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侧多发乳腺间叶肉瘤1例

赵博元;肖菊香

关键词:乳房肿块, 收缩期杂音, 浅表淋巴结, 一般状况, 乳头溢液, 脉搏短绌, 活动受限, 舒张期, 颈静脉, 风心病, 二尖瓣, 半卧位, 胸痛, 心音, 心率, 心尖, 无痛, 上臂, 前左, 农民
摘要:患者女,41岁,农民.半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乳内侧有2.0cm× 1.5cm无痛肿块,5月前发现对侧有一1.5cm×1.5cm肿块,3月前双乳肿块增大、增多,近1月前左上臂钝痛,活动受限.病后消瘦明显,无发热、胸痛、咯血,无乳头溢液、糜烂、经期时乳房肿块无胀痛.既往有风心病15年.查体:一般状况差,KPS60分,消瘦,二尖瓣面容,半卧位,颜面轻度浮肿,浅表淋巴结未触及,颈静脉怒张.右乳触及4个肿块,分别为4.0cm×3.5cm×3.0cm、3.5cm×3.0cm ×3.0cm、2.5cm×1.5cm×1.0cm、2.0cm×1.5cm×1.0cm;左乳触及3个肿块,分别为4.5cm×3.5cm×3.0cm、4.0cm×4.0cm×3.0cm、2.5cm×1.5cm×1.0cm,以上肿块均质硬、固定、无触痛.双肺未见异常,心界向两侧增大,心率96次/分,律绝对不齐,心音强弱不等,脉搏短绌,心尖区闻及3/6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及隆隆样舒张期杂音.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MTT法原代癌细胞培养药物敏感性试验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改良MTT法原代癌细胞药物敏感性试验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癌细胞,MTT比色法测定45例(胃癌15例、肺癌10例、大肠癌12例、乳腺癌8例)体外原代癌细胞对8种常用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采用30分钟消化时间、100%~60%密度梯度淋巴细胞分离液以及标本离体后即刻实验,活细胞百分率为94.65±28.47,药敏阳性率为71.11%,与其它实验条件相比差异显著(P<0.02).结论改良MTT法是一种简便、快捷的肿瘤体外药敏试验方法,为临床实施个体化化疗提供了实验依据,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谢晓东;李小民;蒋芹;鲍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中晚期肝癌介入化疗栓塞150例报告

    目的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中,探讨良好配方及安全有效栓塞方法,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材料与方法通过150例中晚期肝癌选择优化组合的化疗配方,经过426次灌注化疗及栓塞,进行疗效观察.结果经治疗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半年、一年、两年及五年生存率分别为87%、67%、31%及5%.对伴有门脉癌栓的病例若有栓塞指征,应争取栓塞可提高疗效.结论选择良好的化疗方案,适度安全有效的栓塞、是提高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疗效的关键.

    作者:王胜儒;唐应庆;陈玉军;雷汉玲;卢翔;任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晚期卵巢上皮癌并腹水患者综合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晚期卵巢上皮癌并腹水综合治疗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了1996年1月~1999年1月收入院综合治疗晚期卵巢上皮癌并腹水患者49例的临床资料.基本冶疗方法是新辅助化疗→手术治疗→术后辅助化疗,其中腹腔灌注卡铂/顺铂为化疗的重要方法.结果经过腹腔灌注化疗,所有病例术前腹水均得到控制;所有病例均获得手术治疗机会,基本切净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43/43)、45.0%(20/36)和26.7%(4/15);未切净组1、3、5年生存率为66.7%(4/6)、25.0%(1/4)和0,基本切净组与未切净组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卡铂与顺铂治疗的效果相似,但卡铂的毒副作用低于顺铂.结论以腹腔灌注化疗为重要方法的综合治疗可改善晚期卵巢上皮癌并腹水患者治疗疗效;腹腔灌注药物的选择上,卡铂似乎优于顺铂.

    作者:路平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冷冻切片诊断1000例分析

    目的总结冷冻切片诊断的经验与教训,提高诊断的确诊率.方法对我院手术中冷冻切片诊断1000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冷冻切片诊断确诊率97.1%,误诊率1.1%,待诊率1.8%.结论误诊的主要原因:①切片质量不佳;②取材不当;③经验不足,病理判断错误.

    作者:梁爱琳;刘宁娜;袁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胰腺癌根治术后的康复指导

    胰腺癌是发生在胰腺外分泌组织的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根治性手术包括:①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适用于胰头癌.②胰体尾及脾切除术:适用于胰体尾部癌.③全胰切除术:适用于胰腺多发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由于牵涉到胰管空肠吻合、胆管空肠吻合及胃空肠吻合等一系列消化道重建问题,因此是腹部外科大的手术之一.术后伤口完全愈合,无并发症发生,患者即可出院.做好病员出院前的康复指导,可提高他们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因此这是健康服务的一个重要课题.1998年至今我们对38例胰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实施了系统性的出院指导,收到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方法与内容

    作者:罗宁宁;赵京霞;马宁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手术治疗Ⅱb期宫颈癌29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Ⅱb期宫颈癌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手术组:年龄23~58岁,平均43岁,鳞癌17例,腺癌12例,行术前放疗和腹壁下动脉化疗后行宫颈癌根治术.放疗组:年龄24~60岁,平均45岁,鳞癌17例,腺癌11例,行单纯根治量放疗.结果手术组与放疗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79.3%,64.3%;5年生存率为72.4%,46.2%,3年内复发率为17.2%,53.6%;中心复发率为3.5%,32.1%.结论对部分Ⅱb期宫颈癌患者如腺癌,经术前放疗和化疗后有手术条件者可行广泛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清扫术,对减少中心性复发,提高生存率,避免放射引起的并发症有一定意义.

    作者:林玉珍;林肖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护理

    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加心包腔内化疗是目前临床上采用较多的一种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方法,但若护理不当,又会导致穿刺引流失败或出现各种严重并发症,加重患者病情,良好、有效的护理是保证穿刺引流成功的关键.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3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5岁,经B超检查为心包积液.原发病为肺癌9例、乳腺癌1例、恶性胸腺瘤3例、纵隔肿瘤1例.1.2 方法所有病例均在心导管室心电监护下由专业医生采用猪尾巴导管穿刺针经皮穿刺入心包腔,留置于心包腔内,一方面引流减压,一方面注入化疗药物.结果患者病情趋于稳定或明显好转,分别于3、7、11天根据引流量及化疗情况拔除引流管.

    作者:张建娥;张润利;李冬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康莱特联合NIC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康莱特(KLT)联合异长春花碱(NVB)、异环磷酰胺(IFO)、卡铂(CBP)的疗效,与同期化疗组疗效比较.方法对康莱特(KLT)联合化疗22例、同期化疗组26例,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KLT+NIC组胸痛缓解率及生活质量改善率分别为77.27%、68.2%,且骨髓抑制作用减少;NIC组胸痛缓解率及生活质量分别为30.77%、30.8%.结论 KLT+NIC组疗效优于NIC组.

    作者:钟云华;刘华;陈沐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博宁治疗恶性非原发性骨肿瘤疼痛47例疗效观察

    骨是多种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部位,也是多发性骨髓瘤主要的浸润部位,患者的突出特点是骨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我院自97年元月至99年12月应用深圳海王药业公司生产的新一代双膦酸盐制剂-博宁(帕米膦酸二钠)治疗恶性非原发性骨肿瘤疼痛患者47例,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张志琴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胃神经鞘瘤1 例报告

    患者男性,72岁,因上腹不适,疼痛渐加重入院.查体:体温36.6℃,脉博69次/分,呼吸17次/分,血压16/10KPa.发育正常,营养可,神志清,精神欠佳,剑突下触及10cm×10cm包块,质硬,活动有压痛.B超检查:上腹部肿物,可能来自胃.术中见肿物位于胃窦部小弯侧,自由胃突入腹腔,肿物呈结节状,体积10cm×10cm×8cm,大、小网膜均未见肿大淋巴结,行胃大部切除术.

    作者:宋云;刘道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P53蛋白在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及宫颈炎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P53蛋白在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及宫颈炎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P53蛋白在8例慢性宫颈炎,1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和57例浸润性宫颈癌中的表达情况,并以11例宫颈鳞状上皮作对照.结果 P53蛋白在慢性宫颈炎中的阳性表达(37.5%)与对照组(0.0%)间有明显差异(P<0.05);P53蛋白在慢性宫颈炎中的表达率(37.5%)与在浸润性宫颈癌中的表达率(78.9%)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P53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样变中的表达率(60.0%)与对照组间差异显著(P<0.01;)P53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率(78.9%)与对照组间差异显著(P<0.01);P53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样变中的表达与在宫颈侵润癌中的表达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P53蛋白在宫颈浸润癌病理Ⅱ级和Ⅲ级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病理Ⅰ级(P<0.05),P53蛋白在宫颈癌结节型中的表达(94.1%)明显高于溃疡型(33.1%)(P<0.05).结论 P53蛋白的过度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是宫颈癌发生的早期事件;P53蛋白在慢性宫颈炎中的表达与细胞的增殖率高有关:P53蛋白在宫颈浸润癌中的表达与宫颈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并且与宫颈癌的大体病理分型有关.

    作者:王晓丽;李明众;姜根明;宋天宝;王梅;任娟;王红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4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失去手术机会的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5例失去手术机会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施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采用CT模拟定位技术和立体定向适形技术,6MV-X线放射源,单次靶剂量5~10GY,隔日照射,共4~8次,疗程7~15天.结果治疗结束后6~8周考核疗效.CR11/45、PR26/45、NR6/45、PD2/45,有效率(CR+PR)82.2%,患者治疗后症状和体征改善,KPS评分提高.结论初步认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提高非小细胞肺癌局部控制率并能改善治疗后生活质量,近期疗效满意.

    作者:郭明;王友军;张美丽;康亚玲;逯敏;黄辉;马鹏飞;何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少年儿童甲状舌管囊肿及瘘40例

    甲状舌管囊肿系一种先天性胚胎发育异常.胚胎期的甲状舌管残余部分如不消失,当受到某种刺激时,形成囊肿.囊肿一般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开始被发现,我院1970~1999年共收住甲状舌管囊肿及瘘110例,其中1~15岁的儿童有随访结果的共40例,误诊率11.1%,治愈率85%,男性多于女性,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0例病例中,1~4岁:男3例,女4例;5~10岁:男16例,女8例;11~15岁:男5例,女4例.共计男24例,女16例,男性多于女性,与陈卫民[1]等报道一致.我们统计的病例儿童以5~10岁多,占总数66%,病程短3个月,长5年.有报告1~10岁多见[2].我们的40例病例中囊肿30例,瘘管10例,无恶变者.田奉宸[3]等报告甲状舌管囊肿可发生恶变.

    作者:黄亚莉;张平;杜希哲;刘小妮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简化乳腺癌等中心切线野定位

    传统的乳腺癌等中心切线野定位方法实际中应用时存在诸多不便,本文介绍一种在原有基础上的定位方法,供大家参考.第一步:按常规乳腺癌切线野摆位,臂架0位,打开光野确定ssd=100cm时切线野的内外侧界及初步确定上下界.在光野内外侧界射野中心轴水平各用胶纸固定一条L型铅线.转动臂架至荧光屏上两L型铅线完全重合,观察切线野是否达到要求.符合要求之后在体表标记两切线野的中心入射点.

    作者:薛卫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10-羟基喜树碱为主治疗原发性肝癌6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羟基喜树碱HCPT为主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单药组HCPT10mg第1~5天静点,4周后重复.联合化疗组HCPT10mg第1~5天静点,5-FU750mg第1~5天静点,DDP20mg第1~5天静注,4周后重复.插管组肝动脉栓塞化疗灌注HCPT5mg,5-FU1.0,DDP80mg,2月重复,完成两周期后总结疗效.结果单药组PPR5例有效率25.0%;联合化疗组PR8例有效率33.3%;插管组CR1例,PR8例,有效率56.2%;总有效率36.6%.毒副反应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副作用,均可耐受.结论以HCPT为主治疗原发性肝癌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

    作者:乔健;杨卫卫;孙晓东;赵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肿瘤病人心电图变化

    近年来非心脏疾病患者引起心电变化正在被人们认识和发现,如急性胰腺炎、脑病、流行性出血热等.肿瘤病人心电变化如何?本文分析了325例肿瘤患者的心电图,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随机抽取我院1995年住院病历400份.剔除下列病历:①非初诊肿瘤病人,②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史者,③入院前用过影响心脏的药物.后选定325份心电图.入院检查用同一型号FX-101型心电图机、走纸速度25mm/s、定标1mm/10mm、常规12导联描记.

    作者:冯惠玲;吴燕湘;刘文静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原发性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报告

    患者男性,36岁,以咳嗽半年余,加重伴痰中带血、胸痛半月余于1999年3月11日入院治疗.查体左下肺叶叩浊,呼吸音低;胸片示左下肺叶周围型肿块;全身查体未见其他肿块,于3月19日行左肺下叶切除.病理检查:肺组织内距肺门切缘2cm有一周围型肿物,大小10cm×9cm×7cm,肿块旁卫星结节2个.镜下结构:肿瘤由大量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组织细胞和少数炎细胞组成.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排列成束状、车辐状,核明显异型;成纤维细胞间散在大量组织细胞,浆丰富,泡沫状或小空泡状,核明显异型;核分裂象易见.病理化学特殊染色VanGieson、Masson三色及网状纤维染色均支持恶纤组诊断.诊断:左肺下叶巨块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作者:贺清波;丁洁;贺彩芳;王晓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肺结核合并肺癌30例临床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肺癌的临床诊断.方法收集陕西省结核病防治研究所及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呼吸科门诊资料完整并经病理证实的30例病例,对其临床及X线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肺结核合并肺癌以老年(80%)非活动性结核(86.7%)为主;部位以右肺(63.3%)上中叶(63.3%)为主;病理类型以鳞癌(46.7%)为主;确诊情况2周以内确诊6例,仅占20%.结论当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结核症状再现并呈进行性加重,应高度警惕并发肺癌的可能,应及早进行相关检查,即时确诊.

    作者:艾仙琴;张天华;张洁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静脉注射异长春花碱引起浅静脉炎的治疗

    目的研究异长春花碱引起浅静脉炎的治疗措施.方法将3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静脉注射NVB前不用地塞米松预防,出现浅静脉炎症状后,立即给予冷敷30分钟/次,q3h×4次;后改为热敷30分钟/次,6次/日,至浅静脉炎痊愈.B组静脉注射NVB前10分钟给予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用药后即给予冷敷和热敷,方法同A组.结果所有31例病例中,发生浅静脉炎18例,发生率58.1%.A组发生率66.7%(8/12),B组发生率52.6%(10/19),P>0.05%,无统计学差异.但在Ⅱ0以上浅静脉炎A组发生率33.3%(4/12),B组发生率10.5%(2/l9),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预防性给予地塞米松和出现静脉刺激症状后及时进行冷敷和热敷可明显减轻NVB引起的浅静脉炎程度.

    作者:贾军;张晓毅;吴燕湘;丁艳妮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CA153在乳腺癌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CA153在不同分期的乳腺癌患者血清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对74例不同分期的乳腺癌患者进行血清CA153和CEA的检测分析两项指标的表达情况.结果CA153、CEA在Ⅰ期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分别为14.4±9.1、11.6±10.4,Ⅱ期分别为26.6±17.5、11.3±4.5,Ⅲ期分别为26.0±21.2、15.5±10.5,Ⅳ期分别为107±128.1、20.7±18.9.CA153在乳腺癌Ⅰ、Ⅱ、Ⅲ期患者血清中的含量,CEA在Ⅰ、Ⅱ、Ⅲ、Ⅳ期患者血清中的含量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P>0.2),CA153在Ⅳ期乳腺癌患者血清中的含量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CA153是一项监测乳腺癌是否有远处转移的较好指标,对无远处转移的Ⅰ、Ⅱ、Ⅲ期腺癌监测无统计学意义,CEA对乳腺癌监测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贾晓娟;许建林;杨琪;李树业;施常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