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我效能与自我护理联合干预对喉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张琼

关键词:喉癌, 自我效能, 自我护理, 营养状态, 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总结喉癌患者术后自我效能和自我护理联合干预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肿瘤科收治行手术的喉癌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进行自我效能和自我护理联合干预.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生理指标、主观全面营养评定方法(subjectiveglobal assessment,SGA)评级状况、自我效能得分、自我护理得分和生活质量得分.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生理指标、自我效能得分、自我护理能力得分和生活质量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自我效能、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微创二尖瓣外科手术的发展

    微创是心脏外科的发展方向,二尖瓣手术的入路和术式是变化多的手术之一,应用特制手术器械和腔镜辅助或机器人开展微创手术可以达到传统手术的效果.微创二尖瓣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体力恢复快和美容等优点.

    作者:方亮正;郭惠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长时间机器人手术对患者内环境的影响

    目的 探讨长时间机器人手术对患者内环境的影响及术中管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手术不同时间点动脉血气数据以及并发症.结果 采用机器人完成手术的14例患者,麻醉时间(456.5土92.4)min,手术时间(414.6±83.6) min,术中出血(408.7±46.8) ml.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剩余碱(BE)、血K+、血乳酸(Lac)、血糖(GLU)升高,手术2h时PaCO2和BE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动脉血pH、血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在术中下降,pH在手术2h时、HCT和HB在手术4h时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 长时间机器人手术对患者内环境影响较大,术中易发生高CO2血症并导致酸中毒、高钾血症和血糖升高.

    作者:徐广民;董倩;喻杨阳;周杨;吴雪;兰志勋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完全胸腔镜下体外循环三尖瓣成形外科手术

    目的 探讨保护患者心功能、减少患者手术创伤及手术并发症的三尖瓣手术方法.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55例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根据三尖瓣病变类型分为房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167例,二尖瓣病变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73例,单纯三尖瓣关闭不全4例,其他疾病合并单纯三尖瓣关闭不全4例;根据三尖瓣病变程度分为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85例,中度关闭不全83例,轻度关闭不全87例.所有病例中含再次三尖瓣手术7例.采用的手术方法:三尖瓣De Vega瓣环成形术16例,三尖瓣Kays瓣环成形术40例,三尖瓣人工瓣环成形术174例,3例采用人工腱索,4例采用“缘对缘”技术,三尖瓣置换术18例.同期进行房颤射频消融术5例.术前、术后均使用食道超声评估三尖瓣形态,综合评估成形效果.结果 255例患者均未出现术中转正中胸骨切口及围手术期死亡,无心包填塞、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其中再次开胸止血5例.手术时间(185.3±58.6)min,体外循环时间(116.7±44.1)min,主动脉阻断时间(93.7±61.4) min,气管插管时间(12.6±3.6)小时,胸腔引流液(237.3±308.9)ml,术后住院时间(5.3±2.6)天.住院期间未使用血制品率81.0%.术后5天至3月复查心脏超声结果:重度返流2例(0.8%),中度返流3例(1.2%),轻度返流130例(52.4%).结论 完全胸腔镜技术应用于三尖瓣成形是可行的,对于瓣膜及其附属结构的暴露好,经过改良的成形方法可以运用于复杂的三尖瓣成形手术.该术式对于减低围术期死亡风险、减轻患者痛苦、减少ICU停留时间、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总住院费用以及更好的血液保护预期有积极意义.中度以上的三尖瓣关闭不全,在完全胸腔镜下行人工瓣环成形术可作为优先考虑的外科手术方法.

    作者:张晓慎;刘菁;陈寄梅;曾庆诗;雷迁;李小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表型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具有显著异质性的疾病.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肺功能下降速度、对治疗的反应存在着明显差异.目前普遍认为单纯依靠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不能描述这种异质性.近年来,关于COPD表型的研究成为热点,可能为制定疾病相对个体化诊疗策略提供依据.本文就目前COPD的主要表型,即哮喘COPD重叠表型、频繁急性加重表型和肺气肿过度充气表型的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作者:张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多沙唑嗪与特拉唑嗪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多沙唑嗪与特拉唑嗪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脂代谢、胰岛素抵抗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66例,按简单随机法分为多沙唑嗪组(34例)及特拉唑嗪组(32例),多沙唑嗪组患者睡前口服甲磺酸多沙唑嗪控释片4 mg qn,特拉唑嗪组患者睡前口服盐酸特拉唑嗪片2 mg qn.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治疗后糖脂代谢指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rouse积分.结果 两组治疗后TC、TG、LDL-C、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rouse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多沙唑嗪组低于特拉唑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沙唑嗪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S)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特拉唑嗪组治疗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使用多沙唑嗪在改善糖脂代谢及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均优于特拉唑嗪.

    作者:谢蒂立;金静;钟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局麻药在蛛网膜下腔扩散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蛛网膜下腔麻醉简称腰麻,可引起交感神经阻滞、痛觉缺失以及运动阻滞.在下腹部、会阴及下肢手术中应用广泛.目前已有20多个影响局麻药在蛛网膜下腔扩散的因素.本文就其中几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的近期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董倩;兰志勋;梁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囊性空洞型肺转移瘤1例报告

    患者,男,56岁,农民,因“咳嗽、咯痰5月”于2014年6月11日入院.患者自2014年1月开始不明原因出现咳嗽、咯少量白色泡沫痰,无畏寒、发热,无咯血,无潮热、盗汗,无呼吸困难,无胸痛,无消瘦.当地医院先后按“肺部感染”及“肺结核”给予青霉素抗感染及诊断性抗结核(HRZE)治疗,患者症状仍无缓解.2014年5月到某医学院附属医院行胸部CT提示双肺支气管多囊状扩张,双肺感染,不排除肺淋巴管肌瘤病(lymph-angioleiomyomatosis,LAM).

    作者:杨凌婧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胸腔镜再次心脏瓣膜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目的 总结胸腔镜再次心脏瓣膜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行胸腔镜再次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的体外循环及围术期资料.所有患者采用全身麻醉,经皮上腔静脉插管联合股动静脉插管建立外周体外循环,不阻断升主动脉维持心脏跳动或室颤状态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结果 全组患者25例,其中再次二尖瓣置换术11例、同期三尖瓣成形术2例及左房血栓清除术1例;再次三尖瓣置换术10例;再次三尖瓣成形术4例.手术时间1.8~9.5h(3.3±1.6)h],体外循环时间37.0~154.0 min[(96.5±26.9) min],低体温(32.4±1.5)℃.20例患者心脏跳动下完成手术,5例患者室颤下完成手术.全组患者发生围术期并发症6例(24.0%),术后院内死亡3例(12.0%).结论 胸腔镜下再次瓣膜手术能够在外周体外循环主动脉不阻断技术支持下实施,体外循环管理的重点在于维持充分的静脉引流和灌注流量,注意心脏和大脑等重要脏器的保护.

    作者:钟执文;雷迁;张晓慎;黄焕雷;郭惠明;周成斌;章晓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的应用现状与进展

    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技术是临床疼痛诊疗中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在直接连续可观的视野下操作实施治疗,减少了操作过程中的盲目性,提高神经阻滞的准确率和成功率.本文综述了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应用现状与进展.

    作者:贺轲渝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痤疮药物治疗进展

    痤疮的治疗是当今皮肤科医生所面临的难题之一,而现有药物的治疗则体现出痤疮发病机制的复杂性和致病因素的多样性.目前治疗药物多种多样,本文将对常见治疗药物进行综述.

    作者:袁丹;陈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喹硫平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障碍躁狂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 探讨喹硫平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64例双相障碍躁狂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观察组采用喹硫平联合碳酸锂治疗,对照组采用喹硫平联合安慰剂治疗,采用双盲方法应用BRMS量表于治疗前和治疗1、2、4及6周后评定临床效果;采用副反应量表评价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BRM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时点观察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发生不良反应,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采用喹硫平联合碳酸锂药物进行治疗能够快速有效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效果良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杨阳;任成军;张荣珍;邓德强;梁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近期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将122例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62例采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腹腔镜组),60例采用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肿瘤根治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切口长度小于开腹组,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P<0.01);两组患者肿瘤大小、结肠和直肠切除长度、肿瘤距下切缘距离及淋巴结清扫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Q5).腹腔镜组出现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肠梗阻、肺部感染各1例,开腹组出现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尿潴留各1例,肠梗阻4例,切口感染3例,肺部感染5例,腹腔镜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并未缩小肿瘤根治范围,总体近期疗效优于开腹手术,可作为直肠癌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作者:胥润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综合医院老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流行病学特征,为老年人群HIV防治工作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 ~ 2014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确诊的302例60岁以上HIV人群的流行病学资料.结果 老年HIV群体数量2010 ~2013年逐年增加,2014年较2013年略有降低;男女比例6.37∶1,以60~69岁为主(70.86%);汉族多(95.36%);已婚有配偶者居多(68.54%);文化程度以小学多见(48.34%);农民多(34.77%),其次是离退休人员(31.79%);异性传播为主要感染途径(78.48%),同性传播少量存在(2.98%).结论 2010~2014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确诊的老年HIV感染者以男性、60 ~69岁、汉族、已婚有配偶、低文化水平者为主,异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老年HIV患者人群逐年增加,应针对老年人群开展相关宣传工作,积极倡导自愿咨询检测.

    作者:朱义芳;王婷婷;李冬冬;秦冬梅;陶传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超声心动图诊断主动脉缩窄合并主动脉二叶瓣及永存左上腔1例报告

    患者男,14岁,以“发现血压升高3月余”于2015年1月28日收入四川省人民医院.患者3月余前体检发现血压180/80 mmHg,偶有阵发性心悸,多于休息时发作,能自行缓解,无头昏、头痛、恶心、呕吐等表现.高血压家族史.在外院降压药物治疗后血压控制欠佳,心脏彩超检查提示可疑主动脉狭窄,腹部CT提示肾上腺结节.为进一步明确血压升高原因入院.入院查体及心电图未见异常.

    作者:陈丽君;李春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及白介素-11应用于白血病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系统评价

    目的 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及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应用于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1997~ 2015年1月)、万方数据资源系统(1977 ~2015年1月)、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 ~2015年1月),收集rhTPO和rhIL-11治疗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所有平行对照试验.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与rhIL-11组相比,rhTPO能增加白血病患者恢复血小板的高值,缩短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血小板≤50×109/L的持续时间,缩短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恢复至血小板≥75×109/L的时间(均P<0.00001);rhTPO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RR0.19,95% CI(0.12 ~0.31),P<0.00001].但rhTPO组和rhIL-11组患者化疗后血小板的低值及rhT-PO组和rhIL-11组恢复至血小板≥100×109/L的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治疗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方面,与rhIL-11组相比,rhTPO能够增加血小板恢复的高值、缩短血小板≤50×109/L的持续时间和恢复至血小板≥75×109/L的时间,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但二者对改善化疗后血小板的低值和使患者恢复至血小板≥100× 109/L的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然而,目前的临床试验设计存在不足,需要设计完善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行验证.

    作者:串俊兰;谭佳于;唐梅;吕晶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EMA-CO方案治疗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26例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放线菌素D、依托泊苷、氨甲喋呤、长春新碱、环磷酰胺方案(EMA-CO方案)治疗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 2007年11月至2014年4月收治26例高危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ia,GTN)患者,均使用EMA-CO方案治疗,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正确实施诊疗计划,预防和护理药物不良反应、细心生活照顾和帮助,及时健康指导及心理支持.结果 26例患者共接受EMA-CO方案化疗124个疗程,平均4.8个疗程,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其中24例获得完全缓解,2例出现耐药,改用其他方案.结论 全面履行护士四大职责,实施预见性的护理可以减少综合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保证EMA-CO方案的顺利进行.

    作者:刘玲芳;常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反向式提问”结合视频纠错在儿科护士PDA输液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反向式提问”结合视频纠错在儿科护士使用PDA输液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儿童血液肿瘤科30名在岗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撰写培训视频剧本并进行视频拍摄,使用PDA进行输液操作的视频纠错培训,运用自制“试卷”进行评价,对受培训者自身前后培训得分进行比较.结果 培训后护士试卷评分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5,P<0.05).结论 “反向式提问查对制度”能有效保证儿科患者输液安全,使用PDA协助查对可多环节控制护理差错事故发生,采用看视频纠错方式进行培训,可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

    作者:马晶晶;黄燕;张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镶嵌治疗在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镶嵌治疗是一种采用内科介入联合外科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的治疗模式,在围手术期各个环节中介入技术和外科手术相辅相成、优势互补,对于CHD,尤其是一些复杂的CHD的治疗有重大的促进作用.近年来镶嵌治疗飞速发展,应用对象不断扩大,方法及疗效逐步提升,获得了广泛的认可.本文将主要介绍镶嵌治疗在CHD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作者:张泽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自我效能干预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锻炼依从性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目的 探讨自我效能干预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锻炼依从性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下肢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4例,两组围手术期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效能干预,评估两组患者术后锻炼依从性、满意度、负性情绪、自我效能及自护能力.结果 观察组患者锻炼依从性、患者满意度、自护能力及自我效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静脉血栓发生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自我效能干预能有效提高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锻炼依从性、自护能力及自我效能,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吴垠;曹玲;戴艳;周扬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盆底神经肌肉刺激恢复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盆底神经肌肉刺激治疗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恢复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分娩产妇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产后进行单纯的Kegel运动,观察组产后进行盆底神经肌肉刺激治疗,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尿失禁发生率和盆腔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和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神经肌肉刺激治疗可以有效提高盆底肌肉的张力,改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有效减少尿失禁的发生,缓解盆腔疼痛,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林晓岚;孔紫靖;刘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