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降低合并支气管哮喘肿瘤患者麻醉风险措施探讨

李喜荣;李义贤;孙艳虹;杜少芬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 防治措施, 手术, 麻醉
摘要:目的探讨降低合并支气管哮喘肿瘤患者麻醉风险的措施.方法分析1996年6月至2003年10月对18例合并支气管哮喘肿瘤手术患者的麻醉情况,其中局麻2例,硬膜外阻滞麻醉3例,气管插管全麻13例.结果全组患者麻醉平稳,术中无哮喘发作;17例顺利度过围手术期,1例于术后第2天哮喘发作.结论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和药物,控制适当的麻醉深度及加强麻醉管理是哮喘患者围麻醉期安全的关键.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长春瑞宾加表阿霉素联合治疗晚期转移复发性乳腺癌18例观察

    化疗是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重要手段.国产长春瑞宾(盖诺)作为一代半合成的长春碱类抗癌药物具有广谱的抗癌作用.我院自2000~2003年用NA方案治疗晚期转移复发性乳腺癌18例取得了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耿熠;张鹏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校正激光定位灯的简易方法

    随着放射肿瘤学科的不断发展,治疗照射技术日趋复杂和精细.在治疗计划执行过程中容易出现差错,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使之避免,除采用固定器外,激光定位灯也是必不可少的.如何使激光定位灯发出的激光线束误差小,使摆位简捷、方便、精确、重复性好,校正激光定位灯的方法是关键.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简易方法,现整理如下,请广大同行参考.

    作者:谷晓华;陈国彦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血小板交叉配型及血小板抗体检测改善血小板输注疗效

    目的观察血小板交叉配型输注对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疗效.方法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测定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用SEPSA交叉配型的方法给既往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患者输注血型配合的血小板悬液.结果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及输注血型配合的血小板后,1hCCI、24hCCI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用SEPSA交叉配型方法选出血型配合的血小板输注,可逆转血小板输注无效状态.

    作者:兰光辉;海淑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磁控管在加速器使用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电子直线加速器中,作为微波功率源使用的主要器件是磁控管和速调管.磁控管由于是自激式振荡管,不需要激励源,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40%~60%),使用方便,因而为大多数中低能加速器所采用.我院一台直线加速器已运行十几年,在磁控管应用中,通过总结,我们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作者:樊维民;王策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小细胞肺癌病人化疗的观察与护理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小细胞肺癌的生物学特性,容易发生远处转移,及时进行有效化学治疗极为重要,但由于化疗药物毒性大,副作用多,易引起多数患者恐惧,导致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疗.我们从2000年10月~2003年10月对20例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进行观察护理,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红梅;杨有文;牛昌心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黄炉洗剂治疗尿布皮炎疗效观察

    病人多因意识障碍,衰竭、大小便失禁而发生尿布皮炎[1].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用我院制剂室配制的黄炉洗剂进行治疗,以爽身粉作临床对照.结果显示黄炉洗剂与爽身粉均有效,以黄炉洗剂为优.

    作者:肖瑛;张洁;王雁;张文萍;马鬲利;李宏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125I新型粒子永久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应用与观察

    目的探讨碘125(125I)新型粒子永久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中晚期原发性实体瘤、局限性转移癌,并经放疗、化疗和其它治疗难以控制的病人.配合应用TPS、B超及CT,经皮穿刺永久植入125I粒子进行近距离放疗.植入粒子后经CT检查布粒情况,每2-4周采用胸片、CT及体表肿瘤测量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粒子分布满意率88.0%(22/25);近期总有效率84.0%(21/25);其中CR 28.0%(7/25);PR 56.0%(14/25);NR 16.0%(4/25).出现轻度并发症4例(16.0%).结论此技术简便易行,适应征广,安全有效,无污染易防护,为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增添了新手段.

    作者:付改发;雷光焰;赵竹莲;赵学武;许建秦;白新宽;宋养荣;付民;刘军良;张宁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静脉留置针在腹腔化疗中的应用和护理

    目的为减少病人腹腔穿刺的痛苦,减少腹腔化疗的并发症,更好地为腹部肿瘤病人灌注腹腔化疗.方法我院对130例腹部恶性肿瘤患者实施静脉留置针灌注腹腔化疗.结果 130例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无1例出现并发症,有6例患者出现输注不畅,经调整体位及静脉留针的位置后好转.结论此法操作简便、安全,减少了病人的痛苦,更有助于腹腔化疗的灌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郑艳华;梁晓玲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血清AFU活性测定对原发性肝癌诊断及疗效观察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索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测定对原发性肝癌(PHC)诊断及疗效观察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比色法测定未经治疗的PHC患者(51例)和治疗后的PHC患者(46例)的血清AFU值,并分别与正常人(100例)血清AFU值进行比较.结果两组PHC患者血清AFU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PHC患者中,未经治疗者的血清AFU值高于已经治疗者,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AFU测定对于PHC的诊断及疗效观察都有较理想的应用价值,是一项值得广泛推广的检测指标.

    作者:赵惠柳;劳明;朱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与人文关怀

    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及其治疗手段往往对病人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女性生理与心理的特殊性使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需更多的关怀与支持,使患者能以平稳的心态面对疾病配合治疗;使晚期恶性妇瘤患者在尽可能少的痛苦中走完人生旅程.现将我科2001年9月~2003年9月收治的105例恶性妇瘤患者在施行临床护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整体护理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谭敏;李桂肖;孙小茹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非小细胞肺癌中C-myc和p73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C-myc和p7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NSCLC40例,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组织标本中C-myc和p73蛋白的表达,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C-myc和p73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与在肺癌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与在肺支气管粘膜上皮不典型增生的表达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C-myc蛋白在肺癌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肺支气管粘膜上皮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p73蛋白在上述两组的表达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myc和p73蛋白在肺鳞癌与腺癌的同类癌蛋白阳性表达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C-myc和p73蛋白在肺癌中高、中、低分化阳性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中蛋白阳性表达与无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蛋白阳性表达比较:C-myc阳性表达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p73蛋白阳性表达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癌蛋白表达间的相关性:C-myc与p73两者具有相关性(rn=0.6537,P<0.01).结论 C-myc和p73表达上调均可能是NSCLC发生的重要因素;在肺癌发生、发展中C-myc和p73具有协同作用,推测两者具有诱导细胞增生与抑制细胞凋亡的双重作用;p73蛋白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和肺癌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表达均上调,推测p73上调可能促进肺癌的浸润与转移,这一基因变化可作为肺癌恶化进展、预后不良的动态监控标志物.

    作者:李奇志;张胜名;毛永荣;刘铭球;吴建平;吴昌明;李蓓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环氧酶2(cyclooxygenase-2)与癌症

    近来,前列腺素和环氧酶与癌症的关系受到越多的重视,为癌症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作者:李汾;刘东刚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放射治疗(附19例报告)

    动脉瘤样骨囊肿是骨的瘤样病变,常起始骨表面,是一种少见的瘤样病变.我们对1969年12月~1999年5月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在我科进行放射治疗的19例病人长期随访,报告如下:

    作者:李红;崔书祥;刘秀萍;丛秋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垂体腺瘤的血管生成、c-myc表达与侵袭性的相关意义

    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c-myc表达与肿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应用EnVision二步法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8例垂体腺瘤的MVD、c-myc表达情况;分为侵袭组和非侵袭组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MVD与c-myc的表达强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MVD为6.78± 1.67;非侵袭性垂体腺瘤MVD为3.72± 1.02;差异有显著性(P<0.001).各型垂体腺瘤中c-myc均有表达,总阳性率为37.9%;其中侵袭性垂体腺瘤的阳性率为55.56%,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的阳性率为22.58%.差异有显著性(P<0.05),侵袭性垂体腺瘤c-myc高表达.直线相关分析显示,c-myc表达强度与MVD呈显著正相关(r=0.554,P<0.01).结论侵袭性垂体腺瘤MVD增高、c-myc高表达,是反映垂体瘤侵袭能力及预后的有用指标.侵袭性垂体腺瘤MVD与c-myc表达强度密切相关,提示c-myc表达强度与垂体腺瘤MVD在判定垂体腺瘤侵袭性方面有意义.

    作者:姬传林;孙炜;秦艳平;罗静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电视胸腔镜辅助食管癌切除术效果评价(附7例报告)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VATS)食管癌切除手术方式效果. 方法 1998至2003年采用VATS辅助行食管癌切除术7例,均为上段食管癌,肿瘤长度3cm~8cm.手术分三步:VATS下经右胸游离食管及肿瘤、清扫淋巴结;经上腹部切口游离胃;行颈部食管胃吻合.结果手术时间120~180分钟,平均150分钟;术中胸腔出血50~100ml,无手术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食管癌切除具有不开胸、心肺功能影响小、胸壁完整、术后病人咳嗽排痰有力、肺内并发症少;颈部吻合无胸内吻合口瘘之虑等优点.对于胸上段食管病变、需在颈部吻合食管胃的患者优为适用.

    作者:李俊海;刘茂林;吕澎彪;鲁鸣;杨勇;刘晓栋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PICC静脉置管化疗的护理

    I.N.S.(静脉输液护理协会)终目的是在全世界范围内使所有需要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病人在静脉治疗与花费得到有效的保证.为了合理利用静脉、减少肿瘤病人在化学药物治疗中皮肤及血管伤害和院内交叉感染、保护环境、避免医护人员针刺伤的发生.我们利用PICC(中心静脉导管)静脉置管进行化疗避免了药物对静脉及皮肤的损伤,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和护理的满意度.并针对出现的导管阻塞、皮肤炎性反应、导管脱出、感染等现象采取了相应的护理预防措施.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效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亚丽;李旭英;林荷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胃一点癌1例报告

    一点癌指胃粘膜活检病理诊断为癌,而手术切除标本经病理节段性连续切片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能再发现癌组织,通常认为这是微小胃癌的特殊和罕见表现[1].现报导1例一点癌.

    作者:赵博元;李安兴;任顶会;李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跳跃式转移规律的临床研究

    目的乳腺癌能够跳过低水平(levelⅠ)的淋巴结而直接转移到高水平的淋巴结(levelⅡ、Ⅲ)的现象已经被认识许多年了,称之为跳跃式转移.腋窝淋巴结跳跃式转移发生率大约在5.5%~19.2%之间.认识发生跳跃式转移的重要性在于这类患者如果未行完全腋窝淋巴结清除术将会被错误分期,将不能接受到恰当的辅助治疗,增加了腋窝复发的危险性.由于对于腋窝淋巴结转移途径的认识程度决定着乳腺癌外科手术淋巴结清除的范围,所以对腋窝淋巴结转移模式要有一个清晰、完整、准确的认识.随着前哨淋巴结研究的深入开展,跳过前哨淋巴结的转移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认清跳跃式转移的发生规律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并且可以为哨位淋巴结切检取代全腋窝淋巴结切除在临床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作者:惠锐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MMPs及TIMPs与口腔鳞癌的侵袭和转移

    目的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重要的生物学特征.它通过溶解细胞外基质向外侵袭和转移,在此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atalloproteinases,MMPs)及其组织抑制因子(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 TIMPs)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就口腔鳞癌侵袭转移过程中MMPs和TIMPs的作用、机理作一综述.

    作者:刘流;温玉明;李龙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食管恶性黑色素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4例食管恶性黑色素瘤进行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及特殊染色检测.结果 1例男性,3例女性,平均年龄54岁,食管中段2例,下段2例.瘤细胞异型性明显呈梭形,圆形、不规则型,以梭形细胞为主.胞核体积大,核仁清晰、核小、染色质深染,细胞内、细胞间散在大量不规则分布的黄棕色颗粒,部分区域密集,EMA阴性,Keratin阳性,Vimentin阴性,S-100阳性,HMB45阳性,LCA阴性,特殊染色(Fontama-Masson,银浸法),黑色素及嗜银细胞颗粒,呈黑色弥漫分布于瘤细胞浆内及细胞间,4例分别随访1~3年,均未见转移.结论食管恶性黑色素瘤是间叶组织肿瘤的一种特殊类型,好发于皮肤、足跟部、视网膜等,发生于食管罕见,研究熟悉其形态特征对避免误诊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江涛;戴翠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