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中医临床研究的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临床小重要差值研究

姚丹霓;卢传坚;何泽慧;禤美玲;邓浩;项瑜;秦倩

关键词: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 中医临床研究, 临床最小重要差异值
摘要:目的 评估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进行临床研究中的临床小重要差值(minimal clinical important differences,MCID).方法 依托在2个中心进行的临床试验“耳穴贴压加西药局部用药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随机对照研究”(注册号为:ChiCTR-TRC-14004916)进行评估.该研究纳入100例合格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51例)采用耳穴叠加得肤宝外用治疗和对照组(49例)单纯采用得肤宝外用治疗.在治疗的0周、4周让患者自行填写DLQI进行生活质量评估,并采用分布法和效标法分别对DLQI的耳穴治疗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中MCID进行估算.结果 在这个临床研究中,采用分布法估算的DLQI的MCID波动于0.23 ~2.58之间,采用效标法估算的MCID值为2.53.结论 本研究中DLQI的临床小重要差异值为2.53,代表患者评分下降2.53时皮损达到好转;使用效标法和分布法评估DLQI的MCID,对临床及量表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Cdc42基因在阿萨希毛孢子菌酵母相和菌丝相的表达差异

    目的 研究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ell division cycle42,Cdc42)基因在阿萨希毛孢子菌的菌丝相和酵母相中的表达差异,探讨其在菌丝生长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培养标准株酵母相和菌丝相组、标准株不同时间生长组、4株不同来源菌株生长组,检测三组阿萨希毛孢子菌菌丝生成率,并提取总RNA,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各组中Cdc42的基因表达,并计算其相对表达量.结果 不同条件下菌丝生成率不同,Cdc42在各组中均有表达,且随着菌丝生成率的升高,Cdc42基因表达量基本呈上升趋势.结论 Cde42参与菌丝的形成.

    作者:陈珊珊;周剑峰;吕雪莲;廖勇;李海涛;王瑞丽;杨蓉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外阴臀部汗孔角化症误诊为湿疹1例

    患者男,63岁.臀部出现皮疹十余年.曾在多家医院诊断为“慢性湿疹”,并予以治疗,疗效不佳.皮肤科情况:两侧臀部弥漫性灰褐色增生性斑块,皮损边缘隆起不明显;臀部四周及大腿部散在绿豆至黄豆大小的灰褐色角化性丘疹,边缘隆起,中央萎缩.皮损组织病理示: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部分区域见鸡眼样板状角化不全,其下方颗粒层消失,棘层内细胞排列不甚规则,有散在角化不良细胞,真皮浅层散在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浸润.结合临床表现和皮肤组织病理诊断:外阴臀部汗孔角化症.

    作者:王健;谢勇;顾明生;赵婧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老年人艾滋病检测意向及唾液快检支付愿意调查

    目的 了解老年人群HIV检测意向和对唾液快检的支付意愿.方法 问卷调查300名老年人,并为其提供HIV唾液快检.结果 300名老年人中仅有15例在一年内做过艾滋病检测,不愿意做艾滋病检测的主要原因是不愿意付钱检测和不了解艾滋病;现场提供免费的唾液HIV快检后检测率由提供唾液快检之前的11%上升到85% (P <0.05);部分老年人认为HIV检测不应收费且他们普遍认为唾液快检收费过高;单变量分析提示多种因素影响老年人不接受收费的艾滋病检测.结论 必须加大针对老年人的艾滋病宣传力度,提供如同唾液快检这种更加方便快捷的HIV检测方法以保障HIV检测的可及性,但是必须要降低试剂的价格.

    作者:李世福;蔡英;鲁建波;陈黎跃;郭春园;许杰;李洪;赵金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维持皮肤屏障研究进展—脂质的分泌及组成

    皮肤屏障不仅能够阻挡外界有害物质对人体的伤害,还能防止体内营养物质和水分的流失.本文综述了与皮肤屏障相关的脂质分泌过程及其主要成分,如神经酰胺(ceramides,CERs)、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s),胆固醇(cholesterol,CHOL)等的含量、结构或比例的变化对皮肤屏障的影响研究进展.以期为开发针对维持和修复皮肤屏障功能的护肤产品和洗涤用品等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崔乐;贾焱;成志伟;高莹;张高磊;李靖怡;何聪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调控Wnt5a/Ca2+/Calcineurin/NFAT通路对黑素瘤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调控Wnt5 a/Ca2+/Calcineurin/NFAT通路对黑素瘤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慢病毒转染的黑素瘤稳转细胞系;Western blot法检测稳转细胞系中Wnt5a,NFAT,Calcineurin和VEGF蛋白的表达;CCK-8法检测稳转细胞系的增殖能力;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稳转细胞系的侵袭能力.结果 Wnt5a蛋白的表达与Calcineurin,NFAT,VEGF蛋白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上调Wnt5a的表达可使黑素瘤细胞增殖、侵袭能力增强,而下调Wnt5a的表达则可降低黑素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结论 调控Wnt5 a/Ca2 +/Calcineurin/NFAT通路可影响黑素瘤细胞的增殖与侵袭,该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黑素瘤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任重庆;赵亚军;廖文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节段型白癜风的研究进展

    同非节段型白癜风相比,节段型白癜风相对少见,发病更早,发展快,稳定也快,毛发在早期即被累及,好发于面部,常不伴发自身免疫性疾病,自体移植疗效好,且稳定.本文从节段型白癜风的历史、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和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张江安;于建斌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EBV病毒阳性T/NK细胞淋巴增生性疾病1例

    患者女,19岁.右面部肿胀1年,加重1周.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血管,附属器周围及皮下脂肪小叶内片状淋巴细胞浸润,细胞小到中等,部分细胞核有异型,组化T标记阳性CD2,CD3,UCHL-1,CD4,CD5,CD7,CD8阳性;CD56阴性,原位杂交中还发现了少量的EBER;血清中EBNA IgG:600 T,VCAIgG:750 ↑;外周血、骨髓流式中发现CD16,CD56高表达.诊断:EBV病毒阳性T/NK细胞淋巴增生性疾病.

    作者:徐鹏杰;丁媛;赵肖庆;施若非;罗全生;郑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SNP rs10876864与汉族人白癜风临床表型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12q13.2区域单核苷酸多态(SNP) rs10876864位点与白癜风临床表型(发病年龄、家族史、临床类型、伴发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6 857例患者和12 025例正常对照的(本课题组前期白癜风GWAS数据)rs 10876864位点基因分型数据,x2检验用于比较各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结果 12q13.2区域rs10876864位点基因型分布在早发型(发病年龄≤20岁)患者与晚发型(发病年龄> 20岁)患者(P基因型=5.10×10-5),不伴发免疫性疾病患者与伴发免疫性疾病患者(P基因型=1.38×10-3),局限型白癜风患者、寻常型白癜风患者、泛发型白癜风患者及肢端型白癜风患者(P基因型=5.00×10-3)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2q13.2区域rs10876864位点基因型分布影响白癜风发病年龄、临床类型及伴发免疫性疾病.

    作者:陈梦云;沈长兵;左先波;孙良丹;杨森;唐先发;张学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兄妹同患肢端型血管角皮瘤

    患者女,27岁.手足紫红色斑丘疹20年余.皮损组织病理示:角化过度,真皮乳头内见增生、扩张的毛细血管,血管壁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诊断为肢端型血管角皮瘤,予染料激光治疗.其哥哥同时患有该病,本例为肢端型血管角皮瘤家系发病国内首报.

    作者:吴超;方凯;晋红中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透明细胞棘皮瘤1例

    患者男,40岁.左足内侧两处褐色斑块10年余,门诊行手术切除,皮损组织病理示:角化不全,棘层肥厚,皮损部位细胞胞浆较透明,与正常角质细胞界限明显,PAS染色阳性,具有透明细胞棘皮瘤典型的病理表现.

    作者:张秀霞;杨顶权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1例

    患者男,51岁 躯干、四肢泛发丘疹、结节,瘙痒半年.患有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已行血液透析6年皮肤组织病理示:胶原纤维穿通表皮.诊断: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

    作者:王丽;方玉甫;解红霞;刘粉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点阵式Er∶YAG激光治疗面部混合型萎缩性座疮瘢痕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点阵式Er∶YAG激光治疗面部混合型萎缩性痤疮瘢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点阵式Er∶ YAG激光治疗56例面部萎缩性痤疮瘢痕患者,其中车厢型(B)与滚动型(R)混合型20例,B与冰锥型(Ⅰ)混合型16例,R+I混合型20例,能量选用800 ~1 400mJ,治疗4次为1个疗程,每次治疗间隔1个月.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各组进行疗效评定以及治疗后6个月评价患者满意度,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疗程结束后所有患者均认为至少有中度改善;三组中B+R组的评价好(80.00%),R+Ⅰ组(70.00%)次之,B+Ⅰ组(62.50%)差,而且在医师评价中,B+R组与B+Ⅰ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个月患者满意度较术后1个月有所提高.治疗后有疼痛、红斑、肿胀、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但均在7~10d内恢复.结论 点阵式Er:YAG激光治疗各型面部萎缩性痤疮瘢痕是一种安全有效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斌;瞿伟;周粤闽;胡银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阴茎中线囊肿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9岁,农民 阴茎腹侧囊肿反复发作4月余.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患者的阴茎腹侧出现绿豆大囊肿,无疼痛和瘙痒,未予诊疗.后皮损逐渐增大至黄豆大小,偶感轻度疼痛,逐来本院就诊.患者既往体健,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病史,也否认性病史.体检: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阴茎腹侧可见一淡黄色水疱样囊肿,直径约0.6cm,表面光滑,内容物清亮透明,质软,活动度好,伴轻度压痛,未触及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全身皮肤、毛发、牙齿及口腔黏膜未见异常.血、尿常规及出、凝血时间均正常,血TPFA,RPR和HIV检查结果均为阴性.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中上层可见不规则囊腔样改变,囊壁为假复层柱状上皮,腔内未见明显内容物(图1).诊断:阴茎中线囊肿.予手术切除皮损,随访方4个月,未见复发,继续随访中.

    作者:郝勇;韩慧;王红;吉木斯;胡雅婷;石继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男性生殖器部位接触性皮炎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1岁 阴茎、龟头起红斑、溃疡、糜烂伴疼痛5月余.5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龟头部起红斑、红丘疹伴瘙痒,无发热,当地诊所予口服药(头孢类药物及扑尔敏)及外用药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皮损较前好转,但仍义反复发作,瘙痒明显随后在当地诊所、“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市疾控中心”均考虑“包皮龟头炎”,未进行真菌、细菌学等病原学检查,多次予庆大霉素外敷、氟康唑外擦等,还自购中成药药膏治疗(具体川药不详),症状未见好转.发病以来无发热,无腹痛腹泻,无关节疼痛,无口腔溃疡.既往体健,否认药物过敏史、生殖器疱疹病史.发病前有不洁性行为.

    作者:马虎;余先华;陈函宏;张朝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特异性shRNA对Colo-16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目的 探讨用特异性短发卡RNA(small hairpin RNA,shRNA)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表达对鳞状细胞癌Colo-16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构建EGFR特异性shRNA表达载体并转染Colo-16细胞,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EGFR,Akt及NF-κB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Colo-16细胞的凋亡变化.结果 成功构建EGFR特异性shRNA表达载体并转染Colo-16细胞.转染特异性shRNA后,Colo-16细胞EGFR表达量的灰度值为0.42 ±0.03,与正常对照组(0.94±0.06)相比降低了55.57%,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分析显示,下调EGFR表达可诱导Colo-16细胞凋亡,其凋亡率为12.65%,与对照组[凋亡率(0.11±0.03)%,(1.86±0.38)%和(2.26±0.2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抑制EGFR表达还下调了PI3 K/AKT信号通路蛋白Akt和NF-κB的表达.结论 用特异性shRNA抑制EGFR表达可能是一种有潜力的抗皮肤鳞癌的治疗策略.

    作者:赵东利;魏志平;李竹茜;张豫凤;王慧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Th1,Th2,Th17及Treg与寻常型天疱疮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Th1,Th2,Th17和Treg细胞与寻常型天疱(PV)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天疱疮患者29例(活动组18例,缓解组11例),对照组14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Th2,Treg和Th17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活动组PV的Th17细胞百分比(6.73±2.29)%显著高于缓解组(3.08±0.91)%和对照组(0.18±0.10)%(Pp<0.05);缓解组PV的Th17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0.05);PV活动组(1.70±0.87)%、缓解组(1.28±0.58)%和对照组(1.46±0.63)%,三组间的Treg细胞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组PV的Th1细胞百分比(8.68±1.77)%低于对照组(12.29±1.57)%和缓解组(10.88±2.98)%(P<0.05),Th1细胞在对照组与缓解组PV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活动组Th2细胞百分比(2.86±0.79)%高于对照组(0.41±0.39)%和缓解组(0.99±0.45)%(P<0.05),缓解组的Th2细胞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天疱疮患者外周血Th17,Th2细胞表达升高,Th1细胞表达降低,Treg细胞表达无异常.Th1,Th2和Th17细胞可能参与了天疱疮的发病过程.

    作者:王慧丛;付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红皮病型银屑病并大疱性类天疱疮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8岁.全身弥漫性潮红伴鳞屑2个月.患者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躯干及四肢出现弥漫性潮红且逐步蔓延至全身,伴大量细小鳞屑.当地医院予阿维A胶囊等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1周后私人诊所予中草药(组分不详)口服,并停用阿维A胶囊,后皮损逐步加重,并泛发全身,遂至本院就诊.体检:一般情况可,血白蛋白 32g/L,余未见异常.予白蛋白静滴和甲氨蝶呤口 服及其它对症治疗10d后,皮损颜色变为淡粉色.数天前发现腹部及背部出现黄豆大水疱(图1).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传染病史.

    作者:吴霞;王红;胡雅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恙虫病11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恙虫病的皮疹特点及其他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5年11月就诊于我科的11例恙虫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恙虫病患者均有焦痂、躯干及四肢的红色斑疹以及野外活动史,其他伴随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乏力.实验室检查有白细胞升高、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下降、肝功能异常等.结论 焦痂是恙虫病的特异性皮疹,躯干四肢的红色斑疹、发热、转氨酶异常对恙虫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静;谢芳;金慧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以紫癜为首发表现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1例

    患者男,63岁.双下肢反复瘀斑、瘀点伴剧痒半年,加重3个月.查体:全身可见密集或散在的瘀斑、瘀点,部分融合成片,以双下肢为甚,腋窝可扪及两粒黄豆大小的肿大淋巴结,活动可.皮损组织病理示:局部血管周围可见红细胞渗出及含铁血红素沉着.淋巴结病理示非霍奇金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示:CD43(+),CD45RO(+).诊断: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类型.

    作者:易秋秀;黎昌强;许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家族性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伴嗜酸性细胞增多1例

    患儿女,40d,全身潮红伴脱屑20余天.轻度腹泻,体重不增.查体:消瘦、秃发;全身皮肤浸润、潮红,多数片状鳞屑和糠状细碎鳞屑辅助检查:外周血白细胞升高,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B淋巴细胞缺如;低蛋白血症;血IgG,IgA,IgM极低,lgE显著升高 患儿50d时死亡.诊断:家族性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伴嗜酸性细胞增多.

    作者:任发亮;李咏梅;余时娟;陈静思;廖兰;罗晓燕;王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