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亚灵;鲁华
目的 探讨微创导管穿刺置入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有效性、安全性、微创性.方法 微创导管穿刺置入胸腔闭式引流19例,传统皮肤切开胸腔闭式引流22例,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并发症及愈后疤痕.结果 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 > 0.05),均显示良好效果;试验组置管时出血、疼痛等并发症少于对照组,愈合疤痕小.结论 微创导管穿刺置入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是一种更加简单、安全和同样有效的方法.
作者:乔杰奇;余婷婷;邱劲松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氯替泼诺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的抗炎效果.方法 对32例患双眼白内障术后患者左右眼分别应用氯替泼诺+妥布霉素眼液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局部滴眼治疗,对抗炎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两种药物组间眼不适感、眼球充血、角膜及前房炎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在对眼压影响方面,氯替泼诺+妥布霉素眼液对眼压影响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相对更安全.结论 氯替泼诺眼液+妥布霉素眼液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抗炎效果相同,不良反应少,可作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的常规用药.
作者:胡茵 刊期: 2010年第03期
DNA拓扑异构酶IIα(topoisomerase Ⅱα,topoⅡα)是DNA代谢过程中重要核酶.因其特有的生物学功能,topoⅡα已成为许多抗癌药物的作用靶点.在乳腺癌的治疗中,作为蒽环类抗癌药物的作用靶点,topoⅡα可以作为蒽环类药物的疗效预测指标以及可能作为乳腺癌预后指标.本文介绍topoⅡα作为抗癌药物作用靶点的作用机制及其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庹有林;刘锦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系统评价髋关节置换术后经硬膜外与经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根据Cochrane 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OVID、EMbase、PubMed、CNKI、VIP、CBM等数据库,收集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同时筛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评价其方法学质量,并采用RevMan 5.0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8个RCT,包括435例患者.按镇痛方法和测量指标进行亚组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4、12、24、48 h的镇痛效果均优于静脉自控镇痛(PCIA),住院时间短于PCIA;恶心、呕吐、低血压等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PCI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PCEA的镇痛效果、康复速度和总体满意度均优于PCIA.但本系统评价纳入研究病例数有限,且偏倚情况不确定,尚期待开展更多设计严谨的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作者:彭珠峰;王婷婷;周程辉;刘斌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针对神经外科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的因素,有目的 地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病房医院感染患者18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神经外科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患者年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以及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和知识缺乏等因素有关.结论 加强神经外科病房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是减少神经外科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率的重要干预措施.
作者:康海燕;赵文芳;刘雪梅;何小玉;陈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本文通过对顺式阿曲库铵的理化特性、代谢途径、药效观察、不同注药方式、不同人群及国内外麻醉诱导期的研究的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结果 发现,顺式阿曲库铵作为一种新型的中时效非去极化肌松药, 安全治疗窗宽、作用强、恢复较快、无蓄积作用、可控性好、不释放组胺、代谢不依赖肝肾功能;并且临床上可根据患者条件和手术需要,通过调整剂量和注药方式来调控其起效时间和作用时间,从而满足不同手术麻醉诱导的需求,是目前较为理想的麻醉肌松药.
作者:谢柯祺;兰志勋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行剖宫产的产妇203例,分为米索前列醇组(68例)、米索前列醇+缩宫素组(65例)及缩宫素组(70例),观察各组术后2小时内出血量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术后2小时内出血量,米索前列醇组与缩宫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与米索前列醇+缩宫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米索前列醇组及米索前列醇+缩宫素组共4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米索前列醇用于促进子宫收缩作用强于缩宫素,能较好地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
作者:余荔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自身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霍奇金淋巴瘤的复发率约为50%.复发通常发生在手术一年后,而且治疗起来并不容易.复发霍奇金淋巴瘤的自然病程可从刚开始的快速发展逐渐过渡到一个相对顽固且不活跃的缓解期.如果患者年轻,无伴发疾病且肿瘤对化疗敏感,则仍然有希望治愈.治疗方案的选择取决于一系列临床因素(如复发时间,对细胞毒疗法的敏感性以及疾病所处的阶段等).放疗前对病史的要求:通过临床试验发现有HLA相合供体和新的因子.虽然很少有病例能获得治愈,但一系列研究结果表明,放疗、单药或联合化疗和强度减低的同种移植对病情的控制具有极好的效果.本文针对这些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并对病例收治标准、试验药以及治疗方案进行了讨论.
作者:王耀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治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病例均经头颅CT和(或)MRI检查确诊,治疗方法均采取双侧钻单孔冲洗引流术.结果 18例术后痊愈,1例于术后1月复发.结论 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确诊的首选方法是颅脑CT,必要时辅以颅脑MRI检查;双侧钻单孔冲洗引流术为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王星;蔡洪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的临床应用经验,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全组14例患者,ASD直径14~36 mm,均在全麻下经右胸第4肋间隙胸骨旁2~3 cm小切口进胸,再经食道心脏彩超(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引导下经输送器置入封堵器.结果 14例手术中13例一次封堵成功;1例术后3小时封堵器脱落,换用大号封堵器后再次封堵成功;手术时间(82.37±9.54)min,术中失血量(30.25±8.71)ml;1例术后发生肺动脉高压危象,予以过度通气及静脉输入前列地尔扩管治疗后缓解;2例术后胸腔内出血,予以闭式引流及加强止血治疗后停止;余无并发症发生,术后2~6天痊愈出院;经2~12个月随访,无死亡病例,封堵器位置良好,ASD无残余分流,心功能改善.结论 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ASD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且安全、有效,术中与超声医生密切协作,选择与ASD大伸展径相匹配的封堵器,以保证手术的成功.
作者:刘胜中;丛伟;曾富春;甘崇志;王雪海;薛洋;贾克刚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患儿,女,14岁,因发热、咳嗽、咯墨绿色脓性痰伴全身酸痛1天于2005年8月14日入院.查体:T 39 ℃,P 121次/分,R 28次/分,W 35 kg.口周发绀,咽部充血,呼吸急促,双肺呼吸音增强,可闻及大量湿啰音,以双下肺为甚,心、腹(-).
作者:朱新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剖宫产术后24小时内乳头刺激与婴儿吸吮对子宫收缩及阴道出血量的影响,探讨减少产后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162例剖宫产术后,无内外科合并症,无严重妊娠合并症,新生儿体重2500~3500 g,妊娠次数3次以内的初产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85例指导和协助其在术后24小时内给予频繁吸吮和乳头刺激各8次,乙组77例指导和协助其在术后24小时内给予吸吮8次.结果 24小时阴道出血量甲组(68.31±32.65)ml,乙组(91.19±42.6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808,P < 0.0001).甲组中58例子宫收缩好,阴道出血量<60 ml;24例子宫收缩好,阴道出血量<80 ml,3例阴道出血量>80 ml;乙组8例子宫收缩好,阴道出血量<60 ml,24例子宫收缩好阴道出血量<80 ml,45例阴道出血量>80 ml.结论 剖宫产后24小时内婴儿吸吮并进行乳头刺激,可作为减少产后出血的护理方法之一.
作者:翟佳;徐丹凤;羊超;张月;邓春惠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一针法颈神经阻滞和两点法颈神经丛阻滞分别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48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14例用一针法颈神经丛阻滞,B组34例用两点法颈神经丛阻滞,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B组麻醉效果优于A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组,术中辅助药追加比例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或P < 0.05).结论 单纯锁骨骨折切开内固定术采用两点法颈神经丛阻滞具有易定位、好操作、麻醉效果好的优点,只要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是基层医院较理想的麻醉方式之一.
作者:熊显良;杨军;龚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4种固定液对冷冻切片染色质量的影响,从中筛选固定效果佳的固定液.方法 收集60例新鲜组织,其中良性18例,恶性42例,行冷冻切片,分别采用丙酮、95%乙醇、AAF液、改良AAF液固定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观察染色效果.结果 丙酮、95%乙醇固定的切片,组织结构不清晰,核、质着色不佳;AAF液固定的切片,组织结构较清晰,核着色较鲜艳,胞质着色淡;改良AAF液固定的切片,组织结构清晰,核、质着色鲜艳.结论 复合固定液固定的冷冻切片HE染色效果优于单纯固定液,其中改良AAF液效果佳.
作者:杨群;胥维勇;何娟;徐科伟;胥颖;杨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桡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radial artery augmentation index of reflected wave,rAI)的变化,探讨血压与rAI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别测定120例血压正常的健康者和120例EH患者(按照血压的不同分为EH 1级组、EH 2级组、EH 3级组,每组各40例 )的rAI值.结果 rAI值:对照组<EH 1级组<EH 2级组<EH 3级组,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rAI随血压的增高而升高,检测rAI有助于早期发现高血压动脉弹性功能的变化,是反映高血压动脉僵硬度的可靠指标.
作者:马孝湘;程幼夫;王林;杨华;李昆;刘玉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感染在人类普遍存在,感染后对肾脏的损害早有认识.随着抗生素的应用,细菌感染引起肾脏损害明显减少,而其它病原体感染导致的肾脏损害的发生率有所增加,尤其随着器官移植的开展以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病毒感染所致肾脏损害的问题更加突出,其数量及重症病例的报告均见增加.如何早期发现、正确诊断感染后肾脏损害是临床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者:李运璧;朱小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小剂量哌替啶-咪达唑仑合剂在全身麻醉恢复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00例ASAⅠ级行全麻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术毕气管导管拔除前3分钟观察组给予小剂量哌替啶-咪达唑仑合剂(哌替啶25 mg+咪达唑仑1 mg配制成2 ml),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 ml,比较两组术前、拔管前给试验药物后、拔管后3个时段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结果 观察组心率及血压均于给药后降低(P < 0.01),拔管后无明显波动;对照组心率及血压均于拔管后升高(P < 0.05).结论 小剂量哌替啶-咪达唑仑合剂用于全身麻醉恢复期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王祖平;姚秀琴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CR钼靶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CR钼靶检查(CDUS)、彩色多普勒检查(CDUS)及病理资料完整的75例乳腺癌和3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分析CR钼靶和CDUS两种检查方法单独及联合使用对乳腺癌诊断率的差异.结果 CR钼靶单独诊断乳腺癌65例,诊断符合率为85.71%;CDUS单独诊断乳腺癌59例,诊断率符合为80.95%;两者联合诊断乳腺癌72例,诊断符合率为95.24%,较两种方法单独使用诊断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CR钼靶与CDUS联合检查可以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率,对于乳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廖嘉煦;李林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刀砍伤致颅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刀砍伤致颅骨开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保守治疗,定期复查CT,其中6例出现慢性头痛,4例改为手术后头痛消失;36例全麻下手术治疗;手术患者治愈29例,遗留一侧肢体无力3例,癫痫发作2例,术后慢性头痛6例.结论 对于头部刀砍伤患者,门诊医生应坚持常规头颅CT检查,以免漏诊颅内损伤.
作者:樊庚;侯宇飞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腭咽成形术后镇痛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2008年11月至2009年7月进行腭咽成形术患者5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27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镇痛泵加强镇痛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镇痛优良率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对进行腭咽成形术后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镇痛泵加强镇痛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值得推广.
作者:毛金荣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