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步法分离和纯化雪旺细胞的实验研究

张勇杰;金岩;聂鑫;董蕊;赵宇

关键词:雪旺细胞, 细胞学技术
摘要:目的改进雪旺细胞(SCs)的体外培养条件,以获得足够数量较纯净的雪旺细胞应用于周围神经修复.方法 5~7 d的SD仔鼠坐骨神经,采用混合酶长时间多次消化法分离雪旺细胞,阿糖胞苷(cytosine arabinoside,Ara-C)、G-418(geneticin)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氟丝扣林促进雪旺细胞分裂增殖,低浓度胰酶快速消化传代进一步纯化雪旺细胞.结果使用上述方法可以获得大量的高纯度雪旺细胞,经抗S-100蛋白单抗通过SABC法染色鉴定,雪旺细胞纯度可达到97%以上.结论本文所使用的方法是培养和纯化雪旺细胞较为理想的方法,可以满足目前组织工程神经修复的需要.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蛛网膜下腔出血腰池持续引流前后脑脊液中NO浓度的变化

    目的探讨腰池持续引流防治脑血管痉挛的效果及其对脑脊液中一氧化氮(NO)浓度的影响.方法 50例破裂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引流组25例、对照组25例.引流组在电解可脱弹簧圈(GDC)栓塞术后立即实施腰池持续引流,对照组行间断腰椎穿刺.脑脊液NO浓度采用镉粒子还原法测定.结果引流组中发生症状性脑血管痉挛2例,对照组7例.血管痉挛患者的NO浓度明显降低,引流组脑脊液中NO浓度在出血后第5 d起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腰池持续引流可有效清除蛛网膜下腔积血,提高脑脊液中NO的浓度.

    作者:黄清海;刘建民;洪波;许奕;周晓平;赵文元;辛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恶性垂体腺瘤颅内种植1例报告

    患者男性,69岁,1960年诊断:垂体腺瘤.曾在外院放疗3疗程,1987年行垂体瘤切除术.病理报告:嗜酸性垂体腺瘤.1998年复查CT发现颅内多个肿瘤,未治疗.2000年11月因意识障碍、左侧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入院.查体:嗜睡、言语错乱.下颌、额、眶明显突出,唇厚.右面部痛觉减弱.左侧肢体深、浅感觉减退,肌张力增高,肌力I-II级,左肱二、三头肌腱反射亢进,巴彬斯基征(±).

    作者:黄民权;姚一;张小斌;吴家阳;郑玉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外伤性脑动静脉瘘的血管内治疗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动静脉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方法选择及栓塞技术要点.方法对我院1995至2001年收治的125例外伤性脑动静脉瘘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其中颈动脉海绵窦瘘(CCF)98例,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27例.CCF患者经股动脉入路以球囊栓塞瘘口93例,经股静脉入路以微弹簧圈栓塞4例,经眼上静脉入路以微弹簧圈栓塞1例;27例DAVF,单纯压迫颈动脉法治疗3例,栓塞治疗24例.24例中,可脱性球囊栓塞脑膜中动脉2例,经动脉途径用聚醋酸乙烯酯(PVA)、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胶及冻干硬膜等微粒栓塞21例次,弹簧圈栓塞4例次;经静脉途径弹簧圈栓塞6例次.结果 CCF患者95例1次栓塞成功,3例于第一次栓塞后球囊泄漏复发,经再次栓塞治愈,治愈率100%;DAVF患者治愈21例,好转5例,无效1例,治愈率为77.8%,总有效率为96.3%.结论全脑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正确选择栓塞途径及栓塞材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栓塞治疗首先选择动脉入路,如果动脉入路治疗失败,则可通过股静脉或眼静脉入路.

    作者:韩志安;李铁林;段传志;汪求精;黄庆;徐如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多步法分离和纯化雪旺细胞的实验研究

    目的改进雪旺细胞(SCs)的体外培养条件,以获得足够数量较纯净的雪旺细胞应用于周围神经修复.方法 5~7 d的SD仔鼠坐骨神经,采用混合酶长时间多次消化法分离雪旺细胞,阿糖胞苷(cytosine arabinoside,Ara-C)、G-418(geneticin)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氟丝扣林促进雪旺细胞分裂增殖,低浓度胰酶快速消化传代进一步纯化雪旺细胞.结果使用上述方法可以获得大量的高纯度雪旺细胞,经抗S-100蛋白单抗通过SABC法染色鉴定,雪旺细胞纯度可达到97%以上.结论本文所使用的方法是培养和纯化雪旺细胞较为理想的方法,可以满足目前组织工程神经修复的需要.

    作者:张勇杰;金岩;聂鑫;董蕊;赵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神经导航下颅脑肿瘤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我院使用美国Stealthstation手术导航系统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2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鹏来;刘宏毅;陈永严;常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小脑桥脑角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目的分析总结小脑桥脑角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探讨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瘤的经验和技巧,以提高手术的全切率和面听神经保留率,预防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方法对我科近10年经显微手术治疗的30例小脑桥脑角脑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本组肿瘤全切率为96.7%.面神经解剖保留率96.7%,位听神经解剖保留率80%.复发2例.本组无死亡.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小脑桥脑角脑膜瘤是安全和有效的方法,熟练的手术技巧和手术前后的处理是保留面神经功能及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魏学忠;冯思哲;薛洪利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5-羟色胺在大鼠实验性脑震荡脑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5-羟色胺在大鼠实验性脑震荡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Wistar雄性二级大鼠复制脑震荡动物模型,于伤后1、3、7、14及30 d取脑组织,经免疫组化等技术研究5-羟色胺在脑震荡发生发展中的变化规律.结果 100 g组见典型脑震荡的临床表现,其病理改变为脑血管收缩与扩张,脑组织淤血、水肿,神经元变性、坏死,尼氏体减少甚至消失.5-羟色胺于伤后1 d表达增强,3 d达高峰, 7 d后开始减少,而于14 d后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阳性染色见于大脑、海马、丘脑及小脑神经元胞浆内.结论脑震荡以血液循环障碍和实质细胞变性、坏死为主要病理改变;5-羟色胺参与脑震荡发生时脑组织损伤的病理过程,可能是脑震荡时脑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彭瑞云;高亚兵;肖兴义;王德文;陈浩宇;吴小红;刘杰;胡文华;蔡宝仁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诊断和处理(附223例报告)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发病情况、影像学表现、诊断及处理方法,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颅脑损伤抢救中心收治的223例DAI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中入院时GCS≤8分的共173例(77.6%),其中GCS≤5分的有100例(44.8%).本组的总死亡率为29.1%(65/223),GCS≤5分的死亡率为43%(43/100).亚低温治疗的患者,GCS平均为4.4分,死亡率为30.8%(12/39).结论 DAI的诊断主要根据其临床表现结合CT、MRI资料.治疗上宜采用综合治疗方式.早期应用亚低温治疗能提高疗效,应在临床加以推广.

    作者:卓杰;杨帆;陈振军;杨树源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微创手术治疗脑深部病变

    20世纪末,随着神经放射影像学的发展,包括头颅CT(computed tomography)、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等诊断手段的更新,对于脑深部病变及其周围正常脑组织结构提供了详尽的解剖资料,使神经外科医师在术前不仅能明确定位诊断,还可以做出病变的病理性质诊断,从而对每个患者术前作出精确的手术计划.手术显微镜、神经内窥镜、各种精巧的手术器械的不断涌现,以及显微外科手术技术的熟练运用,将显微神经外科提高到新的水平,微创外科应运而生,手术效果日臻完善.

    作者:赵继宗;倪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神经导航手术252例临床应用

    目的介绍神经导航手术的临床应用经验. 方法在1997年9月至2001年9月连续进行的252例神经外科手术中,使用Stealth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指导手术操作. 结果 252例平均坐标误差为(2.12±0.89)mm,预期准确性为(2.74±0.99)mm.在239病灶切除术中,病灶全切除85.7%,术后症状改善或不变87.9%.在7例内窥镜手术中,5例囊肿行开窗术、2例胆脂瘤次全切除.7例活检和4例穿刺成功率100%.结论神经导航准确、可靠,有助于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手术并发症.

    作者:杜固宏;周良辅;毛颖;吴劲松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三叉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手术入路选择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手术入路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获全切除25例,次全切除2例和大部切除1例.出院时好转27例,加重1例.结论三叉神经鞘瘤可分成为:①颅中窝型;②颅后窝型;③颅中后窝型;④颅外型;⑤颅中窝颅内外沟通型;⑥颅中后窝颅内外沟通型.颅中窝型肿瘤宜取翼点或改良翼点入路;颅后窝型肿瘤宜取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颅中后窝型肿瘤宜取颞底经天幕入路;颅中窝颅内外沟通瘤宜取颞下硬脑膜外入路.

    作者:徐启武;车晓明;杨伯捷;胡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硼中子俘获疗法的硼携带剂研究进展

    硼中子俘获疗法(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BNCT)是一种新型的放疗方法,它是将与肿瘤有特异性亲合力的10B化合物(硼携带剂)注入人体,经中子束局部照射使聚集在肿瘤组织中的10B与热中子发生核反应,生成7Li与α粒子.

    作者:曹锐峰;章翔;吴景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45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的低钠血症治疗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患者低钠血症的发生率较高,影响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我们自1998年3月至2001年5月共收治颅内破裂动脉瘤150例,对其中45例发生低钠血症的患者进行了积极的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金卫星;雷万生;刘建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KB-R7785对鼠局灶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表明,脑缺血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可以破坏血脑屏障、促进脑水肿的形成及炎性细胞的浸润、加快神经细胞的死亡,从而加重缺血性脑损害.本研究观测MMPs抑制剂、KB-R7785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段血管内栓塞大脑中动脉(MCAO)获得小鼠脑缺血模型.观察不同时间、剂量KB-R7785对24 h后脑梗塞灶体积的影响,同时应用酶谱印迹技术检测缺血后脑组织中MMPs活性.结果酶谱印迹显示MMP-9活性在缺血后6 h表达增强,24 h后达峰值.MCAO前30 min单次注射KB-R7785(100 mg*kg-1)可显著抑制MMP-9的活性;单次注射或缺血后1及4.5 h分次注射KB-R7785(100 mg*kg-1)均可明显减小脑梗塞体积(P<0.01).结论 MMP-9可促进脑梗塞形成;MMPs抑制剂、KB-R7785具有改善缺血性脑损伤作用.

    作者:蒋晓帆;章翔;薛菁晖;张志文;李兵;名村尚武;柳本广二;永田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受体在髓母细胞瘤中的表达研究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 及受体(uPAR)在髓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 法检测50例髓母细胞瘤中uPA及uPAR的表达,结合临床随访,使用Cox回归统计分析.结果 uPA及uPAR染色定位于肿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 Cox 回归分析显示uPA及uPAR是影响生存时间的预后因子,它们与预后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结论 uPA及uPAR可作为预测髓母细胞瘤患者预后的客观指标.

    作者:王勇;毛伯镛;高利民;王洪新;丁新民;程宏伟;高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反义基因片段抑制胶质瘤细胞IGF-IR基因表达的研究

    目的探讨反义基因片段对胶质瘤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受体(IGF-IR)基因表达抑制作用的可行性.方法应用RT-PCR技术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并经图象分析以检测反义寡核苷酸作用后细胞IGF-IR基因的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反义寡核苷酸能有效地降低IGF-IR mRNA 表达,并随着反义核苷酸浓度的增加,其mRNA 水平逐渐减少.正义核酸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IGF-IR mRN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生物图象分析研究发现:反义核酸组细胞IGF-IR蛋白低表达或不表达,而空白对照组和正义核酸组细胞均呈高表达.结论针对IGF-IR基因mRNA 序列起始密码子及下游序列所设计的反义寡核苷酸能有效阻止mRNA的翻译功能,使其蛋白产物表达下调,达到封闭或减弱该基因表达的目的.

    作者:牛朝诗;傅先明;汪业汉;罗其中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Spetzler-Martin Ⅲ级以上脑动静脉畸形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Spetzler-MartinⅢ级以上脑动静脉畸形(AVM)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0至1999年4月采用血管内栓塞联合显微手术或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9例Spetzler-MartinⅢ级以上脑AVM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脑AVM经血管内栓塞治疗后完全栓塞2例,大部栓塞2例,不全栓塞5例.其中4例栓塞后行手术切除,无死亡及手术所致并发症.5例栓塞后接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随访22~28个月,经MRI和MRA检查提示AVM闭塞3例,缩小2例;5例患者中临床症状恢复良好4例,中度致残、生活能自理1例,无再出血和死亡病例.结论血管内栓塞联合显微手术或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是治疗Spetzler-MartinⅢ级以上脑AVM的佳手段.

    作者:初明;黄正松;齐铁伟;石忠松;张跃卫;刘恩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神经外科学研究新进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科学也有了革命性的变化.高新技术在神经外科学领域中已获得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巨大进展.

    作者:刘卫平;章翔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颅内多发性脑膜瘤合并神经纤维瘤病1例报告

    患者,女性,37岁,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耳听力下降,随后左耳听力亦下降.6个月前出现头痛、头晕,呈阵发性发作,不伴恶心、呕吐,无心慌气短、发热寒战等症状.一周前行头颅CT、MRI检查示:颅内多发性占位病变.

    作者:张卫宁;王政刚;齐洪武;曹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急性脑出血合并血管畸形的术中处理

    本院从1999年1月至2001年1月对34例重症脑出血患者进行了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发现其中8例为脑血管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AVM)所致,经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刘荣耀;孙丕通;卢军;陈卫东;许友松;徐英辉;张健;白景阳;廉志刚;杨平;赵炳纯;李少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主管:第四军医大学

主办: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