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神经生长因子对脑缺血大鼠学习与记忆的影响

禄韶英;王燕

关键词:神经生长因子, 慢性脑缺血, 学习与记忆, NR2A, NR2B, 海马
摘要:目的 为了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脑缺血大鼠学习与记忆的影响和海马内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R2A/B亚zhanghaopeng(NR2A/B)表达的变化.方法 本研究将48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n=12)、假手术组(n=12)、慢性脑缺血组(n=12)、NGF处理组(n=12).于造模后开始腹腔注射0 25 ug/100 9 NGF,假手术组和慢性脑缺血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均1次/d,共21 d.用Morris水迷宫和“Y”迷宫作业测试其空间学习与记忆成绩,再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分析海马的NR2A、NR2B的表达.结果 ①Morris水迷宫测试:模型组大鼠寻找平台的潜伏期较假手术组明显延长,NGF处理组大鼠寻找平台的潜伏期较模型组明显缩短;“Y”迷宫测试:模型组大鼠学会躲避电击的正确次数较假手术组明显减少NGF处理组大鼠学会躲避电击的正确次数较模型组明显增多;②模型组NR2A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而NR2B明显升高;NGF处理组海马内NR2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上调,而NR2B明显下调.结论 神经生长因子可增强学习与记忆,海马内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表达变化可能是影响学习与记忆的机制之一.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CT与MRI图像融合辅助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难治性癫痫

    目前致痫灶切除术是外科治疗癫痫的主要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但对那些不能准确定位致痫灶、或致痫灶较为弥散、抗癫痫药物治疗确实无效的顽固性癫痫,该如何从外科干预方面进行治疗?我院从2004年8月至2010年8月采用CT及MRI图像融合技术,手术计划系统确定颅内靶点,立体定向射频毁损颅内与癫痫放电传播路径或癫痫起源有关的靶点,以期阻断癫痫发放的传播,控制或减少癫痫的发作,缓解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和精神衰退,共治疗65例难治性癫痫,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郭效东;王本瀚;陆卫风;刘明辉;郝文明;吴艳芝;任廷文;杨俊国;赵学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微创穿刺引流手术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

    近年来,微创技术在神经外科领域广泛应用,并以损伤小,恢复快,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采用微创穿刺引流血肿清除治疗,收到了显著疗效.我科于2008年10至2011年12月,共收治外伤性颅内血肿75例,现将治疗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陈恩智;马志国;常刚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经皮气管切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由于病情非常重,且常伴有意识及呼吸功能障碍,导致通气不畅甚至窒息,而气管切开是紧急建立人工气道的常用方法.传统气管切开术操作复杂且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目前新兴起的经皮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tracheostomy,PT)具有损伤小、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等优点,国外广泛应用于危重患者的抢救[1],但目前国内应用较少,我院对2007年4月至2011年4月共96例神经外科住院危重患者均采用导丝扩张钳法行经皮气管切开术,效果满意.

    作者:孙彤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创伤性脑损伤后大鼠脑组织S100A6的表达规律及意义

    目的 探讨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脑组织中钙结合蛋白S100alpha 6(S100A6)的表达规律及意义.方法 雄性SD大鼠5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和TBI组(48只);采用头颅侧向旋转致伤方法制作TBI模型,并按伤后大鼠处死时间分为1,3,6,12,24,72 h、7d,14 d共8个亚组,每组6只.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法检测S100A6蛋白在大鼠脑组织中表达规律及分布情况.S100A6阳性结果判断标准以细胞浆内出现棕黄染色颗粒为阳性,反之为阴性,为消除背景染色的影响,同一组织连续切片设阴性对照组.结果 大鼠脑组织中S100A6蛋白在皮层与海马组织细胞的核膜、胞质、细胞膜中均有表达,脑损伤后一小时时间点皮层与海马细胞表达均低(P<0.01),随后表达量逐渐递增,至损伤后7d其表达量恢复正常值,7d、14 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TB1后,S100A6蛋白出现一个表达低峰,提示在不同机制影响下可能对脑损伤的发生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房博;贺晓生;陈延;梁明;陈晓燕;袁志海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钙周期素结合蛋白(CacyBP)在创伤性脑损伤中的意义和机制

    创伤性脑损伤( 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为神经外科严重疾患,其死亡率、致残率居各类创伤之首[1,2].TBI后神经细胞受损、缺失或死亡,造成神经功能严重受损从而导致偏瘫、失语、学习记忆障碍,或者昏迷,甚至死亡.随着全球交通、建筑和工矿等企业的高速发展,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危害严重,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对TBI的细胞生物学机理,缺乏突破性认识,一直是困扰TBI临床诊治的瓶颈问题.研究发现Ca2+超载是TBI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3],Ca2+超载也是TBI后各种损害因素所致神经元损伤的共同通路,但Ca2+超载引发神经元损伤的机制尚不清楚.

    作者:贺晓生;梁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采用个体化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对比研究

    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其病死率、致残率较高,目前随着手术治疗HICH的普遍开展,已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1],我院自2004年6月至2007年5月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HICH 183例,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采用个体化手术方式治疗HICH317例,对两阶段不同处理方式的治疗效果总结如下.

    作者:李从进;夏多贵;权天龙;金涛;祁磊;王茂德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血细胞、电解质等对库欣病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探讨

    目的 评价库欣病患者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TSS)术前术后的血细胞、血电解质及血糖血压水平与其手术缓解效果的相关性,探讨血细胞、血电解质等常规检查对库欣病患者的治疗价值,评估这些实验室一般检查对库欣病手术疗效及诊断的指导意义.方法 以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病理证实为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的101例库欣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经鼻蝶窦垂体腺瘤切除术.按库欣病缓解标准分为手术缓解组(A组)和未缓解组(B组),收集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及术后跟踪随访(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之后)的血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电解质(钠离子、钾离子和钙离子)水平及术前术后的血压、空腹血糖的水平.结果 A组与B组的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随访中在血细胞、电解质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术前术后的血压及空腹血糖也有显著性的变化.结论 TSS治疗可改善库欣病患者术前血细胞、电解质的异常水平;缓解组与未缓解组的血细胞和电解质水平有显著差异,术前术后短期内的血压、空腹血糖也有显著变化.相比耗费大、条件苛刻的内分泌学检查项目,库欣病患者的血细胞、电解质水平的动态变化以及术后血压及血糖的改变也可作为评估垂体瘤手术疗效的重要指标,这在临床上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

    作者:施秀华;范长燕;孙青芳;卞留贯;李云峰;郑励力;赵卫国;沈建康;宁光;周勤;韦永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脑肿瘤瘤周水肿的关系

    脑肿瘤瘤周水肿(peritumoral brain edema,PTBE)是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所伴发的肿瘤周围神经组织内水含量增多[1].目前脑肿瘤PTBE形成的病理生理机制仍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PTBE是血管源性的,尤其见于胶质瘤,转移瘤和脑膜瘤.水肿逐渐发生加重了瘤体占位效应,破坏了局部的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及脑组织结构,导致颅内压增高,产生一系列并发症,重者发生脑疝危及患者生命[2].

    作者:胡永珍;王殿洪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

    面肌痉挛(hemifaeial spasm,HFS)是以一侧面部不自主阵发性抽动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该病起病缓慢,进行性发展,通常药物治疗无效.微血管减压术(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是目前公认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方法,并已成为面肌痉挛的首选治疗方法[1-5].临床实践证明电生理监测在提高面肌痉挛MVD术的治疗效果,减少手术并发症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6,7],在临床上常用监测指标包括异常肌反应(abnormal muscle response,AMR),F波等.很多临床医疗中心已将其作为MVD术中常规监测指标.本文就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MVD术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尚明;李世亭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神经科抗凝药物治疗的应用进展

    抗凝治疗自20世纪30年代晚期之后被广泛应用于存在栓塞风险的患者,在预防栓塞发生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也存在严重的出血性风险的并发症,其中颅内出血可以导致76%的患者死亡或是致残[1].美国2002年的统计发现脑出血后6个月只有20%的患者可以达到功能独立2.再次出血、血栓栓塞是脑出血后常见的死亡原因,因此如何处理好出血和栓塞的矛盾至关重要.出血和栓塞是一对永恒的矛盾,也是神经科医师必须面对的两难选择.未出血患者到底是否该服用抗凝药物,何时给予抗凝药物治疗,出血后抗凝治疗该如何调整目前争论甚大.再此做一综述.

    作者:胡佳;王丽君;曲元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创口的外科管理

    气管切开管理是临床常见的外科操作之一,气管切开术后切口及肺部感染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而更换切口敷料是一项重要的外科措施.传统的换药方法使切口经常处于潮湿、污染状态,极易造成伤口感染及蔓延,终导致肺部感染.康惠尔系列敷料用于治疗大面积压疮及难治性溃疡疗效满意,已被公认,但用于气管切开切口换药报道少见.

    作者:冯晓宁;王丹;田琪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脑梗死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分析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又名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是常见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高、预后差,并发症多,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1;脑梗死患者的康复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患者出院后,康复治疗在家中进行,家人成为了主要的护理实施者.因此,院内健康指导服务需延伸到院外才能有效地减少脑卒中患者并发症发生,缩短康复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使其尽早回归社会.电话回访是一种有效的延伸式护理教育方式[2].我们对2010年至2011年12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电话回访,旨在分析电话回访对于脑梗死患者出院后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崔沐;韩纯洁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松果体区肿瘤致男性性早熟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男性松果体区肿瘤患儿性早熟的原因和临床特征.方法 对8例有性早熟表现的男性松果体区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肿瘤病理和生殖细胞肿瘤标志物方面与11例无性早熟表现的患儿进行比较.结果 本组8例性早熟患儿占同时期、同年龄段男性松果体区肿瘤患儿的42%.3例性早熟为首发表现,5例为临床表现之一.性早熟多早于其它症状出现,但常被忽视.性早熟患儿的松果体区肿瘤均为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且均能分泌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结论 男性松果体区肿瘤患儿的性早熟是假性性早熟,肿瘤分泌HCG导致血清HCG异常增高是性早熟的主要原因.

    作者:方陆雄;郭邦明;李志勇;徐书翔;漆松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幼儿全中枢放疗后晚期后遗症探讨:附1例放疗后25年案例分析

    全中枢放疗是对于恶性程度高且容易发生脑脊液播散的颅内肿瘤的主要放射治疗方法,这类肿瘤容易发生于幼儿患者,通过综合治疗的进展,目前局部控制率及总体生存进一步增加,但此时幼儿处在生长发育的阶段,因此需要探索在生存率提高之后放射治疗所带来的晚期损伤,目前国内报道的相关情况极少.本文主要对一例25年前临床诊断为小脑髓母细胞瘤行全中枢放疗后长期存活的患儿的后遗症进行分析,结合文献同顾探讨全中枢放疗后的晚期后遗症.

    作者:戴明明;吴三纲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植物状态患者脑电反应性量化分析

    目的 探讨脑电反应性量化分析在植物状态患者预后判别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目测及计算机量化分析判别痛觉刺激前、后植物状态患者的脑电图反应性,与患者意识恢复进行相关性分析,进而比较两种分析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 28例患者中,11例意识恢复,17例未恢复.目测组有反应性11例,其中7例意识恢复;量化分析组有反应性10例,9例意识恢复.两组均与患者意识恢复有相关性,P值均<0.05.脑电图EEG反应性量化分析组对植物状态患者意识恢复判断的敏感性为94.12%、特异性为81.82%、准确性为89.29%、均高于目测观察组(76.47%,63.64%,71.43%).结论 脑电反应性计算机量化分析可准确预测植物状态患者的意识恢复能力,可作为临床评估植物状态患者意识恢复能力的有效方法.

    作者:景芸芸;康晓刚;徐晓霞;蒋斌;李力;江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家族性脑动脉瘤1例

    家族性脑动脉瘤是指在一级或一级、二级亲属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亲属被确诊为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或未破裂的动脉瘤[1].我院收治1例,家族2代中共5人发病(图1),报告如下.例1,女,41岁.主因突发剧烈头痛6h于2010年8月31日入院.查体:嗜睡,双侧瞳孔正大等圆,直径3 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灵敏,双跟眼底视乳头边界清楚,四肢活动自如,肌力正常,腱反射对称引出,双侧巴宾斯基征阴性,颈部抵抗,克氏征阳性.

    作者:王洪生;杨昭伟;张海琴;范胤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神经生长因子对脑缺血大鼠学习与记忆的影响

    目的 为了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脑缺血大鼠学习与记忆的影响和海马内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R2A/B亚zhanghaopeng(NR2A/B)表达的变化.方法 本研究将48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n=12)、假手术组(n=12)、慢性脑缺血组(n=12)、NGF处理组(n=12).于造模后开始腹腔注射0 25 ug/100 9 NGF,假手术组和慢性脑缺血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均1次/d,共21 d.用Morris水迷宫和“Y”迷宫作业测试其空间学习与记忆成绩,再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分析海马的NR2A、NR2B的表达.结果 ①Morris水迷宫测试:模型组大鼠寻找平台的潜伏期较假手术组明显延长,NGF处理组大鼠寻找平台的潜伏期较模型组明显缩短;“Y”迷宫测试:模型组大鼠学会躲避电击的正确次数较假手术组明显减少NGF处理组大鼠学会躲避电击的正确次数较模型组明显增多;②模型组NR2A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而NR2B明显升高;NGF处理组海马内NR2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上调,而NR2B明显下调.结论 神经生长因子可增强学习与记忆,海马内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表达变化可能是影响学习与记忆的机制之一.

    作者:禄韶英;王燕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妊娠期听神经瘤1例

    患者,女性,25岁,因头晕,视物模糊1年,加重2个月入院.临床症状包括右侧耳鸣、听力下降、眩晕、行走不稳.查体:神智清楚,视神经乳头水肿,水平眼震.无面瘫,无面部感觉减退,无咽反射减退和言语不清.闭目难立实验阳性.妇科检查正常,诊断为孕36 w.

    作者:吴小军;钱俊;房晓;骆纯;卢亦成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介入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7例的经验并文献检索分析.结果 病情好转5例,恶化1例,短暂神经功能障碍1例,无死亡.复发2例1例再次行动脉瘤栓塞后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 血管内介入塞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近期安全有效,根据动脉瘤部位及形态特点,可选择裁瘤动脉闭塞.弹簧圈栓塞瘤腔,球囊支架辅助性塞.远期复发率较高,应加强随访观察.

    作者:黄志伟;李学东;陆建吾;覃军;刘全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犬颅脑爆震伤后血浆中TNF-α、IL-6变化实验研究

    目的 通过建立颅脑爆震伤动物模型,探讨颅脑爆震伤后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的变化,比较不同伤情与血浆TNF-α、IL-6含量的关系.方法 杂种雄性犬30只,随机分为:轻伤Ⅰ组(13 mm,n=10),中型伤Ⅱ组(9 mm,n=10)及重伤Ⅲ组(5mm,n=10),用1 gTNT当量的球型爆炸源置于距右颞顶部不同距离(13mm、9mm、5mm)对犬的颅脑部引爆致伤,制作轻、中、重型颅脑爆震伤动物模型,伤前及伤后0h、1h、2h、4h、6h、12h对血浆中TNF-α、IL-6指标监测.结果 犬爆震伤1h后,中、重伤组血浆中TNF-α、IL-6含量与伤前比较明显升高(P<0 01),在不同时间点重伤组与轻伤、中型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中型伤组TNF-α、IL-6较轻型伤组略高,但无明显差异(P>0.05).双变量相关统计分析表明,在伤后6h时血清中TNF-α、IL-6含量与颅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颅脑爆震伤后血浆中TNF-α、IL-6升高,其升高程度与伤情轻重程度紧密相关,提示TNF-α、IL-6可能参与了早期的颅脑损伤过程.

    作者:张广林;王本瀚;贺世明;高立;于嘉;高国栋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主管:第四军医大学

主办: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