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安;李纯义;张洁;王颖栋
目的肾胚瘤是一种较常见的儿科实体肿瘤,该肿瘤的发生与抑癌基因WT1密切相关.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脂质体介导转染法将WT1cDNA导入G401细胞,研究WT1基因对G401细胞生长凋亡及致瘤性的作用.方法通过Western blot检测WT1基因在肾胚瘤中的表达、采用碘化丙锭(PI)染色法检测G401细胞的凋亡情况、并且对G401的致瘤性进行分析,探讨WT1基因在肾胚瘤发生及治疗中的作用.结果 WT1 cDNA可诱导G401细胞凋亡,并且使其致瘤性有所降低.结论该结果为确定WT1在肾胚瘤病因方面的作用、为肾胚瘤的基因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作者:胡兰;姜又红;舒红;魏雷震;任常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4例食管恶性黑色素瘤进行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及特殊染色检测.结果 1例男性,3例女性,平均年龄54岁,食管中段2例,下段2例.瘤细胞异型性明显呈梭形,圆形、不规则型,以梭形细胞为主.胞核体积大,核仁清晰、核小、染色质深染,细胞内、细胞间散在大量不规则分布的黄棕色颗粒,部分区域密集,EMA阴性,Keratin阳性,Vimentin阴性,S-100阳性,HMB45阳性,LCA阴性,特殊染色(Fontama-Masson,银浸法),黑色素及嗜银细胞颗粒,呈黑色弥漫分布于瘤细胞浆内及细胞间,4例分别随访1~3年,均未见转移.结论食管恶性黑色素瘤是间叶组织肿瘤的一种特殊类型,好发于皮肤、足跟部、视网膜等,发生于食管罕见,研究熟悉其形态特征对避免误诊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江涛;戴翠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平消胶囊治疗乳腺增生性改变的疗效.方法全部病例治疗前均经临床检查及近红外线乳腺透照检查或B超、X线钼钯检查,诊断为乳腺增生性改变,其中治疗组60例,采用西安正大制药有限公司的平消胶囊,口服治疗,每日3次,每次4~6粒,服药一个月.对照组60例,采用乳癖消口服,每日3次,每次5粒,服药一个月.治疗后仍采用临床检查,近红外线乳腺透照,B超或X线钼钯检查,并观察疗效.结果平消胶囊治疗乳腺增生性改变的总有效率为95%,而对照组为41%.结论平消胶囊治疗乳腺增生性改变疗效好,治愈率高,毒副作用少,可作为治疗乳腺增生性改变的首选药物.
作者:郑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化疗是治疗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化疗药物具有很强的细胞毒作用,临床上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毒副反应及组织脏器的损伤.因此,化疗病人的护理是完成化疗计划的保证.
作者:张跃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近来,前列腺素和环氧酶与癌症的关系受到越多的重视,为癌症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作者:李汾;刘东刚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降低合并支气管哮喘肿瘤患者麻醉风险的措施.方法分析1996年6月至2003年10月对18例合并支气管哮喘肿瘤手术患者的麻醉情况,其中局麻2例,硬膜外阻滞麻醉3例,气管插管全麻13例.结果全组患者麻醉平稳,术中无哮喘发作;17例顺利度过围手术期,1例于术后第2天哮喘发作.结论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和药物,控制适当的麻醉深度及加强麻醉管理是哮喘患者围麻醉期安全的关键.
作者:李喜荣;李义贤;孙艳虹;杜少芬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VATS)食管癌切除手术方式效果. 方法 1998至2003年采用VATS辅助行食管癌切除术7例,均为上段食管癌,肿瘤长度3cm~8cm.手术分三步:VATS下经右胸游离食管及肿瘤、清扫淋巴结;经上腹部切口游离胃;行颈部食管胃吻合.结果手术时间120~180分钟,平均150分钟;术中胸腔出血50~100ml,无手术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食管癌切除具有不开胸、心肺功能影响小、胸壁完整、术后病人咳嗽排痰有力、肺内并发症少;颈部吻合无胸内吻合口瘘之虑等优点.对于胸上段食管病变、需在颈部吻合食管胃的患者优为适用.
作者:李俊海;刘茂林;吕澎彪;鲁鸣;杨勇;刘晓栋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力尔凡联合化疗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47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化疗加力尔凡组(23例),和对照组(24例).结果力尔凡联合化疗组CR7例,PR12例,NC3例,PD1例.有效率82.6%.单独化疗组(对照组),CR5例,PR9例,NC7例,PD3例.有效率58.3%,二组差异显著.结论力尔凡联合化疗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作者:柯红;王小松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比较NC方案与NP方案治疗晚期(Ⅲb-Ⅳ)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人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 60例晚期NSCLC随机分成NC组(30例)接受NC方案(盖诺+卡铂),NP组(30例)接受NP方案(盖诺+顺铂)治疗.结果 NC、NP组近期疗效(CR+PR)分别为43.3%、36.7%,无显著性差异(P>0.05).NC组患者生存质量明显优于NP组(P<0.05),NP组的Ⅲ度以上恶心呕吐发生率比NC组高,NC组的Ⅲ°-Ⅳ°骨髓抑制比NP组严重(P<0.05),两组生存率相似.结论 NP方案和NC方案治疗晚期NSCLC疗效相近,生存率相似,毒性反应不尽相同,但NC方案胃肠道反应轻,生存质量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陈焕伟;许德明;凌华海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检测恶性肿瘤血清中癌相关抗原(CA19-9、CA125、CA15-3),以及恶性肿瘤相关物质群(TSGF).评价其对恶性肿瘤的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检测316例恶性肿瘤及30例健康人血清中CA19-9、CA125、CA15-3及TSGF的含量.结果 TSGF在恶性肿瘤组中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其差异有显著性(P<0.01),敏感性为80.4%,特异性达96.7%,准确性为81.8%.恶性肿瘤组中CA19-9、CA125、CA15~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四项联合检查的敏感性及准确性均较单项检测高,其中在卵巢癌组中的敏感性高达91.3%,其次为肺癌组,为86.8%.结论血清恶性肿瘤标志物的单项检测对某些肿瘤有显著意义,但联合检测对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及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更有价值.
作者:王英;黄文成;黄玲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小细胞肺癌的生物学特性,容易发生远处转移,及时进行有效化学治疗极为重要,但由于化疗药物毒性大,副作用多,易引起多数患者恐惧,导致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疗.我们从2000年10月~2003年10月对20例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进行观察护理,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红梅;杨有文;牛昌心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微波凝固技术主要应用于术中止血和切割[1].一九九二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董宝玮教授与航天工业总公司共同研究超声引导微波凝固治疗技术,实现了对微波热场的球形调控.对于直径5.0cm以内的肝肿瘤实现了一次性原位整体灭活[2].2003年6月以来我们共行肝癌凝固治疗手术45例67个肿瘤、肝血管瘤4例收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该技术我国走在世界前列,由于该治疗技术开展时间较短手术操作没有共同的标准且不尽相同,为相互交流现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李杰;李树旺;谌霓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白花蛇舌草联合化疗药物腹腔内灌注对恶性腹水的疗效.方法采用腹腔穿刺灌注白花蛇舌草、顺铂与单用顺铂疗效对照.结果白花蛇舌草+顺铂组40例,有效率60%,化疗组顺铂41.7%(P<0.05).结论腹腔灌注白花蛇舌草+化疗药物,疗效明显优于腹腔单纯灌注化疗药物,白花蛇舌草腹腔内灌注不失为治疗恶性腹水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罗丽莹;张涵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NP方案治疗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评价其临床应用的可靠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34例,男25例,女9例.病理类型为腺癌19例,鳞癌15例,ⅢB期11例,Ⅳ期23例;初治26例,复治8例.结果部分缓解(PR)15例,稳定(SD)7例,进展(PD)12例,总有效率(RR)45.0%.毒性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发生率85.0%,Ⅲ度、Ⅳ度为26.0%,静脉炎发生率为53.0%.结论 NP方案治疗ⅢB/Ⅳ期NSCLC疗效可靠,毒性反应能够耐受,安全性较好,价格相对便宜,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NSCLC的方案.
作者:朱朝勇;马婕;张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胶质瘤是颅内肿瘤中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因其临床表现与其它颅内占位性病变有相似之处,颅脑CT和MRI扫描检查有时与颅内其它疾病不易鉴别,易造成误诊误治.我院自1994~2002年8月间共有30例颅内其它疾病被误诊为胶质瘤,大部分病人均行颅脑CT和MRI扫描检查,正确诊断多经手术和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现将误诊原因及对策分析如下:
作者:许炎武;杨家应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重要的生物学特征.它通过溶解细胞外基质向外侵袭和转移,在此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atalloproteinases,MMPs)及其组织抑制因子(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 TIMPs)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就口腔鳞癌侵袭转移过程中MMPs和TIMPs的作用、机理作一综述.
作者:刘流;温玉明;李龙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动脉瘤样骨囊肿是骨的瘤样病变,常起始骨表面,是一种少见的瘤样病变.我们对1969年12月~1999年5月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在我科进行放射治疗的19例病人长期随访,报告如下:
作者:李红;崔书祥;刘秀萍;丛秋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甲状腺微癌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其生物学行为及诊断要点.方法对我院1990~2002年间经病理确诊的62例甲状腺微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例患者中,女性51例(82.3%),男性11例(17.7%);年龄小15岁,大72岁;术前确诊7例(11.3%);合并甲状腺良性病变53例(85.5%),其中合并桥本氏病或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16例(25.8%);结节性甲状腺肿21例(33.9%);甲状腺瘤9例(14.5%);甲状腺机能亢进7例(14.5%).发生颈淋巴结转移5例(8.1%).结论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改进,术前确诊率有望提高.
作者:殷禹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联合醛氢叶酸和氟脲嘧啶持续静脉滴注治疗晚期食道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经病理组织学诊断的晚期食道癌35例,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法国赛诺菲公司生产,商品名为乐沙定Eloxatin)130mg/m2静脉滴注2h,第1天;醛氢叶酸(LV)200mg/m2,静脉滴注2h,随后氟脲嘧啶(5-Fu)375mg/m2静脉推注10min,再接5-Fu 3.0g/m2用输液泵连续滴注120h,21天为1周期.所有患者至少接受2个周期的治疗.结果 35例均可评价疗效,总有效率57.1%.初治病例22例,有效率63.6%.复治病例13例,有效率46.2%.主要不良反应为神经毒性,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泻,粘膜炎等.无治疗相关死亡者.结论 L-OHP联合LV和5-Fu持续滴注治疗晚期食道癌患者,缓解率较高,毒性相对较低,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作者:刘冬生;谢敏明;黄举鹏;郑敏相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一点癌指胃粘膜活检病理诊断为癌,而手术切除标本经病理节段性连续切片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能再发现癌组织,通常认为这是微小胃癌的特殊和罕见表现[1].现报导1例一点癌.
作者:赵博元;李安兴;任顶会;李蓉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