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小平;张晓丽;李贞;张传山
目的分析CA153在不同分期的乳腺癌患者血清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对74例不同分期的乳腺癌患者进行血清CA153和CEA的检测分析两项指标的表达情况.结果CA153、CEA在Ⅰ期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分别为14.4±9.1、11.6±10.4,Ⅱ期分别为26.6±17.5、11.3±4.5,Ⅲ期分别为26.0±21.2、15.5±10.5,Ⅳ期分别为107±128.1、20.7±18.9.CA153在乳腺癌Ⅰ、Ⅱ、Ⅲ期患者血清中的含量,CEA在Ⅰ、Ⅱ、Ⅲ、Ⅳ期患者血清中的含量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P>0.2),CA153在Ⅳ期乳腺癌患者血清中的含量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CA153是一项监测乳腺癌是否有远处转移的较好指标,对无远处转移的Ⅰ、Ⅱ、Ⅲ期腺癌监测无统计学意义,CEA对乳腺癌监测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贾晓娟;许建林;杨琪;李树业;施常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骨是多种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部位,也是多发性骨髓瘤主要的浸润部位,患者的突出特点是骨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我院自97年元月至99年12月应用深圳海王药业公司生产的新一代双膦酸盐制剂-博宁(帕米膦酸二钠)治疗恶性非原发性骨肿瘤疼痛患者47例,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张志琴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后程适形放疗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9年后程适形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9例.对比同期本院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常规放疗25例.对后程适形放疗组(1ate course conformal radiotherapy,LCCR)和常规放疗组(conventional radiotherapy,CR)进行比较.结果完全缓解率(CR)和总有效率(CR+PR)LCCR组为:31.6%和89.5%;CR组为8%和6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12月生存率、局部控制率LCCR组为78.9%、68.4%,18月生存率、局部控制率LCCR组为63.2%、47.4%.CR组分别为48%、24%和32%、16%.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气管炎、放射性肺炎及放射性肺纤维化2个组均无差异.结论后程适形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放射毒性反应与常规放疗相似,但疗效优于常规放疗.
作者:谢小卫;贾晓娟;张桂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冷冻切片诊断的经验与教训,提高诊断的确诊率.方法对我院手术中冷冻切片诊断1000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冷冻切片诊断确诊率97.1%,误诊率1.1%,待诊率1.8%.结论误诊的主要原因:①切片质量不佳;②取材不当;③经验不足,病理判断错误.
作者:梁爱琳;刘宁娜;袁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口腔筒(intraoral cone,IOC)是口腔癌肿放射治疗中非常有效的补充剂量方式[1],但由于插筒器具无商品售,临床鲜有使用者.我们使用自制术中放疗器具,经改变腹腔筒为口腔筒治疗1例臼后三角区癌,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李××,女,66岁,因口腔鳞癌Ⅰ级在某院行放疗,照射66Gy/51天局部未控,三个月后在我院再治,查左侧臼后三角区和前柱明显癌残存,并形成溃疡,其边缘隆起,CT显示该区有密度较高之软组织块影.采用面膜头颅固定技术,利用TPS设计三野照射,低分割给量方式,进行第二次放疗.
作者:许世成;张军安;张桂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近年来非心脏疾病患者引起心电变化正在被人们认识和发现,如急性胰腺炎、脑病、流行性出血热等.肿瘤病人心电变化如何?本文分析了325例肿瘤患者的心电图,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随机抽取我院1995年住院病历400份.剔除下列病历:①非初诊肿瘤病人,②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史者,③入院前用过影响心脏的药物.后选定325份心电图.入院检查用同一型号FX-101型心电图机、走纸速度25mm/s、定标1mm/10mm、常规12导联描记.
作者:冯惠玲;吴燕湘;刘文静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了解目前肺癌高危人群气管镜随访失访原因,将我院1999年1月~2000年12月已登记在册,但未按时进行随访的100例肺癌高危对象作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68.6%与人们的主观意识淡薄,认识有误相关.针对这一现状,提出的对策和措施是:癌症的二级预防必须与健康教育相结合,肺癌高危人群气管镜随访工作应利用社区网络加大宣传力度,利用一切宣传媒体,提高人们的防癌意识,保证气管镜随访率,以期提高肺癌早期发现水平.
作者:夏敏玲;高艳华;刘春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70岁.2000年4月18日以上腹部不适、纳差一月入院.时有晨间恶心、呕吐,吐出黄绿色胃液,无宿食;无呕血黑便.查体:T36℃,P 108次/分,R21次/分,BP 16/10KPa,w59kg.左锁骨上淋巴结未触及,心肺(-),肝脾(-),上腹部可触及一3cm×3cm大小的包块,质中,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界限清,不活动,有压痛.辅助检查:Hb110g/L,WBC 4.6×109/L,PC93×109/L,ALT68u/L,AST 51u/L,LDH 240u/l,CHE2457u/L,TP 56u/L,ALB31.8g/L,GLO 24.2g/L SOB(-);胃镜提示:胃体胃窦癌;病检为乳头状腺癌;B超提示胆囊炎并胆囊结石;胸片及心电图均正常;患者不愿手术,给以全身化疗.采用MMC及5-FU冲击化疗:MMC20mg一周一次,5-FU0.5g隔日一次.
作者:李映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患者男性,36岁,以咳嗽半年余,加重伴痰中带血、胸痛半月余于1999年3月11日入院治疗.查体左下肺叶叩浊,呼吸音低;胸片示左下肺叶周围型肿块;全身查体未见其他肿块,于3月19日行左肺下叶切除.病理检查:肺组织内距肺门切缘2cm有一周围型肿物,大小10cm×9cm×7cm,肿块旁卫星结节2个.镜下结构:肿瘤由大量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组织细胞和少数炎细胞组成.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排列成束状、车辐状,核明显异型;成纤维细胞间散在大量组织细胞,浆丰富,泡沫状或小空泡状,核明显异型;核分裂象易见.病理化学特殊染色VanGieson、Masson三色及网状纤维染色均支持恶纤组诊断.诊断:左肺下叶巨块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作者:贺清波;丁洁;贺彩芳;王晓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羟基喜树碱HCPT为主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单药组HCPT10mg第1~5天静点,4周后重复.联合化疗组HCPT10mg第1~5天静点,5-FU750mg第1~5天静点,DDP20mg第1~5天静注,4周后重复.插管组肝动脉栓塞化疗灌注HCPT5mg,5-FU1.0,DDP80mg,2月重复,完成两周期后总结疗效.结果单药组PPR5例有效率25.0%;联合化疗组PR8例有效率33.3%;插管组CR1例,PR8例,有效率56.2%;总有效率36.6%.毒副反应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副作用,均可耐受.结论以HCPT为主治疗原发性肝癌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
作者:乔健;杨卫卫;孙晓东;赵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加心包腔内化疗是目前临床上采用较多的一种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方法,但若护理不当,又会导致穿刺引流失败或出现各种严重并发症,加重患者病情,良好、有效的护理是保证穿刺引流成功的关键.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3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5岁,经B超检查为心包积液.原发病为肺癌9例、乳腺癌1例、恶性胸腺瘤3例、纵隔肿瘤1例.1.2 方法所有病例均在心导管室心电监护下由专业医生采用猪尾巴导管穿刺针经皮穿刺入心包腔,留置于心包腔内,一方面引流减压,一方面注入化疗药物.结果患者病情趋于稳定或明显好转,分别于3、7、11天根据引流量及化疗情况拔除引流管.
作者:张建娥;张润利;李冬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泰素(Taxol)给药前的抗过敏治疗方法.方法将27例泰素治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按常规要求在用泰素前24小时,给予抗过敏治疗:地塞米松10mg和甲氰米胍200mg静脉注射,苯海拉明20mg肌肉注射:静脉输注泰素前再次给予以上抗过敏药物.对照B组仅在给予泰素前30分钟,给予一次抗敏药物治疗(剂量用法同A组).结果所有病例中共发生皮疹1例,为B组病例,发生率为3.7%.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泰素治疗发生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不高,提前30分钟给予预防性抗过敏治疗即可有效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
作者:付民;贾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且与内分泌功能紊乱密切相关,虽然手术切除对于可手术的乳腺癌仍是主要治疗手段,但对于一些不能手术的晚期复发转移乳腺癌,全身治疗无疑是治疗关键之一.但许多晚期患者已经接受过了放疗、化疗,再已不能耐受.我们采取内分泌+平消胶囊相结合综合治疗晚期复发转移乳腺癌72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并同期对照单用三苯氧胺患者64例分析结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樊帆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患者女,41岁,农民.半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乳内侧有2.0cm× 1.5cm无痛肿块,5月前发现对侧有一1.5cm×1.5cm肿块,3月前双乳肿块增大、增多,近1月前左上臂钝痛,活动受限.病后消瘦明显,无发热、胸痛、咯血,无乳头溢液、糜烂、经期时乳房肿块无胀痛.既往有风心病15年.查体:一般状况差,KPS60分,消瘦,二尖瓣面容,半卧位,颜面轻度浮肿,浅表淋巴结未触及,颈静脉怒张.右乳触及4个肿块,分别为4.0cm×3.5cm×3.0cm、3.5cm×3.0cm ×3.0cm、2.5cm×1.5cm×1.0cm、2.0cm×1.5cm×1.0cm;左乳触及3个肿块,分别为4.5cm×3.5cm×3.0cm、4.0cm×4.0cm×3.0cm、2.5cm×1.5cm×1.0cm,以上肿块均质硬、固定、无触痛.双肺未见异常,心界向两侧增大,心率96次/分,律绝对不齐,心音强弱不等,脉搏短绌,心尖区闻及3/6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及隆隆样舒张期杂音.
作者:赵博元;肖菊香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颈动脉体瘤,按WHO分类又称副交感性副神经节瘤,主要采用外科治疗.由于其特殊的解剖学部位及生长特性,部分病例往往需行肿瘤合并颈动脉分岐部切除术.同时,因这种手术合并症较多,故充分的术前准备以及积极的护理配合就显得非常重要.我院自1993年以来,为3例颈动脉体瘤患者成功地实施了计划性不进行血管重建的肿瘤合并颈动脉分歧部切除术,将现手术护理配合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周容;张莉;刘文静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眼眶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比较少见.1995~1998年我科收治3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例1:男,74岁,因右眼上睑肿块伴眼睑下垂、视力下降1年于1995年12月入院.眼部检查:右眼视力4.5,左眼4.9,右眼眶上方扪及约2.5cm×1.8cm大小肿块,质中等,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无压痛,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活动度可.全身检查无异常.眼部B超检查:右眼眶上方紧贴玻璃体可见一2.2cm×1.8cm之实质回声区,内可见血管回声,境界清.CT检查:右眼眶上方见一软组织密度肿块,边缘清楚,密度均匀,肿块大层3.0cm×1.8cm,强化不明显.
作者:李晓江;李作仙;孙瑞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Ⅱb期宫颈癌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手术组:年龄23~58岁,平均43岁,鳞癌17例,腺癌12例,行术前放疗和腹壁下动脉化疗后行宫颈癌根治术.放疗组:年龄24~60岁,平均45岁,鳞癌17例,腺癌11例,行单纯根治量放疗.结果手术组与放疗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79.3%,64.3%;5年生存率为72.4%,46.2%,3年内复发率为17.2%,53.6%;中心复发率为3.5%,32.1%.结论对部分Ⅱb期宫颈癌患者如腺癌,经术前放疗和化疗后有手术条件者可行广泛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清扫术,对减少中心性复发,提高生存率,避免放射引起的并发症有一定意义.
作者:林玉珍;林肖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异长春花碱引起浅静脉炎的治疗措施.方法将3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静脉注射NVB前不用地塞米松预防,出现浅静脉炎症状后,立即给予冷敷30分钟/次,q3h×4次;后改为热敷30分钟/次,6次/日,至浅静脉炎痊愈.B组静脉注射NVB前10分钟给予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用药后即给予冷敷和热敷,方法同A组.结果所有31例病例中,发生浅静脉炎18例,发生率58.1%.A组发生率66.7%(8/12),B组发生率52.6%(10/19),P>0.05%,无统计学差异.但在Ⅱ0以上浅静脉炎A组发生率33.3%(4/12),B组发生率10.5%(2/l9),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预防性给予地塞米松和出现静脉刺激症状后及时进行冷敷和热敷可明显减轻NVB引起的浅静脉炎程度.
作者:贾军;张晓毅;吴燕湘;丁艳妮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研究表明肿瘤是细胞中多种基因突变积累的结果,这些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三类细胞基因,即癌基因(oncogene)、抑癌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和DNA修复基因(DNA repair gene).其中绝大多数肿瘤的基因突变都是体细胞突变.许多动物及人类肿瘤的发生与原癌基因序列的过度表达、突变或缺失有关.癌基因的扩增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研究发现甲状腺癌的早期发生与ras、p53、ret等的基因突变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甲状腺癌的转移与粘附分子CD44密切相关;多种生长因子的共同作用构成了甲状腺良性病变发生的基础.1 生长因子与良性甲状腺病变
作者:赵华;杨伟卓;曾宗渊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失去手术机会的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5例失去手术机会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施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采用CT模拟定位技术和立体定向适形技术,6MV-X线放射源,单次靶剂量5~10GY,隔日照射,共4~8次,疗程7~15天.结果治疗结束后6~8周考核疗效.CR11/45、PR26/45、NR6/45、PD2/45,有效率(CR+PR)82.2%,患者治疗后症状和体征改善,KPS评分提高.结论初步认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提高非小细胞肺癌局部控制率并能改善治疗后生活质量,近期疗效满意.
作者:郭明;王友军;张美丽;康亚玲;逯敏;黄辉;马鹏飞;何涛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