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大权
化疗是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重要手段.国产长春瑞宾(盖诺)作为一代半合成的长春碱类抗癌药物具有广谱的抗癌作用.我院自2000~2003年用NA方案治疗晚期转移复发性乳腺癌18例取得了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耿熠;张鹏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小细胞肺癌的生物学特性,容易发生远处转移,及时进行有效化学治疗极为重要,但由于化疗药物毒性大,副作用多,易引起多数患者恐惧,导致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疗.我们从2000年10月~2003年10月对20例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进行观察护理,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红梅;杨有文;牛昌心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胰腺癌动脉灌注化疗结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疗效.方法对30例胰腺癌先行动脉灌注化疗,2周后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每次5~6Gy,共7~8次.结果有效率(CR+PR)为70%,1、2年生存率分别为73.3%、36.7%.结论动脉灌注化疗结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一种对胰腺癌较有效的治疗方法,有必要对其作进一步研究.
作者:贾锋;马龙广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膀胱癌组织中的MMP-2与nm23-H1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析63例手术切除膀胱癌中MMP-2与nm23-H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MMP-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与乳头状瘤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表达与肿瘤分级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nm23-H1蛋白表达与肿瘤分期呈负相关,在肿瘤组织中随TCCB临床病理分期升高,MMP-2表达增高趋势有显著性差异,而nm23-H1的表达随TCCB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呈现降低趋势,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膀胱癌转移相关基因表达并分析其表达的相互关系,有助于判断膀胱癌的转移潜能及指导术后干预治疗.
作者:郭汉斌;陈秀玲;薄爱华;张晓丽;邢立强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简称PET)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核医学显像领域先进的、准确性较高的显像技术,其标记的放射性核素都是构成人体代谢所必需物质的元素,如11C、13N、15O、18F等,目前应用较多的是标记18F 的FDG-PET。FDG-PET成像原理[1]是:能够发射正电子的18F标记物棗脱氧葡萄糖(18F-2-Fluoro-2-deoxy-D-glucose,FDG)被引入机体后,在组织细胞中释放出正电子,正电子湮没辐射产生方向相反能量相等(511Kev)的γ射线,在体外被成对的探测器接收,经计算机处理即可重建出FDG在体内的代谢分布图。PET是目前唯一可以了解组织分子生物学代谢改变的影像技术,是诊断和指导治疗肿瘤和神经精神疾病非常有效的手段;在评价心肌活力,诊断心肌缺血等方面,也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高明;余海峰;刘雷;徐本义;于洋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为减少病人腹腔穿刺的痛苦,减少腹腔化疗的并发症,更好地为腹部肿瘤病人灌注腹腔化疗.方法我院对130例腹部恶性肿瘤患者实施静脉留置针灌注腹腔化疗.结果 130例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无1例出现并发症,有6例患者出现输注不畅,经调整体位及静脉留针的位置后好转.结论此法操作简便、安全,减少了病人的痛苦,更有助于腹腔化疗的灌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郑艳华;梁晓玲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白花蛇舌草联合化疗药物腹腔内灌注对恶性腹水的疗效.方法采用腹腔穿刺灌注白花蛇舌草、顺铂与单用顺铂疗效对照.结果白花蛇舌草+顺铂组40例,有效率60%,化疗组顺铂41.7%(P<0.05).结论腹腔灌注白花蛇舌草+化疗药物,疗效明显优于腹腔单纯灌注化疗药物,白花蛇舌草腹腔内灌注不失为治疗恶性腹水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罗丽莹;张涵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在我国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且发病率逐年上升,呈年轻化趋势.现在,乳腺癌早期诊断病例的增加和综合治疗的进展,患者多能长期生存,甚至获得治愈,乳腺癌是目前临床治疗效果佳的实体肿瘤之一.根治性手术切除仍是国内治疗乳腺主要的手段.因此,乳房缺如(全切除)或乳房毁形(部分切除)的病例持续增加,形成了术后长期生存与心理压力的巨大反差.有资料显示,乳房再造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乳腺肿瘤切除加放疗或单纯乳房切除的患者[1].国内研究还显示,41.94%乳腺癌根治术后的患者对乳房再造持积极态度,要求乳房再造的患者呈增多趋势[1].截止目前,乳房再造是唯一能解决由乳房切除引起自我形象改变的途径和恢复女性第二性特征的手术[1].
作者:余建军;温景亮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比较NC方案与NP方案治疗晚期(Ⅲb-Ⅳ)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人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 60例晚期NSCLC随机分成NC组(30例)接受NC方案(盖诺+卡铂),NP组(30例)接受NP方案(盖诺+顺铂)治疗.结果 NC、NP组近期疗效(CR+PR)分别为43.3%、36.7%,无显著性差异(P>0.05).NC组患者生存质量明显优于NP组(P<0.05),NP组的Ⅲ度以上恶心呕吐发生率比NC组高,NC组的Ⅲ°-Ⅳ°骨髓抑制比NP组严重(P<0.05),两组生存率相似.结论 NP方案和NC方案治疗晚期NSCLC疗效相近,生存率相似,毒性反应不尽相同,但NC方案胃肠道反应轻,生存质量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陈焕伟;许德明;凌华海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耳后皮瓣在眼睑恶性肿瘤切除后所致眼睑及周围组织缺损一期修复的临床应用.方法本组8例眼睑恶性肿瘤切除后所致眼睑及周围组织缺损,用带血管蒂耳后皮瓣一期修复(缺损大小25mm×25mm~65mm×60mm).结果 1例皮瓣表皮坏死.所有病例均取得较好外观,均保存视力.1例失访,7例获得随访.1例死于局部复发.结论耳后皮瓣具有血供可靠,供瓣区隐蔽,厚薄适中,操作方便等优点,术后形态恢复较满意,是修复眼睑大面积缺损的一个理想选择.
作者:周晓;李赞;喻建军;黄文孝;戴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在电子直线加速器中,作为微波功率源使用的主要器件是磁控管和速调管.磁控管由于是自激式振荡管,不需要激励源,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40%~60%),使用方便,因而为大多数中低能加速器所采用.我院一台直线加速器已运行十几年,在磁控管应用中,通过总结,我们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作者:樊维民;王策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一点癌指胃粘膜活检病理诊断为癌,而手术切除标本经病理节段性连续切片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能再发现癌组织,通常认为这是微小胃癌的特殊和罕见表现[1].现报导1例一点癌.
作者:赵博元;李安兴;任顶会;李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重要的生物学特征.它通过溶解细胞外基质向外侵袭和转移,在此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atalloproteinases,MMPs)及其组织抑制因子(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 TIMPs)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就口腔鳞癌侵袭转移过程中MMPs和TIMPs的作用、机理作一综述.
作者:刘流;温玉明;李龙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1970~1999年期间中山市喉癌发病状况及其趋势,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中山市1970~1999年期间肿瘤登记资料中的喉癌发病资料,统计分析其发病数、发病粗率、中国与世界标化发病率等指标.结果 1995~1999年期间中山市喉癌男、女与合计世界标化发病率分别为5.83/105、0.67/105、2.97/105,且1970~1999年期间其发病率具有明显上升趋势.结论与国外相比,虽然中山市喉癌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但与同期中国农村试点相比,则处于较高水平,提示中山市应加强喉癌的防治.
作者:卢善婷;魏矿荣;余炳辉;陈振雄;梁智恒;何方方;欧小文;郑婉碧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双灵固本散是由灵芝子实体提取精粉与灵芝孢子粉配伍合成,是一种抗肿瘤理想中成药,符合WTO提出的放化疗保护剂条例.由于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应用范围广,疗效高,近60%的恶性肿瘤病人接受放射治疗.但是如何在放疗中增强放射治疗的靶性及减少放疗损伤是放疗中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对232例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患者联用双灵固本散疗效进行总结.
作者:任武生;王圣忠;陈金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口腔粘膜发生的鳞状细胞癌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初诊病例约20%左右临床触诊即发现有转移存在.一旦出现转移,必然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因此,口腔癌的治疗除要认真处理好原发灶外,处理好颈淋巴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作者:马大权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c-myc表达与肿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应用EnVision二步法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8例垂体腺瘤的MVD、c-myc表达情况;分为侵袭组和非侵袭组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MVD与c-myc的表达强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MVD为6.78± 1.67;非侵袭性垂体腺瘤MVD为3.72± 1.02;差异有显著性(P<0.001).各型垂体腺瘤中c-myc均有表达,总阳性率为37.9%;其中侵袭性垂体腺瘤的阳性率为55.56%,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的阳性率为22.58%.差异有显著性(P<0.05),侵袭性垂体腺瘤c-myc高表达.直线相关分析显示,c-myc表达强度与MVD呈显著正相关(r=0.554,P<0.01).结论侵袭性垂体腺瘤MVD增高、c-myc高表达,是反映垂体瘤侵袭能力及预后的有用指标.侵袭性垂体腺瘤MVD与c-myc表达强度密切相关,提示c-myc表达强度与垂体腺瘤MVD在判定垂体腺瘤侵袭性方面有意义.
作者:姬传林;孙炜;秦艳平;罗静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降低合并支气管哮喘肿瘤患者麻醉风险的措施.方法分析1996年6月至2003年10月对18例合并支气管哮喘肿瘤手术患者的麻醉情况,其中局麻2例,硬膜外阻滞麻醉3例,气管插管全麻13例.结果全组患者麻醉平稳,术中无哮喘发作;17例顺利度过围手术期,1例于术后第2天哮喘发作.结论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和药物,控制适当的麻醉深度及加强麻醉管理是哮喘患者围麻醉期安全的关键.
作者:李喜荣;李义贤;孙艳虹;杜少芬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微波凝固技术主要应用于术中止血和切割[1].一九九二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董宝玮教授与航天工业总公司共同研究超声引导微波凝固治疗技术,实现了对微波热场的球形调控.对于直径5.0cm以内的肝肿瘤实现了一次性原位整体灭活[2].2003年6月以来我们共行肝癌凝固治疗手术45例67个肿瘤、肝血管瘤4例收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该技术我国走在世界前列,由于该治疗技术开展时间较短手术操作没有共同的标准且不尽相同,为相互交流现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李杰;李树旺;谌霓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血小板交叉配型输注对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疗效.方法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测定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用SEPSA交叉配型的方法给既往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患者输注血型配合的血小板悬液.结果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及输注血型配合的血小板后,1hCCI、24hCCI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用SEPSA交叉配型方法选出血型配合的血小板输注,可逆转血小板输注无效状态.
作者:兰光辉;海淑珍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