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刘烨;李大伟
目的 分析CRT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的特点,并观察CRT一年后对舒张功能的影响及左房大小与左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接受CRT的慢性心衰患者105例,均于术前及术后进行临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CRT植入前患者的心室舒张功能均存在不同程度障碍,但各组年龄、性别、NYHA分级、6分钟步行实验、LVEF、LVEDV及LVE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限制充盈组左房内径较其他各组显著增大(P<0.05).CRT术后1年入选105例患者中共有61例患者的舒张功能有不同程度等级上的改善.其中舒张受损组LA改变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术前左房压增高组较左房压正常组LA的改变幅度大.假正常组左房内径的减小幅度较其余各组大(P<0.05).限制充盈组则在6MWT、LVESV、LVEF上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趋势,LA内径无明显变化.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左房大小改变量与舒张功能改善呈正相关(r=0.763,P<0.05);左室舒张末容积与舒张功能改善呈负相关(r=-0.354,P<0.05)、而NYHA分级、6MWT、LV、LVEF与舒张功能改善无明显相关性(r=1).结论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心衰患者的舒张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左房内径的改变量与左室舒张功能的改善呈正相关关系.
作者:张静;王冬梅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纳洛酮又称丙烯吗啡酮,为阿片受体竞争性药物,与分布在脑干等部位的阿片受体结合后,能有效地阻断内源性阿片样物质所介导的各种效应;多烯磷酯酰胆碱可促进肝脏卵磷合成,产生Ach,易于活化植物神化系统,能激活组织分解酶,在体内具有保肝解毒作用,饮酒过量主要影响抑制脑、肝、肾、血管等重要脏器功能.
作者:张福有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应用羰基二咪唑(CDI)与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肽修饰纯钛表面后对兔成骨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用羰基二咪唑将含RGD肽共价连接到肽表面,研究修饰后的钛表面对成骨细胞的生长的影响,观察成骨细胞的生长及钙结节的形成,MTT法和扫描电镜分别检测材料表面对成骨细胞的黏附和增殖的影响.结果 扫描电镜见,成骨细胞在RGD修饰的纯钛表面比未修饰钛表面伪足面细胞充分铺展扁平,形态丰满,胞体界限不清,细胞间融合膜状.RGD修饰组ALP活性明显高于未修饰组.结论 采用羰基二咪唑化学固定法可将RGD肽接枝于纯钛表面,修饰后种植材料的细胞早期黏附、增殖等生物学行为有明显改善.
作者:郑璐;王稚英 刊期: 2011年第01期
困难气道的预测对麻醉医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通常来说,困难气管插管的原因可以分为两种,一个是与插管操作的熟练程度有关,另一个是与气道的解剖结构相关.这篇文章主要讨论后者,在临床实践中,我们经常运用甲颏间距、张口度、Mallampati分级、Wilson风险评分等来预测.所有这些都跟低敏感性、特殊性、阳性预测值有关.所以,可预测的临床多元信息和多样分析应该用来满足这个需要,然而,在这个多变的分析系统里,那种变化因素应该考虑仍然是个问题.
作者:王建设;梁蒙;于继强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BiPAP联合纳洛酮治疗高龄COPD合并Ⅱ型呼衰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7年12月~2009年7月我院收治的老年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6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两组治疗后的临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PAP联合纳洛酮治疗老年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优于单用BiPAP,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和平;项杨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早期胆囊癌误诊率高的原因.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27例Nevin Ⅰ、Ⅱ期胆囊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例中,误诊13例(48.1%),术前、术中诊断胆囊癌14例(51.9%),其中术前B超诊断12例(85.7%),术中探查诊断2例(14.3%);胆囊癌合并结石15例(55.6%),误诊9例,误诊率60%,胆囊癌无合并结石12例(44.4%),误诊4例,误诊率33.3%.结论 早期胆囊癌无特征性临床表现,合并结石是其误诊率高的主要原因.超声和术中探查是诊断早期胆囊癌的重要手段.
作者:耿英杰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脾破裂在临床上保守治疗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并分析36例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脾破裂保守治疗的价值.结果 36例脾破裂患者经积极地保守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 脾破裂在一定程度上可保守治疗,从而避免脾切除手术及影响免疫功能.
作者:时建鑫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地黄寡糖对糖尿病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制备大鼠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用药组(500 mg/kg)、糖尿病模型组、低剂量和高剂量地黄寡糖治疗组(100 mg/kg、500 mg/kg);定期检测动物体重及血糖;11周后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测定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随后取海马组织,测定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含量.结果 模型组、低剂量治疗组和高剂量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体重都明显减轻,血糖也明显升高,海马组织中谷氨酸水平分别提高了30.8%(P<0.05),32.5%(P<0.01)和29.9%;同时模型组比对照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在原平台象限游泳时间占总游泳时间的百分比明显降低;低剂量治疗组和高剂量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在原平台象限的游泳时间占总游泳时间的百分比明显增加,并且γ-氨基丁酸含量分别高出模型组13.7%和14.8%;正常用药组和对照组相比,γ-氨基丁酸含量明显升高.结论 糖尿病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地黄寡糖对其学习记忆能力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这可能与其提高海马组织中γ-氨基丁酸的相对水平,防止高水平谷氨酸引起的神经元过度兴奋有关.
作者:于涛;宋扬;杨菁;庞磊;王翠瑶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120例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恶心、腹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关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金立鑫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青海地处高原,是骨质疏松症高发地区,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势在必行.本文分析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症(OP)的疗效.方法 对6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临床资料采集、观察、BMD测定,应用XT-2000B型骨质疏松症治疗仪产生的复合脉冲磁场(C-PEMFs)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30次后,按照疗效判断标准、BMD测定统计分析疗效,治疗总有效率达96.7%.结论 C-PEMFs能缓解症状,减轻疼痛,提高BMD,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
作者:张海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对102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改变及其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和分析.方法 对102例初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进行FBA分型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G显带技术对68例患儿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102例患儿中15.7%表达T淋巴细胞表型(T-ALL),84.3%表达B淋巴细胞表型(B-ALL).35.3%患儿存在髓系抗原阳性(My + - ALL),其中以CD13阳性率高,达27.8%.88接受核型检查的患儿发现核型异常41例(51.3%).T-ALL组患儿与B-ALL组患儿相比显示出更高的白细胞总数(>50×109/L)和髓外浸润表现.结论 免疫分型是对细胞形态学诊断的有力补充,能够更加全面了解白血病细胞的起源和分化阶段,帮助对患儿进行临床危险的评估,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并有效评估预后提供依据.
作者:王弘;迟昨非;张欢;顾敏;王秀丽;郝良纯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特点及处理.方法 对200例该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并发心律失常92例(46.00%),大多数以室上性心律失常为主.均有低氧血症,大部分患者有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一部分患者有肺心病的其他并发症,经治疗肺心病的原发病和其他并发症后59例心律失常自行消退,13例经抗心律失常治疗后恢复窦性心律,3例死亡.结论 该病合并心律失常多表现为室上性心律失常,其中以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具特点,治疗肺心病的原发病和其他并发症大部分心律失常可自行消失,根据其特点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作者:刘纯伟;陶登保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院前急救特点和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0例,以上均为我院急诊科院前抢救的患者.急诊小组接到120后,成立急救小组,急救小组立即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生命体征及体格等方面检查,了解患者病情,及时作出正确诊断,随即开展急救工作.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给患者吸氧,同时建立静脉通道;给予20%甘露醇250mg静脉滴注,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呋塞米40mg利尿;对于呼吸不规则、浅慢等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在现场对患者做好急救工作后,把患者立刻送入院内治疗.结果 本组患者中,行现场气管插管者21例;5例患者由于抢救无效死亡;115例患者顺利安全地运送到急诊科,得到及时救治.患者在转运途中无一例死亡.结论 及时实施院前急救和顺利安全转运能够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赢得治疗时间,提高患者预后,提高急诊效果.
作者:王卫民;何玉娟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不同的血清蛋白预处理方案对双向凝胶电泳(2-DE)分辨率与重复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健康志愿者血清样本3例,分别以原始血清及经Aurum Serum Protein Mini Kit(ASPMK)、ProteoMiner Protein Enrichment Kit(PMPEK)、Multiple Affinity Removal System(MARS)处理后的血清样本进行2-DE,所得2-DE图谱经PDQuest软件分析,比较上述4种方法所获得的凝胶图谱的整体蛋白质点数及其变异系数(CV)、组内凝胶匹配点数.同时,通过划分白蛋白、转铁蛋白、纤维蛋白原、IgA与α1-抗胰蛋白酶富集区域(Ⅰ区)及IgG分布区域(Ⅱ区),细化比较其中蛋白点数.结果 3名健康志愿者的原始血清及经ASPMK、PMPEK、MARS处理的血清样本2-DE图谱中蛋白质点数分别为589±83、611±45、798±26及810±20个,CV分别为41.1%、28.6%、23.5%及22.9%,组内匹配蛋白质点数分别为424±50、523±34、713±18及734±19个.在Ⅰ区和Ⅱ区,经PMPEK及MARS处理的血清样本蛋白质点数均较经ASPMK处理的样本获原始血清多.结论 预处理可提高血清样本2-DE分辨率及重复性;以PMPEK及MARS处理血清效果优于ASPMK.
作者:李天旺;黄志祥;郑奔容;邓伟明;王敏;古洁若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经内镜下射频治疗十二指肠息肉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39例经胃镜检查证实的十二指肠息肉53颗进行内镜下射频治疗,并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39例53颗息肉经内镜下根据息肉的大小、部位、形态不同分别采用射频活检钳钳灼、点灼、射频圈套电凝电切治疗,切除成功率100%,2例并发治疗局部渗血,出血率5.1%.无穿孔并发症发生.结论 射频治疗十二指肠息肉具有简便安全,损伤小、痛苦少、费用低及可重复实施等特点,为消化道息肉治疗的首选方法,经内镜下治疗十二指肠息肉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刘翔宁 刊期: 2011年第01期
随着人类社会生活条件的改善,代谢性骨病的发病率已呈逐年增多趋势.传统上认为骨骼仅为身体的支持保护组织,但现发现骨骼也是人体代谢十分旺盛的代谢器官.代谢性骨病既是骨骼某些内在缺陷所致的原发性普遍性骨骼病变,也可以是其他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骨损害.
作者:邓燕;章宏 刊期: 2011年第01期
长期以来,肿瘤细胞的起源与增生一直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中枢神经肿瘤细胞也不例外.近年来随着对神经干细胞(NSCs)不断的深入研究,提出了肿瘤干细胞(TSCs)的概念,并且脑胶质瘤干细胞(GSCs)的分离与鉴定成功,为脑胶质瘤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作者:陈方周;衣服新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研制通用型细菌数值鉴定软件并对其性能进行评测.方法 用API鉴定条对157株受试菌株进行测试,分别用本软件和API编码索引手册对获得的细菌编码进行检索鉴定,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在157株受试菌株中,SUNNY-2010ID软件和API编码索引手册对细菌编码的检索鉴定正确率分别为100%和98.7%,符合率为98.7%(x2检验,P>0.05).结论 SUNNY-2010ID软件是一个实用的细菌数值鉴定检索工具,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兼容性.
作者:邓宾;张蕴丽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本实验将自体骨(Bone)和富血桥板血浆(PRP)单独作用于兔下颌骨种植体周围处,观察其对兔下颌骨组织再生的促进作用;初步探讨PRP和Bone促进骨再生的可能机制,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雄性日本大耳兔18只,分别在兔下颌骨植入种植体并且覆盖预成型钛板,随机分为PRP组(A组)、PRP+Bone组(B组),Bone组(对照组),分别于4,8,12周各处死3只动物,通过X线观察新骨的高度,血清学检查测定钙浓度.结果 术后2,4周,A组、B组新生骨高度宽度和血清钙浓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新生骨高度宽度和血清钙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但不显著(0.01<P<0.05);与A组比较,B组新生骨高度宽度和血清钙浓度仍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8周,与对照组比较A组合B组新生骨高度宽度和血清钙浓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A组相比新生骨高度宽度和血清钙浓度仍有差异但无显著性(0.01<P<0.05).术后12周,以上3组差异消失(P>0.05).结论 P可以加速骨组织再生,对种植体周围骨量不足有良好的促进作用;PRP/Bone具有骨传导和骨诱导能力,可以修复实验性骨量不足,促进骨再生;本实验Bone单独用于种植体周围,未表现出良好的成骨效应,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论证.
作者:张亮;王稚英;张亚洲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P16、Ki-67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对20例乳腺普通型增生、20例乳腺不典型增生、60例乳腺导管内癌进行检测,测定不同乳腺病变组织中P16、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 P16表达范围和表达强度在乳腺普通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导管内癌呈逐渐递增的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表达率在在乳腺普通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导管内癌逐渐增高,但在乳腺普通型增生、不典型增生、低级别导管内癌之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中、高级别导管内癌与乳腺普通型增生、不典型增生、低级别导管内癌之间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16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在乳腺疾病的病理诊断工作中,对不同乳腺病变组织进行P16和Ki-67双重标记,有助导管内良、恶性病变的鉴别.
作者:黄小英;田英;李晶;关伟南;陈水莲 刊期: 201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