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娟;宗璐;杨筱凤
饮食指导可以减少化疗对患者胃肠道、肝、胆、胰、造血细胞的损害,增强细胞再生能力,减轻化疗副反应,提高免疫力,促进疾病康复.
作者:李文兰;王艳丽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方法:160例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组)和对照组(单用化疗组).分别治疗一疗程.结果:两组无CR病例,治疗组PR 34例,总有效率42.5%;对照组PR 29例,总有效率36.3%,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疼痛总的缓解率为85.0%,对照组为68.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尤其对轻、中度疼痛治疗组的效果更为明显.治疗组KPS评分提高51例,占63.8%,对照组KPS评分提高36例,占45%,差异有显著性(P<0.05).体重变化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毒副作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可提高疗效、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李春青;李泽宇;李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1 病例介绍患者,男,21岁,因负重后胸、双髋部疼痛一月余,于2005年1月26日入院.病程中无发热、盗汗、皮肤搔痒及体重减轻等.入院查体:右颌下、双侧腹股沟触及数枚约0.5cm×1cm大小淋巴结,双侧下部胸廓挤压征阳性,心肺(-),脾于左肋下2cm可及,质中无压痛,右侧髂后上棘压痛.实验室检查,骨髓像: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以异常淋巴细胞为主,占骨髓有核细胞90%,此类细胞大小不等,以大细胞为主,呈圆形、不规则形和畸形,多数细胞浆量丰富,呈灰蓝色;核质疏松,不显或见1~3个大而明显核仁,病变细胞POX(-),PAS(-).
作者:石岚;郑建平;周敏;张培先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全身麻醉气管拔管前应用瑞芬太尼对抑制气管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可行性.方法:选择胃癌手术患者40例,ASA Ⅰ~Ⅱ,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瑞芬太尼组,每组20例.所有病人接受同一标准的全身麻醉,缝皮结束时,分别静脉给予单次剂量的瑞芬太尼1μg·kg-1或等容积的生理盐水.观察拔管前后血压、心率的变化,麻醉苏醒时间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气管导管拔除的时间无差异.拔管前后,瑞芬太尼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拔管时及拔管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显著增高(P<0.0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胃癌手术拔管前使用单次剂量瑞芬太尼可以有效的抑制气管拔管期心血管反应,且不影响苏醒、不抑制呼吸.
作者:陈亚丽;曾文斌;张义长 刊期: 2006年第08期
肺部炎性假瘤为肺实质内的一种炎性增生性肿瘤病变,临床上极难与肺癌相鉴别,手术前很少能明确诊断.我们收集了我院1980年以来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9例肺炎性假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就该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作进行探讨.
作者:康洪林;姬宏斌;马力群;高广寿;詹小宁;庄庆欣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报道1例发生于33岁女性患者的肝细胞腺瘤,并探讨其病因、鉴别诊断及其克隆性.方法:对本例标本进行了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及克隆性检测,并分析了国内外报道病例的发病因素及临床病理学特点.结果:病变细胞排列成条索状,由两层细胞构成,由窦状隙相分隔.瘤细胞大小和形态与周围肝细胞相似,未见核分裂;瘤组织内无汇管区,中央静脉及胆小管结构;瘤组织呈细胞角蛋白(CK)18阳性,CK19和波形蛋白阴性.克隆性检测证明该肿瘤是单克隆性.与国外报道的病例(n=130)不同,国人发生的肝细胞腺瘤(n=127)呈男性优势,男女之比为1.76:1,且很少(3.9%)与口服避孕药有关.结论:报道了1例肝细胞腺瘤,并显示了其单克隆性;国人肝细胞腺瘤的发病因素和性别分布可能不同于国外患者;诊断中需要与局灶性结节状增生,高分化肝细胞癌以及其它病变鉴别,克隆性分析可能对区别肝细胞腺瘤和局灶性结节状增生有用.
作者:巩丽;苏勤;张伟;李爱宁;朱少君;冯英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肾移植手术在硬膜外麻醉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选择86例肾移植患者,分别在硬膜外麻醉前后及手术后采血,利用国产SA-B型多功能电脑血液流变学检测仪对血液流变学各指标进行监测.结果:肾移植前后血浆粘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硬膜外麻醉可明显改变血液粘度,有利于肾脏微循环的灌注,对指导治疗排斥反应有重要意义.
作者:盖毅文;来炳祺;罗遥;刘学宁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TO)对白血病耐药细胞株K562/A02细胞表达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活性的影响.方法: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ATO对K562/A0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用明胶酶谱法检测ATO对K562/A02细胞MMP-2、9活性的影响.结果:K562/A02细胞的MMP-2、9活性条带在对照组以MMP-2(72KD)宽,MMP-9次之,MMP-2(62KD)窄.MMP-2、9经0.05μMATO处理后在24、48小时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72小时差异才具有显著性(P<0.05).MMP-2、9的活性经0.4μM和3.2μM的ATO处理后随作用时间延长而抑制作用也逐渐增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ATO可以有效抑制K562/A02细胞的MMP-2、9的活性,但其作用的强度与剂量及作用时间有关.ATO对MMP-2、9的活性的抑制可能是其抗白血病细胞血管新生的机制之一.
作者:梁虹;张育;张建东;顾健;沈维干;程宏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残胃无力的诊治及预防.方法:对1998年~2004年间284例胃癌术后出现的17(6%)例残胃无力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残胃无力发生于术后6~15天,症状持续10~21天.经消化道造影确诊,用非手术方法治疗后症状全部消失.结论:消化道造影是可靠的诊断方法,非手术方法治疗效果肯定.
作者:李会齐;沈兰皖;李有怀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L-OHP)引起的神经毒性反应的预防方法及效果.方法:将50例用奥沙利铂方案治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25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干预组未发生神经毒性反应12例(48%),对照组4例(1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降低奥沙利铂神经毒性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周颖;张寒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早孕妇女胎盘绒毛10例、葡萄胎20例、侵蚀性葡萄胎32例及绒毛膜癌16例组织中MMP-2的表达情况.结果:MMP-2主要表达于合体滋养细胞、绒毛外滋养细胞.正常早孕绒毛组织、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组织中,MMP-2均有阳性表达,早孕绒毛与早孕期葡萄胎间有显著差异(P<0.05),与葡萄胎病理分型、胎次无相关性,早孕期葡萄胎MMP-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晚孕期葡萄胎(P<0.05).正常绒毛组MMP-2阳性表达率与葡萄胎组、侵蚀性葡萄胎组和绒毛膜癌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有逐渐上升趋势,但其余各组间无统计学意义.MMP-2表达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临床分期无相关性.侵蚀性葡萄胎组中未化疗者MMP-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化疗者(P<0.05);绒毛膜癌组中未化疗组MMP-2阳性表达率高于化疗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MP-2与滋养细胞的浸润活性呈正相关,与孕周呈负相关,可能与正常滋养细胞浸润行为的时空阶段性和限制性有关.随着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恶性程度升高MMP-2逐渐呈强表达,化疗后其阳性表达明显下降,提示MMP-2可能作为临床早期诊断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判断治疗疗效及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王利娟;宗璐;杨筱凤 刊期: 2006年第08期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是继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LAK)之后,第二代抗肿瘤免疫活性细胞.它具有高效、特异、副作用小等优点,它有望成为新一代抗肿瘤免疫细胞,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对TIL的研究现状作进行综达.
作者:陈雅慧;符兆英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44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治术的大肠癌患者39例,男24例,女15例,年龄30岁~57岁,平均39岁.应用流式细胞免疫学方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4的表达,并与正常对照(n=25)进行比较.结果:大肠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4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407.1±12.3 vs 321.7±15.1,P<0.01),手术后2周(351.2±15.4)和12个月(345.1±18.2)表达降低,但仍高于对照(P<0.05).大肠癌中晚期CD44的表达明显高于早期(439.7±21.6 vs 393.2±17.5,P<0.05),大肠癌有转移患者CD44表达均高于无转移(432.1±16.2vs 398.1±16.6,P<0.01),但不同组织类型的大肠癌CD44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肠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4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且手术后可以明显下降,其表达水平与大肠癌的进展情况及有无转移、预后有一定关系.
作者:韩振奎;朱雯霞;张惠中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软腭癌切除术后软腭缺损一期修复的方法.方法:本组28例软腭癌切除术后软腭部分或全部缺损,用不同皮瓣一期修复.结果:24例皮瓣成活,2例完全坏死,2例皮瓣远端部分裂开.25例获得较好的外形及功能恢复.结论:根据缺损部位及范围大小采用不同的皮瓣对软腭癌术后缺损行一期修复,获得较好效果.颏下皮瓣具有距离近,供瓣区隐蔽,厚薄适中,血供可靠及操作方便等优点,术后形态恢复较满意,是修复软腭缺损的理想选择.处理好皮瓣鼻腔侧创面是修复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赞;赵素萍;周晓;陈杰;喻建军;黄文孝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MAGE-3,MAGE-n抗原表位体外联合诱导的CTL,并研究其特异性杀伤活性.方法:候选抗原表位以固相多肽合成技术合成,并用HPLC进行纯化,质谱法(MS)鉴定,以流式细胞仪筛选HLA-A2+人外周血PBMC,T2细胞负载抗原肽反复刺激活化诱导抗原特异性CTL,LDH检测其杀伤活性.结果:联合表位肽体外刺激人PBMC,能够较强地诱导抗原特异性CTL并产生特异性杀伤.结论:MAGE-3与MAGE-n的HLA-A2限制性CTL表位肽的联合应用能够产生较强的体外抗肿瘤免疫反应.
作者:张秀敏;隋延仿;司少艳;胡沛臻;黄杨;葛伟;李侠;马斌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报道乳癌根治术患者的舒适护理,评价其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04年1月~12月乳癌根治术毕进住术后监护室的患者160例,按手术日期的单双日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实施常规整体护理和舒适护理.通过观察疗效,评价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效果比较,经卡方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25).说明舒适护理组效果优于常规整体护理组.结论:舒适护理在乳癌根治术患者的应用,有效地帮助患者大可能的减轻痛苦、获得舒适,促进了患肢功能的康复,是一种科学的现代护理方法.
作者:马海青;史淑岩;秦晓丽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逆行肺切除在肺癌继发肺脓肿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肺癌继发肺脓肿患者术中采用逆行肺切除术,即先处理支气管后处理肺血管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恢复良好.结论:逆行肺切除在肺癌继发肺脓肿外科治疗中是可行的.
作者:黄河清;章五一;庞倩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体外研究胰腺癌细胞株p1,p2,p3,p4,p7的Survivin、Bcl-2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顺铂、中药得力生对胰腺癌细胞株的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研究细胞毒性药物与中药对胰腺癌细胞的联合作用,以及相关蛋白表达对上述作用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检测上述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MTT方法检测细胞的增殖;TUNEL原位检测细胞的凋亡.结果:5种细胞株中均有不同程度Survivin和p53蛋白的表达,均无Bcl-2的表达.Survivin在p1、p3表达强,在p2表达弱;p3主要表达在细胞浆,其余4种细胞均表达在细胞核及细胞浆;p53在p2和p4细胞中表达率高,为60%,但是在p2细胞中表达较弱.顺铂、中药得力生对胰腺癌细胞株的细胞增殖均具有抑制作用,且有协同趋势;Survivin和p53的表达程度与顺铂对胰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呈一定的反向关系;顺铂和中药得力生诱导下均检测到凋亡细胞.结论:Survivin和p53的表达可能调节胰腺癌细胞对顺铂的药物敏感性;中西医结合治疗胰腺癌可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关健;杜立宏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脑损伤的防治.方法:回顾分析放射性脑损伤4例,探讨其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防治.结果:1例脑干损伤经多方治疗不可逆转,在出现神经症状6个月后全身衰竭死亡.无瘤生存3例,生存时间48~60个月,生活自理.结论:放射性脑损伤是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长期生存者常见的并发症,治疗效果不理想,疗效难以评定,主要在于预防,预防的关键在于合理的设野.
作者:秦继勇;李康明;鞠云鹤;李娅;李文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自制含顺铂磷酸钙骨水泥(CPC)植入体在实验动物体内的药物缓释性能.方法:将顺铂与CPC固相按1:19的比例混合后制成含顺铂磷酸钙骨水泥植入体,对照为不含顺铂的磷酸钙骨水泥植入体;以家兔为实验对象,实验组兔股骨远侧干骺端放置含顺铂植入体,对照组相同部位放置不含顺铂植入体并由耳缘静脉注射0.1%顺铂溶液,术后于不同时间点取血液及局部骨组织标本,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检测顺铂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兔血清中顺铂浓度低,局部骨组织中顺铂含量高,药物并不出现明显释放波峰,缓释体在兔体内释放顺铂时间长达16周以上,第16周时局部骨组织中顺铂含量仍有13.58μg/g,磷酸钙骨水泥植入体在局部骨组织中不出现明显溶解吸收现象.结论:自制含顺铂磷酸钙骨水泥载体对顺铂有缓慢而持久的体内释放作用,可望成为临床治疗骨肿瘤的一种新方法.
作者:黄波;范清宇;潘朝晖 刊期: 200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