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羟基喜树碱肝动脉灌注治疗大肠癌肝转移

邓力;陈庆强;王昌俊;黄嘉瑜;陈力舟

关键词:羟基喜树碱, 肝动脉灌注, 大肠癌肝转移
摘要:大肠癌由于病变小,症状不典型,隐蔽,早期诊断率低,约有1/3~1/4的患者在初诊时已有远处转移,但症状仍不典型.大肠癌经血道转移到肝脏可定位于肝脏的不同部位,仅约1/3肝转移患者的转移灶局限于一叶,其中多数是右叶,大多数累及两叶,肝多发转移灶达81.3%.局部区域化疗较全身化疗有更高的反应率,肝动脉化疗较全身化疗效果好.羟基喜树碱为我国特有的珙桐科植物喜树中提取的抗癌药,主要作用于拓扑异构酶Ⅰ,对多种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胆囊癌DNA含量、ER、PR、P53、P21表达与预后的意义

    目的探讨DNA含量,ER、PR和P53、P21在胆囊癌中的生物学意义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HPIAS-1000DAN图像分析仪及即用型-抗+Envision微波加热免疫组化法,对18例胆囊癌行DNA检测,ER、PR和P53、P21表达分析,并随访.结果 胆囊高分化癌DNA含量为高二倍体,U值平均1.23;中分化癌为高二倍体至亚四倍体,U值平均1.55;低分化癌为四倍体,U值平均2.15.胆囊癌ER、PR阳性率为88.89%和72.22%;P53、P21阳性率均为66.67%.癌细胞分化越差,浸润越深,DNA多倍体及U值越高,ER、PR、P53、P21阳性率越高,预后越差.结论 DNA倍性改变及ER、PR和P53、P21阳性表达与胆囊癌的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有关,对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ER、PR过度表达可能诱发P53、P21基因突变,两者在胆囊癌发生发展中有密切的内在联系.

    作者:耿志坚;童淑兰;殷梅英;费绍华;叶龙珍;杨玲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组织内化疗结合电化学治疗原发性巨块型肝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对原发性巨块型肝癌组织内化疗结合电化学疗法疗效.方法 观察组肝癌患者开腹后,肿块组织内注入阿霉素,再用电化学治疗;对照组为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结果 观察组32例,近期有效率84.38%,与对照组(39例,近期有效率69.23%)相比差异显著(P>0.05).两年中位生存期15.1月,与对照组(14.7月)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原发性巨块型肝癌组织内化疗结合电化学疗法具有较好的短期缓解率,且副作用小,费用低,术后恢复快,不失为一种姑息性治疗晚期肝癌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建娜;贺利民;马磊;鲜廉杰;李汝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椎体切除术及重建脊柱稳定性治疗脊柱骨巨细胞瘤

    目的探讨和评价椎体切除术及脊柱稳定性重建治疗脊柱骨巨细胞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按WBB分区范围进行部分或全椎体切除术,4例行植骨融合加内固定,1例单纯植骨融合.结果 4例行植骨融合加内固定,1例单纯植骨后发生植骨块部分吸收、塌陷、成角畸形,无1例肿瘤复发.结论 椎体切除,脊柱稳定性重建,椎间大块植骨融合配合的坚强内固定,是治疗脊柱骨巨细胞瘤的有效方法.

    作者:袁恢明;郭华;徐德艺;屈继宁;袁福镛;何思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康莱特注射液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康莱特注射液治疗31例晚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康莱特注射液200ml,每天一次静滴,连续21天为一个疗程,间隔3~5天,进行下一疗程,至少两疗程.结果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9例,稳定(NC)15例,进展(PD)6例.多数病人治疗后精神、食欲、睡眠明显改善,疼痛减轻,无化疗的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康莱特注射液对晚期肺癌有一定疗效,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蕴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复张性肺水肿5例临床分析

    复张性肺水肿是指患者大量胸腔积液或积气时,在抽吸胸腔积水或积气过程中或术后不久发生的急性非心源性肺水肿.属于胸穿少见而十分严重的合并症,如处理不及时、不正确,病情可能迅速恶化,甚至导致死亡.治疗癌性胸水时,主张先抽净胸水,然后注入药物,这就增加了复张性肺水肿发生的机会.探讨复张性肺水肿发生的机制、早期诊断和采取预防治疗措施十分重要.

    作者:张琴阳;夏菊玲;常柏玲;高亮;张志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甲状腺桥本氏病与癌并存9例报告

    回顾性分析9例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癌的病例,占同期桥本氏病的13.4%.临床医师应当警惕合并甲状腺癌的桥本氏病的发生,对可疑病例可反复实施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并应注意桥本氏病的手术探查指征.

    作者:韩辉;何建军;任予;陈武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原发性胆囊癌11例误诊原因及治疗方法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误诊原因及临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本院10年间所进行276例胆囊切除术中,终病理确诊11例胆囊癌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1例病例占同期胆囊切除术的3.9%,其中有8例并发胆囊结石,1例术前诊为胆囊息肉伴慢性胆囊炎,2例术前考虑胆囊癌.结论通过11例胆囊癌患者的诊治分析,对胆囊癌误诊原因作了进一步阐述,并对晚期胆囊癌姑息治疗作了探讨,提出用Y型胶管胆管十二指肠搭桥内引流的简易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卫东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面中部翻揭及其改良术式在鼻科手术中的应用

    报告采用面中部翻揭及其改良术式治疗鼻腔、鼻窦肿瘤等20例,手术效果满意,术后无不良并发症.认为该术式具有术野暴露充分,手术操作方便,面部不遗留疤痕等优点.

    作者:康晓安;王钟岩;邱小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34例上颌窦癌加速超分割根治放疗后残存癌处理分析

    目的探讨上颌窦癌加速超分割根治放疗后残存癌的处理.方法 34例Ⅲ期上颌窦癌加速超分割根治放疗,2次/日,1.5GY/次,间隔6小时以上,DT78GY,放疗后全部病例病变残存,放疗后1、3、6、12月CT检查上颌窦病变.结果 放疗后1、3、6、12月CT检查CR分别为3/34、11/34、27/34、29/34.2年内上颌窦癌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鳞癌7.7%(1/13)、腺样囊性癌为13.3%(2/15)腺癌为66.7%(4/6).结论 对晚期上颌窦癌加速超分割根治放疗后残存灶,依据CT检查,根据病变消退情况及病理类型决定治疗.

    作者:杨怡萍;王天权;李文艳;亓芳迎;李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放疗联合同期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单纯放疗(简称单放组)与放疗联合同期化疗(简称放化疗组)的近期疗效、生存率、毒副反应.方法 1999年3月~2002年2月收治的32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16例行单纯放疗,16例行放疗加同期化疗.化疗方案:顺铂20mg/m2足叶乙甙100mg第1~5d静滴,4周重复,共4周期.放疗总量60~62GY.结果 单放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56%,放化组总有效率75%;单放组与放、化疗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4%、25%、12.5%与68.7%、37.5%、31.2%;毒副反应放化疗组较单放组重,但均为可逆性.结论 放化疗组较单放组生存率缓解率均有明显提高.

    作者:牛昌心;闫晓刚;周洪;刘红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总疗程时间对食管癌放射治疗疗效的影响

    目的评价总疗程时间对食管癌放射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1992.9~1994.4间食管癌放疗病人总疗程时间因故延长5天以上者65例(疗程延长组),并与同期未发生疗程中断的食管癌常规放疗病人65例(常规组)进行了比较分析.前者总疗程时间延长5~10天,其中87.7%(57例)总疗程时间延长5~6天.疗程中断发生在放疗开始后4~5周的占56.9%(37例).2组均采用60Co γ射线常规分割外照射,前后对穿照射DT38~40GY后,加左右两后斜野避脊髓照射至根治剂量.结果 2组放射治疗结束时X射线片疗效评定无显著性差异(P>0.05).疗程延长组1、2、3、4、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46.9%、24.7%、22.8%、22.8%、22.8%,常规组分别为50.1%、33.4%、29.2%、29.2%、29.2%,前者低于后者,但差异未达显著性水平,可能与例数较少有关.疗程延长组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50.0%、23.4%、15.6%、10.9%、10.9%,常规组分别为56.9%、26.1%、20.0%、15.4%、15.4%,两组病人共死亡113例,肿瘤复发和未控是主要死亡原因,占72.5%,疗程延长组死于局部复发和未控的病人比常规组略多.结论总疗程时间延长可降低食管癌放射治疗的疗效,放射治疗中应尽量避免疗程中断;局部肿瘤复发和未控仍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作者:杨留勤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35例分析

    食管癌是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为提高放射治疗的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我们用超分割治疗方法治疗35例病人,并与常规放射治疗的32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

    作者:赵辉;汪涛;郭宏涛;马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肺癌术后心律失常57例分析

    目的分析肺癌术后心律失常发生机制与防治措施.方法对1995~2001年肺癌切除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57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高龄、术前心电图异常、全肺切除术以及术后缺氧等是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主要因素.结论 术前积极治疗心脏原发病,严格掌握全肺切除适应证,术后吸氧等是减少及防止发生心律失常的重要有效措施.

    作者:李学锋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消化道肿瘤患者血清瘦素的测定及意义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病人血清瘦素在恶液质形成中的可能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择35例经病理证实的消化道肿瘤病人,33名年龄、体重与肿瘤组近似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瘦素、胰岛素,以及所有对象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脂肪百分比、食欲(应用0-10数字阶段估计),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肿瘤病人的血清瘦素水平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血清瘦素水平与体重指数(BMI)、脂肪百分比以及胰岛素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肿瘤病人食欲与瘦素、胰岛素之间无相关关系.结论 肿瘤病人的血清瘦素水平下降,其血清低瘦素水平不能刺激食欲增加、体重恢复,提示在肿瘤病人的瘦素反馈调节系统中存在着功能缺陷.

    作者:张宪真;陈随芹;司海运;刘吉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乳腺、卵巢、阴道三原发癌1例

    1 病历摘要患者51岁(住院号R-11760),女,于1991年7月31日以发现乳房包块半年之主诉入院,外科检查:右乳房外上象限稍隆起,可触及7cm×6cm×4cm包块,质地中等,表面光滑,界限清楚,压痛阳性,与皮肤稍有粘连,乳头无血性液体流出,右腋窝及锁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左侧乳房形态正常.

    作者:周芙玲;杨文彦;李明众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纵隔巨大良性畸胎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目的总结纵隔巨大良性畸胎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4年至2002年31例纵隔巨大良性畸胎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完整切除6例,大部分切除23例,活检及小部分切除2例.术后5例出现肺不张伴胸腔积液,2例活动性胸腔出血再次开胸,1例肺部感染,无死亡病例.结论 早期诊断以及根据肿瘤特点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陈健;岳峰涛;梁景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23例脑转移瘤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疗效观察

    我院于2000年10月~2002年4月采有X刀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treatment,SRT)治疗23例脑转移瘤,共59个病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海燕;张中民;赵汝斌;刘庆战;牟建国;张传建;闫丽;郑海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S100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钙结合蛋白S100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研究S100蛋白表达与乳腺癌已知预后相关因子C-erbB-2、ER、PR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vision二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6例乳腺癌组织中S100蛋白、C-erbB-2、ER、PR的表达.结果 S100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密切关系.S100蛋白阳性乳腺癌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者(P<0.01).S100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C-erbB-2、ER、PR无相关性.结论 S100蛋白可以作为预测乳腺癌预后的独立分子指标.

    作者:王宏;李建辉;李林瑞;王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216例中晚期胃癌病人的外科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中晚期胃癌手术切除的适应证及预后.方法 回顾本院近年收治的216例中晚期胃癌病人手术资料,就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164例行手术切除术,切除率76%.无手术死亡,术后症状改善.结论提高中晚期胃癌病人手术的切除率,对病人的预后有益.

    作者:李杰;樊长坤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恶性肿瘤临床远期疗效评价及预后估计方法(二)--生存质量测评

    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又称生活质量.

    作者:门伯媛;李汾;高海燕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