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用于食管癌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雷鹏飞;高杉;王培山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 吗啡, 镇痛, 食管癌, 术后
摘要: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中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的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食管癌手术后行PCIA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A组术后镇痛药物为吗啡50 mg+昂丹司琼8 mg+生理盐水至100 ml;B组在手术切皮前和关胸前分别给予氟比洛芬酯50 mg,术后镇痛药物为氟比洛芬酯100 mg+吗啡30 mg+昂丹司琼8 mg+生理盐水至100 ml.两组镇痛泵设置均为背景量2 ml/h,单次负荷剂量0.5 ml/h,锁定时间15分钟.观察术后24、48 h的镇痛评分、镇静评分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A组与B组的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结论 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用于食管癌手术后PCIA的镇痛效果与单纯吗啡相似,但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适合应用于食管癌术后的镇痛治疗.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腹泻临床特点及病因谱分析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haem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后3个月内腹泻的临床特点及病因谱.方法 总结四川省人民医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25例HSCT患者移植后3个月内的病历资料.结果 病因分析显示,预处理毒性18例(72%),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5例(41.6%),感染性腹泻14例次(46%),植入综合征1例,治疗相关性腹泻7例;25例移植后腹泻全部治愈.结论 腹泻是HSCT后的常见症状,其病因包括感染和非感染因素,针对病因的治疗可以改善预后.

    作者:黄晓兵;张晋琳;王春森;王晓冬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高强聚焦超声治疗前列腺增生5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高强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byperplasia,BP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0例BPH患者采用经会阴入射HIFU治疗,治疗后3月按国际前列腺症状标准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残余尿量、前列腺大小变化进行近期疗效的评价.结果 治疗后IPSS、残余尿量、前列腺大小等指标均明显下降.2例导尿患者出现一过性血尿.结论 HIFU治疗BPH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方便的方法.

    作者:宋征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会阴Ⅳ度裂伤1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会阴Ⅳ度裂伤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1~2010年会阴Ⅳ度裂伤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Ⅳ会阴度裂伤因素中胎儿过大占12.50%,急产占31.25%,梗阻性难产占12.50%,助产不当占43.75%.16例均及时行直肠及会阴修补术,5~6天均痊愈出院.结论 巨大胎儿、急产、梗阻性难产、助产技术不当是造成会阴Ⅳ度裂伤的因素,及时行直肠会阴修补术,愈后良好.

    作者:宋建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研究现状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pura,ITP)为临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特点是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血小板抗体,致使血小板破坏过多,并抑制骨髓中巨核细胞的发育,引起皮肤黏膜出血等表现,既往按临床表现不同可以分成急性和慢性两型,前者多见于儿童,后者多见于成人.近几年来随着相关学科的深入研究,国内外虽相继达成一些诊疗共识与指南,仍未能改变其为临床排除性诊断的现状,故本文对成人ITP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的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吴良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不同引流方法预防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通过比较中心负压、一次性负压吸引器吸引、单纯引流管引流三种引流方式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临床效果,寻求佳的引流方式.方法 完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14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中心负压吸引)与对照1组(一次性负压吸引器引流)、对照2组(单纯引流管引流),每组各48例,比较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发生率.结果 术后观察组1例、对照1组4例、对照2组8例并发皮下积液,对照1组2例、对照2组5例并发皮瓣坏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心负压吸引能有效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发生.

    作者:王双群;邓黎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CD147/Basigin在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进展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CD147在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及其与肿瘤进展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激光扫描共聚焦免疫荧光方法检测CD147在54例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研究其与肿瘤复发、组织病理学分型等预后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 33例卵巢上皮细胞癌组织和21例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中检测到CD147蛋白表达,卵巢上皮细胞癌组织的荧光强度远高于良性上皮性肿瘤,而Ⅳ、Ⅲ期的表达明显高于Ⅱ、Ⅰ期(P<0.05);表达强度与肿瘤组织病理学分期有关(P<0.05),良性肿瘤的表达明显低于恶性肿瘤(P<0.05).结论 CD147在卵巢上皮细胞癌中高表达,且表达强度与卵巢上皮细胞癌的分期相关;CD147蛋白的表达对卵巢上皮细胞癌患者的发生、发展可能起重要促进作用,可以作为预测卵巢上皮细胞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作者:王滟;杨业洲;谢兰;杨年;郭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正交试验法优选溶血效果的研究

    目的 以血凝块溶解为指标,研究污物排除配方,确定具有佳溶血效果的试剂组合,利于检验仪器管道清洗.方法 通过预实验在众多试剂中筛选出符合实验要求的试剂,利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出溶血效果佳的试剂组合,分析各因素对溶血效果的影响.结果 正交试验法确定有机溶剂5%、中性表面活性剂0.5%、胰蛋白酶0.1%、脂肪酶0.2%为佳复合配方;各因素对溶血效果的影响如下:有机溶剂>胰蛋白酶>中性表面活性剂>脂肪酶.结论 确定的佳组合试剂溶血效果佳,有利于检验仪器管道清洗.

    作者:孙仁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经典霍奇金淋巴瘤诊治进展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lassical Hodgkin's lymphoma,CHL)是一类有较大可能治愈的肿瘤,多数患者通过目前的治疗获益并长期生存.随之而来其远期治疗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更加重要,如何适当降低治疗强度,减少并发症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的应用与新的生物预测因子可能为不同患者制定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新药的研发也为复发难治HL患者带来了希望.

    作者:应志涛;朱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星形胶质细胞在癫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T)是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的大胶质细胞,不仅对神经元起支持、保护、分隔和营养等作用,而且与神经元的功能活动以及损伤与修复过程有密切联系.近年来研究表明AST在癫痫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有关AST和癫痫发病之间联系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就癫痫发作后AST的一般生物学特性、细胞形态学、神经递质和细胞因子及其受体、氨基酸代谢和生物化学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赖娅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经桡动脉和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我院行冠脉造影的患者62例,应用随机分配表随机分为两组(桡动脉组30例,股动脉组32例),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结果 与股动脉组比较,桡动脉组住院时间(5.9±1.3)天,住院费用(7363.8±1124.9)元,无腰背痛、排尿障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股动脉途径相比,经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无需卧床,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患者易于接受.

    作者:樊华;兰永乔;林琦;陈兵阳;周振科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46例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46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总结临床疗效.结果 46例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约为15~40分钟,平均20分钟.术后2~3天出院.仅1例术后阴囊积气.术后随访2周至28个月,无复发及阴囊水肿、切口下积血积液及感染等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安全性高,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黎秋曦;贺长林;杨康;徐海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慢性心力衰竭伴顽固性水肿血液超滤治疗策略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血液超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顽固性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3月至2010年12月期间,纳入21例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伴顽固性水肿患者,采用病例序列研究方法观察血液超滤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为超滤前后体重、B型尿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和左心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的变化情况.结果 超滤后体重较治疗前减轻4.5~11.3 kg,LVEF值(45.6±9.4)%较超滤前(38.5±7.6)%增加(P<0.05),而BNP浓度(175.4±64.1)pg/ml则较前(603.2±88.5)pg/ml大幅下降(P<0.01).结论 血液超滤技术可改善慢性心力衰竭伴顽固水肿患者的心功能、水肿状态和尿量.

    作者:王少清;汪力;秦花;黄艾晶;高芳;张瑶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高渗盐水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婴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雾化吸入高渗盐水辅助治疗婴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加用生理盐水雾化吸入;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高渗盐水(0.9%氯化钠液2.5 ml和10%浓氯化钠1.5 ml)雾化吸入.结果 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治疗组咳嗽、喘息、呼吸急促、三凹征、肺部喘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缩短,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婴儿毛细毛细支气管炎同时加用高渗盐水雾化能较快缓解症状,增强疗效,缩短病程,并且安全、有效、简便.

    作者:冷惠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480例术后患者使用自控镇痛泵的镇痛效果与安全性评价

    目的 观察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自控镇痛泵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择南充市中心医院2010年7~12月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的患者480例,分别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80 例镇痛泵使用患者,镇痛有效率为97.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除﹤18年龄段与18~30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镇痛效果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苏强;曾友志;唐捷;赵光凤;郝伟迤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多糖铁复合物预防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多糖铁复合物预防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疗效及服药时间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产科门诊就诊的孕妇100例,早孕时检查无贫血及血液系统疾病,肝肾功能正常.按就诊顺序分成A、B两组,分别于妊娠49天、16周开始服用多糖铁复合物150 mg/d.服药后均于妊娠16、24周及分娩时复查血常规各项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妊娠16、24周及分娩前血红蛋白(HB)浓度、红细胞压积(HCT)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无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发生,B组缺铁性贫血发生率14.6%(P<0.0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多糖铁复合物预防妊娠期贫血疗效肯定,早孕期较妊娠16周以后补充铁剂预防妊娠期贫血效果好,而且安全、无副作用.

    作者:王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渐进多焦镜片延缓青少年近视发展的效果

    目的 了解渐进多焦镜片延缓青少年近视发展的效果.方法 108例8~16岁双眼近视青少年,216只眼,其中,内隐斜患者48例96只眼,采用完全随机法将其分为配戴单光镜组(26例52只眼)与配戴渐进多焦镜(+1.50 D下加)组(22例44只眼),非内隐斜患者60例120只眼,采用完全随机法将其分为配戴单光镜组(37例74只眼)与配戴渐进多焦镜(+1.50 D下加)组(23例46只眼),比较近视改变量.结果 一年随访显示:①内隐斜患者中配戴渐进多焦镜与配戴单光镜近视加深分别是(-0.34±0.23)D 和(-0.81±0.4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非内隐斜患者中配戴渐进多焦镜与配戴单光镜近视加深分别是(-0.71±0.36)D和(-0.79±0.42)D(P=0.043).结论 渐进多焦镜片相对单光镜具有一定的延缓近视发展作用,对于内隐斜近视患者配戴渐进多焦镜片,其延缓近视发展的作用较为明显,是渐进多焦镜的佳适应证.

    作者:宋冰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75例食管癌螺旋CT影像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食管癌的螺旋CT影像特征.方法 经病理及手术证实的食管癌75例口服76%泛影葡胺100 ml后行螺旋CT平扫或增强扫描、薄层扫描.结果 食管壁增厚,管腔变窄69例,累及周围结构25例,淋巴结肿大14例,双肺转移1例;管壁无增厚6例.结论 食管癌,特别是中晚期食管癌,螺旋CT能弥补常规检查的不足,为食管癌的治疗提供指导.

    作者:袁代清;文翠叶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飞秒激光与机械板层刀制瓣的SBK手术效果比较

    目的 对比分析飞秒激光(瑞士Femto-LDV飞秒激光)与机械刀(法国MORIA OUP)制作角膜瓣的SBK手术的有效性、预测性、安全性、稳定性.方法 2010年1~4月成都康桥眼科医院门诊完成的SBK手术病例2000眼(球镜-1.00~ 9.75 D,柱镜0~2.75 D),根据制瓣方式分为飞秒激光组和板层刀组各1000眼,所有手术均采用VISX S4(美国AMO公司)行基质切削,且都由同一手术医师完成.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天、1周、1月、3月、6月的裸眼视力(UCVA)、术后屈光度、术后佳矫正视力(BCVA)及丢失,并分析各组屈光稳定性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预测性:两种手术均具有良好的预测性,但术后1天时飞秒激光组优于角膜板层刀组;有效性:术后1天UCVA达到或超过术前BCVA的比例,飞秒激光组为95.5%,明显高于机械刀组的9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周、1月、3月、6月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视力超过BCVA一排以上的比例,飞秒激光组为21.5%,明显高于机械刀组的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性和安全性:术后6月BCVA丢失在2排以上者飞秒激光组为0眼,机械刀组有3眼.结论 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SBK手术有较快的视力恢复,更好的术后视力,更高的安全性,但对于术后晚期视力稳定性和角膜生物力学变化情况,仍需长期观察.

    作者:鲁齐;许寅聪;李纲;李正时;何顺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视光调节幅度检测方法

    1 调节幅度及定量原则 在调节静态时,视网膜黄斑中心凹的共轭焦点为眼的调节远点,调节远点至眼的主点轴面(角膜后1.35 mm)间距为调节远点距离,调节远点距离的倒数为眼的静态焦度.调动大的调节,视网膜黄斑中心凹的共轭焦点为眼的调节近点,调节近点至眼的主点轴面间距为调节近点距离,调节近点距离的倒数为眼的动态焦度,眼的动态焦度与静态焦度的差值称为调节幅度.

    作者:齐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52例出血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52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经治疗后基本痊愈10例,显著进步22例,进步15例,无效2例,死亡3例.结论 脑梗死发生出血转化后,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出血性脑梗死至关重要.

    作者:徐世成;刘鸣;徐大雄;李波;汪毅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