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60例X线胸片正常咯血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陈红

关键词:胸片正常, 咯血患者, 经纤维支气管镜, 病因诊断, 纤支镜, 系统疾病, 检查, 呼吸系统, 癌检出率, 适应证, 呼吸科, 症状, 性状, 吸烟, 年龄, 临床, 报告
摘要:咯血是呼吸系统及全身各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患者常因咯血就诊,咯血的病因诊断往往成为呼吸科诊断的难点,经过胸片或肺CT可确诊一部分病因,但临床上有一部分咯血患者其X线胸片或肺CT正常,其咯血的病因诊断就更为棘手.笔者回顾我院60例胸片正常的咯血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检查的结果,就其年龄、吸烟、咯血性状、咯血的时间等与肺癌检出率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对胸片正常的咯血患者行纤支镜检查的适应证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现代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路结石164例疗效观察

    泌尿系结石多发生于青壮年,男多于女,我国南方发病率较北方为高,以钙结石多见,90%含不同量的草酸钙[1].临床多以剧烈疼痛或梗阻、感染而就诊.尿常规检查均能发现较多红细胞,X线片和B超检查均能见到结石征象.笔者自1996年1月至2003年5月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尿路结石164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莉莎;刘江;李莉新;王晓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 248例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 (54.03%)、胃癌 (27.4%)、胃黏膜病变 (16.94%).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以无症状黑便为首发而重要的症状,消化性溃疡以胃溃疡多见.结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是老年疾病的急重症 ,积极的内科治疗和及时手术 ,能使大多数病人的出血停止.

    作者:陈忠玉;袁辉;邓飞轮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某院1997~2000年剖宫产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剖宫产率一直呈上升趋势.随着麻醉和剖宫产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成功控制感染的能力和新生儿护理水平的逐步提高,使得剖宫产已成为解决产妇和胎儿危险情况时较为安全的手段,但剖宫产率的急速上升并没有使围生儿的病死率随之下降,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的危害逐渐暴露并已引起关注.降低不合理剖宫产的认识已在大多数专家学者中达成了共识.本文对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1997~2000年4年中的剖宫产率和手术指征分布情况做一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晓英;姜红;史晓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经后路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0例报告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直接影响病人的康复.我们自2000年3月至2003年3月采用经后路第二代椎间盘镜(MED-Ⅱ)手术治疗2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勇;刘德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60例报告

    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CAC)的临床症状与胆囊结石相似,术前的诊断较为困难,确诊需靠术后病理学诊断.因此,对CAC的临床诊断一直存在着争论.为了探索CAC的诊断标准,笔者对我院2000年1~12月诊断和治疗的60例CAC病例进行了分析,并与同期完成的临床条件相似的60例胆囊结石症病例进行了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敏;尹军;杨汉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Tenor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腰骶椎结核4例报告

    我院采用后路减压、植骨融合、Tenor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腰5骶1椎结核4例,获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晓光;刘德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沙眼衣原体生殖道感染研究进展

    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引起血管、关节等多系统疾病已有研究[1,2].特别是CT与女性生殖道感染的关系更是被人们普遍重视.沙眼衣原体感染可导致生殖器官炎症、不孕、异位妊娠、流产、早产、死胎、低体重儿、胎膜早破、急性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感染等,目前已将其列为性病范畴.

    作者:孔栋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46例流行性腮腺炎及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流行性腮腺炎通过唾液飞沫传播,其潜伏期约为14~24d,传染性强,在集体儿童机构中易于暴发流行,所以医护人员对发病患儿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做好护理及健康教育,避免疾病再传染.我院儿科住院部1999年11月至2003年4月共收治流行性腮腺炎患儿46例,我们发现其并发症有增多加重趋势,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蒙智慧;况静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心悸、胸闷、胸痛的年轻患者(AHCM组)进行常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测,多方位测定左室心尖部心室壁厚度,并和10例正常年轻人(NC组)对照.结果:AHCM组各例心电图均有明显异常,主要表现为胸前导联巨大倒置的T波伴ST段改变和左室高电压;各例超声心动图均有明显心尖部肥厚,多方位厚度约为18mm.结论:对体表心电图胸导联巨大T波伴ST-T改变的年轻患者应高度警惕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可能,心电图异常对本病有筛选价值,而超声心动图对本病则具有确诊价值.

    作者:廖慧;秦俭;蒋小玲;王志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新式剖宫产术12例报告

    2002年5~9月,我院开展新式剖宫产术12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所慧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Richards钉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部骨折40例观察

    目的:报告Richards钉在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对40例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部骨折行Richards钉内固定,同时采用Evans、Seinsheimer分类法进行术前分型,按黄出怡等提出的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进行术后评估.结果:所有病例全部随访6个月以上,病人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①Richards钉具有AO角形钢板的生物力学特点,有加压、防移位、对骨组织无切割作用.②有一定比例并发症,主要是穿头、髋内翻、短缩.

    作者:陈富强;黄淦堂;沈珊安;王方;陈志坚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68例临床分析

    笔者1995~2002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共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6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振远;万宝臣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全科医疗中医患交流的技巧

    医患交流不仅是一种信息交流,也是一种情感传递和行为调节,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要手段.全科医生每次接诊的10~15分钟内,约有2/3的时间在与服务对象交流;此外还有晚间的电话咨询甚至网上交谈等.因此,全科医生必须同时也是一个娴熟的谈话艺术家,交流或沟通技巧是其服务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

    作者:彭阳;张霓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循征医学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体会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近年来国际临床医学领域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学科,其概念由著名流行医学家David Sachett教授于1992年正式提出,其核心思想是:医疗决策尽量以客观研究结果为依据[1].近年来EBM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地位也显得益加重要.近两年,笔者按照EBM的原理和方法,分别对不同情况的38例口腔临床病例进行实践论证,针对其问题找出解决方法,取得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韩大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药物不良反应的报告与监察

    随着新药开发不断增多,药物安全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药源性疾病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据WHO公布的资料表明,全世界约1/3死亡病例的死因不是疾病本身,而是不合理用药.从一些国家的统计资料看,住院病人中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0%;有5%的住院病人是因药物不良反应入院的.因此,从20世纪60年代起一些发达国家已先后开展了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采用各种手段和措施,避免和减少药害蔓延.

    作者:蔡永宁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持续静滴速尿在高龄心衰患者中的应用

    速尿是一种高效利尿剂,常用来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但随着疾病的进展,常出现利钠抵抗,患者对速尿迅速产生耐受性,导致利尿效果下降,甚至进一步水钠潴留.近年研究认为持续静脉滴注速尿比传统的间断静脉推注同等剂量速尿可明显增加其药效,并可避免其峰谷效应,从而降低生效干扰程度及一次大剂量速尿所致的毒副作用,我们对这两种给药方法进行了对比和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辉;王启珣;刘映川;曾朝荣;石卫晨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分类、药效及临床应用

    喹诺酮类(Quinolones)又称吡酮酸类或吡啶酮酸类,属人工合成抗菌药.自1962年人工合成第一个喹诺酮类药物萘啶酸(Nalidixic Acid)以来,该类药物发展迅速,20世纪70年代初相继开发出第二代的吡哌酸(Pipemidic Acid)、第三代的氟哌酸(诺氟沙星,Norfloxacin)等4-氟喹诺酮类新品种应用于临床.本文将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按照药品开发年代及其化学结构、抗菌作用、体内过程、临床应用及毒副反应等特点进行分类概述.

    作者:戴德银;郁杰;黄成斌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氟喹诺酮类药物自20世纪70年代就逐渐应用于临床,主要有:诺氟沙星(氟哌酸)、依诺沙星(氟啶酸)、氧氟沙星(氟嗪酸)、氟罗沙星、托氟沙星、盐酸洛美沙星、那氟沙星、培氟沙星、芦氟沙星、司氟沙星、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氨氟沙星等等.因具有抗菌谱广、生物利用度高、疗效确切,且因构效独特,与其他抗菌药物几无交叉耐药性等优点,所以深受医患双方的青睐.然而由于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注意事项至今尚未引起高度重视,因此造成了某些滥用的现象[1~8].笔者试将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特点及应用注意事项简要论述如下,仅供参考.

    作者:刘兴莉;卢海波;戴德银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脑血管病继发癫痫4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797例脑血管病中41例继发癫痫的资料. 结果: 脑血栓20例,脑出血1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脑栓塞3例,TIA0例.脑叶病变30例,非脑叶病变11例.14d以内发病25例,14d以后发病16例.需长期服药治疗者10例,其中7例是于14d后发病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以单纯部分性发作为主,出血性脑血管病以全身强直-阵挛发作为主. 结论: 脑血管病继发癫痫与脑血管病类型、位置以及癫痫发作时段相关.癫痫发作形式与病变类型相关.

    作者:卢丽翔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改良切缝引流术治疗低位肛瘘68例疗效观察

    传统的低位肛瘘治疗是用瘘管切除、切开引流等方法,其缺点是愈合时间长、容易出血、肛缘皮肤缺损大、肛门功能易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将2000~2002年采用改良切缝引流术治疗的低位肛瘘68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将同期采用切开引流术的65例病人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乔芝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成都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成都市医学信息所、成都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