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容;张莉;刘文静
目的观察晚期卵巢上皮癌并腹水综合治疗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了1996年1月~1999年1月收入院综合治疗晚期卵巢上皮癌并腹水患者49例的临床资料.基本冶疗方法是新辅助化疗→手术治疗→术后辅助化疗,其中腹腔灌注卡铂/顺铂为化疗的重要方法.结果经过腹腔灌注化疗,所有病例术前腹水均得到控制;所有病例均获得手术治疗机会,基本切净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43/43)、45.0%(20/36)和26.7%(4/15);未切净组1、3、5年生存率为66.7%(4/6)、25.0%(1/4)和0,基本切净组与未切净组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卡铂与顺铂治疗的效果相似,但卡铂的毒副作用低于顺铂.结论以腹腔灌注化疗为重要方法的综合治疗可改善晚期卵巢上皮癌并腹水患者治疗疗效;腹腔灌注药物的选择上,卡铂似乎优于顺铂.
作者:路平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眼眶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比较少见.1995~1998年我科收治3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例1:男,74岁,因右眼上睑肿块伴眼睑下垂、视力下降1年于1995年12月入院.眼部检查:右眼视力4.5,左眼4.9,右眼眶上方扪及约2.5cm×1.8cm大小肿块,质中等,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无压痛,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活动度可.全身检查无异常.眼部B超检查:右眼眶上方紧贴玻璃体可见一2.2cm×1.8cm之实质回声区,内可见血管回声,境界清.CT检查:右眼眶上方见一软组织密度肿块,边缘清楚,密度均匀,肿块大层3.0cm×1.8cm,强化不明显.
作者:李晓江;李作仙;孙瑞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且与内分泌功能紊乱密切相关,虽然手术切除对于可手术的乳腺癌仍是主要治疗手段,但对于一些不能手术的晚期复发转移乳腺癌,全身治疗无疑是治疗关键之一.但许多晚期患者已经接受过了放疗、化疗,再已不能耐受.我们采取内分泌+平消胶囊相结合综合治疗晚期复发转移乳腺癌72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并同期对照单用三苯氧胺患者64例分析结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樊帆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泰素(Taxol)给药前的抗过敏治疗方法.方法将27例泰素治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按常规要求在用泰素前24小时,给予抗过敏治疗:地塞米松10mg和甲氰米胍200mg静脉注射,苯海拉明20mg肌肉注射:静脉输注泰素前再次给予以上抗过敏药物.对照B组仅在给予泰素前30分钟,给予一次抗敏药物治疗(剂量用法同A组).结果所有病例中共发生皮疹1例,为B组病例,发生率为3.7%.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泰素治疗发生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不高,提前30分钟给予预防性抗过敏治疗即可有效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
作者:付民;贾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加心包腔内化疗是目前临床上采用较多的一种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方法,但若护理不当,又会导致穿刺引流失败或出现各种严重并发症,加重患者病情,良好、有效的护理是保证穿刺引流成功的关键.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3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5岁,经B超检查为心包积液.原发病为肺癌9例、乳腺癌1例、恶性胸腺瘤3例、纵隔肿瘤1例.1.2 方法所有病例均在心导管室心电监护下由专业医生采用猪尾巴导管穿刺针经皮穿刺入心包腔,留置于心包腔内,一方面引流减压,一方面注入化疗药物.结果患者病情趋于稳定或明显好转,分别于3、7、11天根据引流量及化疗情况拔除引流管.
作者:张建娥;张润利;李冬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患者男性,72岁,因上腹不适,疼痛渐加重入院.查体:体温36.6℃,脉博69次/分,呼吸17次/分,血压16/10KPa.发育正常,营养可,神志清,精神欠佳,剑突下触及10cm×10cm包块,质硬,活动有压痛.B超检查:上腹部肿物,可能来自胃.术中见肿物位于胃窦部小弯侧,自由胃突入腹腔,肿物呈结节状,体积10cm×10cm×8cm,大、小网膜均未见肿大淋巴结,行胃大部切除术.
作者:宋云;刘道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Ⅱb期宫颈癌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手术组:年龄23~58岁,平均43岁,鳞癌17例,腺癌12例,行术前放疗和腹壁下动脉化疗后行宫颈癌根治术.放疗组:年龄24~60岁,平均45岁,鳞癌17例,腺癌11例,行单纯根治量放疗.结果手术组与放疗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79.3%,64.3%;5年生存率为72.4%,46.2%,3年内复发率为17.2%,53.6%;中心复发率为3.5%,32.1%.结论对部分Ⅱb期宫颈癌患者如腺癌,经术前放疗和化疗后有手术条件者可行广泛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清扫术,对减少中心性复发,提高生存率,避免放射引起的并发症有一定意义.
作者:林玉珍;林肖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异长春花碱引起浅静脉炎的治疗措施.方法将3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静脉注射NVB前不用地塞米松预防,出现浅静脉炎症状后,立即给予冷敷30分钟/次,q3h×4次;后改为热敷30分钟/次,6次/日,至浅静脉炎痊愈.B组静脉注射NVB前10分钟给予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用药后即给予冷敷和热敷,方法同A组.结果所有31例病例中,发生浅静脉炎18例,发生率58.1%.A组发生率66.7%(8/12),B组发生率52.6%(10/19),P>0.05%,无统计学差异.但在Ⅱ0以上浅静脉炎A组发生率33.3%(4/12),B组发生率10.5%(2/l9),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预防性给予地塞米松和出现静脉刺激症状后及时进行冷敷和热敷可明显减轻NVB引起的浅静脉炎程度.
作者:贾军;张晓毅;吴燕湘;丁艳妮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70岁.2000年4月18日以上腹部不适、纳差一月入院.时有晨间恶心、呕吐,吐出黄绿色胃液,无宿食;无呕血黑便.查体:T36℃,P 108次/分,R21次/分,BP 16/10KPa,w59kg.左锁骨上淋巴结未触及,心肺(-),肝脾(-),上腹部可触及一3cm×3cm大小的包块,质中,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界限清,不活动,有压痛.辅助检查:Hb110g/L,WBC 4.6×109/L,PC93×109/L,ALT68u/L,AST 51u/L,LDH 240u/l,CHE2457u/L,TP 56u/L,ALB31.8g/L,GLO 24.2g/L SOB(-);胃镜提示:胃体胃窦癌;病检为乳头状腺癌;B超提示胆囊炎并胆囊结石;胸片及心电图均正常;患者不愿手术,给以全身化疗.采用MMC及5-FU冲击化疗:MMC20mg一周一次,5-FU0.5g隔日一次.
作者:李映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ER、PR)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257例乳腺癌组织石蜡切片进行ER、PR检测,将ER、PR结果与病理检出淋巴结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ER、P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27%和59.27%.在ER、PR的4种组合中淋巴结转移率基本相同,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的ER、PR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无关.ER、PR测定对指导内分泌治疗和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君;张雪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口腔筒(intraoral cone,IOC)是口腔癌肿放射治疗中非常有效的补充剂量方式[1],但由于插筒器具无商品售,临床鲜有使用者.我们使用自制术中放疗器具,经改变腹腔筒为口腔筒治疗1例臼后三角区癌,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李××,女,66岁,因口腔鳞癌Ⅰ级在某院行放疗,照射66Gy/51天局部未控,三个月后在我院再治,查左侧臼后三角区和前柱明显癌残存,并形成溃疡,其边缘隆起,CT显示该区有密度较高之软组织块影.采用面膜头颅固定技术,利用TPS设计三野照射,低分割给量方式,进行第二次放疗.
作者:许世成;张军安;张桂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中,探讨良好配方及安全有效栓塞方法,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材料与方法通过150例中晚期肝癌选择优化组合的化疗配方,经过426次灌注化疗及栓塞,进行疗效观察.结果经治疗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半年、一年、两年及五年生存率分别为87%、67%、31%及5%.对伴有门脉癌栓的病例若有栓塞指征,应争取栓塞可提高疗效.结论选择良好的化疗方案,适度安全有效的栓塞、是提高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疗效的关键.
作者:王胜儒;唐应庆;陈玉军;雷汉玲;卢翔;任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分析CA153在不同分期的乳腺癌患者血清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对74例不同分期的乳腺癌患者进行血清CA153和CEA的检测分析两项指标的表达情况.结果CA153、CEA在Ⅰ期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分别为14.4±9.1、11.6±10.4,Ⅱ期分别为26.6±17.5、11.3±4.5,Ⅲ期分别为26.0±21.2、15.5±10.5,Ⅳ期分别为107±128.1、20.7±18.9.CA153在乳腺癌Ⅰ、Ⅱ、Ⅲ期患者血清中的含量,CEA在Ⅰ、Ⅱ、Ⅲ、Ⅳ期患者血清中的含量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P>0.2),CA153在Ⅳ期乳腺癌患者血清中的含量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CA153是一项监测乳腺癌是否有远处转移的较好指标,对无远处转移的Ⅰ、Ⅱ、Ⅲ期腺癌监测无统计学意义,CEA对乳腺癌监测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贾晓娟;许建林;杨琪;李树业;施常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E-cadherin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对常规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NSCLC90例分别进行Ecadherin的检测.结果 E-cadherin在NSCLC中表达阳性率为52.2%(47/90).在NSCLC中E-cadherin与PTNM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显著相关性,与病理类型无关.结论 E-cadherin缺失可促使肿瘤转移,可能是NSCLC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作为判断NSCLC转移及预后有价值的指标之一.
作者:姚俊涛;韩军;孙莉;杨世勇;廖子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食管胃吻合术后,置留十二指肠营养管可使病人术后早期经消化道补充必须的水份、蛋白质、钾、多种维生素等,减少静脉输液量,具有维护肠粘膜屏障功能完整,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及经济安全,操作简单,易于临床管理等特点.术后万一发生吻合口瘘时,十二指肠营养管可以代替空肠造瘘.1 临床病例例1崔××,女69岁,于1992年5月10日以食管中段癌收入我院胸外科,于5月20日在全麻下行食道癌中段切除术.术后第5天发生吻合口瘘,因病人年龄大体质差,各种营养均以十二指肠营养管滴入,第6天开始进牛奶300ml,菜汤500ml,米汤500ml,果汁500ml,同时减少输液量,营养管滴入过程中,无腹胀、腹痛等不适.两餐中间加水50ml,以保证营养管通畅及身体每日的生理需要,直到伤口愈合从口进食后停止滴注.本例病人于42天后伤口愈合从口进食.
作者:刘文静;王惠明;谢荣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食管癌多发位置在中、下段,传统的手术方式为开胸行胸段食管部分切除,食管胃弓上或弓下胸内吻合术.统计表明5年存活率低,仅为20%~40%[1],通过多年的研究、总结,我们对中、下段食管癌患者施行左侧开胸游离含肿瘤的食管中、下段,经颈部切口剥脱食管弓上段,行全胸段食管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效果满意.从1991年8月~1999年11月,我们共对20例中段食管癌患者施行该术式,均平稳渡过围手术期,5年存活率达50%.
作者:房宏林;罗宏伟;梁小平;思耀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腹膜后脂肪肉瘤预后差,是因为肿瘤发现晚,体积大,与四周重要器官粘连,广泛切除有困难,治疗后局部易复发.体外放疗因解剖部位和组织器官耐受性差,放射不易达到较高剂量,故而效果不佳.近年来开展的术中放疗,在手术中直视下放置限光筒,即能准确直接单次大剂量照射肿瘤、瘤床、残存病灶,又能大限度地保护正常组织,从而提高局部控制率,延长生命.我院采用术中放疗的方法,治疗1例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切除后多次复发的患者,术后随访近一年,患者腹部柔软未见复发.现将术中放疗配合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吴燕湘;营明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羟基喜树碱HCPT为主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单药组HCPT10mg第1~5天静点,4周后重复.联合化疗组HCPT10mg第1~5天静点,5-FU750mg第1~5天静点,DDP20mg第1~5天静注,4周后重复.插管组肝动脉栓塞化疗灌注HCPT5mg,5-FU1.0,DDP80mg,2月重复,完成两周期后总结疗效.结果单药组PPR5例有效率25.0%;联合化疗组PR8例有效率33.3%;插管组CR1例,PR8例,有效率56.2%;总有效率36.6%.毒副反应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副作用,均可耐受.结论以HCPT为主治疗原发性肝癌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
作者:乔健;杨卫卫;孙晓东;赵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颈动脉体瘤,按WHO分类又称副交感性副神经节瘤,主要采用外科治疗.由于其特殊的解剖学部位及生长特性,部分病例往往需行肿瘤合并颈动脉分岐部切除术.同时,因这种手术合并症较多,故充分的术前准备以及积极的护理配合就显得非常重要.我院自1993年以来,为3例颈动脉体瘤患者成功地实施了计划性不进行血管重建的肿瘤合并颈动脉分歧部切除术,将现手术护理配合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周容;张莉;刘文静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患者男性,36岁,以咳嗽半年余,加重伴痰中带血、胸痛半月余于1999年3月11日入院治疗.查体左下肺叶叩浊,呼吸音低;胸片示左下肺叶周围型肿块;全身查体未见其他肿块,于3月19日行左肺下叶切除.病理检查:肺组织内距肺门切缘2cm有一周围型肿物,大小10cm×9cm×7cm,肿块旁卫星结节2个.镜下结构:肿瘤由大量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组织细胞和少数炎细胞组成.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排列成束状、车辐状,核明显异型;成纤维细胞间散在大量组织细胞,浆丰富,泡沫状或小空泡状,核明显异型;核分裂象易见.病理化学特殊染色VanGieson、Masson三色及网状纤维染色均支持恶纤组诊断.诊断:左肺下叶巨块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作者:贺清波;丁洁;贺彩芳;王晓敏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