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发病机制:①从自身免疫耐受的调节方面,探讨红细胞自身抗体产生的免疫机制;②从免疫调节方面阐述自身抗体产生的原因;③从红细胞被破坏的机制方面进行,探讨红细胞破坏的调节异常.
作者:邢莉民;邵宗鸿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输血医学作为以实验室为中心的关注血液血清学方面的学科已发展演变成强调患者医护的临床学科.
作者:杨劲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目前仍是白血病治疗上的难点.CAG方案在治疗难治性AML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该方案的机制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至今有两种观点:CAG方案通过诱导原始细胞凋亡治疗AML;CAG方案可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已有学者在CAG治疗患者外周血中检测出凋亡细胞,且凋亡细胞数量与治疗效果相关.
作者:季丽莉;王伟光;徐建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孕妇外周血浆(血清)中存在胎儿游离DNA,为非创伤性产前诊断提供了研究基础.本文综述近年来孕妇外周血中胎儿DNA检测方法的发展,以及在新生儿溶血病和其他遗传性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何吉;朱发明;严力行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本文报道2例用脐血干细胞与纤维血小板凝胶,作创口愈合修复的初步报告.
作者:廖耘;王乃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是一种高致死率的异质性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疾病.近年来国外有不少研究小组尝试采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本文就其临床研究情况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傅明伟;王建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人类血小板抗原(HPA) 相对应的同种抗体可以引起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输血后紫癜、输入随机捐献者血小板导致的输注无效.
作者:刘孟黎;张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PUMA是新近发现的p53的靶基因,属于bcl-2家族的BH-3亚家族成员,其蛋白产物定位于细胞的线粒体上,参与p53依赖和非依赖途径的促凋亡过程.由于在放化疗、许多病理性凋亡和肿瘤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示PUMA有可能成为人类肿瘤和其他疾病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刁世勇;王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染色体核型与急性白血病的预后、诊断及治疗关系密切.目前各实验室常规应用的方法是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但这两种技术各有不足之处.新近发展起来的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有效地弥补了这些不足.本文就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原理、种类、特点及其在急性白血病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马力;薛永权;温丙昭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