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和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

常柏玲;梁友来

关键词:胃癌, 奥沙利铂, 亚叶酸钙, 氟尿嘧啶, 化学治疗
摘要:目的:观察奥沙利铂(L-OHP)联合亚叶酸钙(CF)和氟尿嘧啶(5-Fu)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33例晚期胃癌患者,静脉滴注奥沙利铂130 mg/m2,第1天;亚叶酸钙200mg,第1~5天,氟尿嘧啶300mg/m2第1~5天;21或28天为1周期.进行3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完全有效(CR)2例,部分有效(PR)14例,稳定(SD)10例,进展(PD)7例,近期有效率(CR+PR)48.4%.结论:奥沙利铂联合CF/5-Fu方案疗效较高,毒副反应轻,耐受性好.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肺部炎性假瘤19例临床分析

    肺部炎性假瘤为肺实质内的一种炎性增生性肿瘤病变,临床上极难与肺癌相鉴别,手术前很少能明确诊断.我们收集了我院1980年以来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9例肺炎性假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就该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作进行探讨.

    作者:康洪林;姬宏斌;马力群;高广寿;詹小宁;庄庆欣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肾移植手术中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的观察

    目的:观察肾移植手术在硬膜外麻醉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选择86例肾移植患者,分别在硬膜外麻醉前后及手术后采血,利用国产SA-B型多功能电脑血液流变学检测仪对血液流变学各指标进行监测.结果:肾移植前后血浆粘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硬膜外麻醉可明显改变血液粘度,有利于肾脏微循环的灌注,对指导治疗排斥反应有重要意义.

    作者:盖毅文;来炳祺;罗遥;刘学宁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三维适形在中段食管癌放疗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两种三维适形方案与常规方案的对比,明确三维适形技术在中段食管癌放疗中对脊髓及肺保护的优势.方法:对40例中段食管癌患者进行三种放疗方案的比较,A:常规方案(一前野两后斜野),B:在A方案的基础上加三维适形C:在B方案的基础上调整机架角度,实施一后斜野两前斜野.经CT模拟定位后每个病例均用三种方案在3D-TPS计划系统上模拟计算,以60Gy为处方剂量,100%剂量线包绕食管肿瘤,剂量分布评价指标为:18cm长度脊髓平均剂量,左肺平均剂量,左肺V20.结果:一后斜两前斜野的三维适形方案具有明显的优势,脊髓平均受量为11.89Gy,远低于常规方案的22.01Gy(P<0.01);左肺平均受量为16.09Gy,亦低于常规方案的18.01Gy,左肺V20平均值为28.67%,低于常规方案的33.87%.结论:中段食管癌的三维适形方案优于传统的常规方案.

    作者:黄辉;郭明;王友军;杨瑞峰;魏鹏飞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舒适护理在乳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报道乳癌根治术患者的舒适护理,评价其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04年1月~12月乳癌根治术毕进住术后监护室的患者160例,按手术日期的单双日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实施常规整体护理和舒适护理.通过观察疗效,评价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效果比较,经卡方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25).说明舒适护理组效果优于常规整体护理组.结论:舒适护理在乳癌根治术患者的应用,有效地帮助患者大可能的减轻痛苦、获得舒适,促进了患肢功能的康复,是一种科学的现代护理方法.

    作者:马海青;史淑岩;秦晓丽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肿瘤化疗患者的饮食指导

    饮食指导可以减少化疗对患者胃肠道、肝、胆、胰、造血细胞的损害,增强细胞再生能力,减轻化疗副反应,提高免疫力,促进疾病康复.

    作者:李文兰;王艳丽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脑损伤的诊断及防治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脑损伤的防治.方法:回顾分析放射性脑损伤4例,探讨其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防治.结果:1例脑干损伤经多方治疗不可逆转,在出现神经症状6个月后全身衰竭死亡.无瘤生存3例,生存时间48~60个月,生活自理.结论:放射性脑损伤是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长期生存者常见的并发症,治疗效果不理想,疗效难以评定,主要在于预防,预防的关键在于合理的设野.

    作者:秦继勇;李康明;鞠云鹤;李娅;李文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肝癌介入治疗前后系统化整体护理体会

    肝癌是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根据1997年的报道,27个省(市、自治区)1990~1992年抽样地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分析,肝癌死亡率占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2位(第1位为胃癌)[1].由于起病隐匿,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应用导管行肝动脉灌注化疗和栓塞治疗(简称介入治疗)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已成为首选的治疗方法[2].然而治疗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直接影响患者接受治疗的信心和术后恢复的情况.本文总结了我科自2000年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以来对300例肝癌介入治疗的观察与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王小玥;付玉萍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芦荟凝胶抑制大鼠Ⅱ度放射性皮炎发生的机理研究

    目的:在分子水平探讨芦荟凝胶抑制大鼠Ⅱ度放射性皮炎发生的机理.方法:首先建立SD大鼠裸露背部10%Ⅱ度放射性皮炎模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为自然愈合组,实验组为芦荟外涂组,实验组每日进行鲜芦荟凝胶对辐射伤口区的外涂,每日两次.辐射伤后2、6、10、18、24、34d各活杀大鼠10只,每组各5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并利用图像分析技术,分别记录伤口局部ICAM-1、EGF和bFGF的表达量.结果:实验组ICAM-1的表达总体均数低于对照组的表达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实验组EGF和bFGF的表达总体均数高于对照组的表达,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芦荟凝胶对大鼠Ⅱ度放射性皮炎的发生有抑制作用,机理与ICAM-1分泌的抑制及EGF,bFGF分泌的促进相关.

    作者:卢金利;刘小平;杨芳;李明众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C-erbB-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转移的关系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西方国家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目前我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近年来大量研究证明,癌基因的激活和抗癌基因的失活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主要的作用.检测癌基因的蛋白产物的表达情况,对阐明肿瘤的发生发展规律、评价预后、制定治疗方案,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C-erbB-2基因是表皮生长因子家族的成员,在乳腺癌中的扩增或过度表达率约为20~40%[1],对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预测不同药物的治疗效果有潜在价值.但有关C-erbB-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在乳腺癌扩散和转移中的作用问题一直是肿瘤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同时也还存在许多争论,现就近年来该领域的一些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马代远;王仁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微小听神经瘤治疗方式探讨

    目的:探讨及评估微小听神经瘤(2cm以下)各种治疗方式及其治疗效果.方法:直径2cm以下听神经瘤22例.均经MRI扫描诊断,分别采用中颅凹入路、乙状窦后入路、γ-刀放射治疗,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听力及面神经功能测定.结果:完全生长在内听道的听神经瘤,经中颅凹入路手术治疗后,听力保存率83%,面神经功能完好率66%;经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治疗后,听力保存率75%,面神经功能完好率100%;经γ-刀治疗后,听力保存率33%,面神经功能完好率为零.听神经瘤直径1cm以下患者,经中颅凹入路手术治疗后,听力保存率83%,面神经功能完好率50%;经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治疗后,听力保存率50%.面神经功能完好率50%;经γ-刀治疗后,听力保存率为零,面神经功能完好率也为零.结论:对于完全生长在听道的听神经瘤,佳的治疗方式是经过中颅凹入路切除肿瘤;直径小于1cm的听神经瘤,经中颅凹入路和乙状窦后入路切除肿瘤均可,但中颅凹入路术野开阔,利于手术操作;直径1cm~2cm之间的肿瘤,应采用乙状窦后入路切除肿瘤,这种入路对面神经的损伤较小.

    作者:贾栋;高国栋;李永林;赵振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胸苷磷酸化酶检测在乳腺癌病人个体化化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胸苷磷酸化酶(thymidine phosphorylase TP)检测在乳腺癌病人化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3月~2005年2月对85例可手术女性乳腺癌病人采用CTX+卡培他滨方案的新辅化疗3个周期,化疗结束后评估临床疗效并行乳腺癌根治术,标本行TP检测,分析化疗疗效与TP表达的关系.结果:TP阳性者64例,化疗有效率71.78%;TP阴性者21例,化疗有效率28.57%(P<0.01).结论:TP检测对乳腺癌病人个体化化疗具有指导性意义.

    作者:吴常青;谷俊朝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术中放疗加术后放疗治疗晚期肺癌

    目的:观察术中放疗加常规术后胸腔外照射的方法对晚期肺癌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的效果.方法:对42例Ⅲ~Ⅳ期肺癌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后,选用12MeV电子线,剂量为20Gy~30Gy,时间约4~7分钟,立即在直线加速器下对瘤床进行照射,术后一月再进行体外照射,剂量为20Gy~40Gy,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中照射未引起常见的放疗后并发症,存活2年以上的病人中,无手术区肿瘤的增大,20例患者术后1~2年出现肿瘤远处转移,2年生存率为65%,中位生存时间为26.8个月.结论:术中放疗对Ⅲ~Ⅳ期肺癌的局部复发有良好的控制作用,但不能有效控制肿瘤的远处转移.

    作者:周斌;张潍;李少民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护理干预降低奥沙利铂神经毒性反应的研究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L-OHP)引起的神经毒性反应的预防方法及效果.方法:将50例用奥沙利铂方案治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25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干预组未发生神经毒性反应12例(48%),对照组4例(1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降低奥沙利铂神经毒性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周颖;张寒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的诊断和治疗(附2例报告)

    目的:探讨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的诊断和治疗及其病理特点、预后.方法:对2例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临床表现不典型,主要依靠病变组织完整切除获得明确病理诊断.手术是治疗原发性乳腺血管肉瘤的主要方式,术后可以酌情辅以放化疗等治疗.结论: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罕见,预后差,易复发转移.

    作者:赵佳;刘晓安;刘力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软腭癌术后缺损一期修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软腭癌切除术后软腭缺损一期修复的方法.方法:本组28例软腭癌切除术后软腭部分或全部缺损,用不同皮瓣一期修复.结果:24例皮瓣成活,2例完全坏死,2例皮瓣远端部分裂开.25例获得较好的外形及功能恢复.结论:根据缺损部位及范围大小采用不同的皮瓣对软腭癌术后缺损行一期修复,获得较好效果.颏下皮瓣具有距离近,供瓣区隐蔽,厚薄适中,血供可靠及操作方便等优点,术后形态恢复较满意,是修复软腭缺损的理想选择.处理好皮瓣鼻腔侧创面是修复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赞;赵素萍;周晓;陈杰;喻建军;黄文孝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胸骨后甲状腺未分化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胸骨后甲状腺未分化癌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结合文献对1例胸骨后甲状腺未分化癌进行分析.结果:胸骨后甲状腺未分化癌,术前确诊较难,手术可解除压迫症状,但难以完整切除,预后差.结论:胸骨后甲状腺未分化癌应及时行影像学检查,尽早手术切除,并辅以放射等综合治疗.

    作者:周文斌;李晓曦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康莱特注射液治疗恶性胸、腹水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康莱特治疗晚期肿瘤伴恶性胸、腹水患者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方法:所有病例均为经病理学检查或胸腹水细胞学检查确诊的肿瘤患者伴恶性胸、腹水,抽水后注入康莱特注射液100ml,一周后重复.结果:治疗后客观疗效有效率63%,KPS评分有不同程度提高,毒副反应轻微.结论:康莱特是治疗恶性胸、腹水安全有效的药物之一.

    作者:刘赞;尤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吗啡PCA治疗晚期重度癌痛的观察

    目的:观察自控泵静注吗啡治疗晚期重度癌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晚期重度癌痛病人10例,行静脉吗啡PCA治疗并进行临床观察,按照WHO制定的VRS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疼痛指数为1~3分,明显缓解7例,中度缓解3例,即显效7例,有效3例.结论:吗啡PCA治疗重度癌痛效果满意,适合于止痛效果不佳的晚期癌痛患者.

    作者:党晓东;来炳祺;秦玲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姜黄素对子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cumin)对体外培养人子宫颈癌HeLa细胞抗癌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和细胞周期,PI/Hoechst33258荧光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姜黄素对HeLa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仪分析证实姜黄素能使HeLa细胞阻滞在S期,并出现亚二倍体凋亡峰;荧光双染法可见凋亡细胞;Western blot结果显示Bax蛋白表达均上调,而Bcl-2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姜黄素对人子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可诱导细胞凋亡;Bax蛋白的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王菁鹏;林青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三氧化二砷对白血病耐药细胞株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9活性的作用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TO)对白血病耐药细胞株K562/A02细胞表达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活性的影响.方法: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ATO对K562/A0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用明胶酶谱法检测ATO对K562/A02细胞MMP-2、9活性的影响.结果:K562/A02细胞的MMP-2、9活性条带在对照组以MMP-2(72KD)宽,MMP-9次之,MMP-2(62KD)窄.MMP-2、9经0.05μMATO处理后在24、48小时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72小时差异才具有显著性(P<0.05).MMP-2、9的活性经0.4μM和3.2μM的ATO处理后随作用时间延长而抑制作用也逐渐增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ATO可以有效抑制K562/A02细胞的MMP-2、9的活性,但其作用的强度与剂量及作用时间有关.ATO对MMP-2、9的活性的抑制可能是其抗白血病细胞血管新生的机制之一.

    作者:梁虹;张育;张建东;顾健;沈维干;程宏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