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芦荟凝胶抑制大鼠Ⅱ度放射性皮炎发生的机理研究

卢金利;刘小平;杨芳;李明众

关键词:芦荟凝胶, 放射性皮炎, 细胞间粘附分子-1, 表皮生长因子, 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摘要:目的:在分子水平探讨芦荟凝胶抑制大鼠Ⅱ度放射性皮炎发生的机理.方法:首先建立SD大鼠裸露背部10%Ⅱ度放射性皮炎模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为自然愈合组,实验组为芦荟外涂组,实验组每日进行鲜芦荟凝胶对辐射伤口区的外涂,每日两次.辐射伤后2、6、10、18、24、34d各活杀大鼠10只,每组各5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并利用图像分析技术,分别记录伤口局部ICAM-1、EGF和bFGF的表达量.结果:实验组ICAM-1的表达总体均数低于对照组的表达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实验组EGF和bFGF的表达总体均数高于对照组的表达,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芦荟凝胶对大鼠Ⅱ度放射性皮炎的发生有抑制作用,机理与ICAM-1分泌的抑制及EGF,bFGF分泌的促进相关.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国产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国产吉西他滨(泽菲)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有明确病理和/或细胞学诊断的晚期NSCLC病例30例,泽菲1.0g/m2,静脉滴注,d1、d8,顺铂80mg/m2,静脉滴注,d1,以21天为1周期,连用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全组30例均可评价,CR 0,PR 13例,NC 9例,PD 7例.有效率为43.33%(13/30),主要毒副反应为胃肠反应和血液毒性,Ⅲ~Ⅳ级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分别为21.74%和16.67%.结论:泽菲联合顺铂治疗NSCLC有较好疗效,毒性较小可以耐受.

    作者:黄健恒;李毅刚;赖淑贞;刘丹婵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肾移植患者手术中生化变化的临床观察

    对连续硬膜外麻醉下60例肾移植患者的术前、术中及术后血糖、肾功和电解质的变化进行监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来炳祺;盖毅文;罗遥;杨远东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微小听神经瘤治疗方式探讨

    目的:探讨及评估微小听神经瘤(2cm以下)各种治疗方式及其治疗效果.方法:直径2cm以下听神经瘤22例.均经MRI扫描诊断,分别采用中颅凹入路、乙状窦后入路、γ-刀放射治疗,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听力及面神经功能测定.结果:完全生长在内听道的听神经瘤,经中颅凹入路手术治疗后,听力保存率83%,面神经功能完好率66%;经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治疗后,听力保存率75%,面神经功能完好率100%;经γ-刀治疗后,听力保存率33%,面神经功能完好率为零.听神经瘤直径1cm以下患者,经中颅凹入路手术治疗后,听力保存率83%,面神经功能完好率50%;经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治疗后,听力保存率50%.面神经功能完好率50%;经γ-刀治疗后,听力保存率为零,面神经功能完好率也为零.结论:对于完全生长在听道的听神经瘤,佳的治疗方式是经过中颅凹入路切除肿瘤;直径小于1cm的听神经瘤,经中颅凹入路和乙状窦后入路切除肿瘤均可,但中颅凹入路术野开阔,利于手术操作;直径1cm~2cm之间的肿瘤,应采用乙状窦后入路切除肿瘤,这种入路对面神经的损伤较小.

    作者:贾栋;高国栋;李永林;赵振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cyclin G1和p16蛋白在子宫平滑肌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cyclin G1和p16蛋白在子宫平滑肌肿瘤(USMTs)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5例良性子宫平滑肌瘤(UL),18例子宫平滑肌肉瘤(LMS)及22例交界性子宫平滑肌瘤(BLM):包括13例富于细胞型子宫平滑肌瘤(CL)、4例奇异型子宫平滑肌瘤(BL)及5例恶性潜能未定型子宫平滑肌瘤(UMP)的cyclin G1和p16蛋白的表达.结果:cyclin G1和p16蛋白在LMS组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均显著高于UL组及BLM组(P<0.05);在UL组与BLM组,cyclin G1和p16蛋白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yclin G1和p16蛋白的异常表达与LM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细胞周期调控失衡可能是LMS的发病机制之一.

    作者:张素丽;郑红兵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得力生注射液联合射频消融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得力生注射液联合射频方案及单纯射频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晚期肝癌患者根据分期状况相同或相近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病人均采用射频方法消融肝脏肿瘤,A组病人射频治疗后静脉输入得力生注射液4支/日,共用2周.结果:A组总缓解率为53.4%,B组总缓解率为41.7%;A组中位生存期为8.6个月,B组中位生存期为6.3个月,两组无显著性差异,但A组病人的临床受益率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副作用.A组病人的原位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得力生注射液联合射频治疗肝癌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并且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减少肿瘤复发.

    作者:赵晓东;刘光茂;吕英谦;赵莉;李虎臣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探讨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微转移.方法:外周血经Ficoll梯度离心分离单核细胞后,用粘蛋白1(Mucin1,MUC1)单克隆抗体染色,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检测了96例肺癌患者外周血,发现29例患者外周血中有微转移.32例肺良性病变患者有1例患者外周血中有微转移.肺癌患者阳性率与患者病理分期、分化程度和细胞组织学类型密切相关(P<0.05).结论: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微转移,有助于判断肺癌转移倾向和预后.

    作者:牛中喜;郭金成;汪良骏;朱金如;李树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原发性骨淋巴瘤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男,21岁,因负重后胸、双髋部疼痛一月余,于2005年1月26日入院.病程中无发热、盗汗、皮肤搔痒及体重减轻等.入院查体:右颌下、双侧腹股沟触及数枚约0.5cm×1cm大小淋巴结,双侧下部胸廓挤压征阳性,心肺(-),脾于左肋下2cm可及,质中无压痛,右侧髂后上棘压痛.实验室检查,骨髓像: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以异常淋巴细胞为主,占骨髓有核细胞90%,此类细胞大小不等,以大细胞为主,呈圆形、不规则形和畸形,多数细胞浆量丰富,呈灰蓝色;核质疏松,不显或见1~3个大而明显核仁,病变细胞POX(-),PAS(-).

    作者:石岚;郑建平;周敏;张培先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部队中心医院军人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为探讨军队医院军人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作者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西安市6所军队医院的506名军人护士进行了调查.旨在为管理者和护士自身正确认识和舒缓压力,促进与维护心理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宋菲菲;李素平;雷鹤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舒适护理在乳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报道乳癌根治术患者的舒适护理,评价其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04年1月~12月乳癌根治术毕进住术后监护室的患者160例,按手术日期的单双日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实施常规整体护理和舒适护理.通过观察疗效,评价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效果比较,经卡方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25).说明舒适护理组效果优于常规整体护理组.结论:舒适护理在乳癌根治术患者的应用,有效地帮助患者大可能的减轻痛苦、获得舒适,促进了患肢功能的康复,是一种科学的现代护理方法.

    作者:马海青;史淑岩;秦晓丽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下颌升支截断切除咽旁间隙巨大肿瘤

    目的:探讨咽旁间隙巨大肿瘤的佳手术入路.方法:经颈侧入路,切除腮腺浅叶同时切断下颌升支,切除咽旁间隙巨大肿瘤12例,肿瘤切除后复位固定下颌升支.术后下颌骨X-线摄片.结果:12例均完整切除肿瘤,1例术后出现Horner综合征,暂时性面瘫11例,无永久性面瘫和其他并发症.术后咬合关系正常,下颌骨对位良好.结论:经颈侧下颌升支截断切除巨大咽旁间隙肿瘤,视野良好、易于暴露,手术并发症少.

    作者:张少强;李随勤;赵继元;邵渊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心理问题及对策

    目的:探讨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方法:对78例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和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建立长期的、稳定的心理支持系统,观察心理护理效果.结果:患者均能接受造口手术,主动学习自护方法,积极寻求帮助,愿意参加正常的社交活动.结论: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在手术前期、恢复期和康复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心理问题,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配合治疗,尽快回归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孟宝亲;房雪莲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联合表位肽诱导HLA-A2+人PBMC产生抗原特异性CTL及杀伤活性研究

    目的:探讨MAGE-3,MAGE-n抗原表位体外联合诱导的CTL,并研究其特异性杀伤活性.方法:候选抗原表位以固相多肽合成技术合成,并用HPLC进行纯化,质谱法(MS)鉴定,以流式细胞仪筛选HLA-A2+人外周血PBMC,T2细胞负载抗原肽反复刺激活化诱导抗原特异性CTL,LDH检测其杀伤活性.结果:联合表位肽体外刺激人PBMC,能够较强地诱导抗原特异性CTL并产生特异性杀伤.结论:MAGE-3与MAGE-n的HLA-A2限制性CTL表位肽的联合应用能够产生较强的体外抗肿瘤免疫反应.

    作者:张秀敏;隋延仿;司少艳;胡沛臻;黄杨;葛伟;李侠;马斌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胸苷磷酸化酶检测在乳腺癌病人个体化化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胸苷磷酸化酶(thymidine phosphorylase TP)检测在乳腺癌病人化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3月~2005年2月对85例可手术女性乳腺癌病人采用CTX+卡培他滨方案的新辅化疗3个周期,化疗结束后评估临床疗效并行乳腺癌根治术,标本行TP检测,分析化疗疗效与TP表达的关系.结果:TP阳性者64例,化疗有效率71.78%;TP阴性者21例,化疗有效率28.57%(P<0.01).结论:TP检测对乳腺癌病人个体化化疗具有指导性意义.

    作者:吴常青;谷俊朝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早孕妇女胎盘绒毛10例、葡萄胎20例、侵蚀性葡萄胎32例及绒毛膜癌16例组织中MMP-2的表达情况.结果:MMP-2主要表达于合体滋养细胞、绒毛外滋养细胞.正常早孕绒毛组织、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组织中,MMP-2均有阳性表达,早孕绒毛与早孕期葡萄胎间有显著差异(P<0.05),与葡萄胎病理分型、胎次无相关性,早孕期葡萄胎MMP-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晚孕期葡萄胎(P<0.05).正常绒毛组MMP-2阳性表达率与葡萄胎组、侵蚀性葡萄胎组和绒毛膜癌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有逐渐上升趋势,但其余各组间无统计学意义.MMP-2表达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临床分期无相关性.侵蚀性葡萄胎组中未化疗者MMP-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化疗者(P<0.05);绒毛膜癌组中未化疗组MMP-2阳性表达率高于化疗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MP-2与滋养细胞的浸润活性呈正相关,与孕周呈负相关,可能与正常滋养细胞浸润行为的时空阶段性和限制性有关.随着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恶性程度升高MMP-2逐渐呈强表达,化疗后其阳性表达明显下降,提示MMP-2可能作为临床早期诊断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判断治疗疗效及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王利娟;宗璐;杨筱凤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抑癌基因PTEN蛋白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TEN蛋白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PTEN在20例慢性胆囊炎,30例胆囊癌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PTEN蛋白在20例胆囊炎中全都呈阳性表达,而癌组织中PTEN的表达率为70.0%,癌组织中PTEN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及年龄无明显相关性,但与组织分化程度明显相关.结论:PTEN蛋白在胆囊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降低,说明该基因表达下调可能在胆囊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海;吴晓阳;颜鸣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罗哌卡因高位硬膜外阻滞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0.375%罗哌卡因与0.375%布比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行乳腺癌根治术的阻滞效果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择期硬膜外麻醉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分别为0.375%罗哌卡因组(R组)和0.375%布比卡因组(B组).观察两组用药后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阻滞范围、镇痛效果以及MAP、HR和SpO2的变化.结果:两组镇痛效果均满意,R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短于B组(P<0.05),阻滞持续时间及阻滞范围两组无显著差异.R组MAP只在给药后20 min比基础值有显著降低(P<0.05),其他时段无显著变化(P>0.05),HR在给药后所有时段比基础值显著减少(P<0.05).B组MAP、HR在给药后所有时段比基础值有极显著降低(P<0.01).B组相比R组MAP和HR在给药后所有时段有显著降低(P<0.05).SpO2两组都变化不大.结论:0.375%罗哌卡因用于上胸段硬膜外阻滞施行乳腺癌根治术可达到满意麻醉效果,对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影响比0.375%布比卡因轻,更适用于高位硬膜外阻滞.

    作者:罗遥;景桂霞;谭敬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康莱特注射液治疗恶性胸、腹水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康莱特治疗晚期肿瘤伴恶性胸、腹水患者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方法:所有病例均为经病理学检查或胸腹水细胞学检查确诊的肿瘤患者伴恶性胸、腹水,抽水后注入康莱特注射液100ml,一周后重复.结果:治疗后客观疗效有效率63%,KPS评分有不同程度提高,毒副反应轻微.结论:康莱特是治疗恶性胸、腹水安全有效的药物之一.

    作者:刘赞;尤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护理干预降低奥沙利铂神经毒性反应的研究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L-OHP)引起的神经毒性反应的预防方法及效果.方法:将50例用奥沙利铂方案治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25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干预组未发生神经毒性反应12例(48%),对照组4例(1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降低奥沙利铂神经毒性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周颖;张寒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方法:160例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组)和对照组(单用化疗组).分别治疗一疗程.结果:两组无CR病例,治疗组PR 34例,总有效率42.5%;对照组PR 29例,总有效率36.3%,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疼痛总的缓解率为85.0%,对照组为68.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尤其对轻、中度疼痛治疗组的效果更为明显.治疗组KPS评分提高51例,占63.8%,对照组KPS评分提高36例,占45%,差异有显著性(P<0.05).体重变化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毒副作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可提高疗效、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李春青;李泽宇;李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的诊断和治疗(附2例报告)

    目的:探讨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的诊断和治疗及其病理特点、预后.方法:对2例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临床表现不典型,主要依靠病变组织完整切除获得明确病理诊断.手术是治疗原发性乳腺血管肉瘤的主要方式,术后可以酌情辅以放化疗等治疗.结论: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罕见,预后差,易复发转移.

    作者:赵佳;刘晓安;刘力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