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562例念珠菌性阴道炎复发情况分析

谢杨清;吴华波

关键词:念珠菌性阴道炎, 念珠菌阴道炎, 感染性疾病, 阴道涂片, 研究对象, 复发, 感染者, 愈后, 门诊, 妇科, 方法, 材料
摘要:念珠菌阴道炎是一种妇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治愈后短时间内易复发,难以根治,给病员造成极大痛苦.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2001年1月至2002年4月我院门诊病员中经阴道涂片确诊为念珠菌感染者562例,复发1次或1次以上451例.
现代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房颤时出现室性逸搏1例

    患者男,89岁,患前列腺增生、急性尿潴留.心电图可见形态不一、间距不等、大小不同的房颤波,心室率绝对不齐,平均心室率60min-1,f-R间期不固定,Q-T间期0.41s,QRS波宽0.16s,QRS V1呈rSR′型.心电图可见2次1.10s的长间歇,其后均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不呈右束支阻滞型.心电图诊断:心房纤颤,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室性逸搏.

    作者:李逢川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肠梗阻160例体会

    肠梗阻是外科急腹症之一,其发病率、病死率高,且病情复杂,尤以老年人的诊治更加困难.笔者就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160例老年肠梗阻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关靖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562例念珠菌性阴道炎复发情况分析

    念珠菌阴道炎是一种妇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治愈后短时间内易复发,难以根治,给病员造成极大痛苦.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2001年1月至2002年4月我院门诊病员中经阴道涂片确诊为念珠菌感染者562例,复发1次或1次以上451例.

    作者:谢杨清;吴华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糖尿病药源性低血糖昏迷32例临床分析

    我科1998~2001年收治了32例糖尿病药源性低血糖昏迷患者,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32例中女性18例,男性14例,年龄42~76岁,平均60.5岁,60岁以上者24例.均有糖尿病病史并使用降糖药物,其中口服优降糖(格列本脲)18例,同时口服二甲双胍4例;口服美吡哒(格列甲嗪)4例;口服消渴丸4例;使用胰岛素6例.

    作者:叶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硬膜外自控镇痛对TURP术后的镇痛效果观察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是老年男性的常见手术,术后由于留置导尿管、气囊压迫、持续尿道刺激,常引起尿道痉挛性疼痛、下腹部会阴坠胀、尿意频切等症状,病人由此紧张而产生强迫体位,并可致尿道口出血增多.我们对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组进行镇痛效果观察,并与非镇痛组(对照组)进行了对比,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凯谦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复方丹参制剂在非内科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复方丹参制剂已长期应用于临床,在内科系统疾病如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肾脏系统疾病等的治疗中疗效显著.近年来,除内科系统疾病外,在非内科疾病的治疗中也广泛采用,且收到较好疗效.现根据有关文献对复方丹参制剂在皮肤科、耳鼻喉科等非内科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徐孝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19例复发宫颈癌的灌注及栓塞治疗并发症观察

    目的:观察宫颈癌复发患者经介入方法,灌注及栓塞治疗后的并发症,分析其出现原因,探讨避免方法.方法:19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复发患者进行了42例次灌注及栓塞治疗,其中部分进行了单纯灌注治疗.结果:3例出现了较严重的并发症,经处理后症状缓解.结论:严重并发症出现的原因多种多样,灌注时应尽量缓慢推入稀释后的药物,栓塞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并慎重操作.

    作者:陈晓良;赵明;周培华;杨素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198例新生儿新法复苏临床体会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也是新生儿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是围生医学的重要课题,尽管广大医务工作者为新法复苏的推广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迄今为止各医疗单位特别是基层单位开展的深度远未达到理想水平.

    作者:吴珊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抗菌药合理使用研究进展

    抗菌药包括抗生素(含半合成品)类及化学合成类抗感染药,它们在抗感染治疗中发挥了强大的作用.其潜在问题是使用不当,尤其是滥用.其细菌变异或耐药菌也随之产生,并且日趋严重,其发展已超过了新抗菌药的研制发明速度.倡导合理使用抗菌药,已成为世界多国政府及有关专家的共识,近年来已有一些科学的对策和方法,综述于后.

    作者:陈素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硬膜外麻醉两种给药方式用于剖宫产术的麻醉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两种给药方式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40例健康足月产妇,随机分为A、B两组(各20例).A组(实验组)硬膜外穿刺成功后针尖斜面向足方,给予1.33%利多卡因与0.25%布比卡因混合液5mL,针尖斜面再转向头置管.平卧观察5min后给予相同麻醉药10mL.B组(对照组)则按传统方式给予相同麻醉药15mL.观察麻醉过程指标.结果:A、B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神经节段数、术中牵拉程度有明显差异.结论:A组给药方式不仅能缩短麻醉诱导时间,减少用药总量,同时镇痛效果与牵拉反应也大为改善.

    作者:黄科;李宗权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86例偏瘫患者的健康教育体会

    医院健康教育是以医院为基地,以病人及家属为对象,通过护理人员有目的、有计划和系统地帮助病人学习的行动,其目的在于使病人了解增进健康的知识,改变其健康行为或问题,使患者的心理状态及运动功能得到大可能的恢复.我科于2000年10月至2001年4月对86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邹尹鸣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手术治疗共同性斜视62例的护理体会

    斜视是眼科的常见病,指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一眼注视目标时另一眼偏离目标,表现为眼位不正[1].它不仅影响美观,更重要的是影响患者的双眼单视功能及立体视觉的形成.斜视可分为麻痹性斜视和共同性斜视,共同性斜视常发病于幼年,对于患者一生的心理、生理、工作、学习影响很大,近年来随着斜视手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使斜视治疗的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

    作者:蒋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新用法浅谈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AG)是临床抗感染治疗的常用抗菌药,口服不易吸收,仅供注射给药,其水溶性好,性质稳定,抗菌活性强,特别是AG第三代产品(如奈替米星与依替米星)对钝化酶相当稳定,对金葡菌和G-杆菌均有效,其中阿贝卡星与依替米星抗耐甲氧苯西林金葡菌(MRSA)有效.

    作者:王朝晖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高钾致窦室传导1例

    患者男性,84岁.因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肺气肿、肺心病入院.入院时血清钾3.87mmol L-1,血清钠139mmol L-1,血肌酐130μmol L-1,尿素氮8mmol L-1.心电图检查:P-P间期基本规则,频率105min-1,PⅡ时间0.07s,振幅0.175mV,P-R间期0.16s,肢导联QRS波电压均≤0.3mV,QRS时间0.08s,其间可见提前出现的异位P′-QRS,并连续数次形成阵速.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动过速.频发房性早搏伴短阵房性心动过速,肢导联低电压,肺型P波.

    作者:彭芝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直接点灸为主治疗带状疱疹32例临床观察

    带状疱疹是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而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以皮肤、粘膜及神经损害为特点.中医称之为蛇串疮、缠腰火丹.目前治疗本病的方法很多,但仍存在疗效慢、遗留神经痛的缺点.我科近年来采用以艾灸手法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疗效.

    作者:黄映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难治性胸腔积液经皮胸膜活检74例分析

    目的:探讨经皮胸膜活检对难治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常规检查未能确诊,经抗感染或抗结核治疗2周超声检查胸腔积液厚度≥4 cm,且病因不明的74例难治性胸腔积液经皮胸膜活检.结果:40岁以上组44例中恶性肿瘤32例占72.73%,40岁以下组30例中结核性胸腔积液18例占60%;草黄色胸水34例中恶性肿瘤9例占26.47%,血性胸水32例中恶性肿瘤26例占81.25%.结论:采用Cope胸膜活检针一次以4个方位分别切取组织同时送检,防止钳夹标本,明显提高活检阳性率.与胸腔镜和开胸活检相比,经皮胸膜活检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和创伤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熊光华;余玲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肥胖产妇采用腹壁横切口剖宫产36例观察

    剖宫产手术需经腹进行,腹壁切口选择关系到手术野暴露状况、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创口愈合及并发症、术后美容等.肥胖是影响创口愈合、手术操作重要因素之一,而腹壁横切口对肥胖者有其独特优点.我们对36例肥胖产妇采用腹壁横切口剖宫产,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小柴胡汤的现代药理研究进展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杂病论>,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生姜、大枣、炙甘草等组成,为古代名方,历代医家对其研究颇多.其组成严谨,配伍精当,药理作用广泛,现代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笔者参阅有关文献特将小柴胡汤的现代药理作一综述,以期对临床有所启迪.

    作者:杨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肠道微生态活菌制剂应用进展

    日本宫入近治于1933年发现宫入菌(酪酸菌,Clostridium butyricum,MIYA IRI),1940年正式生产米雅BM细粒剂及片剂,第一个肠道微生物活菌制剂的临床应用至今已60多年了.尽管肠道活菌制剂的开发应用具有与磺胺及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同样光辉和悠久的历史,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它才被逐渐推广应用.现将肠道微生态活菌制剂临床应用简述如下.

    作者:戴德银;卢海波;胡露;何恩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43例儿童性病浅析

    目的:了解儿童性病构成与传播途径.方法:使用病原体培养抗原检测5%Hac发白试验、涂片革兰染色,结合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43例患儿中淋病(GU)27例,非淋菌性尿道炎(NGU)9例,淋菌性眼炎2例,淋病合并非淋菌性尿道炎3例,尖锐湿疣(CA)2例.结论:加强性病知识及性道德教育.控制成人将性病传染给儿童是预防儿童性病的关键.

    作者:王曦晖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成都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成都市医学信息所、成都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