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龄肺炎65例临床分析

肖友元;肖邦榕

关键词:肺炎, 临床特征, 老年
摘要:目的 进一步认识高龄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65例高龄(≥80岁)肺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资料、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高龄肺炎发热、明显的呼吸系统症状发生率低,呼吸道症状大多缺如,占70.77%.首发表现为精神差、表情淡漠、嗜睡或焦虑烦躁占24.62%,食欲不振、食量低下甚至恶心呕吐占20%,表现心力衰竭加重的26.15%,66.15%影像表现为多叶多段或双侧肺炎,出现重症肺炎占64.62%,死亡26.15%,均高于同期的老年(60~79岁)肺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肺炎的临床表现很不典型,多数不以呼吸道症状为表现.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出现轻微咳嗽症状,或者神经精神症状、消化道症状或心率快、心功能加重,应警惕肺炎的可能,需尽早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0年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 通过对各科病原菌的送检情况、抗菌药物的联用及使用频次的调查和分析,探讨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方法 抽查各科2010年出院病历各60份,共1020份.结果 存在病原学送检不及时及阳性率低、无指征和不合理联合使用抗菌药物,以及未根据医院细菌耐药情况合理选用抗菌药物等问题.结论 该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尚存在较多问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任重道远.

    作者:郑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微创治疗颅脑损伤硬膜外血肿5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微创治疗颅脑损伤硬膜外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11月采用微创技术治疗颅脑损伤硬膜外血肿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术后3~5天血肿引流干净48例,血肿少量残留8例,无死亡病例.随访3~12个月,恢复良好,无血肿复发及晚期癫痫发生.结论 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颅脑损伤硬膜外血肿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费用低.在严格掌握适应证、把握手术时机的前提下,可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王振国;程广;邓友寿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幽门螺杆菌CagA蛋白的关系

    目的了解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CagA蛋白的关系.方法 采用14C尿素呼吸试验对正常成人和ITP患者进行Hp检测后,对Hp阳性的ITP患者进行CagA蛋白抗体检测.依据急性ITP,慢性ITP,难治性ITP对ITP患者进行分类.结果 223例正常患者中123例Hp阳性,感染率为55.2%,而CagA蛋白抗体阳性为42例,占34.1%.278例ITP患者中Hp阳性176例,感染率63.3%,其中CagA蛋白抗体阳性83例,占47.2%,ITP患者的Hp感染率与正常人相似,但CagA蛋白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Hp感染率及CagA蛋白抗体阳性率在急性ITP患者中分别为62.2%和46.4%,慢性ITP为63.2%和47.0%,难治性ITP为64.7%和48.5%,比较显示不同类型的ITP患者Hp感染率及CagA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入研究的ITP患者的Hp感染率与正常人相似,但CagA蛋白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人,提示CagA蛋白在成人ITP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作用.进一步分析也显示不同类型的ITP患者Hp感染率及CagA蛋白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张晋琳;李慧;王晓冬;王春森;吴良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低氧诱导因子1及热休克蛋白70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保护机制

    缺血性脑血管病因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研究它的病理生理机制,寻找新的治疗策略一直是热点.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factor,HIF)是低氧反应的重要枢纽性转录因子.本文就HIF及其靶基因热休克蛋白70的相关特点及在脑缺血损伤中的脑保护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范刚刚;冯建华;罗永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维甲酸亚砷酸联合蒽环类药物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回顾性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id,ATRA)和亚砷酸(ATO)联合蒽环类抗生素(anthracycline,ATC)诱导和巩固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17例初治APL患者予ATRA和ATO联合ATC方案诱导化疗,达完全缓解(CR)后,以ATC、ATRA、ATO交替序贯巩固治疗,用巢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的方法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三次阴性者进入ATRA维持治疗.结果 17例患者中CR 16例(94.7%),中位巩固治疗时间12月(8~13月).16例CR患者的中位血液学持续性完全缓解(CCR)时间58.1月(95%CI:48.6~67.8),中位分子生物学CCR时间为53.8月(95%CI:42.8~64.7).17例患者的三年总生存(OS)率(94.1±5.7)%,五年OS率(78.4±15.1)%.达到CR的16例患者中,三年无病生存(DFS)率(93.8±6.1)%,五年DFS率(71.4±14.6)%.结论 ATRA及ATO联合ATC治疗初发APL患者CR率高,CCR时间长,住院治疗时间短,不良反应较小.定期监测融合基因有助于早期发现复发,提高疗效.

    作者:邵珊;王椿;蔡琦;高彦荣;颜式可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75例食管癌螺旋CT影像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食管癌的螺旋CT影像特征.方法 经病理及手术证实的食管癌75例口服76%泛影葡胺100 ml后行螺旋CT平扫或增强扫描、薄层扫描.结果 食管壁增厚,管腔变窄69例,累及周围结构25例,淋巴结肿大14例,双肺转移1例;管壁无增厚6例.结论 食管癌,特别是中晚期食管癌,螺旋CT能弥补常规检查的不足,为食管癌的治疗提供指导.

    作者:袁代清;文翠叶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食道乳头状瘤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食道乳头状瘤(esophageal papillomas,EP)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 对42例EP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2例EP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内镜见病变主要位于食道中下段(37例);病理学无恶变证据,但3例有轻度不典型增生;人类乳头状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原位杂交22例阳性,阳性率52.38%;治疗后11例随访5年以上,16例随访2年,8例随访1个月至1年,均未见复发.结论 EP似乎不能作为食道癌的癌前病变,其与HPV感染关系密切,为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治疗方式多样,以内镜下治疗为主.

    作者:王西川;刘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巩膜扣带术治疗多发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应用硅胶与硅海绵垫压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硅胶与硅海绵垫压的巩膜扣带术治疗多发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多发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31例(31眼)在我院行联合应用硅胶及硅海绵垫压的巩膜扣带术,术中采用硅海绵垫压较大的和(或)较多的裂孔区,用硅胶垫压较小的和(或)较少的裂孔区.结果 术后随访12~30个月,31只眼中,手术一次性视网膜完全复位29眼(93.54%),2例再次行玻璃体切割术后网膜复位;矫正视力在0.1以上者14眼;所有患者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联合硅胶与硅海绵垫压手术是治疗多个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唐晨;苏文成;苟思源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分析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异物的内镜治疗方法.方法 对78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病例中,内镜下成功取出72例(92.3%),其中39例食管异物成功取出34例(94.2%),26例胃内异物成功取出25例(96.1%),13例十二指肠异物全部取出(100%).结论 内镜下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赵红旗;王玲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丹参酮ⅡA乳剂对NB4细胞的诱导分化与凋亡作用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乳剂对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B4细胞的诱导分化与凋亡作用.方法 将丹参酮ⅡA乳剂与NB4细胞在体外共同培养5天,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检测药物作用前后细胞NBT还原能力,采用MTT比色法检测NB4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并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增殖周期及CD33和CD11b的表达.结果 6 μg/ml丹参酮ⅡA对NB4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生长抑制率为(73.9±3.2)%;丹参酮ⅡA乳剂对NB4细胞生长有明显诱导分化作用,诱导分化率为(92.4±1.2)%;NBT还原能力增强;CD33表达下降,CD11b表达升高.流式细胞术分析表明,NB4细胞经丹参酮ⅡA乳剂作用后,S期细胞数显著降低.结论 丹参酮ⅡA乳剂能抑制NB4细胞生长,诱导NB4细胞向终末分化;丹参酮ⅡA以乳剂形式给药对NB4细胞的诱导分化与凋亡作用显著优于文献报道常用的丹参酮ⅡA二甲基亚砜溶液.丹参酮ⅡA乳剂有望用于人早幼粒白血病的临床治疗.

    作者:李慧;张晋琳;王晓冬;王春森;石华月;储婷;毛声俊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油漆工早期测定肺功能及气道反应性的临床意义

    目的 总结油漆工肺功能及气道反应性的特点,探讨油漆工肺功能早期损害的敏感指标.方法 将8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与68名油漆工(观察组)进行肺功能测定,同时对油漆工行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查,对比分析其特点.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用力呼气75%肺活量的瞬间流量、大呼气中期流量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工龄的增加,油漆工的气道反应性增高.结论 肺功能检测发现小气道气流降低是判断油漆工肺功能早期损害的敏感指标,有助于及早发现和干预,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吕琴;王武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硼替佐米+脂质体阿霉素+地塞米松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硼替佐米+脂质体阿霉素+地塞米松(P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共有13例MM患者接受了1~3个疗程的PAD方案(硼替佐米1.3 mg/m2,第 1、4、8、11天,快速静脉注射;脂质体阿霉素 40 mg/m2,第4天,静脉滴注;地塞米松 20 mg/d,静脉滴注,第1~4天,每4周1个疗程)化疗.其中,既往应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VD)方案疗效欠佳或对VD方案原发耐药者6例,VD方案序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后复发患者5例,新诊断伴髓外浸润患者1例,髓外复发患者1例.结果 总反应率[完全缓解(CR)+接近完全缓解(nCR)+部分缓解(PR)+轻微反应(MR)]为92.3%,≥PR以上疗效为69.2%.其中,6例对VD方案疗效不佳或原发耐药的患者中有5例有效;PAD方案对髓外浸润的患者起效较快,但维持时间较短;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WBC)减少10例(83.3%),中性粒细胞减少9例(75%),血小板减少8(66.7%)例.其中有4例(33.3%)出现IV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粒缺持续时间为1~6(中位时间为3.5)天.3例(25%)患者出现IV级血小板减少,需要输注血小板1~2治疗单位.结论 PAD方案对VD方案治疗效果欠佳或原发耐药的MM患者有很好的疗效,对VD序贯ASCT后复发患者也有一定疗效,对于伴有髓外浸润患者起效较快,但维持时间较短.

    作者:刘俊茹;李娟;陈媚;黄蓓晖;谷景立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结缔组织疾病患者心脏损害与肺动脉高压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结缔组织疾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nse,CTD)患者心脏损害与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并发的相关性.方法 193例CTD患者中合并PAH者44例(PAH组),149例无PAH(非PAH组),首先对相关因素采用单因素(性别、心包积液、心律失常、劳力性呼吸困难)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PAH组性别、心包积液、心律失常、劳力性呼吸困难与非PAH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显示心包积液(P=0.019)、心律失常(P=0.037)、劳力性呼吸困难(P=0.043)与PAH独立相关.结论 CTD患者心包积液、心律失常、劳力性呼吸困难与PAH发生、发展有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侯国清;张立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转开腹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816例L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中转开腹44例,其中胆总管横断伤2例,肝、胆总管灼伤3例,其余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但手术操作困难,腔镜下难以顺利完成胆囊切除而中转开腹.急性胆囊炎中转开腹20例,慢性或没有炎症者中转开腹24例.有经验医生主刀600例,中转8例;初学者(指没有腹腔镜手术经验或初学腹腔镜、主刀手术未满30台的医生)主刀216例,中转开腹36例.结论 各医院应实行腹腔镜手术准入制度,实施系统、科学和严谨的岗前培训和重视实际手术操作的循序渐进是减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关键.

    作者:李贵全;吴本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正交试验法优选溶血效果的研究

    目的 以血凝块溶解为指标,研究污物排除配方,确定具有佳溶血效果的试剂组合,利于检验仪器管道清洗.方法 通过预实验在众多试剂中筛选出符合实验要求的试剂,利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出溶血效果佳的试剂组合,分析各因素对溶血效果的影响.结果 正交试验法确定有机溶剂5%、中性表面活性剂0.5%、胰蛋白酶0.1%、脂肪酶0.2%为佳复合配方;各因素对溶血效果的影响如下:有机溶剂>胰蛋白酶>中性表面活性剂>脂肪酶.结论 确定的佳组合试剂溶血效果佳,有利于检验仪器管道清洗.

    作者:孙仁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52例出血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52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经治疗后基本痊愈10例,显著进步22例,进步15例,无效2例,死亡3例.结论 脑梗死发生出血转化后,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出血性脑梗死至关重要.

    作者:徐世成;刘鸣;徐大雄;李波;汪毅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会阴Ⅳ度裂伤1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会阴Ⅳ度裂伤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1~2010年会阴Ⅳ度裂伤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Ⅳ会阴度裂伤因素中胎儿过大占12.50%,急产占31.25%,梗阻性难产占12.50%,助产不当占43.75%.16例均及时行直肠及会阴修补术,5~6天均痊愈出院.结论 巨大胎儿、急产、梗阻性难产、助产技术不当是造成会阴Ⅳ度裂伤的因素,及时行直肠会阴修补术,愈后良好.

    作者:宋建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PINCH-1蛋白与肾间质纤维化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 PINCH-1(particulary interesting new cysteine-histidine rich protein-1)蛋白与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的关系.方法 选取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活检标本36例,根据光镜下肾小管间质的病变程度分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标本PINCH-1蛋白的表达,并将PINCH-1蛋白的表达与RIF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PINCH-1蛋白主要表达于病变肾小管上皮细胞,并且随肾间质病变的加重表达量增加,范围增大.肾小管间质中PINCH-1蛋白表达量与RIF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648,P<0.05).结论 随着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的加重,PINCH-1蛋白的表达逐渐增加,PINCH-1蛋白可能参与了 RIF 的进程.

    作者:刘晓惠;张和平;冯江超;廖华伟;樊雷;涂丽荣;张捷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80岁以上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应用快速康复理念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应用快速康复(FTS)理念对80岁以上高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围手术期临床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62例实施LC的80岁以上高龄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FTS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术前、术中、术后应用FTS理念强化护理细节,对照组在围手术期进行普通常规护理.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输液量、术后下床活动、禁食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4例,对照组并发症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80岁以上高龄患者LC围手术期应用FTS理念进行护理,可加快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蒲成容;李华琼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生长分化因子15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

    生长分化因子15是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成员,对非 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肺栓塞的病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和心力衰竭等疾病过程中水平升高,有望成为ACS和心力衰竭新的生化标志物,现就此进行综述.

    作者:王大正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