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食管恶性黑色素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李江涛;戴翠华

关键词:食管, 恶性黑色素瘤,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鉴别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4例食管恶性黑色素瘤进行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及特殊染色检测.结果 1例男性,3例女性,平均年龄54岁,食管中段2例,下段2例.瘤细胞异型性明显呈梭形,圆形、不规则型,以梭形细胞为主.胞核体积大,核仁清晰、核小、染色质深染,细胞内、细胞间散在大量不规则分布的黄棕色颗粒,部分区域密集,EMA阴性,Keratin阳性,Vimentin阴性,S-100阳性,HMB45阳性,LCA阴性,特殊染色(Fontama-Masson,银浸法),黑色素及嗜银细胞颗粒,呈黑色弥漫分布于瘤细胞浆内及细胞间,4例分别随访1~3年,均未见转移.结论食管恶性黑色素瘤是间叶组织肿瘤的一种特殊类型,好发于皮肤、足跟部、视网膜等,发生于食管罕见,研究熟悉其形态特征对避免误诊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转染HCV核心基因后对人胆管癌细胞中hTERT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hepatitis C virus core gene,HCV C基因)调控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基因表达在肝门部胆管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将构建成功的HCVC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HCV-C和空载体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共转染人胆管正常上皮细胞(human normal biliary epithelial cells,BEC)和胆管癌细胞QBC939,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转染后细胞内hTERT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pcDNAHCV-C在BEC和QBC939细胞中的转染率为16%和32%,转染HCV C基因的BEC组表达hTERT mRNA,而转染空载体的BEC不表达hTERT mRNA;表达HCV C蛋白QBC939中hTERT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空载体组.结论转染的HCV C基因可以上调hTERT基因的表达,可能与肝门部胆管癌发生有关.

    作者:李志花;陈汝福;谢德荣;林显敢;姚和瑞;陈岱佳;梁新文;刘天浩;江志敏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力尔凡联合化疗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47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力尔凡联合化疗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47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化疗加力尔凡组(23例),和对照组(24例).结果力尔凡联合化疗组CR7例,PR12例,NC3例,PD1例.有效率82.6%.单独化疗组(对照组),CR5例,PR9例,NC7例,PD3例.有效率58.3%,二组差异显著.结论力尔凡联合化疗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作者:柯红;王小松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原因及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原因及预防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94~2003年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胰瘘发生的因素和采取的治疗方法进行总结.结果胰瘘与吻合技术有关,胰瘘的发生与残胰断面的处理以及胰实质的坚硬度、胰管的直径有关;胰管内支撑引流可预防PD术后胰瘘.结论胰管内支撑引流和良好的胰切面血供是预防PD术后胰瘘的关键.

    作者:张新俊;莫一我;王彦坤;孙志为;金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长春瑞宾加表阿霉素联合治疗晚期转移复发性乳腺癌18例观察

    化疗是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重要手段.国产长春瑞宾(盖诺)作为一代半合成的长春碱类抗癌药物具有广谱的抗癌作用.我院自2000~2003年用NA方案治疗晚期转移复发性乳腺癌18例取得了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耿熠;张鹏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治疗

    目的探讨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的治疗方式.方法分析81例病例资料,采用治疗方法为手术(S)、手术加放疗(S+R)、手术加化疗(S+C)、单纯放疗(R)、放化疗(R+C).结果 (S)11例,(S+R)18例,(S+C)5例,(R)19例,(R+C)28例.手术包括单侧颈清30例,双侧颈清2例,局部切除2例.放射治疗剂量为40Gy~75Gy.全组5年总生存率为59.26%.中上颈部转移者5年生存率65.7%,其中转移性低分化癌的治疗方式为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转移性鳞癌则以手术为主;转移性腺癌以手术为主,其中的乳头状腺癌采用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式,其5年生存率分别为62.5%、71.43%、62.5%.锁骨上区转移癌以化疗及放疗为主,5年生存率为28.57%.转移灶的部位、N分期、综合治疗及放疗范围影响5年生存率.结论对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的治疗,应根据淋巴结转移的部位和病理类型决定.

    作者:王朝晖;樊晋川;陈建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中山市1970年~1999年喉癌发病趋势分析

    目的探讨1970~1999年期间中山市喉癌发病状况及其趋势,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中山市1970~1999年期间肿瘤登记资料中的喉癌发病资料,统计分析其发病数、发病粗率、中国与世界标化发病率等指标.结果 1995~1999年期间中山市喉癌男、女与合计世界标化发病率分别为5.83/105、0.67/105、2.97/105,且1970~1999年期间其发病率具有明显上升趋势.结论与国外相比,虽然中山市喉癌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但与同期中国农村试点相比,则处于较高水平,提示中山市应加强喉癌的防治.

    作者:卢善婷;魏矿荣;余炳辉;陈振雄;梁智恒;何方方;欧小文;郑婉碧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校正激光定位灯的简易方法

    随着放射肿瘤学科的不断发展,治疗照射技术日趋复杂和精细.在治疗计划执行过程中容易出现差错,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使之避免,除采用固定器外,激光定位灯也是必不可少的.如何使激光定位灯发出的激光线束误差小,使摆位简捷、方便、精确、重复性好,校正激光定位灯的方法是关键.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简易方法,现整理如下,请广大同行参考.

    作者:谷晓华;陈国彦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平消胶囊治疗乳腺增生性改变6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平消胶囊治疗乳腺增生性改变的疗效.方法全部病例治疗前均经临床检查及近红外线乳腺透照检查或B超、X线钼钯检查,诊断为乳腺增生性改变,其中治疗组60例,采用西安正大制药有限公司的平消胶囊,口服治疗,每日3次,每次4~6粒,服药一个月.对照组60例,采用乳癖消口服,每日3次,每次5粒,服药一个月.治疗后仍采用临床检查,近红外线乳腺透照,B超或X线钼钯检查,并观察疗效.结果平消胶囊治疗乳腺增生性改变的总有效率为95%,而对照组为41%.结论平消胶囊治疗乳腺增生性改变疗效好,治愈率高,毒副作用少,可作为治疗乳腺增生性改变的首选药物.

    作者:郑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成人隐睾内胚窦瘤3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目的报道3例成人隐睾内胚窦瘤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对此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详细分析.结果内胚窦瘤病人的血清AFP高于正常,组织结构以疏松网状结构、嗜酸性透明小体、腺泡状和腺管状结构、S-D小体为常见,免疫组化AFP、CK、Vimentin均为阳性,AAT两例阳性,CEA、hCG三例均阴性.结论检测血清中AFP对内胚窦瘤的早期诊断、监测肿瘤是否复发转移有重要价值,确诊主要依靠病理诊断.

    作者:梁粉花;戴翠华;付青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小细胞肺癌病人化疗的观察与护理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小细胞肺癌的生物学特性,容易发生远处转移,及时进行有效化学治疗极为重要,但由于化疗药物毒性大,副作用多,易引起多数患者恐惧,导致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疗.我们从2000年10月~2003年10月对20例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进行观察护理,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红梅;杨有文;牛昌心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血清AFU活性测定对原发性肝癌诊断及疗效观察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索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测定对原发性肝癌(PHC)诊断及疗效观察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比色法测定未经治疗的PHC患者(51例)和治疗后的PHC患者(46例)的血清AFU值,并分别与正常人(100例)血清AFU值进行比较.结果两组PHC患者血清AFU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PHC患者中,未经治疗者的血清AFU值高于已经治疗者,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AFU测定对于PHC的诊断及疗效观察都有较理想的应用价值,是一项值得广泛推广的检测指标.

    作者:赵惠柳;劳明;朱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口腔癌的颈淋巴结处理

    口腔粘膜发生的鳞状细胞癌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初诊病例约20%左右临床触诊即发现有转移存在.一旦出现转移,必然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因此,口腔癌的治疗除要认真处理好原发灶外,处理好颈淋巴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作者:马大权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125I新型粒子永久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应用与观察

    目的探讨碘125(125I)新型粒子永久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中晚期原发性实体瘤、局限性转移癌,并经放疗、化疗和其它治疗难以控制的病人.配合应用TPS、B超及CT,经皮穿刺永久植入125I粒子进行近距离放疗.植入粒子后经CT检查布粒情况,每2-4周采用胸片、CT及体表肿瘤测量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粒子分布满意率88.0%(22/25);近期总有效率84.0%(21/25);其中CR 28.0%(7/25);PR 56.0%(14/25);NR 16.0%(4/25).出现轻度并发症4例(16.0%).结论此技术简便易行,适应征广,安全有效,无污染易防护,为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增添了新手段.

    作者:付改发;雷光焰;赵竹莲;赵学武;许建秦;白新宽;宋养荣;付民;刘军良;张宁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放射治疗(附19例报告)

    动脉瘤样骨囊肿是骨的瘤样病变,常起始骨表面,是一种少见的瘤样病变.我们对1969年12月~1999年5月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在我科进行放射治疗的19例病人长期随访,报告如下:

    作者:李红;崔书祥;刘秀萍;丛秋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食管恶性黑色素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4例食管恶性黑色素瘤进行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及特殊染色检测.结果 1例男性,3例女性,平均年龄54岁,食管中段2例,下段2例.瘤细胞异型性明显呈梭形,圆形、不规则型,以梭形细胞为主.胞核体积大,核仁清晰、核小、染色质深染,细胞内、细胞间散在大量不规则分布的黄棕色颗粒,部分区域密集,EMA阴性,Keratin阳性,Vimentin阴性,S-100阳性,HMB45阳性,LCA阴性,特殊染色(Fontama-Masson,银浸法),黑色素及嗜银细胞颗粒,呈黑色弥漫分布于瘤细胞浆内及细胞间,4例分别随访1~3年,均未见转移.结论食管恶性黑色素瘤是间叶组织肿瘤的一种特殊类型,好发于皮肤、足跟部、视网膜等,发生于食管罕见,研究熟悉其形态特征对避免误诊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江涛;戴翠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静脉留置针在腹腔化疗中的应用和护理

    目的为减少病人腹腔穿刺的痛苦,减少腹腔化疗的并发症,更好地为腹部肿瘤病人灌注腹腔化疗.方法我院对130例腹部恶性肿瘤患者实施静脉留置针灌注腹腔化疗.结果 130例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无1例出现并发症,有6例患者出现输注不畅,经调整体位及静脉留针的位置后好转.结论此法操作简便、安全,减少了病人的痛苦,更有助于腹腔化疗的灌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郑艳华;梁晓玲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甲状腺术后颈部伤口血肿的诊治

    目的探讨甲状腺术后颈部伤口血肿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至2002年间的甲状腺手术病例共3031例中发生术后颈部伤口血肿的病例并文献复习.结果 3031个病例中共有10例发生术后颈部伤口血肿,均再次行手术处理伤口血肿,其中1例行气管切开术,1例死亡,9例治愈.结论临床上对该并发症应有足够的认识,以期早期诊断.早期诊断是降低甲状腺术后颈部伤口血肿导致死亡的关键.及时果断的外科手术处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张辉民;黄文涛;马日新;伍国号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跳跃式转移规律的临床研究

    目的乳腺癌能够跳过低水平(levelⅠ)的淋巴结而直接转移到高水平的淋巴结(levelⅡ、Ⅲ)的现象已经被认识许多年了,称之为跳跃式转移.腋窝淋巴结跳跃式转移发生率大约在5.5%~19.2%之间.认识发生跳跃式转移的重要性在于这类患者如果未行完全腋窝淋巴结清除术将会被错误分期,将不能接受到恰当的辅助治疗,增加了腋窝复发的危险性.由于对于腋窝淋巴结转移途径的认识程度决定着乳腺癌外科手术淋巴结清除的范围,所以对腋窝淋巴结转移模式要有一个清晰、完整、准确的认识.随着前哨淋巴结研究的深入开展,跳过前哨淋巴结的转移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认清跳跃式转移的发生规律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并且可以为哨位淋巴结切检取代全腋窝淋巴结切除在临床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作者:惠锐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健择、卡铂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健择、卡铂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性.方法对50例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方法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采用健择1000mg/m2第1、8天静脉滴注,卡铂300mg/m2第1天静脉滴注,4周为一周期;对照组足叶乙甙0.1/m2第1、2、3天静脉滴注,卡铂300mg/m2第1天静脉滴注,3周为1周期;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25例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8例,总有效率56%,中位缓解期3.8 月;对照组25例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7例,有效率36%.结论健择、卡铂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效果较好.

    作者:许真;严丽;陈玲;寇长元;崔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小剂量FP方案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低剂量氟脲嘧啶(5-FU)持续输注联合低剂量顺铂(DDP)方案治疗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5-FU200mg/m2/d,持续静脉输注3~4周.DDP6mg/m2/d,静脉输注1小时,每周用5d,连用3~4周.以上方案连用二周期为一疗程,化疗后休息1个月评定疗效.结果全组34例,总有效率为64.71%,其中PR22例.胃癌、食管癌、结肠癌、胰腺癌的有效率分别为:62.50%、100.00%、33.33%、50.00%;中位缓解期4.8个月(2~9个月).没有Ⅲ°~Ⅳ°毒副反应.结论低剂量5-FU持续输注联合低剂量DDP方案治疗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是一个有效低毒的化疗方案.

    作者:郭建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