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清华;康华
目的 探讨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术(EVL)的护理配合.方法 158例患者在内镜直视下行EVL治疗,护理人员根据内镜下治疗的特点,在治疗前认真评估与准备,治疗中密切观察与配合,治疗后精心护理与健康指导.结果 152例患者治疗后曲张静脉消失;发生出血2例,经三腔二囊管及药物治疗后出血停止;咽喉部疼痛13例,均在3天后消失.其它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1月后复查,静脉闭塞141例(占89.2%).随访1年均未见再出血.结论 EVL是一种创伤小、疗效好、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细致有效的护理配合是EVL成功的必要条件.
作者:周丽华;阳运超;张仁翼;宋彦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右室间隔部起搏(right ventricular septum pacing,RVS)与右室心尖部起搏(right ventricular apex pa-cing,RVA)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45例Ⅲ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行永久起搏器置入患者分为RVA组(24例)与RVS组(21例).随访术后不同时期超声心动图,监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Tei指数变化.结果 RVA组术后LVEF与术前比较呈逐渐降低趋势,LVDd呈持续增大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VS组术后LVEF、LVDd与术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ei指数在术后均持续增大,术后1天、12月与24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室间隔部起搏较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左心功能影响更小.
作者:熊峰;邓晓奇;蔡琳;刘汉雄;王淑珍;冯坤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配合呼吸操锻炼对尘肺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70例尘肺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给予健康教育配合呼吸操锻炼,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分别于训练前和训练3月后测量两组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l)、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结果 3个月后观察组FEV1、FEV1%、FEV1/FV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配合呼吸操锻炼可以改善和增强尘肺患者的体力和活动能力,延缓疾病的进展,改善尘肺患者的肺功能.
作者:何海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患者,男,26岁.因上腹痛5天,右腰痛1天于2011年12月14日入院.既往有二尖瓣脱垂病史.体检:T 36.4℃,P 78次/分,R 18次分,BP79/45mmHgc.神志清楚,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双肺呼吸音粗糙.心律齐,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喀拉音及3/6级收缩期粗糙的吹风样杂音.腹软,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未扪及包块,肝右肋下未扪及,脾左肋下未扪及,MurpHy征阴性,右肾区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稍弱,双下肢无水肿.
作者:史雪勤;李莉;郑璇;张卫国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一种修复耳廓皮肤缺损的方法.方法 21例耳廓内肿物切除术后患者采用耳后皮瓣贯穿法修复耳廓皮肤缺损.结果 本组21例患者术后皮瓣存活好,无坏死,术后10天拆线.术后随访6~28个月,肿物无复发,耳廓外观及皮肤色泽良好,患者满意.结论 耳后带蒂皮瓣贯穿法修复耳廓皮肤软组织缺损,操作简单易行,皮瓣易于成活,无需断蒂,手术一次完成,耳廓外形恢复良好;供皮区位于耳后,瘢痕隐蔽;耳廓修复后整体颜色相近,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耳廓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
作者:刘全;游晓波;张家建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双源CT双能量成像诊断颈动脉斑块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75例颈动脉CT成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中39例发生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患者(观察组)与另外36例患者(对照组)的颈动脉斑块的性质、血管狭窄程度,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发生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进行筛选.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颈动脉狭窄程度、斑块性质有显著区别(P<0.05);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重度狭窄、闭塞、易损斑块与脑血管症状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双源CT通过分析颈动脉斑块为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提供了较高的参考依据.
作者:赵原;蒲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18周内孕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对产后胎盘重量、胎儿体重、早产结局的影响.方法 我院2006年6至2011年12月孕龄小于18周的孕妇806例,抽血检测血清标志物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及维生素B12的含量,生产后记录妊娠结局,并使用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孕早期血清标志物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 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8.3 μmol/L)孕妇的胎盘重量比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8.3 μmol/L)孕妇平均轻30 g(P<0.001),新生儿体重轻110 g(P<0.001);而低叶酸水平(<9.2 nmolfL)孕妇的胎盘重量比高叶酸水平(>9.2 nmol/L)孕妇平均轻26 g(P<0.001),新生儿体重轻125 g(P<0.001),早产风险升高(OR 2.2,P=0.002),子痫前期风险上升(OR 2.1,P=0.04).维生素B12的血清含量对妊娠结局无显著影响.结论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升高,血清叶酸的含量降低,胎盘重量和新生儿体重会降低,早产和前期子痫的发生风险增高.
作者:郭燕华;邓晓杨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诊断和分级,2011年欧洲重症医学学会发布了新的ARDS定义和诊断标准.综述迄今为止的研究资料,仅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被充分的证据证明可降低ARDS患者病死率,现有的证据虽不能证明其他的机械通气措施和非机械通气措施可改善ARDS患者生存率,但这些治疗措施能不同程度改善ARDS患者其他临床结局.在现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考虑根据ARDS不同的严重程度予以强度递增的治疗措施,进行个体化的综合治疗.
作者:刘畅;李建国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在重症患者中的死亡率较高.早期、合理的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的基石.然而随着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菌等多重耐药菌株(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的日益增多以及抗菌药物种类的限制,使经验性抗生素选择面临巨大挑战.本文将对近年来国内外脓毒症经验性抗菌药物选择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作者:周发春;罗娜;郭睿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对成都市两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传染科护士使用个人防护装备(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s,PPE)的意向进行调查,为相关的护士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护士对使用PPE意向>调查量表中文修订版对接受调查的传染科护士进行测评,描述研究对象使用PPE的行为意向.结果 本组82.5%的传染科护士对使用PPE持积极的行为意向,赞成在工作中使用PPE;仅有17.5%的调查对象不赞成在工作中使用PPE.结论 要进一步提高传染科护士使用PPE的行为意向,如定期举办护士使用PPE的培训班,强调使用PPE的重要性,配备充足的人力资源等,特别应注重对其正性主观行为规范的培养.
作者:孙清华;康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的技术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眉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6例经CT证实血肿量为30~80 ml且未出现脑疝症状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hypertensive basal gangli-a hemorrhage,HBGH)老年患者,行翼点小骨窗开颅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结果 术后12小时内CT复查血肿清除达80%以上29例,50%~80%6例;术后再出血1例,出血量≤20 ml.死亡3例(8.3%);存活病例术后6月按照日常生活能力(ADL)评价,自理8例(24.2%),部分自理12例(36.4%),中度依赖10例(30.3%),完全依赖3例(9.1%).结论 小骨窗开颅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HBGH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良好等优点.
作者:龙鸿川;吴云;陈隆益 刊期: 2012年第06期
重症感染是全身性感染导致的以器官功能损害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由于重症感染起病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微循环的监测,参考生物标志物,不但有助于指导重症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抗生素的选择,并且有助于判断患者预后.重症感染治疗的重点在于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感染部位引流的同时,早期应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疗,进行早期目标导向的积极液体复苏,并且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和调整心脏功能,以改善和维持组织灌注,保护其他器官的功能.
作者:潘纯;杨毅;邱海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方法.方法 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传统的转运方式转运危重患者316例(传统组),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改进的转运方式转运危重患者402例(改良组),对两组院内转运过程中意外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改良组发生意外明显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改进的转运方式可以提高危重患者在院内转运的安全性,减少意外的发生.
作者:吴敏;李丽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脓毒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世界首位.内皮细胞损伤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增加了脓毒症的严重程度和死亡风险.在这篇综述中,我们阐述了内皮细胞在正常生理条件下的功能和在脓毒症时的功能变化,其中包括内皮细胞形态学的改变,内皮细胞促粘附、促凝、抗纤溶的功能改变和降低了对血管张力的调节.内皮细胞可能成为我们治疗脓毒症的靶点.
作者:张晓娟;马晓春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后发生早发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我病区2009年1月1目至2011年11月30日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8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各暴露因素的OR值,计算平台为R语言.结果 血肿量大于50 ml的患者术后发生早发性肺炎的风险是小于50 ml患者的17倍;瞳孔不等者术后早发性肺炎风险是正常者的7.36倍;环池受累在感染组中构成比为19%,无感染组中构成比为0%,提示环池正常者发生早发性肺炎可能较小;血糖偏高者术后发生早发性肺炎的风险是正常者的3.98倍;血脂异常者术后发生早发性肺炎的风险是正常者的2.59倍;有低氧血症者术后发生早发性肺炎的风险是正常者的6.07倍.结论 患者术前血糖高、血脂异常、血肿大于50ml、低氧血症、瞳孔不等大是发生术后早发肺炎的危险因素,环池未受累发生早发肺炎可能性相对较小.
作者:李世军;曾俊;孙明伟;刘发建;杨浩;江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导管法消融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伴左心室增大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30例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伴左心室增大的患者进行导管法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ter ablation,RFCA)治疗.术前常规完成心脏超声检查,成功消融术后5年每年随访超声心动图(ultrasound echocardiography,UCG)及动态心电图(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DCG,又称Hol-ter).结果 30例患者即刻成功者20例,远期成功8例,无效者2例.术后1年随访20例即刻成功者,UCG结果提示18例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已在正常值范围内,与自身相比缩小值在3~7 mm以上;随访至第2、3、4、5年,UCG结果无明显变化.另2例患者心脏大小虽未达到正常值范围,但与自身相比较亦有相应缩小.8例远期成功者临床症状也有明显改善.结论 导管法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早伴左心室增大具有良好临床疗效.
作者:胡立禄;刘世玉;雷挺;高全清;唐力;唐成玥;苏代泉;帅锋利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对全麻患者顺式阿曲库铵起效时间的影响.方法 40例ASA 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分为芬太尼组(C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各20例,以加速度法四个成串刺激(TOF)监测肌松.两组均采用异丙酚血浆靶控输注模式进行诱导,C组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R组采用血浆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模式静脉输注瑞芬太尼,目标靶控浓度为目标血浆浓度4.5ng/ml.所有患者意识消失后,静脉给予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观察并记录各组患者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结束至第四个TOF消失的时间(T4),注药结束至四个TOF都消失的时间(T0)及插管时生命体征和插管满意程度.结果 两组T4和T0时间,插管时生命体征和插管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诱导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对顺式阿曲库铵起效时间无影响.
作者:许婷;兰志勋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近年来,随着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影像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PET/CT检查在现代医学中有着愈来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已广泛应用于肿瘤的诊断、分期、疗效检测及预后评价等.在PET/CT中心,护士接触药物和受检者时间长,工作中必然会受到不同剂量的电离辐射伤害,当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对人体产生放射性损伤,因此,加强护士在PET/CT工作的放射防护非常必要.
作者:杨勤;周克;向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统计分析四川省川南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网成员单位2011年度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我省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四川省川南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网各成员单位按照监测方案要求,进行目标细菌收集、鉴定和药敏实验,并及时将数据上报四川省临床检验中心.依据美国实验室与标准化研究所(CLSI)2010年标准,采用WHONET软件(5.5版本),对2011年1~12月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共收集细菌1002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657株,占76.4%;革兰阳性菌2365株,占23.6%.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占71.7%;其次为肠球菌,占18.9%;链球菌占9%,对万古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等较敏感.革兰阴性菌前五位的为:大肠埃希菌占34.4%、肺炎克雷伯菌占19.2%、铜绿假单胞菌占12.8%、鲍曼不动杆菌占11.2%、阴沟肠杆菌占6.5%.结论 川南地区与全省情况一致,临床标本培养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菌株呈现多重耐药性.临床应加强对怀疑感染病人在抗生素使用前,尽量留取相应标本做细菌培养,以明确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尽早准确合理应用抗生素,提高治愈率.
作者:张肃川;梁定伟;何小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医院社区联合管理模式控制2型糖尿病的效果,探讨糖尿病患者的佳管理模式.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将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联合管理组(n=88)和常规管理组(n=92).联合管理组每月接受医院专业医师的培训和社区医生定期的电话门诊随访,常规管理组接受社区医生常规糖尿病教育和跟踪随访.以糖化血红蛋白、血压、体重指数及血脂为主要评估指标,每半年评估一次,持续监测18个月.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改善(均P<0.05),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空腹血糖(P=0.142)、总胆固醇(P=0.124)、甘油三酯(P=0.368)、低密度脂蛋白(P=0.241).随访满一年后两组患者的血脂和糖化血红蛋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反弹.结论 医院社区联合管理模式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手段,但依然存在诸多不足,需要糖尿病管理者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
作者:张云兰;刘雅;欧阳凌云;黄小波;董晓薇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