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8F-FDG PET对老年人大肠癌分期、术后再分期临床诊断的价值

周润锁;徐海峰;孙涛;袁梦晖;周飞华;王磊

关键词:18氟标记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结肠直肠肿瘤, 分期
摘要:目的:评价18F-FDG PET对老年人大肠癌分期、术后再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36例经肠镜检查初步诊断为结、直肠癌的老年患者行全身18F-FDG PET检查,并在2周内完成手术及病理诊断.结果:36例病理证实为结、直肠癌,34例局部18F-FDG摄取增高,SUVmax6.931,(大Standard Uptake Value);18F-FDGPET对肿瘤原发灶诊断准确率94.4%(34/36);局部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为66.7%(16/24);治疗方案改变36.1%(13/36).随访50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26例PET阳性并证实发现局部和/或多发转移;24例PET显示阴性,其中6例随访2年后复发,阴性预测率75%.结论:18F-FDG PET显像对老年人大肠癌的分期、术后再分期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多西它塞同期化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多西它塞同步化疗在食管癌治疗中的近期有效率、毒性反应及生存期.方法:48例病人根据入选标准进入研究.化疗为多西它塞25mg/m2,每周1次.放疗第1天开始应用,采用三维适形放疗,95% PTV 59.4Gy/33次/6.5周.结果:完全缓解率为72.92%;近期总有效率(CR+PR)为91.67%.1年及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9%、65%,1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85.3%、60.7%.放化组毒性反应主要是放射性食管炎,其次是血液学毒性,患者均能耐受.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多西它塞化疗对食管癌近期疗效较好,虽毒性反应增加但病人可以耐受.

    作者:毕益明;付艳;刘百百;陈兴秀;陈秀芳;李全奎;杨金山;王淑燕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瑜珈健身法减轻恶性肿瘤病人焦虑状态的观察

    目的:探讨瑜珈健身法减轻恶性肿瘤病人焦虑状态的治疗效果.方法:117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治疗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瑜珈健身疗法,采用状态特质焦虑自评量表(STAI)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STAI和SD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1),且治疗后两组STAI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瑜珈健身法可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保持心态平稳,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黄英英;陈艺香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人乳腺癌组织中VEGF和VEGF-C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VEGF、VEGF-C表达情况及其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7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VEGF-C表达,并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VEGF、VEGF-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4%(56/87)和56.3%(49/87),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年龄、无进展生存期(PFS)无关(P>0.05).结论:VEGF、VEGF-C高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及转移有关,有望成为判定乳腺癌临床分期及评估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屈淑贤;谢晓冬;郑振东;宋福林;刘大为;刘永叶;刘艳梅;杨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MCS+单采去除白细胞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护理体会

    高白细胞白血病(HLL)是在少数急性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时,外周血白细胞大于100×109/L.异常增高的外周血白细胞导致血液粘滞度增加,血流缓慢,加重组织缺氧,白血病细胞比正常细胞大且僵硬,变形性差,易在小血管形成微血栓或凝块,造成微循环障碍.

    作者:陈耀秀;谷小燕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168例食管癌术后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2003年~2005年168例食管癌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0.71%.以吻合口瘘性脓胸为主,其发生与手术切口、手术时间、侵入性操作和联用多种抗生素等有明显关系.结论:严格选择病例、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注意手术操作、加强术后处理、减少侵入性操作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食管癌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

    作者:周艳华;欧阳立志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真空高负压引流技术在乳腺癌术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并评价真空高负压引流技术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2003年6月~2006年11月我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236例,按使用真空高负压引流技术与否随即分为使用组和未使用组.使用组(用REDON负压引流瓶引流)患者97例,未使用组(传统负压引流瓶引流)患者139例,使用组于术后不加压包扎,未使用组加压包扎,记录术后伤口引流量,于手术后5~7天更换敷料,观察切口愈合情况.结果:使用组发生皮瓣和/或腋窝积液2例(2.06%),未使用组发生伤口和/或腋窝积液18例(12.95%),两者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使用组轻度皮肤坏死1例(1.03%),未使用组发生轻度皮肤坏死11例(7.91%),两者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真空高负压引流技术能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操作简单、省时,患者满意度好,值得推广.

    作者:贠军;边杰芳;王岭;凌瑞;姚青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影响术后病人疼痛护理评估的因素与对策

    目的:分析100例全麻术后影响疼痛病人护理评估因素与对策.方法:主观依据80例病人诉说疼痛或表现出不适,客观依据19例病人痛苦面容和防御性保护体位,1例与原发性疼痛疾患、体位不适有关.结果:影响评估因素是多方面的,未能掌握正确评估方法;医护人员缺乏有关疼痛知识;镇痛观念陈旧;病人经济贫困等.结论:消除控制疼痛的因素,改变和更新对疼痛、麻醉镇痛药的认识,提出了不仅药物治疗还须心理护理与综合治疗的对策.

    作者:蒋英;王建荔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异位胸腺瘤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异位胸腺瘤临床少见术前诊断困难,部分病人合并重症肌无力.现将我科收治3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1 杨某、女、48岁.体检时发现右胸部包块影10天入院.术前检查一般情况好,无肌无力表现,心肺物理检查无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既往无结核病史.

    作者:张瑞民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CXCR4、HER-2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CXCR4和HER-2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浆液性和粘液性卵巢癌、10例浆液性和粘液性卵巢囊腺瘤、5例卵巢癌盆腔腹膜转移灶及8例正常卵巢组织中CXCR4和HER-2的表达情况.结果:CXCR4在卵巢恶性肿瘤原发灶及转移灶中均呈高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3.3%,80%,明显高于其在正常卵巢组织及卵巢良性肿瘤中的表达.HER-2在卵巢恶性肿瘤及转移灶中均呈高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80%,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及卵巢良性肿瘤.CXCR4、HER-2在卵巢囊腺癌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01).结论:CXCR4、HER-2在卵巢上皮性囊腺癌及转移灶中的阳性表达率较高,且两者的表达呈显著性正相关.提示了CXCR4、HER-2在上皮性卵巢囊腺癌的发生和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主改霞;刘莹;张荣霞;杨整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的临床病理研究

    目的:探讨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34例经病理确诊的腺样囊性癌病例,病理切片取材见神经断面.对34例病例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ACC复发率似与神经侵袭的病理及临床症状、体征表现有一定关系.但本组病例样本较少,尚需更多样本进行研究.结论:对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研究,可为其机理研究提供参考,以便早发现、早治疗,提高治愈率及生存率.

    作者:顾玲;步荣发;杨舸;邱方会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大肠腺瘤及其癌变微卫星不稳定性与细胞增殖的研究

    目的:探讨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在大肠腺瘤癌发生中的意义及其对大肠腺瘤、腺瘤癌变组织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简单序列长度多态性(PCR-SSLP)及免疫组化EnvisionTM方法,对36例大肠腺瘤及12例腺瘤癌变的MSI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Ki-67)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大肠腺瘤及其癌变组织MSI总阳性率18.75%(9/48),其中,两个位点以上7例阳性,阳性率为15.58%(7/48);一个位点2例阳性.MSI阳性大肠腺瘤及其癌变的PCNA和Ki-67标记指数显著低于MSI阴性者(P<0.05).结论:MSI可能是结直肠癌发生的早期分子改变,MSI阳性结直肠癌细胞增殖活性较低.

    作者:周琪;阎晓初;梁后杰;周进明;吴峰;柳凤轩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3种黏附分子表达与老年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唾液酸化路易斯-X(sialyl Lewis-X,SLeX)、CD44v6和E-钙黏附素(E-cad-herin,E-Cad)蛋白表达与老年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8例老年胃癌中SLeX,CD44v6和E-Cad蛋白表达,并结合肿瘤的病理学行为和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老年胃癌组织中,SLeX,CD44v6和E-Cad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9.2%(38/48)、72.9%(35/48)和47.9%(23/48).SLeX和CD44v6高表达和E-Cad低表达均与老年胃癌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和患者预后呈正相关(P<0.05).结论:SLeX,CD44v6和E-Cad表达与老年胃癌转移和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SLeX,CD44v6和E-Cad蛋白表达可作为判断老年胃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谷化平;尚培中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人骨肉瘤鸡胚移植瘤模型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目的:建立人骨肉瘤鸡胚移植瘤模型,研究其形态学及生物学特性.方法:将人骨肉瘤细胞接种于鸡胚绒毛尿囊膜(chick embryo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观察影响骨肉瘤鸡胚移植瘤成活的因素、移植瘤生长特性、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性状.结果:建立了人骨肉瘤鸡胚移植瘤模型.移植瘤易于生长,具有较强的血管诱导作用.光镜下移植瘤具有与人骨肉瘤类似的组织结构.结论:该模型易于复制,能动态观察骨肉瘤诱导的血管生成过程,可用于骨肉瘤的生物学行为研究、药物筛选等领域.

    作者:王利宏;蔡林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意义的探讨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1例乳腺癌病人,采用99锝标记的大分子右旋糖苷(99mTc-DX)和/或美蓝为示踪剂检测前哨淋巴结,术中先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冰冻病理检查,然后作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结果:联合应用示踪剂组与单用美蓝组比较,检出率为97.6%及86.2%,敏感度为100%及77.8%,假阴性率为0及22.2%(均P<0.05);准确率为100%及79.3%(P<0.01).比较SLNB术中冰冻与术后病理结果,敏感度93.3%,准确率97.8%,假阴性率6.7%,假阳性率0%.结论:SLNB能准确反映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状态,术中冰冻病理可快速判断SLN的病理状态,有较高的准确性,对临床外科术式选择有实际指导意义.

    作者:于作夫;杨建光;谢强;李红;高英;涂巍;梁健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直肠、子宫、双侧卵巢多原发癌同期手术1例报告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44岁.因间歇性浓血便2个月于2006年4月7日入院.体查:肛门指检发现距肛门7cm处可触及一菜花样肿物,质硬、脆,向肠腔突出,中央凹陷不平,上界触不到,肿物略能推动,病理活检报告为乳头状腺癌,肝脏B超及CT提示左内叶22mm×18.4mm×20mm转移癌灶.

    作者:龙仁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AFP基因转染的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靶向性CTL细胞毒作用

    目的:观察基因转染的树突状细胞生物学特性及靶向性CT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用重组IL-4和GM-CSF诱导扩增小鼠骨髓来源的单个核细胞,将表达AFP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转染DC(dendritic cells,DC),构建基因转染的DC瘤苗,并免疫C57BL/6小鼠.用流式细胞术(FCS)检测转染前后DC细胞表面分子MHC Ⅰ、MHC Ⅱ、LFA、ICAM、B7.1、和B7.2等的变化.取免疫小鼠脾细胞诱导细胞毒性CTL,LDH非放射性细胞毒性试验检测其对不同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用ELISA法检测CTL诱导过程中TNF-α和IFN-γ分泌变化规律.结果:AFP基因转染后的DC分子表面高表达MHC Ⅰ、MHC Ⅱ、LFA、ICAM、B7.1、和B7.2等分子,尤其是MHC Ⅱ、ICAM和LFA分子,与转染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AFP抗原诱导的靶向性CTL对AFP分泌性肿瘤细胞具有更强的杀瘤活性,且在CTL诱导过程中TNF-α和IFN-γ分泌水平较对照组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AFP基因重组腺病毒修饰的DC能表达高水平的MHC Ⅰ、MHC Ⅱ、LFA、ICAM、B7.1、和B7.2等分子,为CTL进一步活化提供了共刺激信号;用该瘤苗免疫C57BL/6J小鼠,能诱导出针对AFP抗原的靶向性CTL,从而实现对AFP分泌性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作者:匡志鹏;谢裕安;梁安民;杨帆;罗小玲;吴继宁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吉西他滨联合铂类治疗6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比较吉西他滨(gemcitabine)联合顺铂(cisplatin)、卡铂(carboplatin)和奥沙利铂(oxaliplatin)三种化疗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经病理和细胞学证实的64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吉西他滨+顺铂(gemcitabine+cisplatin,Gcis)、吉西他滨+卡铂(gemcitabine+carboplatin,Gcarb)和吉西他滨+奥沙利铂(gemcitabine+oxaliplatin,GLOHP)三组.三组均选用吉西他滨1 000 mg/m2静脉滴注第1、8天.GCis组:顺铂7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GCarb组:卡铂AUC 4~6(初治6,复治4~5),静脉滴注,第1天;GLOHP组:奥沙利铂LOHP 130mg/m2静脉滴注,第1天.三组均21天为一周期,连续使用2~3周期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Gcis、Gcarb、GLOHP三种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率分别为52.38%(11/21)、50.00%(10/20)和60.87%(14/23)(P>0.05).三种方案毒副反应主要为可耐受的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脱发和外周神经毒性等.结论:吉西他滨联合三种不同铂类的化疗方案均为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较为安全有效的化疗方案.

    作者:姚成才;林丛尧;安公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三维适形放疗结合介入治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

    目的:评价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结合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对61例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介入治疗两次,其中31例结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0例单纯介入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采用8mv-X线,单剂量为5Gy,隔日1次,总剂量为DT40Gy~50 Gy.结果:三维适形放疗结合介入组近期有效率(CR+PR)83.9%,对照组53.3%,两组有显著差异,1、2、3年的生存率综合组为67.7%、54.8%、38.7%,对照组为53.3%、50%、16.7%,两者差异显著.结论: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3DCRT结合TACE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杨仪征;王天权;李莎;张永彤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多发性骨髓瘤4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大二院血液科2001年~2006年收治的4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病中位年龄为58.23岁,首发症状为骨痛(40%),乏力(16.3%).血清β2-MG,CRP升高者及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者中位生存期与上述三值正常者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生存分析显示β2微球蛋白和C反应蛋白与疾病预后相关.

    作者:陈银霞;王满妮;史杰;张王刚;刘捷;马肖容;马晓玲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As2O3联合Ad-pml体外抗肝癌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腺病毒介导的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基因(promyelocytic leukemia -adenovirus,Ad-pml)体外抗肝癌细胞作用.方法:同时设Ad-pml组、As2O3组、As2O3联合Ad-pml组以及正常细胞对照组,运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技术,观察联合应用As2O3和Ad-pml在体外治疗肝癌的效果,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及特点.结果:Ad-pml与As2O3对肝癌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两因素析因设计分析结果表明,单用Ad-pml处理肝癌细胞,其抑制作用随Ad-pml MOI值的增加而增加(P<0.05),单独应用As2O3在浓度小于5μmol/L时,未发现有明显的肿瘤抑制作用(P>0.05);As2O3和Ad-pml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二者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用Ad-pml和As2O3共同作用肝癌细胞24小时后,早期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RT-PGR结果表明,联合治疗组p53表达高,而Bcl-2表达低,相反,肝癌细胞对照组p53表达低,而Bcl-2表达高.结论:As2O3和Ad-pml联合应用有协同抗肝癌细胞作用,其机制与增强肝癌细胞凋亡及控制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

    作者:张士德;张雷;吴长君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