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穗晶;杜欣;林伟;翁建宇;张建军;周茂华;黄志新;黄梓伦;陆泽生;陈运贤
目的:分析100例全麻术后影响疼痛病人护理评估因素与对策.方法:主观依据80例病人诉说疼痛或表现出不适,客观依据19例病人痛苦面容和防御性保护体位,1例与原发性疼痛疾患、体位不适有关.结果:影响评估因素是多方面的,未能掌握正确评估方法;医护人员缺乏有关疼痛知识;镇痛观念陈旧;病人经济贫困等.结论:消除控制疼痛的因素,改变和更新对疼痛、麻醉镇痛药的认识,提出了不仅药物治疗还须心理护理与综合治疗的对策.
作者:蒋英;王建荔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多西它塞同步化疗在食管癌治疗中的近期有效率、毒性反应及生存期.方法:48例病人根据入选标准进入研究.化疗为多西它塞25mg/m2,每周1次.放疗第1天开始应用,采用三维适形放疗,95% PTV 59.4Gy/33次/6.5周.结果:完全缓解率为72.92%;近期总有效率(CR+PR)为91.67%.1年及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9%、65%,1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85.3%、60.7%.放化组毒性反应主要是放射性食管炎,其次是血液学毒性,患者均能耐受.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多西它塞化疗对食管癌近期疗效较好,虽毒性反应增加但病人可以耐受.
作者:毕益明;付艳;刘百百;陈兴秀;陈秀芳;李全奎;杨金山;王淑燕 刊期: 2007年第11期
对2例乳腺导管原位癌病例的体征、手术方法、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内分泌治疗予以总结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乳腺导管原位癌的相关知识.
作者:高雅军;马祥君;何湘萍;汪洁;高海凤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和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nease Ⅰ,HO-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HCC石腊组织标本和17例尸检正常肝标本中iNOS和HO-1的表达,同时检测以Ki67标记的细胞核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I)、抗凋亡基因BCL-2蛋白的表达,半定量评分系统评价染色结果.结果:肝癌组织中的iNOS、HO-1、抗凋亡基因BCL-2蛋白表达率分别为:83.3%、89.3%、71.4%,细胞核增殖指数为30.56±3.96%,上述各值均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iNOS表达与细胞核增殖指数呈正相关,iNOS和HO-1的表达与抗凋亡基因BCL-2蛋白呈正相关(r=0.537,P<0.01和r=0.386,P<0.01).结论:iNOS和HO-1的表达在促进HCC增殖和抑制HCC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HCC生长.
作者:何建伟;郑勇;易光杰;何建国;曹薇薇;李静;赵瑾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钙化型与非钙化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及钙化并预测ER、PR、p53、C-erbB-2表达的可行性.方法:两种类型乳腺癌术前均行钼靶X线检查明确钙化与非钙化,并对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ER、PR、p53、C-erbB-2表达进行比较.结果:两种类型乳腺癌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腋淋巴结转移率无差异,淋巴结转移度非钙化型较钙化型高,有明显差异.ER、PR、p53、C-erbB-2阳性表达在钙化型中分别为57.7%、61.5%、64.1%、67.9%,在非钙化型中分别为49.2%、57.6%、64.4%、57.6%,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钙化型与非钙化型乳腺癌病理类型、临床分期,钙化型乳腺癌与ER、PR、p53、C-erbB-2表达无明显相关性,钼靶片钙化表现预测ER、PR、p53、C-erbB-2表达尚有待研究.
作者:刘新杰;罗民;周冬仙;周文斌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爱维治治疗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46例2~4级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的治疗情况,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7例用爱维治治疗;对照组19例用龙胆紫治疗.结果:皮肤损伤的治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63%.结论:爱维治治疗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疗效满意.
作者:杨哲;颜廷秀;韩俊庆;王瑜;李冠贞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多种因素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Kaplan Meier法分析患者治疗后的生存期,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1、2、3和5年生存率Ⅰ、Ⅱ期患者为98.8%、91.5%、87.5%、70.3%;Ⅲ期、Ⅳ期患者为62.1%、55.5%、40.1%、23.8%.结论:年龄、乳酸脱氢酶水平、临床分期、身体状况评分是影响DLBCL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王军;张新华;周敏;冉启杰;杜光祖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放疗技师独立模拟定位的可行性和意义.方法:根据医师填写的模拟定位申请单,应用模拟定位机独立完成照射野设计,医师审核计划并确定治疗剂量和分割方式后实施治疗.结果:技师独立完成603例各种肿瘤患者的模拟定位,二次定位率5.3%(32/603).结论:技师独立模拟定位具有可行性.
作者:赵品婷;邵秋菊;齐宇红;梁军;梁昉;袁慧琴 刊期: 2007年第11期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目前尚无非常明确的治疗模式,存在着一些争议.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常见的几种治疗模式.
作者:彭云武;程晶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MMP-9在骨巨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MP-9在36例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临床病理资料及Jaffe分级、Enneking分期和复发的关系.结果:MMP-9在骨巨细胞瘤中阳性表达率为63.8%,但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等因素无关;在Jaffe分级中Ⅱ、Ⅲ级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级,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按Enneking分期随级别升高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复发组的MMP-9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明显(P<0.01).结论:MMP-9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与肿瘤的Enneking分级及肿瘤的复发有一定的关系,MMP-9过表达可作为预测骨巨细胞瘤复发的一项重要指标.
作者:王民;毕乃贵;赵光辉;王莹;杨益民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体外加温43℃对舌癌细胞株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热疗的作用机理.方法:对舌癌细胞株Tca-8113进行体外43℃加温,通过光镜、透射电镜及MTT法进行观察,研究加温后细胞形态、超微结构及增殖活性的变化.结果:外加温43℃后,细胞形态趋向良性分化,胞质内成熟细胞器增多,出现微丝,增殖活性降低并与加热时间成正比.结论:外加温43℃能使肿瘤细胞趋于成熟,生长速度减慢,恶性程度降低,侵袭、转移力减弱,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作者:费继敏;李梅;陈芸;蒋永新;奚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KAI1/CD82和Integrin α5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4例乳腺癌组织KAI1/CD82和Integrin α5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KAI1/CD82和Integrin α5阳性表达与正常乳腺组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种基因蛋白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在乳腺癌组织中呈正相关(P<0.01).结论:KAI1/CD82和Integrin α5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的演进和转移密切相关,检测其表达异常对判断临床进展以及推测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孙文洲;于丽波;张丽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高白细胞白血病(HLL)是在少数急性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时,外周血白细胞大于100×109/L.异常增高的外周血白细胞导致血液粘滞度增加,血流缓慢,加重组织缺氧,白血病细胞比正常细胞大且僵硬,变形性差,易在小血管形成微血栓或凝块,造成微循环障碍.
作者:陈耀秀;谷小燕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整合素α5β1与CD44s在NSCLC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3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中整合素α5β1和CD44s的表达情况,用卡方检验对各指标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进行分析,用Spearman分析探讨NSCLC组织中整合素α5β1和CD44s表达强度的相关性.结果: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的NSCLC中整合素α5β1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7.50%和30.77%,差异有显著性(P<0.05);CD44s在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腺癌,表达率分别为46.87%和14.29%,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NSCLC组织中CD44s的表达率分别为54.55%和23.00%,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NSCLC组织中整合素α5β1与CD44s表达程度呈正相关(rs=0.502,P<0.001).结论:整合素α5β1和CD44s在NSCLC的表达呈正相关,是预测NSCLC病人预后的有意义的指标.
作者:韩其政;郭其森;贾慧;亓梅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瑜珈健身法减轻恶性肿瘤病人焦虑状态的治疗效果.方法:117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治疗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瑜珈健身疗法,采用状态特质焦虑自评量表(STAI)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STAI和SD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1),且治疗后两组STAI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瑜珈健身法可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保持心态平稳,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黄英英;陈艺香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描述PET/CT的发展及11C-胆碱作为PET/CT的显像剂在临床肿瘤疾病诊治中的全身应用,重点分析11C-胆碱PET/CT在颅内肿瘤的作用,进一步探讨11C-胆碱PET/CT鉴别恶性胶质瘤治疗后复发与坏死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前景.
作者:刘续磊;陶荣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转移性结直肠癌病人化疗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施行过化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CEA试剂盒以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CEA水平,研究CEA的变化及其与一些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67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19例(28.4%)化疗开始后70天内血清CEA有所升高,71天~210天期间再复查时,其CEA水平又降至化疗前水平或更低.影像学检查提示这19例CEA短暂升高的病人均从化疗之中得到益处(11例PR,8例SD).没有证据支持CEA短暂升高与肿瘤原发部位、肿瘤转移、肿瘤分化之间有明确的关联.结论:某些转移性结直肠癌病人化疗开始后的血清CEA水平可以有一短暂的升高,可能与临床受益有关,尚不能作为肿瘤进展的指征.
作者:彭心昭;周思朗;何本夫 刊期: 2007年第11期
临床上原发性同时性双侧乳腺癌的病人不多见,而29岁年轻的更为少见.现将我院的1例报道如下:
作者:冯细文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应用韧致辐射原理监测亲骨放射性药物89Sr在人体的分布及其可行性.方法:以2个相同规格、分别装有37MBq的89Sr及99Tcm的玻璃瓶为模型,进行89Sr模型韧致辐射能谱等实验,以确定韧致辐射显像的佳能量参数.对89Sr治疗后2天~4天的20例患者进行韧致辐射显像,并与99Tcm-MDP骨扫描图比较.结果:89Sr模型与静脉注射89Sr后人体韧致辐射能谱一致,均为多峰连续曲线,其主峰能量约为85KeV.89Sr模型韧致辐射显像的佳能量、窗宽为85 KeV/100%.用实验的能量参数在人体可得到89Sr韧致辐射图像.结论:利用韧致辐射显像能够监测纯β发射体89Sr在体内的分布状况.
作者:王社教;宋养荣;屈伟;郑向红;封娟毅;宋厂义;宁宁;雷亚梅;王景林;丁石梅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希罗达联合艾素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51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治疗方案希罗达1250mg/m2日两次口服d1~14,艾素35mg/m2静脉滴注d1,8,21天1周期,至少2周期评价疗效.结果:51例中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22例,无变化(NC)16例,进展(PD)10例,总有效率(RR)49.01%,1年生存率78.26%.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可耐受.结论:希罗达联合艾素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肯定,毒副反应小,是治疗晚期乳腺癌较好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咏梅;张捷 刊期: 200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