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丽莉;王伟光;徐建民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pRb)以其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形式决定着转录因子E2F的活性,在细胞周期调控中处于中心环节,从而控制着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并且Rb基因作为第一个被克隆成功的抑癌基因,在包括血液系统肿瘤在内的多种肿瘤中发现有pRb表达的异常.这种异常表达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决定其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沈立松;李稻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引言1989年,首次报道1例范可尼(Fanconi's)贫血患儿采用其HLA匹配妹妹的脐血(UCB)移植(UCBT)成功,7年后用于成人,并由此引致成人UCBT数百例.UCBT与骨髓移植(BMT)/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之间的区别在于实际操作的不同.
作者:洪缨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孕妇外周血浆(血清)中存在胎儿游离DNA,为非创伤性产前诊断提供了研究基础.本文综述近年来孕妇外周血中胎儿DNA检测方法的发展,以及在新生儿溶血病和其他遗传性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何吉;朱发明;严力行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前制备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小鼠模型的方法主要有三种:①用CML细胞种植免疫缺陷鼠(SCID或NOD/SCID);②用表达P210bcr/abl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小鼠骨髓细胞并移植入正常鼠体内;③构建bcr/abl转基因鼠.所有这些CML动物模型的研究加深了人们对CML致病机理的认识.本文就目前人CML小鼠模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姜扬文;季明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发病机制:①从自身免疫耐受的调节方面,探讨红细胞自身抗体产生的免疫机制;②从免疫调节方面阐述自身抗体产生的原因;③从红细胞被破坏的机制方面进行,探讨红细胞破坏的调节异常.
作者:邢莉民;邵宗鸿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临床研究显示,贫血为重症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增高的一项独立危险因子.本文阐述重症充血性心力衰竭并贫血的发病机制,并就其治疗对策作简要的讨论.
作者:邵雅娣;王鸣和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CD33在90%以上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及早期髓细胞表达,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提供了理想靶点.目前已用于临床试验的主要有未修饰的HuM195和与同位素偶联的HuM195以及药物偶联的Gemtuzumab Ozogamicin (GO、CMA-676、Mylotarg),其中以Mylotarg具有应用前景.本文着重对Mylotarg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作者:贾新颜;许小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本文报道2例用脐血干细胞与纤维血小板凝胶,作创口愈合修复的初步报告.
作者:廖耘;王乃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染色体核型与急性白血病的预后、诊断及治疗关系密切.目前各实验室常规应用的方法是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但这两种技术各有不足之处.新近发展起来的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有效地弥补了这些不足.本文就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原理、种类、特点及其在急性白血病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马力;薛永权;温丙昭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人类血小板抗原(HPA) 相对应的同种抗体可以引起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输血后紫癜、输入随机捐献者血小板导致的输注无效.
作者:刘孟黎;张艳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