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仪征;王天权;李莎;张永彤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1例乳腺癌病人,采用99锝标记的大分子右旋糖苷(99mTc-DX)和/或美蓝为示踪剂检测前哨淋巴结,术中先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冰冻病理检查,然后作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结果:联合应用示踪剂组与单用美蓝组比较,检出率为97.6%及86.2%,敏感度为100%及77.8%,假阴性率为0及22.2%(均P<0.05);准确率为100%及79.3%(P<0.01).比较SLNB术中冰冻与术后病理结果,敏感度93.3%,准确率97.8%,假阴性率6.7%,假阳性率0%.结论:SLNB能准确反映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状态,术中冰冻病理可快速判断SLN的病理状态,有较高的准确性,对临床外科术式选择有实际指导意义.
作者:于作夫;杨建光;谢强;李红;高英;涂巍;梁健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艾本(伊班膦酸钠)治疗肿瘤骨转移疼痛的疗效.方法:对24例确诊为肿瘤骨转移病人静脉注射艾本.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79.1%,显效7例,有效12例,无效5例.结论:艾本治疗肿瘤骨转移疼痛效果较好,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李兆元;方珊珊;徐海声;张娟;龚先齐 刊期: 2007年第11期
高白细胞白血病(HLL)是在少数急性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时,外周血白细胞大于100×109/L.异常增高的外周血白细胞导致血液粘滞度增加,血流缓慢,加重组织缺氧,白血病细胞比正常细胞大且僵硬,变形性差,易在小血管形成微血栓或凝块,造成微循环障碍.
作者:陈耀秀;谷小燕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联合化疗及白血康序贯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对经诱导达完全缓解的4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停药4周后采用HA、DA或MA方案巩固治疗,间歇4周后,给予口服白血康胶囊28天;再间歇4周给予口服全反式维甲酸28天,为1个周期.间歇4周再重复以上周期.完全缓解后第1年每疗程间隔1个月,第2年每疗程间隔2个月,第3年3个月.结果:45例APL患者诱导缓解后41例达完全缓解,40例参与序贯治疗者,3年和5年DFS和OS均为96.7%,毒副作用轻.结论: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联合化疗及白血康序贯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3年和5年DFS和OS均明显提高,这一新的联合治疗方案有可能使APL成为通过非骨髓移植手段获得治愈的白血病.
作者:何爱丽;韩慧茹;张王刚;杨云;王剑利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评估CD33抗体为主方案治疗难治性白血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CD33抗体为主方案对11例难治性白血病进行治疗.结果:CD33抗体为主方案治疗总有效率54%,其中完全缓解(CR)为36%,除血小板未完全缓解外均达到完全缓解标准(CRP)为18%,治疗后中位生存时间4.8月,缓解后中位生存时间8.2月.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变均完全缓解,且BCR/ABL(-).1例难治性急性淋巴白血病在缓解后即行异基因干细胞移植,至今无病生存已9月.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100%)、输注相关寒战发热(90%),肝静脉闭塞综合症(VOD)发生率55%,发生在干细胞移植后的患者和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结论:本组资料显示CD33抗体为主方案对表达CD33的急慢性白血病有一定疗效.对于移植后复发和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在使用CD33抗体时需注意患者肝脏情况,一旦出现VOD,及时处理.对于用药后缓解的患者,应尽早行异基因干细胞移植.
作者:吴穗晶;杜欣;林伟;翁建宇;张建军;周茂华;黄志新;黄梓伦;陆泽生;陈运贤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肺腺癌(Pulmonary adenocarcinoma)组织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9例肺腺癌组织中TAMs、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血管内皮细胞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分布,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结果:TAMs定量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与TNM分期有显著相关性(P<0.05).肿瘤组织中MVD及VEGF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TAMs分布与MVD及VEGF呈正相关(r=0.56,P<0.05;r=0.58,P<0.05),VEGF表达与MVD呈显著正相关(r=0.334,P<0.01).结论:TAMs表达可能与肿瘤血管生成有关,且影响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作者:陈鹏;潘铁成;李军;陈涛;魏翔;刘立刚;郑智 刊期: 2007年第11期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44岁.因间歇性浓血便2个月于2006年4月7日入院.体查:肛门指检发现距肛门7cm处可触及一菜花样肿物,质硬、脆,向肠腔突出,中央凹陷不平,上界触不到,肿物略能推动,病理活检报告为乳头状腺癌,肝脏B超及CT提示左内叶22mm×18.4mm×20mm转移癌灶.
作者:龙仁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腺病毒介导的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基因(promyelocytic leukemia -adenovirus,Ad-pml)体外抗肝癌细胞作用.方法:同时设Ad-pml组、As2O3组、As2O3联合Ad-pml组以及正常细胞对照组,运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技术,观察联合应用As2O3和Ad-pml在体外治疗肝癌的效果,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及特点.结果:Ad-pml与As2O3对肝癌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两因素析因设计分析结果表明,单用Ad-pml处理肝癌细胞,其抑制作用随Ad-pml MOI值的增加而增加(P<0.05),单独应用As2O3在浓度小于5μmol/L时,未发现有明显的肿瘤抑制作用(P>0.05);As2O3和Ad-pml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二者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用Ad-pml和As2O3共同作用肝癌细胞24小时后,早期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RT-PGR结果表明,联合治疗组p53表达高,而Bcl-2表达低,相反,肝癌细胞对照组p53表达低,而Bcl-2表达高.结论:As2O3和Ad-pml联合应用有协同抗肝癌细胞作用,其机制与增强肝癌细胞凋亡及控制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
作者:张士德;张雷;吴长君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34例经病理确诊的腺样囊性癌病例,病理切片取材见神经断面.对34例病例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ACC复发率似与神经侵袭的病理及临床症状、体征表现有一定关系.但本组病例样本较少,尚需更多样本进行研究.结论:对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研究,可为其机理研究提供参考,以便早发现、早治疗,提高治愈率及生存率.
作者:顾玲;步荣发;杨舸;邱方会 刊期: 2007年第11期
1 肿瘤细胞器官特异性转移的发现1889年,Paget在对700例乳腺癌转移情况进行分析后,即发现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器官转移倾向性.其后,肿瘤细胞器官特异性转移现象被许多实验所证实.
作者:廖子君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评价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结合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对61例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介入治疗两次,其中31例结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0例单纯介入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采用8mv-X线,单剂量为5Gy,隔日1次,总剂量为DT40Gy~50 Gy.结果:三维适形放疗结合介入组近期有效率(CR+PR)83.9%,对照组53.3%,两组有显著差异,1、2、3年的生存率综合组为67.7%、54.8%、38.7%,对照组为53.3%、50%、16.7%,两者差异显著.结论: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3DCRT结合TACE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杨仪征;王天权;李莎;张永彤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经胸腔置管灌注HCPT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总结经胸腔置管灌注HCPT治疗恶性胸腔积液36例的经验.结果:CR 11例(30.6%),PR 18例(50.0%),NC 7例(19.4%).总有效率80.6%(29/36).置管(ARROW管)并胸腔内灌注HCPT毒副反应及并发症少.结论:胸腔置管灌注HCPT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可行的方法.
作者:陈翀;胡文静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2(rhIL-2)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44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抽尽胸液之后,治疗组胸腔注入白细胞介素-2+顺铂,每周1次,1~3周为1疗程,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61%,对照组总有效率52.3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白细胞介素-2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茁;任亚娟;徐灵彬 刊期: 2007年第11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系指血液不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形成血栓,引起回流障碍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作者:戴晓玲;赵竹莲;胡凤侠;刘爱兰;金素娟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钙化型与非钙化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及钙化并预测ER、PR、p53、C-erbB-2表达的可行性.方法:两种类型乳腺癌术前均行钼靶X线检查明确钙化与非钙化,并对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ER、PR、p53、C-erbB-2表达进行比较.结果:两种类型乳腺癌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腋淋巴结转移率无差异,淋巴结转移度非钙化型较钙化型高,有明显差异.ER、PR、p53、C-erbB-2阳性表达在钙化型中分别为57.7%、61.5%、64.1%、67.9%,在非钙化型中分别为49.2%、57.6%、64.4%、57.6%,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钙化型与非钙化型乳腺癌病理类型、临床分期,钙化型乳腺癌与ER、PR、p53、C-erbB-2表达无明显相关性,钼靶片钙化表现预测ER、PR、p53、C-erbB-2表达尚有待研究.
作者:刘新杰;罗民;周冬仙;周文斌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同时与序贯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经病理和细胞学证实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既往未进行化疗和放疗,均给予长春瑞滨和顺铂的方案行同时、序贯化放疗.按照WHO的标准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并随访生存期.结果:共入组98例患者,序贯组CR、PR和SD+PD分别为11、23和14例;同步组别分别为11、25和12例;两组的有效率(CR+PR)分别为70%(34/48)和68%(34/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组与同步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8和20个月(P>0.05);两组患者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68%、21%和70%、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血液毒性,表现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下降;其次为消化道症状,但序贯组较同时组不良反应为轻(P<0.05).结论: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4周方案并序贯化放疗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一线化疗方案之一,与同时组疗效相似,但患者可较好耐受.
作者:杨文彦;薛垂青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多种因素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Kaplan Meier法分析患者治疗后的生存期,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1、2、3和5年生存率Ⅰ、Ⅱ期患者为98.8%、91.5%、87.5%、70.3%;Ⅲ期、Ⅳ期患者为62.1%、55.5%、40.1%、23.8%.结论:年龄、乳酸脱氢酶水平、临床分期、身体状况评分是影响DLBCL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王军;张新华;周敏;冉启杰;杜光祖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得力生和白细胞介素Ⅱ(IL-2)联合顺铂(PDD)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58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先采用一次性单腔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穿刺置管闭式引流胸水,再给予胸腔内注药,其中A组(n=32)白细胞介素Ⅱ加顺铂,B组(n=26)得力生加顺铂.白细胞介素Ⅱ每次注入200万U~300万U,得力生每次注入30ml~50ml,顺铂每次注入60mg~100mg,每周注射1次,连续注射3周,1个月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有效率81.3%(26/32),B组有效率76.9%(20/26),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胸腔闭式引流后注入白细胞介素Ⅱ或得力生加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肯定,是控制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方法.
作者:郑卫红;周晓辉;李旭;彭东昆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Survivin在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突变型p53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乳腺癌组织,60例癌旁乳腺正常组织中Survivin和p53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60例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8.33%,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5.00%)(P<0.05),Survivin在p53阳性的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p53阴性组,Survivin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状况无显著相关.结论: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上调与乳腺癌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其表达与p53基因突变显著相关,两者可能协同作用参与乳腺癌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李梅;陈芸;张丽娟;胡早秀;杨承纲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多西它塞同步化疗在食管癌治疗中的近期有效率、毒性反应及生存期.方法:48例病人根据入选标准进入研究.化疗为多西它塞25mg/m2,每周1次.放疗第1天开始应用,采用三维适形放疗,95% PTV 59.4Gy/33次/6.5周.结果:完全缓解率为72.92%;近期总有效率(CR+PR)为91.67%.1年及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9%、65%,1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85.3%、60.7%.放化组毒性反应主要是放射性食管炎,其次是血液学毒性,患者均能耐受.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多西它塞化疗对食管癌近期疗效较好,虽毒性反应增加但病人可以耐受.
作者:毕益明;付艳;刘百百;陈兴秀;陈秀芳;李全奎;杨金山;王淑燕 刊期: 200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