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固宏;周良辅;毛颖;吴劲松
目的改进雪旺细胞(SCs)的体外培养条件,以获得足够数量较纯净的雪旺细胞应用于周围神经修复.方法 5~7 d的SD仔鼠坐骨神经,采用混合酶长时间多次消化法分离雪旺细胞,阿糖胞苷(cytosine arabinoside,Ara-C)、G-418(geneticin)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氟丝扣林促进雪旺细胞分裂增殖,低浓度胰酶快速消化传代进一步纯化雪旺细胞.结果使用上述方法可以获得大量的高纯度雪旺细胞,经抗S-100蛋白单抗通过SABC法染色鉴定,雪旺细胞纯度可达到97%以上.结论本文所使用的方法是培养和纯化雪旺细胞较为理想的方法,可以满足目前组织工程神经修复的需要.
作者:张勇杰;金岩;聂鑫;董蕊;赵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患者女性,39岁.发现意识不清l h入院,查体:昏迷,口边有残存呕吐物,受伤机制不详.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core, GCS)6分.左睑板外翻且有一圆形直径近l cm的伤口,无活动性出血,伤口内可探及一管状异物.
作者:洪国良;岳树源;杨学军;杨树源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Spetzler-MartinⅢ级以上脑动静脉畸形(AVM)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0至1999年4月采用血管内栓塞联合显微手术或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9例Spetzler-MartinⅢ级以上脑AVM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脑AVM经血管内栓塞治疗后完全栓塞2例,大部栓塞2例,不全栓塞5例.其中4例栓塞后行手术切除,无死亡及手术所致并发症.5例栓塞后接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随访22~28个月,经MRI和MRA检查提示AVM闭塞3例,缩小2例;5例患者中临床症状恢复良好4例,中度致残、生活能自理1例,无再出血和死亡病例.结论血管内栓塞联合显微手术或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是治疗Spetzler-MartinⅢ级以上脑AVM的佳手段.
作者:初明;黄正松;齐铁伟;石忠松;张跃卫;刘恩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5-羟色胺在大鼠实验性脑震荡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Wistar雄性二级大鼠复制脑震荡动物模型,于伤后1、3、7、14及30 d取脑组织,经免疫组化等技术研究5-羟色胺在脑震荡发生发展中的变化规律.结果 100 g组见典型脑震荡的临床表现,其病理改变为脑血管收缩与扩张,脑组织淤血、水肿,神经元变性、坏死,尼氏体减少甚至消失.5-羟色胺于伤后1 d表达增强,3 d达高峰, 7 d后开始减少,而于14 d后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阳性染色见于大脑、海马、丘脑及小脑神经元胞浆内.结论脑震荡以血液循环障碍和实质细胞变性、坏死为主要病理改变;5-羟色胺参与脑震荡发生时脑组织损伤的病理过程,可能是脑震荡时脑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彭瑞云;高亚兵;肖兴义;王德文;陈浩宇;吴小红;刘杰;胡文华;蔡宝仁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患者低钠血症的发生率较高,影响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我们自1998年3月至2001年5月共收治颅内破裂动脉瘤150例,对其中45例发生低钠血症的患者进行了积极的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金卫星;雷万生;刘建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表明,脑缺血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可以破坏血脑屏障、促进脑水肿的形成及炎性细胞的浸润、加快神经细胞的死亡,从而加重缺血性脑损害.本研究观测MMPs抑制剂、KB-R7785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段血管内栓塞大脑中动脉(MCAO)获得小鼠脑缺血模型.观察不同时间、剂量KB-R7785对24 h后脑梗塞灶体积的影响,同时应用酶谱印迹技术检测缺血后脑组织中MMPs活性.结果酶谱印迹显示MMP-9活性在缺血后6 h表达增强,24 h后达峰值.MCAO前30 min单次注射KB-R7785(100 mg*kg-1)可显著抑制MMP-9的活性;单次注射或缺血后1及4.5 h分次注射KB-R7785(100 mg*kg-1)均可明显减小脑梗塞体积(P<0.01).结论 MMP-9可促进脑梗塞形成;MMPs抑制剂、KB-R7785具有改善缺血性脑损伤作用.
作者:蒋晓帆;章翔;薛菁晖;张志文;李兵;名村尚武;柳本广二;永田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硼中子俘获疗法(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BNCT)是一种新型的放疗方法,它是将与肿瘤有特异性亲合力的10B化合物(硼携带剂)注入人体,经中子束局部照射使聚集在肿瘤组织中的10B与热中子发生核反应,生成7Li与α粒子.
作者:曹锐峰;章翔;吴景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发病情况、影像学表现、诊断及处理方法,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颅脑损伤抢救中心收治的223例DAI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中入院时GCS≤8分的共173例(77.6%),其中GCS≤5分的有100例(44.8%).本组的总死亡率为29.1%(65/223),GCS≤5分的死亡率为43%(43/100).亚低温治疗的患者,GCS平均为4.4分,死亡率为30.8%(12/39).结论 DAI的诊断主要根据其临床表现结合CT、MRI资料.治疗上宜采用综合治疗方式.早期应用亚低温治疗能提高疗效,应在临床加以推广.
作者:卓杰;杨帆;陈振军;杨树源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腰池持续引流防治脑血管痉挛的效果及其对脑脊液中一氧化氮(NO)浓度的影响.方法 50例破裂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引流组25例、对照组25例.引流组在电解可脱弹簧圈(GDC)栓塞术后立即实施腰池持续引流,对照组行间断腰椎穿刺.脑脊液NO浓度采用镉粒子还原法测定.结果引流组中发生症状性脑血管痉挛2例,对照组7例.血管痉挛患者的NO浓度明显降低,引流组脑脊液中NO浓度在出血后第5 d起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腰池持续引流可有效清除蛛网膜下腔积血,提高脑脊液中NO的浓度.
作者:黄清海;刘建民;洪波;许奕;周晓平;赵文元;辛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科学也有了革命性的变化.高新技术在神经外科学领域中已获得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巨大进展.
作者:刘卫平;章翔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本院从1999年1月至2001年1月对34例重症脑出血患者进行了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发现其中8例为脑血管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AVM)所致,经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刘荣耀;孙丕通;卢军;陈卫东;许友松;徐英辉;张健;白景阳;廉志刚;杨平;赵炳纯;李少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研究表明,多巴胺及其受体在继发性脑损害中起重要作用[1,2] .多巴胺受体分为D1和D2两类.本实验讨论了大鼠脑损伤后0.5~48 h脑皮质微血管中多巴胺受体D1变化及其与脑水肿的关系.
作者:肖华;徐如祥;相里昆;李金彩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非手术区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征及形成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颅脑损伤术后经CT扫描或再次开颅探查证实为迟发性血肿的发生部位、发生时间,及其与脑挫裂伤、颅骨骨折等原发伤的关系.结果血肿发生部位与手术部位关系:邻近型8例、远隔型12例、对侧型9例;发生在脑内9例、硬膜外12例、硬膜下7例、脑室内1例;12例术后硬膜外血肿中有9例可见颅骨骨折;9例术后脑内血肿中有7例可见脑挫裂伤.结论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中,硬膜外、硬膜下与脑内血肿形成机制不尽相同,颅骨骨折、脑挫裂伤、脑膜或皮质血管破裂、桥静脉断裂等局部损伤影响不同类型血肿的形成,脑血管麻痹、低氧血症等是非手术区迟发性血肿形成的病理基础.
作者:郑兆聪;王如密;赵琳;王守森;杨朋范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我院使用美国Stealthstation手术导航系统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2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鹏来;刘宏毅;陈永严;常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硬脊膜脑脊液漏在脊膜膨出修补术后常有发生,一般漏液较少,常可自愈.严重硬脊膜脑脊液漏处理棘手,还可引起诸多并发症.传统的治疗方法仍然是手术直接修补硬脊膜[1, 2].我们从1993年至2001年10月共遇到8例严重硬脊膜脑脊液漏患儿,经侧脑室前角穿刺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治疗,结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高建忠;刘彦西;郝东宁;李军;车震;冯小宁;郭艳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动静脉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方法选择及栓塞技术要点.方法对我院1995至2001年收治的125例外伤性脑动静脉瘘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其中颈动脉海绵窦瘘(CCF)98例,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27例.CCF患者经股动脉入路以球囊栓塞瘘口93例,经股静脉入路以微弹簧圈栓塞4例,经眼上静脉入路以微弹簧圈栓塞1例;27例DAVF,单纯压迫颈动脉法治疗3例,栓塞治疗24例.24例中,可脱性球囊栓塞脑膜中动脉2例,经动脉途径用聚醋酸乙烯酯(PVA)、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胶及冻干硬膜等微粒栓塞21例次,弹簧圈栓塞4例次;经静脉途径弹簧圈栓塞6例次.结果 CCF患者95例1次栓塞成功,3例于第一次栓塞后球囊泄漏复发,经再次栓塞治愈,治愈率100%;DAVF患者治愈21例,好转5例,无效1例,治愈率为77.8%,总有效率为96.3%.结论全脑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正确选择栓塞途径及栓塞材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栓塞治疗首先选择动脉入路,如果动脉入路治疗失败,则可通过股静脉或眼静脉入路.
作者:韩志安;李铁林;段传志;汪求精;黄庆;徐如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总结小脑桥脑角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探讨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瘤的经验和技巧,以提高手术的全切率和面听神经保留率,预防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方法对我科近10年经显微手术治疗的30例小脑桥脑角脑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本组肿瘤全切率为96.7%.面神经解剖保留率96.7%,位听神经解剖保留率80%.复发2例.本组无死亡.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小脑桥脑角脑膜瘤是安全和有效的方法,熟练的手术技巧和手术前后的处理是保留面神经功能及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魏学忠;冯思哲;薛洪利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X-刀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治疗脑胶质瘤的效果.方法使用X-刀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治疗脑胶质瘤147例,92例获随访,随访时间3~42个月(平均25个月).结果大部分病例治疗后在随访期内症状改善,影像学检查显示病灶稳定或缩小.结论 X-刀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可以作为脑胶质瘤综合治疗中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立根;郭艳;章翔;宋少军;范风云;石梅;魏丽春;张永琴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介绍神经导航手术的临床应用经验. 方法在1997年9月至2001年9月连续进行的252例神经外科手术中,使用Stealth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指导手术操作. 结果 252例平均坐标误差为(2.12±0.89)mm,预期准确性为(2.74±0.99)mm.在239病灶切除术中,病灶全切除85.7%,术后症状改善或不变87.9%.在7例内窥镜手术中,5例囊肿行开窗术、2例胆脂瘤次全切除.7例活检和4例穿刺成功率100%.结论神经导航准确、可靠,有助于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手术并发症.
作者:杜固宏;周良辅;毛颖;吴劲松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颅内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本组65岁以上老年颅内肿瘤126例,分别采用手术、X-刀和非手术治疗.结果手术治疗65例,良性肿瘤肉眼或显微镜下全切除32例,次全切除6例,恶性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10例,大部切除8例.1例囊性颅咽管瘤行立体定向穿刺内放疗.X-刀治疗32例,肿瘤直径在3 cm以内,行单次治疗20例;直径在5 cm以内,行分次治疗12例.非手术29例.结论老年人颅内肿瘤有其临床特点,应根据患者情况及肿瘤性质,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勇;黄光富;袁利民;何永生;刘卫东;陈隆益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