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外尤文氏肉瘤1例报道

汪旭;陈哲宇

关键词:胆胰管十二指肠连接区, 肿瘤标志物, 软组织肿块, 胆总管下段, 圆形细胞, 十二指肠降部, 腹腔, 胆囊, 表面, 包块, 内分泌肿瘤, 肝内外胆管, 肿瘤体积, 脂肪间隙, 占位病变, 增强, 右上腹痛, 异常密度, 胰头
摘要:患者,男,15岁,因“间断性右上腹痛伴皮肤巩膜黄染20+天”于2015年5月8日入院。查体:全身皮肤巩膜中度黄染,腹部外形平坦,无皮疹、出血点及蜘蛛痣,无瘢痕。腹软,无肠型蠕动波,无腹壁静脉曲张,Cullen征(-) Turner 征(-)右上腹压痛, Murphy (-)全腹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肿瘤标志物:CEA 227.80 ng/ml,CA12534.7 U/ml,CA19-93.14 U/ml。腹部增强CT:胆胰管十二指肠连接区见软组织肿块影,大小约8.6 cm ×10.0 cm ×9.0 cm,增强呈不均匀强化,其内有坏死,边缘欠清晰,与肾静脉、下腔静脉分界不清,其腔内见充盈缺损,肿块与胰头分界不清,胰管扩张,胆总管下段突然截断,其内见软组织影,其上方肝内外胆管及胆总管明显扩张,胆囊增大,囊内密度欠均匀,十二指肠降段管壁增厚,管腔变窄,可见软组织结节影突向腔内,周围脂肪间隙消失,腹主动脉周围见增大淋巴结,前述改变,考虑胆胰管十二指肠连接区肿瘤占位病变可能,肝脏实质内未见异常密度肿块影。行上消化道镜提示:十二指肠:球、降交界部狭窄,内镜勉强通过,降部乳头侧可见巨大新生物,表面溃疡形成,占据管腔1/2周。取部分组织病检提示:十二指肠降部圆形细胞增生性病变,倾向考虑为圆形细胞肿瘤。2015.05.22在全麻下行胆囊切除+空肠造瘘+腹腔包块活检术。术中见:腹腔中量积液,肝脏轻度淤胆,表面可见散在大小不等结节,胆囊增大积液,约12.0 cm ×6.0 cm,胆总管及胰头部可见一大小约20 cm包块,质硬,活动度差,肿瘤包绕门静脉、腹腔干。于包块表面取冰冻活检: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核分裂像易见,无法确定周边浸润情况,因肿瘤体积较大,不能除外恶性可能。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荣获2015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1月30日,2015年度中华医学科技奖颁奖大会在京举行,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血管超声及心功能科尹立雪主任及其团队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合作完成的科研成果“缺血性心脏病机制及相关临床干预治疗的超声可视化研究”荣获三等奖。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抗菌药物药物代谢动力学/药效学的临床应用

    不恰当的抗菌药物选择和不合理的给药方案是导致耐药发生和临床治疗失败的两大主要因素,通过提高抗生素合理应用可能减少或逆转细菌耐药性的发展,保持现有药物的抗菌活性。随着对药物代谢动力学( PK)/药效学( PD)技术的不断开发,抗菌药物PK/PD在临床给药方案制定、优化和个体化给药,以及提高临床疗效减少耐药方面的作用正日益显现,采用PK/PD原理指导临床抗菌治疗给药方案的制定和优化,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和防止耐药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蓓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胞二磷胆碱对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后神经元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胞二磷胆碱对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 diffuse axonal injury ,DAI)后脑细胞功能变化的影响,评估药物的治疗价值。方法采用大鼠头部瞬间旋转损伤装置制备DAI模型,通过胞二磷胆碱及神经元凋亡通路抑制剂辛伐他汀干预控制,对比观察胞二磷胆碱对DAI大鼠神经修复的作用,于术后24、48、72 h及7d提取脑组织标本,western blot法检测SDF-1和神经元凋亡及死亡相关蛋白激酶1(DAPK1)的表达变化,并检测β-APP的表达来指示轴突的损伤程度,用免疫荧光染色指示RhOA和NOGO-A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DAI模型组24 h后均出现明显的神经细胞坏死和轴突变性等病理改变;大脑皮层RhOA、NOGO-A、SDF-1和DAPK1随着DAI后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经免疫荧光双染色显示两者在脑内的表达有显著的同一性;胞二磷胆碱及辛伐他汀能明显降低SDF-1和DAPK1的表达,胞二磷胆碱作用更加显著。结论胞二磷胆碱可明显改善DAI后神经功能并减轻轴突损伤。

    作者:杨帆;邓璐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外固定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 Tile C 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外固定联合有限的内固定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以及骨折复位质量与后期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25例Tile C型骨盆骨折患者,骨盆前环采用外固定治疗,联合后环经皮骶髂螺钉治疗15例,联合后环髂骨棒固定4例,联合后环“M”型钢板固定6例。观察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复位质量、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活动情况。分析骨折复位质量与后期功能恢复情况的关系。结果25例患者骨盆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20周。手术时间45~114 min,出血量30~150 ml,骨折复位质量:优12例,良9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4%;术后髋功能恢复情况:优11例、良11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88%。骨盆外固定针道松动1例;鞍区麻木影响小便功能1例;骶髂关节疼痛1例,并发症发生率12%。骨折复位质量与功能恢复情况呈负相关( r =-0.987,P<0.05)。结论采用外固定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能恢复骨盆环解剖序列的连续性和骨盆环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该方法实用、有效、出血少、手术创伤小、外固定调整拆卸方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云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鼻腔扩容联合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鼻腔扩容术联合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HS)的临床疗效。方法97例OSAHS患者,均同期行鼻腔扩容术联合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进行睡眠呼吸暂停指数、夜间平均动脉血氧饱和度、低动脉血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90%所占夜间睡眠时间比以及ESS嗜睡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6个月患者的睡眠呼吸暂停指数、夜间平均动脉血氧饱和度、低动脉血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90%所占夜间睡眠时间比以及ESS嗜睡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鼻腔扩容联合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OSAHS患者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赵妍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他汀与癫痫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包括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等,是一种有效降低胆固醇的药物,在血脂异常、冠心病及脑血管病患者中广泛使用。癫痫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老年时期是癫痫的第二个发病高峰,老年癫痫患者常常合并心脑血管疾病,使用他汀类药物。除了降血脂的作用,他汀类药物还可通过减轻神经元的兴奋性毒性、抗炎、抑制神经细胞死亡、保护血脑屏障、影响神经递质从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并且他汀类药物还可增强抗癫痫药物的疗效从而减少癫痫发作,此外,还可以减轻癫痫共病,从而提高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就有关他汀类药物在癫痫中的作用及其与抗癫痫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王乔利(综述);孙红斌(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长链非编码 RNA HOTAIR 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关系研究进展

    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encoding RNAs,lncRNAs)是一类转录本长度大于200 nt的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分子。因缺乏可编码蛋白的开放阅读区,曾被视为基因转录的副产物。近些年大量研究发现在不同的人类肿瘤组织和细胞中伴有lncRNAs的异常表达,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同源盒基因转录反义RNA( HOX tran-script antisense RNA ,HOTAIR)在多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组织中显著异常表达,并与肿瘤发生、侵袭转移、患者预后等密切相关。本文就近年来lncRNA-HOTAIR与多种消化系统肿瘤的关系研究的新进展予以综述,为深入探讨HOTAIR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早期临床分子诊断与肿瘤靶向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杨鹏;朱世凯;汤首俊;杨洪吉;邓绍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幽门螺杆菌的细胞内感染及机制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是一种主要定植于人胃黏膜的革兰氏阴性菌,与多种胃内外疾病密切相关,曾被认为是一种胞外致病菌,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H.pylori可以进入细胞内存活、复制,可能为兼性胞内菌。而且,细胞内感染可能在H.pylori致病及耐药方面起重要作用。本文回顾了H.pylori的细胞内感染及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高采平;韩盛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氮酮对黄硝巴布剂中羟基红花黄色素 A体外皮肤渗透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氮酮对黄硝巴布剂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体外皮肤渗透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Franze扩散池,选用不同浓度氮酮(0%、1%、2%及5%)作黄硝巴布剂的透皮促渗剂,以HPLC法测定制剂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累积释放量( Q),计算稳态流量( J)。结果黄硝巴布剂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当氮酮浓度为0%、1%、2%和5%时,羟基红花黄色素A12 h内的累积释放量( Q)分别是0.533、0.913、1.313及0.953μg/ml、稳态流量分别为0.4829、0.7657、1.0857及0.8114μg/( cm2· h)。结论氮酮可促进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透皮吸收,在实验浓度内,以2%氮酮的促渗效果佳,可为黄硝巴布剂的制备提供参考。

    作者:曾明辉;谭正怀;邱建平;黄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解析抗菌治疗误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发展道路上,老的问题解决的,新的问题又会出现,临床抗感染总是在不断解决各种问题中得以发展。按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原则,本文就近来抗菌药物应用中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希望抗菌药物使用者明确:抗菌治疗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并非简单清除临床各种样本中培养所得细菌;需要积极开展无菌部位样本微生物检查,减少临床价值低下的样本反复送检;正确解读细菌耐药监测结果,选择敏感性高的抗菌药物起始经验治疗;充分认识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制定完善抗感染用药方案;不同类别药物组织浓度不具有可比性,不能单纯根据组织浓度判断治疗效果。

    作者:肖永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大鼠饮水奖赏条件反射的建立及其习得规律

    目的:以自由活动的大鼠作为实验动物建立饮水奖赏条件反射,分析其建立和消退特征。方法20只成年雄性大鼠,分为配对组和非配对组各10只,配对组给予以声音作为条件刺激,固定的间隔时间后给予水滴作为奖赏性非条件刺激进行饮水条件反射训练,非配对组同样以声音作为条件刺激,但给予一个随机的时间间隔后的水滴作为非条件反射进行训练,利用红外发射及接收装置探查大鼠的饮水反应,通过生理记录仪记录相关行为,比较两组饮水反应习得率和潜伏期。结果配对组大鼠能够习得饮水奖赏条件反射,7天训练后习得率维持在60%以上的高水平;反应潜伏期随训练时间增加而缩短;消退实验中大鼠的习得率迅速下降并维持在10%以下的低水平。非配对组不能习得饮水奖赏条件反射,习得率维持在20%以内的低水平。结论自由活动的大鼠能建立奖赏饮水条件反射,习得后也能迅速消退。

    作者:张鑫;吴广延;侯蓓蓓;刘文贤;余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睡眠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睡眠颠倒及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睡眠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睡眠颠倒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睡眠颠倒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康复科常规护理、常规脑血管药物治疗和神经康复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睡眠护理干预。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和康复情况。结果睡眠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睡眠效果优于对照组( 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Epworth嗜睡量表( Epworth Sleepiness Scale ,ESS)总分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偏瘫侧肢体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 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 ,FMA)、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总分均较护理前有所改善(P<0.05),且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睡眠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脑卒中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有利于神经功能的康复。

    作者:杨红;朱世琼;李亚梅;黄林;徐丽;余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眼相关性疾病27例分析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治疗鼻眼相关疾病的手术方式的选择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住院并行鼻内镜或鼻内镜辅助手术治疗的27例鼻眼相关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其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结果27例患者均经鼻内镜或鼻内镜辅助下完成手术。术后随访时间3~24月,平均随访时间12月。其中,1例眶周骨折伴泪道阻塞患者内镜下手术失败,改为鼻外径路鼻腔泪囊造孔术;1例眶内高分化脂肪肉瘤复发,1例因考虑眶内淋巴瘤而放弃治疗;1例眶内扩张性静脉畸形术后视力下降,经治疗后恢复;1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患者病变部分残余,1例外伤性视神经病患者3月后失访;1例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术后改为长期抗微生物治疗;其余患者术后随访结果良好。结论经鼻内镜手术或内镜辅助下手术治疗鼻眼相关性疾病具有独特优势,但也有失败和产生严重并发症的可能。对于鼻内镜手术或内镜辅助下手术治疗鼻眼相关性疾病的手术径路、方法、原则、范围等方面仍需不断探讨和严格的界定。

    作者:樊建刚;陈力;李静娴;古庆家;李德炳;赵李冰;何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CT 及 MRI 诊断早期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研究

    目的:探讨CT及MRI诊断早期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分析120例经病理确诊的早期结肠癌患者的肿瘤部位、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对比患者术前CT及MRI检查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结果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表明20例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肿瘤均已浸润至黏膜下层。利用CT或MRI共检测到43例患者的淋巴结,其中病理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患者14例,病理诊断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29例。病理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其淋巴结利用CT及MRI检查的检出率和淋巴结短径明显大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 P<0.05)。对所检出淋巴结的短径进行ROC曲线分析表明,4.1 mm可以作为CT或MRI诊断早期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小短径评价标准,其敏感性为76.6%,特异性为78%。结论 CT或MRI诊断早期结肠癌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价值,4.1 mm可以作为CT或MRI诊断的小短径标准。

    作者:孟军;徐世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乳腺病变的影像学检查评价

    乳腺疾病正成为困扰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影像学检查是乳腺疾病诊断中一种重要的方法。继钼靶X射线摄影、超声检查和CT检查之后,MRI检查以其独特优势使其在乳腺病变的诊断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另外,PET-CT、PET-MRI对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也受到重视和关注。本文通过复习相关文献,简要介绍了每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价值及缺点,为临床合理选择恰当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陈晓煜;谢欢(综述);印隆林(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质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质1(special AT-rich sequence-binding protein 1,SATB-1)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 法检测97例胃癌患者和20例癌旁组织中SATB1蛋白的表达,应用Spearman法分析其与临床病例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中SATB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0%,高于癌旁组织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SATB1蛋白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和临床TNM分期密切相关( P<0.05),与年龄、性别、肿块大小无显著相关性( P>0.05)。结论 SATB1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预示胃癌恶性程度高,临床分期晚,可能存在淋巴结转移,预后不良,因此检测SATB1表达可作为临床筛选胃癌高危转移者、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的一个新指标。

    作者:胥颖;董丹丹;李科;李芳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抑郁焦虑对冠心病患者血清心肌酶和超敏 C 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探讨抑郁焦虑对冠心病患者血清心肌酶和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26例,合并有抑郁焦虑症状的患者为研究组,单纯冠心病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hsCRP、心肌酶、肌钙蛋白T( TnT)水平。结果研究组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 HA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CK-MB、TnT、hsCR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HAMD与CK-MB、TnT、hsCRP成正相关(P<0.05),HAMA与hsCRP成正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抑郁焦虑情绪与血清心肌酶、TnT和hsCRP 有相关性。

    作者:宋琴;冯纯正;宋波;宁杨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噻吗洛尔联合肩垫对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眼内压的影响

    目的:探讨噻吗洛尔联合肩垫对妇科腹腔镜手术眼内压影响。方法选取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75例,ASAⅠ~Ⅱ级,建立气腹后,均采用头低脚高30°体位,试验组在摆好体位后将楔形10°~15°头肩垫垫在头肩下,同时于患者两侧眼睛滴噻吗洛尔滴眼液,比较两组全麻后平卧位( T0)、气腹后5 min( T1)、气腹并头低位30 min( T2)、气腹并头低位60 min( T3)、气腹结束后10 min(T4)时的眼内压(IOP)、平均眼灌注压(MOP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 CVP)与心率( HR)。结果两组T1、T2时点的MOPP、SBP、DBP、MAP、CVP及对照组T2、T3时点的IOP均明显高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T2、T3时,试验组IOP、CVP明显低于对照组,MOPP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噻吗洛尔联合肩垫能显著降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眼内压与中心静脉压水平,提高眼灌注压水平,从而发挥视功能保护作用。

    作者:蒋青松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美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评价研究现状

    采用文献回顾的方式,简要阐述中美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建立的理论基础和过程,通过重点比较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制定的内容和收集方法,为我国研究本土化、专业化的护理敏感指标提供借鉴与参考。

    作者:匡玲;温贤秀;唐颖;谢彩霞;雷花;徐佳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以问题为基础联合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法在急诊科轮转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联合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法( Case-based Study,CBS)对急诊科轮转低年资护士的培训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科轮转的38名低年资护士作为对照组,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科轮转的42名低年资护士为观察组。对照组护士使用传统的带教模式,观察组护士运用PBL联合CBS教学法进行培训,比较两组护士专科考试成绩、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专科考试成绩、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总体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PBL联合CBS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急诊科轮转低年资护士的综合素质,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就医感受。

    作者:黄春蓉;王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