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富强;黄淦堂;沈珊安;王方;陈志坚
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CAC)的临床症状与胆囊结石相似,术前的诊断较为困难,确诊需靠术后病理学诊断.因此,对CAC的临床诊断一直存在着争论.为了探索CAC的诊断标准,笔者对我院2000年1~12月诊断和治疗的60例CAC病例进行了分析,并与同期完成的临床条件相似的60例胆囊结石症病例进行了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敏;尹军;杨汉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797例脑血管病中41例继发癫痫的资料. 结果: 脑血栓20例,脑出血1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脑栓塞3例,TIA0例.脑叶病变30例,非脑叶病变11例.14d以内发病25例,14d以后发病16例.需长期服药治疗者10例,其中7例是于14d后发病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以单纯部分性发作为主,出血性脑血管病以全身强直-阵挛发作为主. 结论: 脑血管病继发癫痫与脑血管病类型、位置以及癫痫发作时段相关.癫痫发作形式与病变类型相关.
作者:卢丽翔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胆管炎的诊治方法.方法:260例急性重症胆管炎除均进行胆总管引流外,还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加做了胆囊切除术或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结果:全组三联征者无死亡,四、五联征者术后肝功能衰竭死亡9例(3.5%).术后胆总管残余结石共56例(21.5%),均在术后6周经T管瘘道取石治愈.结论:急性重症胆管炎只要诊断成立,原则上应积极手术引流,情况较好的三联征若要保守治疗需密切观察,四、五联征者经短暂准备后即刻手术,术中除胆总管引流外是否加做其它术式应在安全允许的情况下根据具体情况量力而行.
作者:李枝富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糖尿病是一组综合征,可累及全身各大系统,其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它会引起患者的肢体疼痛、酸软无力和肢体的感觉异常如麻木、蚁走感等症状.当受损的神经积累时会导致肌力不同程度地下降,晚期则出现肌肉萎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如果能早期给予诊断与治疗,便可有效地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现将56例受检糖尿病患者的神经-肌电图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李渝琬;胥昌群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我院2000~2002年对重型颅脑伤病人21例术前进行脑肿胀记分,术后对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龙松森;石建辉;周超;杨勇;叶均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成都医药>刊授医学继续教育考试从2003年第3期起使用机读系统.从目前收回的答卷情况来看,绝大部分答卷填涂完整、正确,但也有部分答题卡填涂存在一些问题.我们抽取了部分不能过机的答题卡进行填涂问题分析.现将结果浅析如下,供学员参考.
作者:贾曙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笔者1995~2002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共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6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振远;万宝臣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直接影响病人的康复.我们自2000年3月至2003年3月采用经后路第二代椎间盘镜(MED-Ⅱ)手术治疗2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勇;刘德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妊娠期特有的并发症,其中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生在妊娠中晚期的皮肤瘙痒,或伴有黄疸,对母婴均有不良的影响,也可导致早产、死胎、死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等产科并发症,也是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2001年1~12月我院共计分娩2 071例次,其中确诊ICP病员共193例,发生率为9.32%.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陈媛;林锦丽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青霉素G属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抗菌作用强、疗效高、毒性低、剂量选择幅度大,故至今仍是临床抗感染治疗中针对敏感细菌的首选药物.但其水溶液极不稳定,易分解,分解产物易致人体变态反应.为预防和减少皮试变态反应的发生,现就我院2001年1月至2003年5月18例青霉素皮试阳性反应的资料进行分析,从中探讨青霉素变态反应的相关因素.
作者:陈川蓉;江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2001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科共收治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53例,将患者分成两组治疗,洛赛克+垂体后叶素为治疗组,法莫替丁+垂体后叶素为对照组,将两组止血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伟民;许晴晴;彭爱慈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 248例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 (54.03%)、胃癌 (27.4%)、胃黏膜病变 (16.94%).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以无症状黑便为首发而重要的症状,消化性溃疡以胃溃疡多见.结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是老年疾病的急重症 ,积极的内科治疗和及时手术 ,能使大多数病人的出血停止.
作者:陈忠玉;袁辉;邓飞轮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随着新药开发不断增多,药物安全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药源性疾病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据WHO公布的资料表明,全世界约1/3死亡病例的死因不是疾病本身,而是不合理用药.从一些国家的统计资料看,住院病人中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0%;有5%的住院病人是因药物不良反应入院的.因此,从20世纪60年代起一些发达国家已先后开展了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采用各种手段和措施,避免和减少药害蔓延.
作者:蔡永宁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笔者收集了我院1997~2001年行MRI检查,并有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癌43例作一浅析,旨在探讨磁共振对肺癌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映华;俞琴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引起血管、关节等多系统疾病已有研究[1,2].特别是CT与女性生殖道感染的关系更是被人们普遍重视.沙眼衣原体感染可导致生殖器官炎症、不孕、异位妊娠、流产、早产、死胎、低体重儿、胎膜早破、急性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感染等,目前已将其列为性病范畴.
作者:孔栋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喹诺酮类(Quinolones)又称吡酮酸类或吡啶酮酸类,属人工合成抗菌药.自1962年人工合成第一个喹诺酮类药物萘啶酸(Nalidixic Acid)以来,该类药物发展迅速,20世纪70年代初相继开发出第二代的吡哌酸(Pipemidic Acid)、第三代的氟哌酸(诺氟沙星,Norfloxacin)等4-氟喹诺酮类新品种应用于临床.本文将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按照药品开发年代及其化学结构、抗菌作用、体内过程、临床应用及毒副反应等特点进行分类概述.
作者:戴德银;郁杰;黄成斌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免疫组织化学是免疫学原理和技术在细胞和组织研究及诊断中的应用.该项技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用已知的抗体检测组织和细胞中待测的抗原(蛋白表达水平),以确定病变组织的某些属性(细胞来源、细胞分化、细胞增殖活性、激素受体存在状况、组织细胞内的病原体等).在诸多外科病理学的特殊技术中,免疫组化技术的发展日趋完善,已经成为各大中型医院临床病理诊断的必检项目.免疫组化与常规病理技术的结合,已取代并废弃了某些传统的特殊染色,并在某种程度上代替了电镜在诊断中的多种应用.该项技术所涉及的常用抗体标记的意义已逐渐被病理工作者了解、熟悉和掌握.但该项技术受益的相关科室的临床医师,尤其是中小医院的临床医师对病理报告中所涉及的各项免疫组化指标的意义不太了解,因此本文就临床病理工作中常用的免疫组化标记进行简单的归纳介绍.
作者:黄晓赤;罗克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传统的低位肛瘘治疗是用瘘管切除、切开引流等方法,其缺点是愈合时间长、容易出血、肛缘皮肤缺损大、肛门功能易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将2000~2002年采用改良切缝引流术治疗的低位肛瘘68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将同期采用切开引流术的65例病人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乔芝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心悸、胸闷、胸痛的年轻患者(AHCM组)进行常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测,多方位测定左室心尖部心室壁厚度,并和10例正常年轻人(NC组)对照.结果:AHCM组各例心电图均有明显异常,主要表现为胸前导联巨大倒置的T波伴ST段改变和左室高电压;各例超声心动图均有明显心尖部肥厚,多方位厚度约为18mm.结论:对体表心电图胸导联巨大T波伴ST-T改变的年轻患者应高度警惕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可能,心电图异常对本病有筛选价值,而超声心动图对本病则具有确诊价值.
作者:廖慧;秦俭;蒋小玲;王志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笔者对2002年4月至2003年3月在我院经瑞美隆治疗的25例抑郁症进行观察,并与盐酸氟西汀治疗的34例和氯丙咪嗪治疗的21例作对照,报道如下.
作者:张明秀;胡世辉;王茜;杨汉清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