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晓玲;赵竹莲;胡凤侠;刘爱兰;金素娟
目的:探讨放疗技师独立模拟定位的可行性和意义.方法:根据医师填写的模拟定位申请单,应用模拟定位机独立完成照射野设计,医师审核计划并确定治疗剂量和分割方式后实施治疗.结果:技师独立完成603例各种肿瘤患者的模拟定位,二次定位率5.3%(32/603).结论:技师独立模拟定位具有可行性.
作者:赵品婷;邵秋菊;齐宇红;梁军;梁昉;袁慧琴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2003年~2005年168例食管癌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0.71%.以吻合口瘘性脓胸为主,其发生与手术切口、手术时间、侵入性操作和联用多种抗生素等有明显关系.结论:严格选择病例、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注意手术操作、加强术后处理、减少侵入性操作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食管癌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
作者:周艳华;欧阳立志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分析100例全麻术后影响疼痛病人护理评估因素与对策.方法:主观依据80例病人诉说疼痛或表现出不适,客观依据19例病人痛苦面容和防御性保护体位,1例与原发性疼痛疾患、体位不适有关.结果:影响评估因素是多方面的,未能掌握正确评估方法;医护人员缺乏有关疼痛知识;镇痛观念陈旧;病人经济贫困等.结论:消除控制疼痛的因素,改变和更新对疼痛、麻醉镇痛药的认识,提出了不仅药物治疗还须心理护理与综合治疗的对策.
作者:蒋英;王建荔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和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nease Ⅰ,HO-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HCC石腊组织标本和17例尸检正常肝标本中iNOS和HO-1的表达,同时检测以Ki67标记的细胞核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I)、抗凋亡基因BCL-2蛋白的表达,半定量评分系统评价染色结果.结果:肝癌组织中的iNOS、HO-1、抗凋亡基因BCL-2蛋白表达率分别为:83.3%、89.3%、71.4%,细胞核增殖指数为30.56±3.96%,上述各值均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iNOS表达与细胞核增殖指数呈正相关,iNOS和HO-1的表达与抗凋亡基因BCL-2蛋白呈正相关(r=0.537,P<0.01和r=0.386,P<0.01).结论:iNOS和HO-1的表达在促进HCC增殖和抑制HCC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HCC生长.
作者:何建伟;郑勇;易光杰;何建国;曹薇薇;李静;赵瑾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联合化疗及白血康序贯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对经诱导达完全缓解的4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停药4周后采用HA、DA或MA方案巩固治疗,间歇4周后,给予口服白血康胶囊28天;再间歇4周给予口服全反式维甲酸28天,为1个周期.间歇4周再重复以上周期.完全缓解后第1年每疗程间隔1个月,第2年每疗程间隔2个月,第3年3个月.结果:45例APL患者诱导缓解后41例达完全缓解,40例参与序贯治疗者,3年和5年DFS和OS均为96.7%,毒副作用轻.结论: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联合化疗及白血康序贯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3年和5年DFS和OS均明显提高,这一新的联合治疗方案有可能使APL成为通过非骨髓移植手段获得治愈的白血病.
作者:何爱丽;韩慧茹;张王刚;杨云;王剑利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细胞癌(PHC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的整合情况,以揭示其在HC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测32例HCC患者和45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和PBMC中HBV-DNA含量,引物和探针设计选择HBV C区的DNA序列.结果:HCC组和CHB组患者血清中HBV-DNA阳性率分别为62.5%(20/32)和46.7%(21/45)、HBV-DNA均值(不含阴性)分别为105.50±1.52和105.05±1.45 copies/ml,PBMC中HBV-DNA阳性率分别为87.5%(28/32)和51.1%(23/45)(P<0.01)、HBV-DNA均值(不含阴性)分别为104.51±1.32和104.05±1.05 copies/ml;HCC组血清和PBMC中HBV-DNA阳性率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62.5%比87.5%、P<0.05);HCC组和CHB组血清和PBMC中HBV-DNA同时阳性时,其HBV-DNA含量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HCC患者PBMC中存在HBV-DNA整合的现象;作为临床预测HCC发生的风险指标,PBMC中HBV-DNA含量的检测与穿刺肝组织相比具有轻创或无创的优点.
作者:高应林;赵友云;王春香;乐惠荣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唾液酸化路易斯-X(sialyl Lewis-X,SLeX)、CD44v6和E-钙黏附素(E-cad-herin,E-Cad)蛋白表达与老年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8例老年胃癌中SLeX,CD44v6和E-Cad蛋白表达,并结合肿瘤的病理学行为和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老年胃癌组织中,SLeX,CD44v6和E-Cad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9.2%(38/48)、72.9%(35/48)和47.9%(23/48).SLeX和CD44v6高表达和E-Cad低表达均与老年胃癌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和患者预后呈正相关(P<0.05).结论:SLeX,CD44v6和E-Cad表达与老年胃癌转移和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SLeX,CD44v6和E-Cad蛋白表达可作为判断老年胃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谷化平;尚培中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钙化型与非钙化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及钙化并预测ER、PR、p53、C-erbB-2表达的可行性.方法:两种类型乳腺癌术前均行钼靶X线检查明确钙化与非钙化,并对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ER、PR、p53、C-erbB-2表达进行比较.结果:两种类型乳腺癌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腋淋巴结转移率无差异,淋巴结转移度非钙化型较钙化型高,有明显差异.ER、PR、p53、C-erbB-2阳性表达在钙化型中分别为57.7%、61.5%、64.1%、67.9%,在非钙化型中分别为49.2%、57.6%、64.4%、57.6%,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钙化型与非钙化型乳腺癌病理类型、临床分期,钙化型乳腺癌与ER、PR、p53、C-erbB-2表达无明显相关性,钼靶片钙化表现预测ER、PR、p53、C-erbB-2表达尚有待研究.
作者:刘新杰;罗民;周冬仙;周文斌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螺旋CT引导下弹簧式自动活枪枪经皮肺肿块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68例常规方法不能明确诊断的肺部肿块的患者,采用弹簧式自动活检枪在螺旋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术,获取组织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68例均获得满意标本,成功率100%,病理学确诊91.7%.结论:该方法病理诊断率高,操作方便快捷,并发症少,痛苦少,安全,经济,医患双方均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文军;张志新;杨广洋;刘沛雄;赵伟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KiSS-1基因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肾脏透明细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为研究肾透明细胞癌的转移机制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5例肾透明细胞癌和15例正常肾组织中KiSS-1、MMP-9的表达水平.结果:KiSS-1基因产物metastin在正常肾组织和肾透明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0%和31.1%,差异无显著性(P>0.05);metastin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组织学分级等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MMP-9在正常肾组织和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20.0%和64.4%,差异有显著性(P<0.05);MMP-9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学分级、肿瘤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等临床因素无关(P>0.05).结论:metastin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MMP-9可能促进肾透明细胞癌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两者有望成为判定肾透明细胞癌侵袭和转移能力的指标.
作者:李强;程伟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总结应用电视内腔镜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中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06年11月我院35例乳腺癌患者接受电视内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的临床资料,并对手术适应证、手术要点及注意事项进行讨论.结果:35例乳腺癌患者中26例行乳房切除,9例行保乳手术.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平均时间111.3min(75min~177min).切除淋巴结平均每例17.5枚(8~37枚).其中吸脂液中检出淋巴结0~19枚,每例平均2.2枚,大直径0.6cm.术后随访1~13个月(平均4.6个月).35例患者均无患侧上肢淋巴水肿,肩关节活动良好.随访期间未发现肿瘤复发及切口种植转移.结论:选择临床体检和/或超声检查腋窝淋巴结直径小于1cm的乳腺癌病例行电视内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可达到开放手术效果,既缩小手术切口、又改善美观效果.
作者:梁阔;康骅;海涛;张雁;罗斌;王晓辉;张锋良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得力生注射液配合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33例住院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7例,采用得力生注射液配合介入化疗.对照组单用介入化疗,化疗方案相同.得力生注射液给药方案:介入前3天开始得力生注射液50ml/d静脉注射连用3天,然后用EADM 60mg、5-Fu1.0,并行MMC20mg、碘化油及明胶碎屑栓塞,同时术后每天静点得力生注射液1次、50ml/次,4周1疗程,28天后重复前方案,共用2疗程.结果:治疗组肿瘤缩小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CD3、CD4、CD4/CD8均明显升高,且两组治疗后上述指标相比差异显著.治疗组血常规始终维持在正常范围.对照组2例WBC低于3.0×109/L时使用升白药物.结论:得力生注射液与化疗药物同时经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可明显提高疗效,增强免疫力,减轻化疗副作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赫;杨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高白细胞白血病(HLL)是在少数急性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时,外周血白细胞大于100×109/L.异常增高的外周血白细胞导致血液粘滞度增加,血流缓慢,加重组织缺氧,白血病细胞比正常细胞大且僵硬,变形性差,易在小血管形成微血栓或凝块,造成微循环障碍.
作者:陈耀秀;谷小燕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并评价真空高负压引流技术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2003年6月~2006年11月我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236例,按使用真空高负压引流技术与否随即分为使用组和未使用组.使用组(用REDON负压引流瓶引流)患者97例,未使用组(传统负压引流瓶引流)患者139例,使用组于术后不加压包扎,未使用组加压包扎,记录术后伤口引流量,于手术后5~7天更换敷料,观察切口愈合情况.结果:使用组发生皮瓣和/或腋窝积液2例(2.06%),未使用组发生伤口和/或腋窝积液18例(12.95%),两者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使用组轻度皮肤坏死1例(1.03%),未使用组发生轻度皮肤坏死11例(7.91%),两者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真空高负压引流技术能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操作简单、省时,患者满意度好,值得推广.
作者:贠军;边杰芳;王岭;凌瑞;姚青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基因转染的树突状细胞生物学特性及靶向性CT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用重组IL-4和GM-CSF诱导扩增小鼠骨髓来源的单个核细胞,将表达AFP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转染DC(dendritic cells,DC),构建基因转染的DC瘤苗,并免疫C57BL/6小鼠.用流式细胞术(FCS)检测转染前后DC细胞表面分子MHC Ⅰ、MHC Ⅱ、LFA、ICAM、B7.1、和B7.2等的变化.取免疫小鼠脾细胞诱导细胞毒性CTL,LDH非放射性细胞毒性试验检测其对不同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用ELISA法检测CTL诱导过程中TNF-α和IFN-γ分泌变化规律.结果:AFP基因转染后的DC分子表面高表达MHC Ⅰ、MHC Ⅱ、LFA、ICAM、B7.1、和B7.2等分子,尤其是MHC Ⅱ、ICAM和LFA分子,与转染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AFP抗原诱导的靶向性CTL对AFP分泌性肿瘤细胞具有更强的杀瘤活性,且在CTL诱导过程中TNF-α和IFN-γ分泌水平较对照组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AFP基因重组腺病毒修饰的DC能表达高水平的MHC Ⅰ、MHC Ⅱ、LFA、ICAM、B7.1、和B7.2等分子,为CTL进一步活化提供了共刺激信号;用该瘤苗免疫C57BL/6J小鼠,能诱导出针对AFP抗原的靶向性CTL,从而实现对AFP分泌性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作者:匡志鹏;谢裕安;梁安民;杨帆;罗小玲;吴继宁 刊期: 2007年第11期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目前尚无非常明确的治疗模式,存在着一些争议.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常见的几种治疗模式.
作者:彭云武;程晶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整合素α5β1与CD44s在NSCLC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3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中整合素α5β1和CD44s的表达情况,用卡方检验对各指标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进行分析,用Spearman分析探讨NSCLC组织中整合素α5β1和CD44s表达强度的相关性.结果: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的NSCLC中整合素α5β1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7.50%和30.77%,差异有显著性(P<0.05);CD44s在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腺癌,表达率分别为46.87%和14.29%,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NSCLC组织中CD44s的表达率分别为54.55%和23.00%,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NSCLC组织中整合素α5β1与CD44s表达程度呈正相关(rs=0.502,P<0.001).结论:整合素α5β1和CD44s在NSCLC的表达呈正相关,是预测NSCLC病人预后的有意义的指标.
作者:韩其政;郭其森;贾慧;亓梅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MMP-9在骨巨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MP-9在36例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临床病理资料及Jaffe分级、Enneking分期和复发的关系.结果:MMP-9在骨巨细胞瘤中阳性表达率为63.8%,但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等因素无关;在Jaffe分级中Ⅱ、Ⅲ级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级,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按Enneking分期随级别升高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复发组的MMP-9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明显(P<0.01).结论:MMP-9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与肿瘤的Enneking分级及肿瘤的复发有一定的关系,MMP-9过表达可作为预测骨巨细胞瘤复发的一项重要指标.
作者:王民;毕乃贵;赵光辉;王莹;杨益民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情况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人NSCL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ERK1/2和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ERK1/2及VEGF在NSCLC中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类型没有相关性,而与肿瘤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两者阳性表达的患者预后差.两者的表达成正相关.结论:ERK1/2、VEGF与NSCL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ERK1/2的过度激活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陈国华;于雁;张秋菊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艾本(伊班膦酸钠)治疗肿瘤骨转移疼痛的疗效.方法:对24例确诊为肿瘤骨转移病人静脉注射艾本.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79.1%,显效7例,有效12例,无效5例.结论:艾本治疗肿瘤骨转移疼痛效果较好,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李兆元;方珊珊;徐海声;张娟;龚先齐 刊期: 200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