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连科;盛瑞兰
干扰素同源序列结合蛋白(ICSBP)是干扰素调节因子家族成员之一.本文对ICSBP的命名、结构与功能区,ICSBP在正常细胞的表达与调节,以及ICSBP与血液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刘连科;盛瑞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凝血因子Ⅶ(FactorⅦ,FⅦ)是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的重要因子,其在人类生理及病理凝血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糖尿病时FⅦ异常可能是此类患者血栓栓塞并发症及死亡高发生率的潜在原因.本文对糖尿病时FⅦ异常、可能机制及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作者:罗斌;宋善俊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本文结合HIV感染经过与血清学特征,探讨阳性带毒者血清学呈阴性表达的原因,并展望了减少献血者HIV漏检的对策.
作者:胡兴斌;穆士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历史背景新生儿溶血病(HDN)、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AIHA)、输血性溶血(HTR)三种疾病中,HDN的病因为复杂.因为它是自身(母体)产生抗体,而破坏他人(胎儿)细胞.1609年,首次出现了临床胎儿水肿的描述,一名叫Louise Bourgeois的助产士描绘一对双胞胎的出生:第一个出现水肿,生下后迅速死亡,第二个进行性黄疸,几天后死亡.在以后几个世纪,该临床表征被各自独立地报道(表1).
作者:S.J.Urbaniak;M.A.Greiss;廖耘;陆志刚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前的风险在过去20年中,通过输血传播病毒的危险已经有了非常显著的减少,部分是由于对供血进行实验室检测技术的改进.现在每单位血液受主要病毒污染的风险范围为1/50,000到1/700,000.这种危险因素有4个来源:血清转换前(窗口期)供血,病毒的变异,非典型血清转换和实验室检测误差(表1).病毒的变异诸如HIV-1的O亚型,丙型肝炎病毒(HCV)的不寻常亚型,或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发生突变.
作者:M.P.Busch;S.H.Kleinman;葛红卫;王鸿捷;季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粘附分子在其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而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其粘附分子有显著影响,粘附分子介导APL细胞与内皮细胞、骨髓基质及基质细胞粘附,并介导APL细胞沿血管壁滚动、紧密粘附及移行;细胞粘附分子已成为新的治疗靶点,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张晓晖;宋善俊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自1970年Baltimore和Temin两个实验室首次分离出逆转录病毒以来,针对RNA病毒的研究在世界各地蓬勃开展.特别是以RNA病毒作为疫苗和基因治疗载体的研究更是方兴未艾,本文对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初步探讨.
作者:叶传忠;裴雪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白血病细胞耐药是引起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机制复杂.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 Ⅱ)表达异常是引起多药耐药(MDR)的主要机制之一,不同于P-170介导的经典耐药,被冠以不典型耐药(at-MDR).本文就TOPOⅡ的生物学特性、介导at~MDR的机制、临床意义和逆转at-MDR的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赵智刚;董作仁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近两年来,不少国外学者观察到单独口服反应停治疗难治性、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MM)有效,能缓解病情、延长生存期.本文主要从MM病人骨髓微血管形成情况、反应停的作用机理、当前临床应用方法、疗效、副作用等方面进行简要概述.
作者:薛梅;王恒湘;纪树荃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是1998年才发现的一种与多药耐药(MDR)相关的肿瘤耐药蛋白,它与P-g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同属ABC转运蛋白超家族成员.本文就BCRP近两年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作者:罗云;唐宗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催乳素(PRL)是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垂体前叶激素,是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的主要参与者.催乳素受体(PRL-R)广泛分布于免疫和造血组织,是造血生长因子受体超家族的一员.体内外研究显示,PRL能促进CD34+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参与红系、粒系、淋巴系细胞的发育成熟,在癌症放疗、化疗和骨髓移植后的造血重建和免疫功能恢复中展现了一定的应用前景.
作者:李爱玲;孙汭;田志刚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阿糖胞苷作为临床治疗白血病常用的药物其药代动力学被研究较多.近年来从分子生物学水平对其中的酶学机制进行的研究表明,阿糖胞苷在人体内的作用和代谢与激酶、脱氨酶的催化以及核苷受体的转运关系密切.
作者:陆虹旻;陈芳源;欧阳仁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在白血病的治疗中化疗仍是一种重要手段,然而,尽管化疗可使60%~80%的病人达到完全缓解,但能够治愈的病人只占20%~30%,余下的或复发或难治,对化疗反应差并对多种化疗药耐药.因而,研究耐药原因及解决途径对白血病的治疗至关重要.目前,对耐药机制的解释较多,经典的mdr1、MRP等耐药机制已基本明确,因而进一步了解非经典耐药途径如谷胱苷肽转移酶(GSTs)等的耐药机制对于完善多药耐药机制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GSTs的基因家族及其生物学特性、GSTs与白血病MDR的关系、GST与其他耐药途径的相关性和GST耐药的逆转对策.
作者:刘小军;董作仁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轻到中度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目前大部分研究认为,HHcy也是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子,但仍存在争议.本文对同型半胱氨酸(Hcy)的代谢及其影响因素,HHcy与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以及HHcy促进血栓形成的机制等进行综述.
作者:邱玲;鄢盛恺;宋耀虹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动物实验及临床均证实经非清髓性预处理可实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时供体细胞的成功植入.这种减少毒性的预处理方法降低了移植相关风险及死亡,扩大了异基因移植的适应范围,动物GVHD的发生较常规移植减少,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恶性与非恶性疾病的新进展.
作者:毛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多发性骨髓瘤(MM)以其缓解率低、复发率高而困扰着临床.同时对于复发性难治性骨髓瘤患者可选用的有效化疗方案极少.反应停因其具有抗血管生成及免疫调节等抗肿瘤作用而被用于复发性难治性骨髓瘤的治疗而且疗效明显.
作者:程旭;李建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Caspase属于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它的活化终导致细胞凋亡.Caspase可经细胞膜受体途径、线粒体途径及内质网途径活化.Caspase活化受多种因素调节,包括在转录水平、翻译后亚硝基化及磷酸化、凋亡抑制蛋白及bcl-2蛋白.多种调节因素互相影响,共同调节Caspase活性,从而影响凋亡的生理和病理过程.
作者:黄伟;张瑶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转化生长因子TGF-β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高效细胞因子,在免疫调节、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等方面起关键作用.其免疫学、生物学方面的特点在20世纪90年代前已取得初步认识.本文就近10年来TGF-β在造血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栗宇;刘复强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骨病是多发性骨髓瘤(MM)常见症状之一,除有效的化疗及局部放疗外,双磷酸盐已广泛应用于MM骨病的急性及维持治疗.本文对MM的骨病发生机制、双磷酸盐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陈文明;吴垠;朱嘉芷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血小板无效输注是存在血小板减少的血液病输用血小板治疗过程中的严重并发症.病因复杂,包括免疫相关及非免疫相关因素两方面,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治疗以预防为主.
作者:王一;王存彪;钱林生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