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网状支架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伴尿潴留远期疗效观察

徐乐;梁国根;陈业华;何永忠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症, 网状支架, 远期疗效
摘要:目的总结应用网状支架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伴尿潴留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高危前列腺增生症伴尿潴留患者应用镍钛记忆合金网状支架置入治疗,其中6例采用小切口手术置入法,10例采用窥镜下经尿道置入法.结果该组16例按不同置入法手术均成功,术后随访6个月~6年,2例因冠心病死亡,生前排尿尚通畅,其余14例术后B超测定残余尿20~40ml,IPSS评分10.8±25,QOL 0~3分.结论镍钛记忆合金网状支架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伴尿潴留疗效满意.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相关文献
  • 大肠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与p53基因突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大肠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与p53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用MTT比色法检测20位大肠癌患者的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并用PCR-SSCP技术分析其癌细胞的p53基因突变.结果大肠癌细胞对5-Fu[IR=(54.7±14.1)%]比对MMC[IR=(43.9±10.8)%]及ADM[IR=(43.9±9.4)%]更敏感(P<0.05),但对DDP有耐药性[IR=(25.9±12.8)%,P<0.01].p53基因的突变率为45%(9/20).癌细胞对MMC和ADM的敏感性与p53基因突变呈正相关(rmmc=0.589,rabm=0.624,P<0.005).结论化疗药物MMC和ADM对大肠癌的作用依赖于p53基因的状态,而大肠癌对5-Fu和DDP的敏感性却与p53基因突变无关.

    作者:彭健;张阳德;申宏;万小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创伤性主支气管断裂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目的总结外伤性主支气管断裂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X片和CT以及支气管镜是诊断支气管断裂的主要方法.结果11例均行支气管断端吻合,术后肺膨胀良好,肺功能基本恢复.结论主支气管断裂的病人诊断一旦成立,尽可能外科治疗,且疗效满意.

    作者:赵永祥;胡冬煦;胡景云;刘斌;杨进福;张权;朱越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消化道肿瘤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

    目的观察消化道肿瘤围手术期应用整蛋白型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取消化道肿瘤患者54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0例,在围手术期给予能全素胃肠内营养支持,术前3d给予能全素口服至手术前1d,术后12~24h即通过肠内营养输注系统给予能全素.对照组24例按常规外周静脉输液.两组均观察围手术期病人的临床表现,并监测营养支持前,术前1 d,术后第7d体重、血常规、肝功能的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肛门或造瘘口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提前(P<0.05),应用能全素后1例出现恶心呕吐,2例腹痛,1例腹泻.所有病人均未出现吻合口漏或急性肠梗阻,无手术切口或造瘘口感染.实验组患者应用能全素后血淋巴细胞、白蛋白及总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化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给予能全素是安全而有效的,并且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作者:吴君辉;刘凯;周卫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CT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与限度

    本文对21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CT表现进行分析,旨在探讨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与限度.

    作者:莫瑞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医学技术与工程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目的探讨医学技术与工程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必要性及相关内容.方法结合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阐述医学技术与工程学的关系、师资队伍、技术人才的培养及若干相关问题.结果医学技术与工程学是现代生命科学与医学技术、医学工程学等相结合而发展的必然产物,体现多学科的渗透、交叉与综合,具有边缘科学的特色.结论该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对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将起到重要作用,并将有力促进和加快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作者:雷万军;朱坚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微生物降解苯酚的工艺条件及能力研究

    目的探明几种兼性厌氧/厌氧微生物降解苯酚的能力及其处理含苯酚废水的基本工艺条件.方法以溴化滴定法测定苯酚浓度.结果在具塞碘量瓶创造的兼性或厌氧环境中,几种微生物能较稳定地降解10mg/L苯酚,降解率分别是苏云金杆菌39.29%,普通变形杆菌36.06%,大肠杆菌13.03%,产气杆菌12.83%,酿酒酵母菌4.89%.结论苏云金杆菌和普通变形杆菌可作为苯酚处理工程微生物使用,各种间无协同作用,酿酒酵母菌对细菌有拮抗作用.

    作者:孙敏;陈剑虹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含60%氦的氦氧混合气体对改善呼吸道疾病缺氧症状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含60%氦的氦氧混合气体对改善呼吸道疾病缺氧症状的效果.方法测定非吸烟健康志愿者呼吸氯氧混合气体前后肺活量及其组成补呼气容积和深吸气量并比较它们的变化.结果呼吸含60%氦的氦氧混合气体后,肺活量、补呼气容积呈大幅增加,深吸气量呈轻微下降变化,其中补呼气容积前后变化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呼吸含60%氦的氦氧混合气体后,肺活量及其组成补呼气容积和深吸气量的变化趋势与呼吸含80%氯的氦氧混合气体相一致,且变化率相近似,可获得与含80%氦的氦氧混合气体相仿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李志平;黄建强;黄旭斌;谢灿茂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临床调查与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内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方法对在院的326例病人进行现况调查.结果326份病例中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8.8%,其中三代头孢菌素占第一位,占44%;静脉用药占98.2%,抗菌药物费用占总药物费用34.6%,病原体阳性率7.1%.结论应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

    作者:张小青;王绍娟;刘军;王晓川;易婷;罗文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马法兰隔离肝灌注治疗不可切除晚期肝癌

    目的了解马法兰隔离肝灌注治疗不可切除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2003年3月,在治疗不可切除性原发性肝癌中采用了高温下马法兰隔离肝灌注治疗.结果术后第6天,肿瘤组织出现了明显的液化、坏死.结论马法兰隔离肝灌注治疗是治疗不可切除性原发性肝癌的新技术.熟练的外科医生,不仅要了解马法兰隔离肝灌注治疗手术前的并发症,更要在术前术后对病人进行仔细监测,以避免急性凝血功能损害以及肝肾功能衰竭.

    作者:张阳德;万小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

    目的探讨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效果.方法对43例颅内表浅部位的蛛网膜囊肿行囊肿-腹腔分流术.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得到6~9个月的随访,囊肿消失16例,缩小22例,变化不明显5例.总有效率为88.4%.结论囊肿-腹腔分流术具有简单、安全、有效及并发症少等特点.

    作者:吴新立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义齿稳固剂强力粘着粉在全口义齿加衬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义齿稳固剂强力粘着粉(稳固剂)用于全口义齿加衬的稳固效果.方法选择15例21件全口义齿修复患者、齿槽嵴严重吸收、义齿固位不良或初戴义齿产生疼痛不适的病例,应用稳固剂软衬材料后的临床分析.结果15例21件修复体应用稳固剂软衬材料后,全口义齿固位力加强,同时咀嚼效能提高,初戴全口义齿患者舒适性增加,疼痛减轻.稳固剂能维持4~8h稳固作用.结论稳固剂软衬材料能增强固位力和提高咀嚼功能,减轻戴牙后的疼痛,能舒适的渡过全口、局部义齿的适应期.

    作者:李纯;吴汉江;左立军;钟航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哮喘患者T细胞亚群数量与FEV1变化的相关性及意义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T细胞亚群数量及与肺通气功能指标(FEV1)变化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并对比分析22例哮喘发作期、22例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及25例健康正常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与肺通气功能指标(FEV1).结果CD4+:哮喘发作期组与咳嗽变异型哮喘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咳嗽变异型哮喘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CD8+:哮喘发作期组低于咳嗽变异型哮喘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差异均有显著性.CD4+/CD8+比值:哮喘发作期组高于咳嗽变异型及正常对照组(P<0.01),咳嗽变异型哮喘组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差异均有显著性.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与CD8+呈显著正相关(r=0.57,P<0.01)与CD4+/CD8+比值呈显著负相关(r=-0.62,P<0.01).结论哮喘患者CD,阳性细胞百分率下降,CD4+/CD8+细胞比值失衡,患者体内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可能是哮喘容易反复发作、导致肺通气功能进一步减退的原因.在治疗哮喘病过程中,除对症处理外,应该配合调节细胞免疫功能的药物,以改善肺通气功能.

    作者:赖映君;邱晨;酆孟洁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静脉肌袢代瓣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治疗

    目的探讨静脉肌袢代瓣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1116例静脉肌袢代瓣术中出现的5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例,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提出防治措施.结果5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例均与意外暴力所致的静脉损伤有关.结论要重视预防导致静脉肌袢代瓣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各种原因并及时治疗.

    作者:王子凡;郭学利;赵春临;宋燕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组织工程学中种子细胞的伦理学问题

    目的探讨组织工程学种子细胞的医学伦理学问题.方法从组织工程学种子细胞的各种来源存在的伦理学问题及其对策进行分析.结果异种与异体细胞体内植入需要充分保护病人的知情权,遵照法规保障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论需完善相关标准,完善政策法规;尽快寻找来源广泛、易于获得的种子细胞来源.

    作者:鞠洪斌;吴彩玲;邓展生;李凌贺;贺达仁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对照观察

    目的比较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随机法分组,使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副反应与疗效评定同步进行.结果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相似,安全性则略有差异.结论利培酮具有与氯氮平相似的疗效,但安全性更高.

    作者:尹浩然;方亚明;黄若华;杨小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网状支架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伴尿潴留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总结应用网状支架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伴尿潴留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高危前列腺增生症伴尿潴留患者应用镍钛记忆合金网状支架置入治疗,其中6例采用小切口手术置入法,10例采用窥镜下经尿道置入法.结果该组16例按不同置入法手术均成功,术后随访6个月~6年,2例因冠心病死亡,生前排尿尚通畅,其余14例术后B超测定残余尿20~40ml,IPSS评分10.8±25,QOL 0~3分.结论镍钛记忆合金网状支架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伴尿潴留疗效满意.

    作者:徐乐;梁国根;陈业华;何永忠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与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不同免疫表型的临床特点.方法使用8种抗CD单抗测定90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在此基础上对纯T,B系表型的病例进行临床特征分析.结果急性淋巴细胞免疫分型与FAB形态学分型基本符合,T系白细胞总数明显高于B系,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体征上两者无显著性差异,两型的预后特点有待进一步观察.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免疫分型对其诊断和治疗有指导意义.

    作者:龚凡杰;裴敏飞;张广森;肖乐;申建凯;徐运孝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卟啉与肿瘤

    1卟啉与血卟啉衍生物(Hematoporphyrinderivative,HPD)1.1卟啉1.1.1卟啉的理化性质在人体中卟啉化合物是作为血红素生物合成的中间体而存在,在体内是以不具有紫色荧光的还原型卟啉原形式存在,但在空气中卟啉原会自动氧化成卟啉.正常健康人体内主要存在尿卟啉(uroporphyrin)、粪卟啉(coproporphyrin)和原卟啉(protoporphyrin),而其他卟啉化合物常常可从遗传性的卟啉病患者的肝和血液病患者的尿、血液和粪便中检出.

    作者:张阳德;王绍闯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评价

    目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评价人工全髋置换术的疗效.方法回顾调查1995年1月~2001年6月该院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52例(157髋).男73例,女89例;平均年龄56.2岁.股骨颈骨折69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47例,骨关节病32例,骨肿瘤6例,强直性脊柱炎3例.患者的情况以Harris评分为标准.对患者术前、术后和随访期间的症状、体征、X线照片进行总结评价.结果152例(157髋)患者其中5例现已死亡,失访5例,其余142例(143髋)患者随访1.5~8.0年,平均4.1年.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的55.8分提高到术后的95.0分,后一次随访平均Harris评分为87.1分.骨水泥反应3例,下肢深静脉栓塞2例,伤口感染3例,髋关节脱位4例,股骨骨折3例,疼痛24例,下肢不等长2例.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作为髋关节重建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为患者解除疼痛,恢复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邓展生;鞠洪斌;龙文荣;胡懿郃;李康华;廖前德;雷光华;张宏其;朱峥嵘;刘华;林涨源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不同电极粘贴材料对多导睡眠图阻抗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电极粘贴材料时多导睡眠图阻抗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门诊、住院行多导睡眠图(PSG)检查的患者56例,分别运用3M透明通气胶带和3L医用胶贴对患者脑电极进行粘贴,采用计算机多导睡眠监测系统对其监测前后电阻进行对比.结果监测前胶带组的阻抗和胶贴组的阻抗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监测后两组的阻抗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胶带组和胶贴组的自身阻抗在监测时间前后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3M透明通气胶带粘贴电极优于3L医用胶贴粘贴电极.

    作者:范勇;付柳英;杨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