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巩膜扣带术治疗多发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应用硅胶与硅海绵垫压效果观察

唐晨;苏文成;苟思源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 硅胶, 硅海绵, 巩膜扣带术
摘要: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硅胶与硅海绵垫压的巩膜扣带术治疗多发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多发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31例(31眼)在我院行联合应用硅胶及硅海绵垫压的巩膜扣带术,术中采用硅海绵垫压较大的和(或)较多的裂孔区,用硅胶垫压较小的和(或)较少的裂孔区.结果 术后随访12~30个月,31只眼中,手术一次性视网膜完全复位29眼(93.54%),2例再次行玻璃体切割术后网膜复位;矫正视力在0.1以上者14眼;所有患者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联合硅胶与硅海绵垫压手术是治疗多个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治疗方法.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前路解压Centaur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截瘫32例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经前路减压植骨,应用Centaur内固定的适应证、方法及疗效.方法 3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均经X射线片、CT或MRI证实,致压物来自硬膜囊前方的锥体碎骨块及破裂的椎间盘组织,采用前路减压植骨,应用美国Sryker公司研制的Centaur内固定系统固定.结果 本组患者术中均无脊髓神经及大血管损伤,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月,平均12月,植骨达到融合,无断钉及内固定脱落松动.脊髓神经功能完全恢复27例,部分恢复3例,无恢复2例,cobb氏后凸角由术前平均25°恢复到术后4°,后凸畸形明显纠正.结论 Centaur脊柱前路器械在减压植骨的同时行内固定,是一种操作简便、固定确切、稳定性良好的重建脊柱解剖结构的有效方法.它的设计符合脊柱的生理弯曲及符合脊柱胸腰段的生物力学特点.

    作者:戢勇;黄光平;陈云;唐毅;骆勇刚;吴国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联合检测Epithelial Antigen、E-cadherin、CEA、TTF-1、CK5/6和Calretinin对胸腔积液中腺癌和间皮细胞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上皮细胞抗原(epithelial antigen,EA)、E-cadherin、癌胚抗原(co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细胞角蛋白5/6(cytokeratin5/6,CK5/6)、Calretinin 和甲状腺转汞因子(thyraid transcription factor-1,TTF-1)在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经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和/或组织学检查证实的34例转移性腺癌、29例反应性间皮增生的胸腔积液标本,每例均做细胞块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 EA、E-cadherin、CEA及TTF-1在转移性腺癌的阳性表达率为91.2%、88.2.4%、85.3%、91.2%,特异性为100%、100%、96.6%、96.6%;而Calretinin和CK5/6诊断间皮源性细胞的阳性表达率为100%、93.1%,特异性为97.1%、94.1%.结论 EA、E-cadherin、CEA、CK5/6、Calretinin、TTF-1是适用于胸腔积液转移性腺癌和间皮源性细胞鉴别有价值的一组抗体.

    作者:肖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腹泻临床特点及病因谱分析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haem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后3个月内腹泻的临床特点及病因谱.方法 总结四川省人民医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25例HSCT患者移植后3个月内的病历资料.结果 病因分析显示,预处理毒性18例(72%),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5例(41.6%),感染性腹泻14例次(46%),植入综合征1例,治疗相关性腹泻7例;25例移植后腹泻全部治愈.结论 腹泻是HSCT后的常见症状,其病因包括感染和非感染因素,针对病因的治疗可以改善预后.

    作者:黄晓兵;张晋琳;王春森;王晓冬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血液肿瘤的研究进展

    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作为人体基因组单个核苷酸变异所导致的 DNA 序列多态性,是第3代分子遗传标志,它决定基因的功能单位和人群遗传变异的内在特征.SNPs反映了个体表型、疾病易感性以及对药物、环境等影响因素反应的差异.血液肿瘤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疾病,涉及到多个遗传易感基因的相互作用.本文拟就近年来SNPs在血液肿瘤研究领域的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宝安;许佩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219例围产儿先天畸形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先天性畸形发病情况,探讨胎儿畸形的发病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8928例围生儿中有出生缺陷的219例畸形儿的发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9例围生儿畸形中骨骼系统与神经系统畸形发生率较其它系统发生率高(构成比分别为15.98%与15.52%),其次为颌面五官系统唇腭裂、附耳(构成比分别为12.32%和11.42%),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畸形发生率较其它系统发生率低(P<0.05);B超诊断率在2006年低(45.16%),2009年高(63.83%),两年的诊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年的B超诊断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219例中<28周发现的仅占14.61%,28~37周及>37周发现分别为42.21%及40.18%,明显高于<28周;发现畸形人数2006年活产率低(29.03%),2008年活产率高(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诊断技术和治疗手段的提高,预防和宣传措施的加强,促进优生优育工作,有效预防和减少胎儿畸形的发生.

    作者:雷华江;王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用于食管癌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中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的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食管癌手术后行PCIA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A组术后镇痛药物为吗啡50 mg+昂丹司琼8 mg+生理盐水至100 ml;B组在手术切皮前和关胸前分别给予氟比洛芬酯50 mg,术后镇痛药物为氟比洛芬酯100 mg+吗啡30 mg+昂丹司琼8 mg+生理盐水至100 ml.两组镇痛泵设置均为背景量2 ml/h,单次负荷剂量0.5 ml/h,锁定时间15分钟.观察术后24、48 h的镇痛评分、镇静评分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A组与B组的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结论 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用于食管癌手术后PCIA的镇痛效果与单纯吗啡相似,但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适合应用于食管癌术后的镇痛治疗.

    作者:雷鹏飞;高杉;王培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丹参酮ⅡA乳剂对NB4细胞的诱导分化与凋亡作用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乳剂对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B4细胞的诱导分化与凋亡作用.方法 将丹参酮ⅡA乳剂与NB4细胞在体外共同培养5天,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检测药物作用前后细胞NBT还原能力,采用MTT比色法检测NB4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并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增殖周期及CD33和CD11b的表达.结果 6 μg/ml丹参酮ⅡA对NB4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生长抑制率为(73.9±3.2)%;丹参酮ⅡA乳剂对NB4细胞生长有明显诱导分化作用,诱导分化率为(92.4±1.2)%;NBT还原能力增强;CD33表达下降,CD11b表达升高.流式细胞术分析表明,NB4细胞经丹参酮ⅡA乳剂作用后,S期细胞数显著降低.结论 丹参酮ⅡA乳剂能抑制NB4细胞生长,诱导NB4细胞向终末分化;丹参酮ⅡA以乳剂形式给药对NB4细胞的诱导分化与凋亡作用显著优于文献报道常用的丹参酮ⅡA二甲基亚砜溶液.丹参酮ⅡA乳剂有望用于人早幼粒白血病的临床治疗.

    作者:李慧;张晋琳;王晓冬;王春森;石华月;储婷;毛声俊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CD4+/CD8+T细胞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钙化发生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CD4+T、CD8+T细胞表达变化及其在腹主动脉血管钙化和不良心血管事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30例血液透析方式和透析器均相同的MHD患者为试验组,以侧腹部X射线平片评价腹主动脉钙化情况,再分为钙化组(男8例,女7例)和非钙化组(男7例,女8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0例为对照组(男女各5例).分别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两组患者静脉血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免疫比浊法检测血超敏C反应蛋白(sCRP).以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结果 MHD两组患者年龄、血压、血钙、血磷、血sCRP和血清甲状旁腺素(iPTH)以及CD3+T细胞和CD4+CD3+T细胞百分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钙化组CD8+CD3+T细胞百分数为(23.54±4.62)%,较非钙化组的(39.22±7.21)%明显下降(P<0.01);钙化组CD4+/CD8+T细胞比值为(1.81±0.30),较非钙化组的(1.26±0.39)上升(P<0.01),其中CD4+/CD8+T细胞比值在1.5以上及1.5以下血管钙化发生率分别是73%和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CD4+/CD8+T细胞比值在1.5以上和以下其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HD患者存在CD4+/CD8+T细胞表达变化,CD4+/CD8+T细胞参与血管钙化的发生,但CD4+/CD8+T细胞在血管钙化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中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丁涵露;王莉;洪大情;何强;廖常志;邹杨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46例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46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总结临床疗效.结果 46例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约为15~40分钟,平均20分钟.术后2~3天出院.仅1例术后阴囊积气.术后随访2周至28个月,无复发及阴囊水肿、切口下积血积液及感染等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安全性高,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黎秋曦;贺长林;杨康;徐海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霍奇金淋巴瘤诊断和治疗进展

    霍奇金淋巴瘤(Hodgkm's Lymphoma,HL )的治疗在过去取得了显著进展,相当部分患者可以获得长期无病生存以及治愈;但对高危及复发病例仍面临许多挑战,其中预后因素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作用,而生物标记作为新的预后判断因素已受到人们的重视.基于疗效和药物毒性的分层治疗方案以及生物分子靶向治疗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作者:袁进;贾永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国际(境外)医疗队就地捐赠(遗留)医疗物资的管理模式探讨

    目的 探讨国际(境外)医疗队就地捐赠(遗留)医疗物资管理的佳运作模式.方法 通过对国际(境外)医疗队就地捐赠(遗留)医疗物资自身特点、接收环节和各医院对其使用管理环节的实际工作调查、分析和总结,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结果 国际(境外)医疗队就地捐赠(遗留)医疗物资与有计划成批救灾捐赠医药物资相比,有其自身八个方面的特点;其接收环节需要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实行统一归口接收、分配;其使用环节要规范入库管理、库房管理、出库管理及使用管理,并注意使用的特殊性.结论 国际(境外)医疗队就地捐赠(遗留)医疗物资管理应从医疗队入境前的沟通、捐赠(遗留)医疗物资接收、使用等环节加以重视,充分利用流动医院的设施、设备、流程及管理,建立健全捐赠(遗留)医疗物资事务管理制度,规范捐赠行为,逐步建立实用、高效的运作模式.

    作者:闫峻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28/CTLA-4分子表达的研究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28/CTLA-4分子和CD28/CTLA-4mRNA的表达.方法 研究对象为SLE患者49例(活跃期30例、缓解期19例)及对照组23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s)经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后分佛波醇乙酯(PMA)(10ng/ml)及伊屋诺霉素(500 ng/ml)刺激组和不加刺激剂组两组培养.将PBMCs分别培养24、48、72及96小时.应用流式细胞计量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前后CD28及CTLA-4分子的表达.采用RT-PCR方法检测CD28mRNA和CTLA-4mRNA的表达.结果 刺激前后SLE患者CD3+及CD8+T细胞上CD28分子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刺激前活跃期SLE患者CD3+T细胞上CTLA-4分子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0.78±0.51)%vs(1.34±0.76)%,P<0.05].刺激后72小时SLE患者CD3+T细胞及CD8+T细胞上CTLA-4分子表达量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刺激前后PBMCs中CD28mRNA及CTLA-4mRNA表达情况与刺激前后CD3+T细胞上CD28及CTLA-4分子变化情况相似.刺激前SLE患者CD3+T细胞上CTLA-4分子表达量与SLE活动指数(SLEDAI)呈显著的直线负相关关系(P<0.001).结论SLE患者T细胞CTLA-4分子存在表达及上调机制障碍,提示CD28分子及CTLA-4分子存在功能失衡,这种失衡可能通过一定的机制参与SLE的发病过程.

    作者:周树录;李幼姬;叶任高;王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纳美芬拮抗呼吸抑制及增强镇痛作用的研究

    目的 观察小剂量纳美芬和纳洛酮拮抗阿片类药物呼吸抑制作用以及增强镇痛的效果.方法 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择期行胃肠手术患者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纳美芬组和纳洛酮组各21例.异丙酚和舒芬太尼麻醉诱导及麻醉维持,手术结束5分钟后静脉推注试验药物.记录患者清醒时间和呼吸恢复率、血流动力学变化、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ule,VAS评分)等.结果 纳美芬组的拔管时间短于纳洛酮组,而两组睁眼时间、恢复指令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纳美芬组的呼吸恢复率优于另两组.三组患者VAS评分及术后镇痛药需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纳洛酮组患者血压明显高于纳美芬组.结论 纳美芬0.5 μg/kg和纳洛酮2 μg/kg可获得满意的拮抗阿片类药物术后呼吸抑制效果,纳美芬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未观察到该剂量的纳美芬加强镇痛的作用.

    作者:刘池;周棱;杜润滋;陈元敬;刘斌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油漆工早期测定肺功能及气道反应性的临床意义

    目的 总结油漆工肺功能及气道反应性的特点,探讨油漆工肺功能早期损害的敏感指标.方法 将8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与68名油漆工(观察组)进行肺功能测定,同时对油漆工行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查,对比分析其特点.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用力呼气75%肺活量的瞬间流量、大呼气中期流量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工龄的增加,油漆工的气道反应性增高.结论 肺功能检测发现小气道气流降低是判断油漆工肺功能早期损害的敏感指标,有助于及早发现和干预,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吕琴;王武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金复康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生长转移和血管内皮生成因子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中药金复康(黄芪、北沙参等组成) 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分泌的影响,及抑制晚期NSCLC侵袭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115例确诊的晚期NSCLC患者分为化疗组(35例)、综合组(42例)和金复康组(38例).化疗组化疗后对症治疗,综合组化疗前后均服金复康,金复康组单纯服用金复康.治疗前后测定3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观察患者原发瘤灶、转移灶变化和新转移灶出现情况,评价生活质量和毒副反应.结果 治疗后,原发瘤灶瘤体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灶瘤体增大患者例数综合组少于金复康组和化疗组(P<0.05),而缩小患者例数高于金复康组和化疗组(P<0.05);新转移灶、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发生率综合组显著低于金复康组和化疗组(P<0.05,P<0.01) ; 化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组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显著下降(P<0.01,P<0.05).结论 中药金复康能够协同化疗起到抑瘤、防止复发转移的作用.

    作者:王志超;曾进龙;张海良;李杰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经桡动脉和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我院行冠脉造影的患者62例,应用随机分配表随机分为两组(桡动脉组30例,股动脉组32例),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结果 与股动脉组比较,桡动脉组住院时间(5.9±1.3)天,住院费用(7363.8±1124.9)元,无腰背痛、排尿障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股动脉途径相比,经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无需卧床,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患者易于接受.

    作者:樊华;兰永乔;林琦;陈兵阳;周振科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剖宫产术中出血应用宫腔纱条填塞3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中出血应用宫腔纱条填塞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我院30例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患者进行宫腔纱条填塞术治疗.结果 本组28例患者治疗后出血停止,宫腔纱条填塞术成功率93.33%,无1例感染,均Ⅰ期愈合出院.2例止血无效患者行子宫切除术.产后42天随访,子宫复旧好,无产褥期出血和产褥期感染,无产妇死亡病例.结论 宫腔纱条填塞术操作简单,止血迅速且安全易行,能较有效地保留女性生殖器官.

    作者:刘仙桃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诱导免疫耐受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是一种血液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虽然经过化疗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部分可以获得完全缓解,但仍有部分患者经常复发,总体五年生存率很差,原因可能与AML细胞诱导形成免疫耐受有关.研究发现AML细胞可以通过表达白血病相关抗原以及TGF-β等细胞因子诱导免疫耐受,CD40、CD80分子表达缺失以及CD4+CD25+T调节细胞的增加在AML细胞诱导免疫耐受中也发挥重要的作用.近研究发现,吲哚胺-2,3-加双氧酶(IDO)以及糖皮质激素诱导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蛋白(GITR)与AML细胞免疫耐受有相关性.本文就AML细胞如何诱导免疫耐受从IDO、GITR 及CD4+CD25+T调节细胞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李玉品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会阴Ⅳ度裂伤1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会阴Ⅳ度裂伤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1~2010年会阴Ⅳ度裂伤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Ⅳ会阴度裂伤因素中胎儿过大占12.50%,急产占31.25%,梗阻性难产占12.50%,助产不当占43.75%.16例均及时行直肠及会阴修补术,5~6天均痊愈出院.结论 巨大胎儿、急产、梗阻性难产、助产技术不当是造成会阴Ⅳ度裂伤的因素,及时行直肠会阴修补术,愈后良好.

    作者:宋建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52例出血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52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经治疗后基本痊愈10例,显著进步22例,进步15例,无效2例,死亡3例.结论 脑梗死发生出血转化后,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出血性脑梗死至关重要.

    作者:徐世成;刘鸣;徐大雄;李波;汪毅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