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SELDI-TOF-MS技术分析南通地区食管癌血清差异表达蛋白

施民新;刘茶珍;刘继斌;强福林;朱佩云;廖萍;王文静;张一心;杨磊

关键词:食管鳞癌, 生物标记物, SELDI-TOF-MS, 蛋白质组学
摘要:目的:应用SELDI-TOF-MS技术寻找食管鳞癌血清中相关差异表达蛋白.方法: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用WCX2芯片分析了24对食管鳞癌和正常对照的血清蛋白表达谱.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发现其中6个血清蛋白在食管鳞癌和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食管鳞组低表达的有M/Z为4623,5012,5809和9422,而高表达的有5910,11681.结论:SELDI-TOF-MS技术是一种快速、简便易行且高通量的分析方法,不仅能直接筛选出食管癌患者血清中差异表达的潜在标记物,而且可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草酸铂联合亚叶酸钙和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及结直肠癌的疗效

    目的:观察草酸铂联合亚叶酸钙和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及结直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草酸铂(OXA)140mg/m2,静滴2h,第1天;亚叶酸钙(LV)150mg/m2,静滴后续5-氟尿嘧啶(5-FU)400mg/m2,静脉持续输注24h,第1至第5天,为一周期,3周后重复.经4周期治疗后判定疗效.结果:本组46例,CR3例(6.5%),PR21例(45.7%),SD14(30.4%),PD8例(17.4%);RR52.2%(24/46),其中初治55.6%(19/36),复治40%(4/10).不良反应为3或4度的12例,其中白细胞减少9例(19.6%),血小板减少3例(6.5%).无化疗相关死亡.结论:草酸铂联合亚叶酸钙和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及结直肠癌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且安全.

    作者:李勇;黄瑞文;李绮云;陈思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胃肠外营养在胃肠癌肿术后围化疗期的应用

    目的:探讨胃肠外营养在胃肠癌术后围化疗期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胃癌、结肠癌术后病人采用自身前后交叉对比的方法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单纯化疗者,另一组在接受化疗的同时给予胃肠外营养.结果:胃肠外营养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力,使病人如期接受化疗.结论:胃肠癌术后围化疗期给予胃肠外营养是必要的.

    作者:鲁会侠;岳媛;孙晓茹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颞浅动脉逆行插管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逆行插管灌注化疗影响插管成功率、导管保留时间的因素及保留导管失败的原因.方法:对143例上颌骨区恶性肿瘤行颞浅动脉逆行插管化疗其中32例,采用了双侧颞浅动脉逆行插管,累计插管175侧.结果:插管成功率100%.在143例中,74例(其中双侧17例)仅行一周期化疗即拔除导管,51例随后行手术治疗,23例放弃治疗.其余69例(其中双侧15例)坚持动脉灌注化疗直至动脉导管不能再使用.在69例中,导管保留短31天,长78天,平均49天.共11例患者完成了第3周期动脉灌注化疗.导管保留失败的主要原因是:①输注液体沿导管与血管壁之间外渗至组织间或切口外;②输注阻力增加,液体无法输入;③导管前端阻力增加,推注液体时导管部分或全部脱出;④导管封闭不严或导管内回血未及时处理,导致导管内血栓形成.结论:切口选择、血管迂曲、血管分支、血管痉挛是影响插管成功率的重要因素.100u/ml浓度的肝素盐水,每6小时1次冲管,及时处理导管内回血、活血化淤药物及激素的应用是延长导管保留时间的重要因素.化疗药物化学性刺激引起血管闭锁是保留导管失败的主要原因.

    作者:李刚;何三虎;白岫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健择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附50例)

    目的:评价健择(Gemzar)联合顺铂(CDD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5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GP联合方案化疗,健择1000mg/m2,静滴半小时,第1,8天;顺铂25mg/m2,静滴1小时,第1天~5天,每21天为1周期,至少2周期.结果:50例中,CR 0例,PR 19例,CR+PR为38%.在初治的23例中11例达PR,RR为47.8%;在27例复治病人中,8例达PR,RR为29.6%,主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绝大部分病人均能耐受.结论:健择联合顺铂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可作为一、二线治疗方案.

    作者:邢国臣;沈爱忠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p63和TTF-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鉴别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p63和TTF-1蛋白在肺癌不同组织类型中的表达特点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16例原发性肺癌组织中p63和TTF-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63在肺鳞癌中阳性表达率为100%(47/47),而在其他组织类型肺癌中基本不表达.TTF-1在肺小细胞癌和肺腺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14/15)和93.5%(43/46),而在鳞癌中未见表达.结论:p63可作为肺鳞状上皮源性肿瘤标记物,是判断鳞癌的可靠指标.TTF-1可作为肺小细胞癌、腺癌的特异性标记.联合检测p63和TTF-1对肺癌不同组织类型的诊断、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尤其可作为鉴别分化差的鳞癌、腺癌和小细胞癌的指标.

    作者:顾学文;陈月香;王翠梅;肖芹;朱长仁;田秀春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人骨肉瘤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

    目的:研究survivin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74例骨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survivin抗体对上述患者的肿瘤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4例标本中58例为阳性,总阳性率为78.4%.survivin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骨肉瘤亚型无明显关系.但与Enneking外科分期有关,Ⅰ~ⅡA与ⅡB~Ⅲ之间,肿瘤survivin表达率差异明显(P<0.05).结论:survivin在骨肉瘤组织中有较高比例的表达,并与肿瘤的外科分期密切相关.

    作者:杨彤涛;张勇;李存孝;黄立军;马保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得力生注射液与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比较

    目的:对比观察得力生注射液与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中药组:得力生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500ml中每日1次静脉滴注21天,休息1周,再继续21天.化疗组:盖诺25mg/m2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快速),第1,8天,DDP(顺铂)50 mg/m2静脉滴注,第2~3天,28天重复完成2个周期以上评价疗效.结果:71例可评价疗效,近期疗效和临床获益率两组相近,无显著差异.症状缓解方面(咳嗽、咳痰、胸痛、乏力),中药组分别为70%、60.6%、100%、83.3%,化疗组分别为62%、48.4%、43.3%、8.5%.KPS评分,中药组治疗前后分别为71.3和82.6,化疗组分别为72.0和70.9.毒副反应方面,Ⅲ-Ⅳ度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恶心呕吐在中药组均为0,化疗组分别为11.43%、2.86%、5.71%.结论:得力生与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大致相似,得力生在症状缓解,生活质量方面明显优于NP方案组,毒副反应低于NP组.

    作者:宋爱英;高磊;姚家琪;毕俊芳;高晋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得力生诱导直肠癌细胞凋亡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中药针剂得力生对直肠癌细胞凋亡的诱导分化作用.方法:经病理诊断为直肠癌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术前应用得力生静脉滴注及生理盐水稀释保留灌肠,对照组26例仅应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肠.用药后两组均行手术切除肿瘤,术中取新鲜标本送电镜检查.结果:治疗组有17例便血、肛门坠胀感减轻,7例不全性肠梗阻患者腹痛减轻,术后电镜观察标本可发现凋亡的癌细胞;对照组无上述改变.结论:复方中药得力生可诱导直肠癌细胞凋亡,术前尽早应用可提高疗效.

    作者:陈立武;杜建;黄铭涵;陈文列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中枢神经系统中的von Hippel-Lindau病(附2例家系报告)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von Hippel-Lindau病(VHLd)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6年6月~2005年6月间收治的7例VHLd患者进行CT、MRI、检查和手术治疗,并进行家系调查.结果:7例患者均病理证实为血管网织细胞瘤,同时合并有视网膜血管瘤、肾囊肿等.4例患者有明确家族史.显微手术全切除6例,痊愈出院;次全切除1例,术后1月死亡.结论:MRI增强扫描对中枢神经系统VHLd的检查极其敏感,手术是本病的首选治疗手段,术后应长期随访,并防止遗漏颅外病变.

    作者:施辉;江伟;周辉;孙维晔;马逵;陈覃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PET/CT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作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先后出现了CT、MRI,尤其是近年来,出现了P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以及PET/CT,并成功地应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寻找转移性肿瘤的原发病灶,确定肿瘤的分期,选择佳治疗方案、指导肿瘤治疗等等.由于放射肿瘤治疗学的不断进步,PET/CT在肿瘤的放射治疗中作用尤为突出,本文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PET/CT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崔立春;许世成;商子周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治疗乳腺增生常用药物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乳腺增生治疗药物的疗效.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乳腺增生症的患者随机分成四组,分别给予乳癖消、乳康片、平消胶囊、三苯氧胺治疗各100例,对比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分别为33%、40%、89%、85%.前三种中药制剂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三苯氧胺有不良反应.结果:对于保守治疗的乳腺增生症应根据具体情况,主要选择中药制剂,慎用三苯氧胺.

    作者:吕晶;吴迪;宋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多西他塞联合异环磷酰胺治疗晚期复发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对32例有病理或细胞学诊断并有可测量病灶、多程化疗后复发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给予多西他塞(Docetaxel)35mg/m2静脉滴注,第1,8天,异环磷酰胺(Ifosamide,IFO)1.2g/m2静脉滴注,第2~4天,21天为1周期,平均2~4周期.32例患者中无CR,PR8例,SD14例,PD10例,总有效率(CR+PR)25.0%(8/32),临床受益率(CR+PR+SD)68.8%,中位生存期为8.5个月,1年生存率31.3%.主要毒性反应为白细胞下降,其发生率为90.6%,Ⅲ~Ⅳ度白细胞下降占9.4%.初步临床观察结果为多西他塞联合异环磷酰胺治疗晚期复发的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好,毒性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李彬;温福刚;周立中;刘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15例胃原发性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

    目的:分析原发于胃粘膜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探讨胃原发性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恶性淋巴瘤与幽门螺旋杆菌的关系.方法:采用HE光镜诊断结合免疫酶标结果,回顾性分析15例胃原发性粘膜相关恶性淋巴瘤的分类、分型.结果:本组恶性淋巴瘤女性多于男性.临床误诊时间为半个月~2年,平均2个月.其中B细胞肿瘤来源为80%(12/15),占同期非霍奇金淋巴瘤的4%.预后虽较其他类型淋巴瘤好,但重在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结论:免疫组化检测或基因表型分析在恶性淋巴瘤的分型及其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胃粘膜恶性淋巴瘤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

    作者:邓志勇;李海;张阳;陈芳;丁敏;陈金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PTEN,Bcl-2基因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目的:研究PTEN、Bcl-2在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TEN,Bcl-2在10例正常子宫内膜,1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58例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与子宫内膜腺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PTEN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腺癌中的阳性表达逐渐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子宫内膜腺癌中PTEN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化、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Bcl-2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腺癌中的阳性表达逐渐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05).在子宫内膜腺癌中Bcl-2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化、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均显著相关(P<0.05).结论:PYEN和Bcl-2在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它们的检测可对子宫内膜腺癌的早期诊断、恶性程度、预后的判断和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李海;刘琴;冯一中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肿瘤相关物质群水平对鼻咽癌复发转移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物质群(TSGF)对鼻咽癌复发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71例复发转移鼻咽癌患者及42例健康人的血清TSGF水平.结果:鼻咽癌患者血清TSGF水平((-x)±s)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68.7±14.1)U/ml vs(59.1±3.6)U/ml,P<0.01];肿瘤转移患者血清TSGF水平高于局部复发组[(72.0±14.6)U/ml vs(64.7±12.6)U/ml,P<0.05],尤其是骨转移癌患者;以64U/ml为临界值时,TSGF检测复发转移癌的敏感性为70.4%(50/71)、特异性为95.2%(40/42).结论:血清TSGF水平对鼻咽癌的监测具有高度敏感性、高度特异性,是监测其复发转移的重要指标.

    作者:林高娟;刘陶文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蟾蜍毒素的部分分离纯化及其抗白血病作用

    目的:研究蟾酥不同成分对白血病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硅胶层析法部分纯化蟾蜍皮脂腺分泌物的提取物;应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检测部分纯化物的组分;苔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结果:硅胶层析部分纯化,制备了4种混合物,其中乙醇提取物中含有6种组分,可能含有蟾蜍灵.4种混合物均可抑制人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其中3种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单用蟾蜍灵.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4种混合物均可诱导细胞凋亡,并且不引起细胞周期阻滞.结论:蟾蜍皮脂腺分泌物的部分纯化物可能通过诱导不伴有细胞周期阻滞的凋亡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

    作者:金波;刘云鹏;朱志图;石晶;刘静;张凌云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和全脑预防性照射(PCI)

    1前言肺癌是对人类生命威胁大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呈上升趋势.肺癌中非小细胞肺癌占85%[1].由于全身和局部治疗的进步,随着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期延长,脑转移的发生机率增加.因此,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治疗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就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发生、预防治疗及预后进行综述.

    作者:冯慧玲;刘晓晴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应用SELDI-TOF-MS技术分析南通地区食管癌血清差异表达蛋白

    目的:应用SELDI-TOF-MS技术寻找食管鳞癌血清中相关差异表达蛋白.方法: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用WCX2芯片分析了24对食管鳞癌和正常对照的血清蛋白表达谱.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发现其中6个血清蛋白在食管鳞癌和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食管鳞组低表达的有M/Z为4623,5012,5809和9422,而高表达的有5910,11681.结论:SELDI-TOF-MS技术是一种快速、简便易行且高通量的分析方法,不仅能直接筛选出食管癌患者血清中差异表达的潜在标记物,而且可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施民新;刘茶珍;刘继斌;强福林;朱佩云;廖萍;王文静;张一心;杨磊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日本早期胃癌临床研究进展(一)

    日本是世界上胃癌发病率高的国家之一.到目前为止,其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在日本,由于市民公开讲座的普及及推广,社区医疗体系的建立及完善,消化道内视镜的普及及应用,对高危人群及易患人群的定期筛查,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明显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达45%~55%.日本胃癌的临床外科治疗形成了明显的两大格局:即早期胃癌及进展期胃癌的外科治疗.胃癌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综合因素分析显示,贲门癌发病率增加,小的胃癌以局限型胃癌增加明显;相反,分化型胃癌、年青型胃癌有减少趋势,其年龄构成70岁以上高龄者约占发病率的30%~35%.

    作者:姚德茂;陈武科;Takashi Aikou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重组tBid融合蛋白基因的构建及其在HeLa细胞中的分泌表达

    目的:构建重组的Immuno-tBid基因,并检测其在HeLa细胞中的分泌表达.方法:将肿瘤表面抗原HER2的单链抗体基因与绿脓杆菌外毒素PE的转膜结构域基因(PE253-364aa)和tBid基因连接,并在5'端连接前导肽基因,构建成Immuno-tBid(e 23 sFv-PEⅡ-tBid61/tBid76)基因.将其克隆到pCMV载体并转染HeLa细胞,G418筛选获得阳性克隆,Genomic-PCR和RT-PCR分别扩增相应的重组基因片段.建株的HeLa细胞培养上清进行蛋白G琼脂糖凝胶免疫沉淀,Western Blot检测.并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和细胞计数观察建株的HeLa细胞生长和形态变化.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的Immuno-tBid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MV-e23sFv-PEⅡ(253-364)-tBid61/tBid76).稳定转染HeLa细胞,获得G418抗性的阳性HeLa细胞克隆,Genomic-PCR检测证实目的基因已整合到细胞基因组中.RT-PCR检测表明目的基因在RNA水平上的表达.细胞培养上清进行蛋白G琼脂糖凝胶免疫沉淀,Western Blot检测,证实建株的HeLa细胞可以通过分泌途径产生Immuno-tBid蛋白.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和核染色结果显示,分泌Immuno-tBid蛋白的HeLa细胞呈标准的S型曲线生长,形态正常.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的Immuno-tBid基因,建株的HeLa细胞可以通过分泌途径产生Immuno-tBid蛋白.

    作者:裘秀春;许彦鸣;于翠娟;赵晶;孟艳玲;杨彤涛;龙华;马保安;周勇;王成济;杨安钢;范清宇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