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残胃贲门癌和食管癌的外科术式选择

庞作良;高胜利;张国庆;阿地力;毛拉;斯坎达尔

关键词:食管癌, 贲门癌, 手术治疗, 术式
摘要:目的探讨残胃贲门癌和食管癌的外科术式选择及处理要点.方法1991~2003年间18例残胃贲门癌和食管癌患者,其中食管中段癌3例,食管下段癌2例,贲门癌13例.行残胃代食管2例,结肠代食管3例,空肠代食管胃13例.结果全部治疗病例中术后吻合口瘘1例,17天死亡,上切缘阳性1例.1年生存率72.2%(14/18).3年生存率50%(9/18).结论结肠代食管是颈部吻合较理想的选择.胸腔内吻合可视具体情况选择残胃、空肠代部分食管及胃.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IGF-IR反义基因片段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构建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IGF-IR)的反义真核表达载体.为肿瘤的IGF-IR反义基因治疗研究创造条件.方法设计含有BamH1和HindⅢ酶切位点的一对引物,通过逆RT-PCR获得IGF-IR cDNA片段.经过纯化的hIGF-IR cDNA和空载体pcDNA3.1(-)经过BamH1和HindⅢ双酶切,连接,转化,鉴定而得到重组体.结果反义基因重组体经过BamH1和HindⅢ双酶切后,得到700bp和5.4kb两条带;以重组体为模板进行PCR检测,700bp的目的基因片段呈现强阳性;重组体测序的结果与预期结果完全一致.结论成功构建了hIGF-IR的反义真核表达载体.

    作者:张慧峰;林从尧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特点、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308例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与48例正常对照比较研究.结果患者外周血CD3+、CD4+明显减少,而CD8+明显增加,CD4+/CD8+比值明显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期不影响其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胃癌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对评估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及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明;陈健;刘国富;施民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IL-6对受照荷瘤小鼠正常组织的辐射防护效应

    目的以荷瘤小鼠为观察对象,研究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对受照射荷瘤小鼠正常组织的辐射防护作用.方法本实验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受全身照射的荷瘤小鼠肝、肾、脑、肺组织中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含量;用硫代巴比妥酸钠(TBA)荧光法测定以上组织中的脂质过氧化物(LPO)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双底物偶联动力学法测定以上组织中的谷光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结果对于接受全身照射的荷瘤小鼠IL-6可提高肝、脑组织中的抗氧化酶T-SOD、GSH-PX活性(P<0.01,P<0.05),降低肝、脑组织中MDA含量(P<0.05).结论IL-6对受全身照射的荷瘤小鼠可肝、脑组织有辐射防护作用.

    作者:刘永彪;梅开;刘颖;赵杰;周强;张先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防治硬膜外麻醉后腰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术后腰痛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效果.方法选择需硬膜外阻滞麻醉腹部肿瘤手术患者%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32例,Ⅰ组硬膜外穿刺穿刺针尖剖面与脊柱轴线垂直进到硬膜外腔后置管(即垂直法),Ⅱ组硬膜外穿刺穿刺针尖剖面与脊柱轴线平行进针到硬膜外腔后再旋转至置管所需方向置管(即水平法).Ⅰ、Ⅱ组硬膜外局麻药首次量为0.75%布吡卡因15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2ml.Ⅲ组硬膜外穿刺采用水平法,并且硬膜外局麻药首次量为0.75%布吡卡因15ml加地塞米松2ml(10mg).以后全组患者按手术需要硬膜外腔注入0.75%布吡卡因5~7ml.观察3组患者术后腰痛的发生率和腰痛的程度.结果术后前5天,Ⅰ、Ⅱ、Ⅲ组患者术后腰痛发生率分别为43.8%、21.9%、3.1%,Ⅱ组患者术后腰痛的发生率和腰痛的程度比Ⅰ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Ⅲ组患者术后腰痛的发生率和腰痛的程度比Ⅱ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水平法硬膜外穿刺和在硬膜外局麻药中加入地塞米松均能降低硬膜外麻醉后腰痛的发生率和减轻腰痛的程度.

    作者:杜少芬;李义贤;李喜荣;吴安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新疆不同年代不同民族鼻咽癌分布变化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鼻咽癌在不同年代不同民族间的变化.方法将40年间收治的1635例鼻咽癌病例,以1984年为界,前23年收治583例,后17年收治1052例,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新疆籍汉族及1949年以后入疆的汉族,5个族(组)分别作前后不同时期的发病年龄,不同时间序列的就诊病例变化及民族差异作统计比较.结果维、哈、回、及入疆汉族后17年的平均发病年龄,比前23年分别后延6、4.9、5.3及7.2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新籍汉族无变化.就诊病例数维、哈、新汉及入疆汉族均上升,回族无变化.结论新疆鼻咽癌40年来,平均就诊年龄后延5~7年,就诊病例逐年递增,维族是低发民族.

    作者:苏茂昆;王若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原发性中叶肺癌的特征及外科治疗

    目的回顾分析原发性中叶肺癌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结果.方法从1976年至1998年,治疗原发性中叶肺癌123例,均采取手术治疗.结果手术方式:单纯中叶切除32例,中叶袖状切除5例,中上叶切除或中下叶切除术86例.结论中叶原发性肺癌发病率低(10.4%),多见于女性.病变常累及上叶或下叶,中叶支气管旁淋巴结转移常见.单纯中叶切除难度大,常需行中上叶或中下叶切除,中叶袖状切除由于并发症多宜慎用.

    作者:李小飞;刘锟;程庆书;王小平;汪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婴幼儿促纤维增生性星形细胞瘤1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目的总结分析婴幼儿促纤维增生性星形细胞瘤的病理组织学特征及其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婴幼儿促纤维增生性星形细胞瘤进行组织形态学、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同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本例婴幼儿促纤维增生性星形细胞瘤的CT检查表现为左颞叶巨大的囊性病变;组织学表现在丰富的纤维性间质中,含有灶状或巢状的向星形细胞分化的神经上皮成份;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瘤细胞呈GFAP阳性,vimentin阳性,NSE阴性;网织纤维染色显示在致密的嗜银纤维区间可见岛屿状的空染区.结论婴幼儿促纤维增生性星形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发生在婴幼儿的中枢神经肿瘤.根据其组织学特点,结合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可以做出明确的病理诊断.

    作者:马锐;张琰;胡沛臻;马福成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乙酸灭活治疗结合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初步疗效

    目的探讨乙酸灭活治疗(PEI)结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8例肝癌患者采用PEI+TACE(综合组),15例采用单纯TACE(对照组).PEI是CT引导下将19G穿刺针插入肝癌结节,将40%乙酸6~12ml+优维显0.1~1ml混合剂直接注入肿块,共2~4次.TACE是将氟尿嘧啶1000~1250mg和羟基喜树碱20~30mg注入动脉,再将卡铂50~60mg与超液化碘油10~30ml充分混合后注入,再用1~2mm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肝动脉,2组TACE均1~3次.结果综合组近期有效率(CR+PR)为75%,对照组为26.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95,P<0.05)结论PEI+TACE治疗不宜手术的原发性肝癌初步疗效较好,但还需加大样本量研究.

    作者:陈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Cyclin D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Cyclin D1蛋白表达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肝细胞癌(HCC)、15例肝硬化组织和5例正常肝组织石蜡标本Cyclin D1蛋白表达.结果Cyclin D1蛋白在HCC、肝硬化、正常肝组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7.5%(23/40)、46.67%(7/40)、40%(2/5),Cyclin D1蛋白在HCC中表达与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中表达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Cyclin D1表达仅与HCC的组织学分级有统计学差异.结论Cyclin D1与HCC的发生、发展有一定联系,在判断患者病情预后方面有较重要的价值.

    作者:张素青;刘继斌;施民新;高志斌;张一心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下咽癌术后放疗中并发急性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1例及文献复习

    目的报告下咽鳞癌术后放疗中并发急性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1例.方法对下咽鳞癌全喉切除+全颈淋巴结清扫术患者1例行术后放疗.设颈部前后野对穿照射,后野中部挡铅保护脊髓.前后野剂量比为4:1,Dt2GY/f,5f/w.结果Dt38GY/19f时,出现ARDS.于发病后第6天死于呼吸衰竭.结论下咽鳞癌全喉切除+全颈淋巴结清扫术后放射治疗,可以引起ARDS.但放射引起ARDS的机理有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作者:刘秋芳;张琨;陈广育;宋娟荣;李文燕;张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配合化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配合化疗对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自1998年6月至2000年6月对160例食管鳞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后程加速超分割组(后超组)和后程加速超分割加化疗(综合组).后超组80例,每次180~200Gy,每周5次,共4000cGy/4周,第5周开始起每次150Gy,每日2次,间隔6小时,照射量2400~3000cGy/2周.综合组80例,放疗方法同后超组,放疗开始第1周化疗,具体用药如下:5-Fu0.25静脉滴注,第1~10天,DDP10mg静脉滴注,第1~10天,治疗期间配合使用升白抗炎支持等治疗.结果后超组及综合组3年局控率分别为52.5%及6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0%、52.5%、40%及82.5%、67.5%、57.5%.综合组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及气管炎高于后超组(P<0.05).结论后程加速超分割加同期化疗能进一步提高食管癌病人1、2、3年生存率,但近期放射反应较重.

    作者:戴荣军;叶宏勋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同侧多原发性肺癌1例报告

    患者男,51岁,咳嗽、咳痰伴午后发热2月,抗感染治疗无效,病情逐渐加重.

    作者:缐胤生;党诚学;陈武科;王作仁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经阴道超声联合快速病理检查对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的价值

    目的通过经阴道超声结合术中快速病理检查结果,与终石蜡切片检查结果比较,以期准确评估病变范围,并指导采取恰当的手术方式.方法对68例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均予阴道超声检查和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并将两者检查分别与终石蜡切片诊断结果比较.结果经阴道超声检查和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相结合有比较高的一致性(kappa>0.7)和互补性.两组相结合检查结果显示对无肌层浸润,浅肌层浸润,深肌层浸润阳性率分别为86.8%,80%,82.3%.两者阳性检出率>80%.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和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对指导采取恰当的手术方式有较高的临床意义.且这两种检查方法操作简便,易于掌握,费用不高特别适宜在基层医院应用.

    作者:彭洁;黄啸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芬太尼贴剂与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癌痛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芬太尼透皮贴剂(多瑞吉)与硫酸吗啡控释片(美施康定)控制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60例中重度晚期癌症疼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多瑞吉组及美施康定组各30例,根据疼痛情况调整剂量,比较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多瑞吉组治疗癌痛有效率为90.0%,美施康定组为93.3%(P>0.05).不良反应多见为头晕、恶心、呕吐、便秘及排尿困难,多瑞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程度较低.结论多瑞吉与口服吗啡有相近的疗效和安全性,尤其适用于不能口服镇痛药的癌痛患者.

    作者:杨莉;王亚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浅谈加速管的高真空维护

    加速管是电子直线加速器产生高能光子的加速通道,为了不使电子枪灯丝因氧化而烧断,为了电子在加速管里作加速运动不与气体分子相碰撞,还有加速管里的电场强度达每厘米几千伏,为了有效防止气体击穿,加速管里面必须有较高的真空.

    作者:张志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PCNA与P53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PCNA、P53蛋白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7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及19例非肝癌肝组织中P53蛋白与PCNA的表达.结果37例原发性肝细胞癌PCNA及P53蛋白的表达率为86.49%和64.86%,19例非肝癌肝组织PCNA及P53蛋白的表达率为52.63%和36.84%,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PCNA的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癌远处转移正相关,P53蛋白的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癌远处转移、肝内转移以及肿瘤的Edmondson分级相关(P<0.05),而且PCNA表达与P53蛋白的表达相关(P<0.05).结论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的PCNA及P53蛋白的表达,可以为临床上认识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生物学特性,选择合理的化疗用药及估计预后提供依据.

    作者:闵婕;冯英明;姬统理;李刚;宋扬;马宁强;王红玫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MDR、C-erbB-2和ER、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多药耐药基因产物P170糖蛋白、癌基因C-erbB-2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对40例乳腺癌组织进行P170、C-erbB-2和ER、PR表达的联合检测.结果乳腺癌组织中P170、C-erbB-2和E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5%、35%、62.5%、30%.P170的表达与术前化疗史及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ER、PR的表达无显著相关性.C-erbB-2表达与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ER、PR的表达呈负相关.ER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和腋窝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随着年龄增大表达率有升高趋势.结论P170、C-erbB-2和ER、PR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耐药基因P170的检测有利于指导乳腺癌的化疗和判断预后.C-erbB-2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ER、PR测定可判断预后,有利于选择乳腺癌内分泌治疗.

    作者:陶淑芳;马加东;曹金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经腹贲门癌食管下段癌切除术

    目的探讨经腹贲门癌、食管下段癌切除的疗效.方法对15例贲门癌、2例食管下段癌行经腹切开膈肌切除术.结果无重大并发症,切缘病理均阴性,均痊愈出院.结论认为该术式简便,创伤小,既能方便地清扫胃周淋巴结,又能够切除足够长的食管.

    作者:盛新;马耀磊;魏从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2例报道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临床较少见,易误诊误治.本文总结了两例患者诊治中的临床经验教训,强调细针穿刺在甲状腺疾病诊治中的作用,并指出治疗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主要依靠非手术的综合治疗,外科手术在甲状腺淋巴瘤治疗中起组织学诊断的作用.

    作者:徐曙光;殷志强;殷晓璐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肾上腺皮质癌1例

    肾上腺皮质癌是一种少见的肾上腺疾病,可发生于肾上腺皮质的不同组织,临床表现呈多样性.我科收治1例肾上腺皮质癌患者,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作者:李曾;吕楠;刘端祺;王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