性者占16.28%,仅TP-ELISA等筛查单阳性者占4.58%,4.50%病例为临床报告.在RPR和TPPA双阳性的报告病例中,未行RPR定量检测的占12.95%;已检测的RPR滴度中,二期梅毒RPR≥1:16者占61.07%,而隐性梅毒和胎传梅毒RPR≤1:8者分别占82.21%和78.79%.结论 广州市网络直报梅毒存在不合理诊断和报告,要加强梅毒网络疫情报告质量管理,加强临床医生对梅毒诊断,尤其是实验室检查项目规范利用的培训,提高梅毒报告质量.
作者:许端倪;高可羡;刘颖;何婉苹;汤少开;谢尚仁;叶兴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目前的研究认为其皮损局部免疫功能抑制和HPV持续感染相互影响,是CA复发的主要原因.近5年的文献显示HPV可通过干扰树突状细胞抗原提呈、降低NK细胞活性、影响T淋巴细胞与调节性T细胞数量及功能、影响Toll样受体的识别以及干扰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形成局部免疫抑制.深入研究CA患者免疫功能现象及机制有助于为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新的靶标.
作者:任荣鑫;郑和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患者男,15岁. 左上臂屈侧淡紫红色水疱样肿物2个月. 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无异常,真皮见嗜碱性细胞及影子细胞形成的团块样结构,可见多枚钙化区,其周围被纤维组织包绕.诊断:水疱型钙化上皮瘤.
作者:房灵;蒋小云;肖风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皮肤局部和机体系统的生物功能均可调节表皮通透屏障功能,而表皮通透屏障功能对皮肤的功能(包括表皮抗菌肽的表达、DNA及表皮脂的合成)也有调节作用. 皮炎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病之一, 在表皮通透屏障功能降低时,皮肤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增多及其mRNA的表达增高;表皮CD44表达增强;表皮朗格汉斯细胞增多,而且其增多的程度与表皮通透屏障功能降低的程度成正比;真皮肥大细胞增多;皮肤接触性皮炎反应的敏感性增强;促进皮肤局部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在临床上,表皮通透屏障功能的降低至少与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及银屑病的发生与发展有关增强表皮通透屏障功能不仅能有效地改善皮肤炎症,还能延缓AD的复发.改善表皮通透屏障功能已成为防治某些皮肤病(尤其伴有皮炎的皮肤病)的手段之一.
作者:蔄茂强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