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蓓;何刚
目的 探讨吸毒者反复不洁注射致腹股沟区损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特征.方法 对39例腹股沟区反复不洁注射出现下肢活动受限、腹股沟区肿块、血管杂音的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检出动脉血栓、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脓肿、血肿、淋巴结肿大,与临床和血管造影或手术结果完全符合(39/39).结论 彩色多普勒对吸毒者反复不洁注射致腹股沟区损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学颖;张启刚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应用自行的克氏针行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自制克氏针对120例患儿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评价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120例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天.随访3~30月,复发1例.结论 应用自制的克氏针行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方便、简单、安全、可行、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洪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药物和聚焦超声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中-重度持续性AR根据随机分配方案(完全随机设计),按1:1比例随机分配到药物组和聚焦超声组,每组各50例.药物组予鼻用皮质类固醇布地奈德鼻喷剂,以及抗组胺药氯雷他定,治疗4周;聚焦超声组使用CZB型超声波鼻炎治疗仪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估.结果 药物组显效率24%,有效率36%,无效率40%,总有效率为60%;聚焦超声组显效率38%,有效率50%,无效率12%,总有效率为88%.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采用聚焦超声治疗中-重度持续性AR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等优点,安全性高,近期效果优于药物组.
作者:温蓓;何刚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外侧裂岛叶星形细胞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30例外侧裂岛叶星形细胞瘤患者选择个体化的手术入路.采用显微手术方法,在保全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切除肿瘤.术后行放疗和/或化疗.平均随访24月,依据术后MRI和卡氏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KPS)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肿瘤于镜下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6例,部分切除4例.4例患者在随访2年内死亡,短生存期5月;其余患者在随访期内均无严重新发并发症及复发情况.手术前后KP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外侧裂岛叶星形细胞瘤,依据MRI表现,应用显微手术,选择个体化的手术进路,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高晨;荔志云;田立庄;王洪运;刘玉虎;王向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分析川西地区6个市(州)17家医院2011年度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采用K-B法或自动化仪器分析法对临床分离细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依据CLSI 2010年标准,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株2007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4454株,占分离菌的71.99%;革兰阳性菌5625株,占分离菌的28.01%.前10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表皮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肺炎链球菌、屎肠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仍保持较高的敏感率(>93.0%).未检测到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对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耐药率分别为1.30%和0.70%,屎肠球菌为5.40%和4.00%.结论 产超光谱β内酰胺酶的发酵菌及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呈逐年上升趋势.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和耐糖肽类的肠球菌是抗菌药物治疗中的难点.临床应根据细菌的耐药表型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杨莉莉;刘华伟;刘敏;邓瑛;张俊梅;段婉芸;冯小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创伤患者在输注红细胞或血小板后发生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输注红细胞或血小板后发生细菌感染的56例创伤患者(感染组)与输血后未发生感染的140例创伤患者(未感染组),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对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创伤患者输血后感染与输注保存14天以上的红细胞密切相关[OR1.038(95%CI:1.01~1.07),P=0.036],而与输注红细胞的数量或血小板的数量无关.结论 输注保存时间超过14天的红细胞是创伤患者输血后感染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王鹏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呼吸困难是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主要由呼吸道狭窄及肺心疾病引起,药物治疗只能解决部分问题,对于器质性的呼吸道狭窄尤其是大气道的狭窄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呼吸内镜技术的发展,呼吸病诊疗技术水平迅速提高,气管支架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目前,气管支架植入在我国发展迅速,其对气管、主支气管狭窄所造成的的气道阻塞症状有明显的效果.我科已施行25例,疗效显著,护理配合对手术的顺利与否至关重要.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吕琴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碳酸氢钠治疗尿酸结石的疗效.方法 通过结石红外线自动分析系统明确为尿酸结石后,口服碳酸氢钠及肾盂低压灌注碳酸氢钠进行溶石治疗.结果 19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结石全部溶解.结论 用碳酸氢钠治疗尿酸结石效果明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川;王勇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非典型发作的临床表现,以期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在我院确诊和治疗的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非典型发作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就其发病早期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7例患者早期易被误诊的疾病有:血管性头痛、枕神经痛、眩晕查因、静脉窦血栓形成等.结论 由于存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痛觉敏感性差异,以及动脉瘤的大小、部位、出血量和出血速度不同,临床上有部分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早期症状常不典型,在疾病早期易引起漏诊、误诊,死亡率较高,须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作者:汪健;姜鸿雁;邓晓玲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与神经行为学的影响.方法 健康清洁雄性SD大鼠216只,其中108只用于细胞凋亡检测,108只用于神经行为学试验.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姜黄素干预组(CU组).采用四血管阻塞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干预组经腹腔注射姜黄素.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旷场试验和高架十字迷宫试验评价神经行为学变化.结果 TUNEL法显示SH组凋亡率较低,与SH组比较,IR组凋亡率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U组在6 h后各时点凋亡指数较IR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旷场试验和高架十字迷宫试验显示CU组大鼠和IR组相比探索能力较强,焦虑情绪较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姜黄素能够降低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凋亡指数,并改善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行为学功能,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作者:王智;薛荣亮;赵红霞;高慧;魏欣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医护人员对患者性健康指导现状,分析性健康指导知信行的影响因素.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调查460名临床医护人员的性健康指导知信情况,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医护人员对患者性健康指导的知信行分值均偏低;不同科室医护人员在性健康指导知识、态度和行为方面存在差异(F值分别为7.063、6.746和7.618,均P<0.001),妇科在性健康指导方面做得好(P<0.01);影响健康指导行为的首要因素是没有患者咨询性知识,其次为医护人员性知识缺乏.结论 临床科室医护人员普遍存在性健康指导知识缺乏、忽视患者性健康问题、健康行为受限的诸多问题.性健康教育任重道远.
作者:何平;张安琴;张蒙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法尼醇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巨噬细胞浸润、肾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正常肾组织(正常组,n=5)和DN肾组织(DN组,n=15)中FXR、CD68阳性细胞表达.结果 FXR主要表达在肾小球内皮细胞、系膜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DN肾组织FXR阳性表达积分较正常肾组织升高(P<0.01),且与CD68阳性细胞数以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呈负相关(r分别为-0.742、-0.654、-0.632,P均<0.01),与肾小球系膜区扩张指数和肾小管-间质病变也呈负相关(r分别为-0.587、-0.636,P均<0.01),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无相关性.结论 DN肾组织FXR阳性表达升高,可能参与DN炎症反应的发生,其具体表达机制和病理生理意义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丁涵露;王莉;汪伟;邹玉荣;廖常志;张萍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脑循环系统治疗仪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瘫痪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6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瘫痪患者采用动态随机Taves小化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及肢体功能锻炼;干预组同时使用脑循环系统治疗仪.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8周采用Fugl-meyer评定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两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改善;治疗4周和8周后干预组Fugl-meyer评分(P<0.01,P<0.001)和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瘫痪患者配合使用脑循环系统治疗仪对肢体功能康复效果更显著,能明显缩短病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汪燕;薛登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术(EVL)的护理配合.方法 158例患者在内镜直视下行EVL治疗,护理人员根据内镜下治疗的特点,在治疗前认真评估与准备,治疗中密切观察与配合,治疗后精心护理与健康指导.结果 152例患者治疗后曲张静脉消失;发生出血2例,经三腔二囊管及药物治疗后出血停止;咽喉部疼痛13例,均在3天后消失.其它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1月后复查,静脉闭塞141例(占89.2%).随访1年均未见再出血.结论 EVL是一种创伤小、疗效好、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细致有效的护理配合是EVL成功的必要条件.
作者:周丽华;阳运超;张仁翼;宋彦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配合呼吸操锻炼对尘肺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70例尘肺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给予健康教育配合呼吸操锻炼,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分别于训练前和训练3月后测量两组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l)、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结果 3个月后观察组FEV1、FEV1%、FEV1/FV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配合呼吸操锻炼可以改善和增强尘肺患者的体力和活动能力,延缓疾病的进展,改善尘肺患者的肺功能.
作者:何海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参一胶囊联合化疗治疗女性乳腺癌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2年第2期)、MEDLINE(1966~2012年)、CNKI(1994~2012年)、VIP(1963~2012年)、万方数据库(1994~2012年)等数据库.由3名评价者共同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对同质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4个随机对照研究、274例女性乳腺癌患者.所有纳入的4个研究均表明采用了随机的方法,但未提及分配隐藏及盲法,所有纳入研究均未进行ITT意向性分析.Meta分析显示参一胶囊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相比有效率以及胃肠道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减轻化疗后白细胞减少[OR 0.26,95%CI(0.15~0.46)]以及生活质量评分(KPS评分)[OR 3.39,95%CI(1.27~9.02)]上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现有研究结果显示参一胶囊联合化疗未明显增加化疗有效率以及减轻胃肠道反应,但减轻了化疗后白细胞下降以及改善了患者化疗后KPS评分.由于纳入研究存在选择性偏倚和测量性偏倚的高度可能性,势必影响结果的强度,期待将来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提供高质量的证据.
作者:王晓珊;吴琦;梁良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mesenchymal stenl cells,HUCB-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为神经元.随着对其生物学特性以及体外培养定向分化方面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其在神经修复方面的巨大作用,HUCB-MSCS移植有望成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a Encephalopathy,HIE)的根治性疗法.
作者:白小红;张德双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经皮支架植入术和冠脉搭桥术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然而,相关的手术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并发症,对患者及社会均造成了极大的负担.本文主要就冠心病术后感染的特点、临床表现以及对于冠心病患者发生重症感染后的处理措施作一综述.
作者:潘灵爱;黄晓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米索前列醇用于绝经后妇女取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绝经后宫颈萎缩的妇女118例,分成对照组和米索前列醇组各59例.米索前列醇组在取环术前阴道给米索前列醇600 mg,2小时后常规行取环术;对照组术前不给药,按常规方法取环.比较两组取环成功率、取环时间、出血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均未出现子宫穿孔等手术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米索前列醇组手术时间短,取环成功率高,出血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均P<0.05).结论 米索前列醇用于绝经后取环能明显提高取环成功率,且减轻患者痛苦,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周密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方法.方法 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传统的转运方式转运危重患者316例(传统组),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改进的转运方式转运危重患者402例(改良组),对两组院内转运过程中意外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改良组发生意外明显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改进的转运方式可以提高危重患者在院内转运的安全性,减少意外的发生.
作者:吴敏;李丽君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