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纯化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初步研究

苏毅;赖思含;易海;王译;范方毅;付利;邓涛;刘阳阳

关键词: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难治性, 类风湿性关节炎, 幼儿
摘要:目的 探索采用纯化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例难治性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纯化的CD34+细胞移植,动员得到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为8.23×108/kg、11.94×108/kg和9.32×108/kg;经CliniMACS CD34+细胞分选仪分选后得到CD34+细胞数分别为7.32×106/kg、8.75×106/kg和5.37×106/kg.采用BEAM+ATG预处理方案.结果 发热的2例患者体温均降至正常,大关节肿痛均完全消失,四肢活动自如,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各项指标正常,随访中疾病仍呈稳定状态.结论 采用纯化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使患者造血功能得到较快重建,近期临床症状改善,是有效和安全的.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胃腺瘤癌变合并胃多发癌1例并文献复习

    胃息肉病变为边界清楚的良性上皮性新生物,伴有上皮异型性改变被称为腺瘤.根据其起源分为肠型、小凹型和幽门型,其中肠型腺瘤居多,超过胃腺瘤的一半以上甚至所有的腺瘤均为该型,由管状和绒毛构成,是一种不常见的肿瘤,在西方国家约占息肉的10%,近40%病例伴有高级别异型性增生,发展为癌占2.5%~50%[1].由于胃息肉常常伴有萎缩性胃炎改变,故增加胃癌发生危险,但发生率非常罕见,约10%的腺瘤患者同时伴有胃其它部位的癌[2].本文报道1例胃腺瘤癌变同时伴胃其它部位腺癌,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作者:邱泽兵;白晓英;钟曜岭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酪氨酸激酶时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的选择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是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增生疾病.约95%的CML患者都有特异的细胞遗传学改变,即产生BCR-ABL融合基因.甲磺酸伊马替尼的出现为CML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进展,但耐药及不耐受患者的出现使得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n,TKI)达沙替尼、尼洛替尼应运而生.二代TKI转化时机及如何选择二代TKI成为关注的热点.在酪氨酸激酶时代,造血干细胞地位又将如何被看待?我们应该怎样选择CML的治疗方案?

    作者:王晓冬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辅助治疗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ABO 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ABO-HDN)的疗效.方法 54例ABC-HDN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VIG组(28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IVIG组常规治疗+IVIG治疗,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24、72 h血清总胆红素,比较两组患儿的光疗时间及黄疸消退时间.结果 IVIG组在治疗后24、72 h体内血清总胆红素均较对照组低,光疗时间及黄疸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IVIG治疗ABC-HON可有效降低血清总胆红素,缩短患儿的光疗时间及黄疸消退时间.

    作者:胡小林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国际(境外)医疗队就地捐赠(遗留)医疗物资的管理模式探讨

    目的 探讨国际(境外)医疗队就地捐赠(遗留)医疗物资管理的佳运作模式.方法 通过对国际(境外)医疗队就地捐赠(遗留)医疗物资自身特点、接收环节和各医院对其使用管理环节的实际工作调查、分析和总结,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结果 国际(境外)医疗队就地捐赠(遗留)医疗物资与有计划成批救灾捐赠医药物资相比,有其自身八个方面的特点;其接收环节需要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实行统一归口接收、分配;其使用环节要规范入库管理、库房管理、出库管理及使用管理,并注意使用的特殊性.结论 国际(境外)医疗队就地捐赠(遗留)医疗物资管理应从医疗队入境前的沟通、捐赠(遗留)医疗物资接收、使用等环节加以重视,充分利用流动医院的设施、设备、流程及管理,建立健全捐赠(遗留)医疗物资事务管理制度,规范捐赠行为,逐步建立实用、高效的运作模式.

    作者:闫峻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维甲酸亚砷酸联合蒽环类药物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回顾性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id,ATRA)和亚砷酸(ATO)联合蒽环类抗生素(anthracycline,ATC)诱导和巩固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17例初治APL患者予ATRA和ATO联合ATC方案诱导化疗,达完全缓解(CR)后,以ATC、ATRA、ATO交替序贯巩固治疗,用巢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的方法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三次阴性者进入ATRA维持治疗.结果 17例患者中CR 16例(94.7%),中位巩固治疗时间12月(8~13月).16例CR患者的中位血液学持续性完全缓解(CCR)时间58.1月(95%CI:48.6~67.8),中位分子生物学CCR时间为53.8月(95%CI:42.8~64.7).17例患者的三年总生存(OS)率(94.1±5.7)%,五年OS率(78.4±15.1)%.达到CR的16例患者中,三年无病生存(DFS)率(93.8±6.1)%,五年DFS率(71.4±14.6)%.结论 ATRA及ATO联合ATC治疗初发APL患者CR率高,CCR时间长,住院治疗时间短,不良反应较小.定期监测融合基因有助于早期发现复发,提高疗效.

    作者:邵珊;王椿;蔡琦;高彦荣;颜式可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低氧诱导因子1及热休克蛋白70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保护机制

    缺血性脑血管病因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研究它的病理生理机制,寻找新的治疗策略一直是热点.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factor,HIF)是低氧反应的重要枢纽性转录因子.本文就HIF及其靶基因热休克蛋白70的相关特点及在脑缺血损伤中的脑保护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范刚刚;冯建华;罗永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会阴Ⅳ度裂伤1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会阴Ⅳ度裂伤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1~2010年会阴Ⅳ度裂伤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Ⅳ会阴度裂伤因素中胎儿过大占12.50%,急产占31.25%,梗阻性难产占12.50%,助产不当占43.75%.16例均及时行直肠及会阴修补术,5~6天均痊愈出院.结论 巨大胎儿、急产、梗阻性难产、助产技术不当是造成会阴Ⅳ度裂伤的因素,及时行直肠会阴修补术,愈后良好.

    作者:宋建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32例气胸患者心电图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气胸患者心电图改变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气胸患者(气胸组)的胸片及心电图,测量心电图同一胸导联的QRS波振幅绝对值变化的差值(以V1及V5为主),计算左侧气胸胸导联大/小QRS波振幅绝对值的比值,分析其与左侧气胸压缩百分比的相关性;并以胸片确定的年龄相当的非气胸患者32例(对照组)作为对照.结果 气胸组28例(87.5%)出现胸导联QRS波的振幅周期性改变,QRS波振幅平均差值为(0.53 ± 0.20)mV,对照组为(0.07±0.09)mV,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气胸以SV1或SV2的振幅改变较为显著,且胸导联QRS波呈逆递增及顺钟转位(100%),胸导联QRS波振幅大/小的比值与气胸肺组织压缩程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右侧气胸以RV5的振幅改变较为显著.结论 左、右侧气胸有各自的心电图改变特征,可根据胸导联QRS波振幅大/小的比值评估左侧气胸的严重程度,有助于临床医师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刘学兵;林家弟;欧阳征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用于食管癌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中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的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食管癌手术后行PCIA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A组术后镇痛药物为吗啡50 mg+昂丹司琼8 mg+生理盐水至100 ml;B组在手术切皮前和关胸前分别给予氟比洛芬酯50 mg,术后镇痛药物为氟比洛芬酯100 mg+吗啡30 mg+昂丹司琼8 mg+生理盐水至100 ml.两组镇痛泵设置均为背景量2 ml/h,单次负荷剂量0.5 ml/h,锁定时间15分钟.观察术后24、48 h的镇痛评分、镇静评分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A组与B组的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结论 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用于食管癌手术后PCIA的镇痛效果与单纯吗啡相似,但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适合应用于食管癌术后的镇痛治疗.

    作者:雷鹏飞;高杉;王培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玉树地震31例伤残藏民创伤后应激障碍分析

    目的 了解玉树地震后50天住院地震伤残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患病情况.方法 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民版(PTSD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PCL-C)调查玉树地震发生后50天地震伤残人员与同期骨科普通患者PTSD的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地震伤残人员PTSD发生率为48.4%,同期骨科普通住院患者PTSD发生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地震伤残人员PTSD发生率明显高于同期骨科普通住院患者.在对地震患者进行手术等物理治疗、康复时应同时加强对其进行心理康复治疗.

    作者:李兴鑫;姚一民;张聪;陈施展;陈一平;任翔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转开腹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816例L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中转开腹44例,其中胆总管横断伤2例,肝、胆总管灼伤3例,其余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但手术操作困难,腔镜下难以顺利完成胆囊切除而中转开腹.急性胆囊炎中转开腹20例,慢性或没有炎症者中转开腹24例.有经验医生主刀600例,中转8例;初学者(指没有腹腔镜手术经验或初学腹腔镜、主刀手术未满30台的医生)主刀216例,中转开腹36例.结论 各医院应实行腹腔镜手术准入制度,实施系统、科学和严谨的岗前培训和重视实际手术操作的循序渐进是减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关键.

    作者:李贵全;吴本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飞秒激光与机械板层刀制瓣的SBK手术效果比较

    目的 对比分析飞秒激光(瑞士Femto-LDV飞秒激光)与机械刀(法国MORIA OUP)制作角膜瓣的SBK手术的有效性、预测性、安全性、稳定性.方法 2010年1~4月成都康桥眼科医院门诊完成的SBK手术病例2000眼(球镜-1.00~ 9.75 D,柱镜0~2.75 D),根据制瓣方式分为飞秒激光组和板层刀组各1000眼,所有手术均采用VISX S4(美国AMO公司)行基质切削,且都由同一手术医师完成.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天、1周、1月、3月、6月的裸眼视力(UCVA)、术后屈光度、术后佳矫正视力(BCVA)及丢失,并分析各组屈光稳定性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预测性:两种手术均具有良好的预测性,但术后1天时飞秒激光组优于角膜板层刀组;有效性:术后1天UCVA达到或超过术前BCVA的比例,飞秒激光组为95.5%,明显高于机械刀组的9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周、1月、3月、6月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视力超过BCVA一排以上的比例,飞秒激光组为21.5%,明显高于机械刀组的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性和安全性:术后6月BCVA丢失在2排以上者飞秒激光组为0眼,机械刀组有3眼.结论 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SBK手术有较快的视力恢复,更好的术后视力,更高的安全性,但对于术后晚期视力稳定性和角膜生物力学变化情况,仍需长期观察.

    作者:鲁齐;许寅聪;李纲;李正时;何顺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CD4+/CD8+T细胞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钙化发生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CD4+T、CD8+T细胞表达变化及其在腹主动脉血管钙化和不良心血管事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30例血液透析方式和透析器均相同的MHD患者为试验组,以侧腹部X射线平片评价腹主动脉钙化情况,再分为钙化组(男8例,女7例)和非钙化组(男7例,女8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0例为对照组(男女各5例).分别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两组患者静脉血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免疫比浊法检测血超敏C反应蛋白(sCRP).以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结果 MHD两组患者年龄、血压、血钙、血磷、血sCRP和血清甲状旁腺素(iPTH)以及CD3+T细胞和CD4+CD3+T细胞百分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钙化组CD8+CD3+T细胞百分数为(23.54±4.62)%,较非钙化组的(39.22±7.21)%明显下降(P<0.01);钙化组CD4+/CD8+T细胞比值为(1.81±0.30),较非钙化组的(1.26±0.39)上升(P<0.01),其中CD4+/CD8+T细胞比值在1.5以上及1.5以下血管钙化发生率分别是73%和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CD4+/CD8+T细胞比值在1.5以上和以下其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HD患者存在CD4+/CD8+T细胞表达变化,CD4+/CD8+T细胞参与血管钙化的发生,但CD4+/CD8+T细胞在血管钙化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中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丁涵露;王莉;洪大情;何强;廖常志;邹杨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纯化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索采用纯化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例难治性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纯化的CD34+细胞移植,动员得到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为8.23×108/kg、11.94×108/kg和9.32×108/kg;经CliniMACS CD34+细胞分选仪分选后得到CD34+细胞数分别为7.32×106/kg、8.75×106/kg和5.37×106/kg.采用BEAM+ATG预处理方案.结果 发热的2例患者体温均降至正常,大关节肿痛均完全消失,四肢活动自如,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各项指标正常,随访中疾病仍呈稳定状态.结论 采用纯化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使患者造血功能得到较快重建,近期临床症状改善,是有效和安全的.

    作者:苏毅;赖思含;易海;王译;范方毅;付利;邓涛;刘阳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 after stroke,SHSAS)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确诊为 SHSAS的患者分为综合康复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综合康复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进行比较,采用Fugl-Meyer评定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对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分.结果 综合康复组有效率、FMA积分和MBI积分的增加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康复治疗能进一步提高 SHSAS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钟青;冯琼华;易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孕妇学校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与分析

    目的 探讨孕妇学校规范性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把入院前参加和未参加孕妇学校全程规范性健康教育的孕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164例.入院后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对两组教育前后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教育后观察组围产期保健知识掌握情况、自然分娩率、社会因素所致剖宫产率、孕产期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妇学校规范性健康教育能帮助孕产妇全面掌握围产期保健知识,提高优生优育和自我保健能力,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徐永琴;谢明月;梅雪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正交试验法优选溶血效果的研究

    目的 以血凝块溶解为指标,研究污物排除配方,确定具有佳溶血效果的试剂组合,利于检验仪器管道清洗.方法 通过预实验在众多试剂中筛选出符合实验要求的试剂,利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出溶血效果佳的试剂组合,分析各因素对溶血效果的影响.结果 正交试验法确定有机溶剂5%、中性表面活性剂0.5%、胰蛋白酶0.1%、脂肪酶0.2%为佳复合配方;各因素对溶血效果的影响如下:有机溶剂>胰蛋白酶>中性表面活性剂>脂肪酶.结论 确定的佳组合试剂溶血效果佳,有利于检验仪器管道清洗.

    作者:孙仁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诱导免疫耐受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是一种血液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虽然经过化疗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部分可以获得完全缓解,但仍有部分患者经常复发,总体五年生存率很差,原因可能与AML细胞诱导形成免疫耐受有关.研究发现AML细胞可以通过表达白血病相关抗原以及TGF-β等细胞因子诱导免疫耐受,CD40、CD80分子表达缺失以及CD4+CD25+T调节细胞的增加在AML细胞诱导免疫耐受中也发挥重要的作用.近研究发现,吲哚胺-2,3-加双氧酶(IDO)以及糖皮质激素诱导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蛋白(GITR)与AML细胞免疫耐受有相关性.本文就AML细胞如何诱导免疫耐受从IDO、GITR 及CD4+CD25+T调节细胞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李玉品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急性髓性白血病中hMLH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表达水平检测及意义

    目的 检测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aemia,AML)细胞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转录水平,探讨其与AML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运用甲基特异性PCR和Real-Time PCR法检测62例AML患者外周血有核细胞中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转录水平,分析白血病细胞hMLH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 62例急性髓性白血病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频率为14.52%(9/62),甲基化白血病细胞与非甲基化白血病细胞hMLH1 mRNA的相对含量分别是0.51±0.19和0.87±0.24,两者的hMLH1转录水平有明显差异(P< 0.05);AML细胞中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患者性别及FAB分型无明显相关性,与发病年龄及难治/复发显著相关.结论 在AML中hMLH1基因转录水平受基因启动子甲基化调控,且hMLH1基因甲基化差异与白血病发生及进展恶化显著相关.

    作者:邹菁;陈智超;邹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应用综合验光仪验配老视100例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科学、规范、实用的老视验光方法.方法 随机抽取老视患者100例,使用NIDEK ARK700型电脑验光仪进行客观验光,TOPCON VT-10综合验光仪进行主觉验光;采用FCC法测出初始近用附加度数;近用NRA/PRA法对初始近用附加度数精调;根据被测者实际阅读需要,确定被测者老视眼镜的个性化度数.对被测者实际下加度数与年龄相关经验近附加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实际检测下加度数结果与年龄相关经验近附加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科学、规范、实用的老视验光应在精确远用屈光度数的基础上,根据被测眼的实际调节幅度,结合病史和配镜目的,以及被测者实际阅读需要,并通过试戴确定个性化近附加度数.

    作者:曾官鹏;兰长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