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希罗达联合艾素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张咏梅;张捷

关键词:晚期乳腺癌, 希罗达, 艾素
摘要:目的:研究希罗达联合艾素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51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治疗方案希罗达1250mg/m2日两次口服d1~14,艾素35mg/m2静脉滴注d1,8,21天1周期,至少2周期评价疗效.结果:51例中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22例,无变化(NC)16例,进展(PD)10例,总有效率(RR)49.01%,1年生存率78.26%.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可耐受.结论:希罗达联合艾素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肯定,毒副反应小,是治疗晚期乳腺癌较好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PET/CT与增强CT诊断头颈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与螺旋CT增强扫描检测头颈肿瘤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13个头颈肿瘤病人在颈部手术前,行PET/CT和增强CT检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参考标准,PET/CT与增强CT的发现以左、右颈侧为记录单位进行比较.结果:在21个颈侧清扫(8个双侧,5个单侧)中,共清扫出440个淋巴结,其中的45个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分布在14个颈侧.PET/CT检测颈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6%、100%和90%,增强CT分别为79%、86%和81%,PET/CT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均显著高于增强CT(P<0.05).结论:PET/CT在头颈肿瘤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中优于增强CT.本文结果为PET/CT在临床和放射影像诊断为颈部淋巴结阴性病人中发现转移的研究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作者:陆海杰;Lydia RIBERE-BRUGEL;Emmanuel ITTI;Eva EVANGELISTA;安宇;朱小东;Michel MEIGNAN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BV-DNA含量检测的意义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细胞癌(PHC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的整合情况,以揭示其在HC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测32例HCC患者和45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和PBMC中HBV-DNA含量,引物和探针设计选择HBV C区的DNA序列.结果:HCC组和CHB组患者血清中HBV-DNA阳性率分别为62.5%(20/32)和46.7%(21/45)、HBV-DNA均值(不含阴性)分别为105.50±1.52和105.05±1.45 copies/ml,PBMC中HBV-DNA阳性率分别为87.5%(28/32)和51.1%(23/45)(P<0.01)、HBV-DNA均值(不含阴性)分别为104.51±1.32和104.05±1.05 copies/ml;HCC组血清和PBMC中HBV-DNA阳性率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62.5%比87.5%、P<0.05);HCC组和CHB组血清和PBMC中HBV-DNA同时阳性时,其HBV-DNA含量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HCC患者PBMC中存在HBV-DNA整合的现象;作为临床预测HCC发生的风险指标,PBMC中HBV-DNA含量的检测与穿刺肝组织相比具有轻创或无创的优点.

    作者:高应林;赵友云;王春香;乐惠荣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168例食管癌术后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2003年~2005年168例食管癌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0.71%.以吻合口瘘性脓胸为主,其发生与手术切口、手术时间、侵入性操作和联用多种抗生素等有明显关系.结论:严格选择病例、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注意手术操作、加强术后处理、减少侵入性操作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食管癌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

    作者:周艳华;欧阳立志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螺旋CT引导下弹簧式自动活检枪经皮肺肿块穿刺活检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螺旋CT引导下弹簧式自动活枪枪经皮肺肿块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68例常规方法不能明确诊断的肺部肿块的患者,采用弹簧式自动活检枪在螺旋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术,获取组织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68例均获得满意标本,成功率100%,病理学确诊91.7%.结论:该方法病理诊断率高,操作方便快捷,并发症少,痛苦少,安全,经济,医患双方均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文军;张志新;杨广洋;刘沛雄;赵伟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3种黏附分子表达与老年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唾液酸化路易斯-X(sialyl Lewis-X,SLeX)、CD44v6和E-钙黏附素(E-cad-herin,E-Cad)蛋白表达与老年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8例老年胃癌中SLeX,CD44v6和E-Cad蛋白表达,并结合肿瘤的病理学行为和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老年胃癌组织中,SLeX,CD44v6和E-Cad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9.2%(38/48)、72.9%(35/48)和47.9%(23/48).SLeX和CD44v6高表达和E-Cad低表达均与老年胃癌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和患者预后呈正相关(P<0.05).结论:SLeX,CD44v6和E-Cad表达与老年胃癌转移和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SLeX,CD44v6和E-Cad蛋白表达可作为判断老年胃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谷化平;尚培中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Ghrelin与肿瘤

    Ghrelin广泛存在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但在很多肿瘤组织中也发现ghrelin的表达,对ghrelin与肿瘤的相关性文献作一综述.

    作者:王艳梅;苗乃周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大肠腺瘤及其癌变微卫星不稳定性与细胞增殖的研究

    目的:探讨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在大肠腺瘤癌发生中的意义及其对大肠腺瘤、腺瘤癌变组织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简单序列长度多态性(PCR-SSLP)及免疫组化EnvisionTM方法,对36例大肠腺瘤及12例腺瘤癌变的MSI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Ki-67)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大肠腺瘤及其癌变组织MSI总阳性率18.75%(9/48),其中,两个位点以上7例阳性,阳性率为15.58%(7/48);一个位点2例阳性.MSI阳性大肠腺瘤及其癌变的PCNA和Ki-67标记指数显著低于MSI阴性者(P<0.05).结论:MSI可能是结直肠癌发生的早期分子改变,MSI阳性结直肠癌细胞增殖活性较低.

    作者:周琪;阎晓初;梁后杰;周进明;吴峰;柳凤轩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MTT法在非小细胞肺癌优化治疗方案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非小细胞肺癌体外原代细胞的培养,对其常用的化疗药物进行敏感性检测,探讨不同化疗药物之间的敏感性差异,筛选出佳的化疗药物或联合化疗方案.方法:应用MTT显色分析法测定40例非小细胞肺癌实体瘤标本对9种化疗药物及其组成的联合化疗方案的敏感性或耐药性,并比较结果.结果: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敏感性个体差异较大.联合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明显优于单药,P=0.038.各药物平均抑制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DDP+HCPT>DDP+VP16>HCPT>DDP+NVB>DDP+ADM+IFO>ADM>CTX+ADM+VCR>DDP>NVB>VP16>CBP>IFO>VP16+CBP>VCR>CTX.无论是单药组间比较,还是联合药物组间比较,其敏感性的差异均有显著差异,均P<0.01.结论:体外肿瘤细胞药敏试验对临床肿瘤化疗用药有很强的指导性,并能发现耐药病例.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化疗时,应尽量选择联合用药方案.

    作者:张翠卿;唐东平;佐传田;祝家兴;贺海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MMP-9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MMP-9在骨巨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MP-9在36例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临床病理资料及Jaffe分级、Enneking分期和复发的关系.结果:MMP-9在骨巨细胞瘤中阳性表达率为63.8%,但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等因素无关;在Jaffe分级中Ⅱ、Ⅲ级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级,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按Enneking分期随级别升高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复发组的MMP-9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明显(P<0.01).结论:MMP-9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与肿瘤的Enneking分级及肿瘤的复发有一定的关系,MMP-9过表达可作为预测骨巨细胞瘤复发的一项重要指标.

    作者:王民;毕乃贵;赵光辉;王莹;杨益民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枸杞原汁、枸杞多糖诱导人正常肝细胞L-O2及卵巢癌细胞株SKOV3、HO8910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枸杞原汁、枸杞多糖对人正常肝细胞L-O2及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HO8910的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枸杞原汁、枸杞多糖作用L-O2、SKOV3、HO8910,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并分析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结果:枸杞原汁组:L-O2、SKOV3、HO8910生长抑制率分别为-58%,-49%,-84%;L-O2、HO8910凋亡细胞含量明显少于空白对照组,正常细胞数明显多于空白对照组;枸杞原汁对L-O2、HO8910无细胞周期阻滞,各期细胞分别较对照组均匀;枸杞多糖组:枸杞多糖(500,1000,2000)mg/L作用下,L-O2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8%,31%,20%;SKOV3为-1%,40%,35%,HO8910为13%,48%,41%;不同浓度LBP对L-O2及HO8910均有诱导凋亡作用,凋亡细胞数以1000mg/L为大;1000mg/L组L-O2、HO8910细胞周期均阻滞于S期,S期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结论:枸杞原汁在体外对L-O2、SKOV3、HO8910有促进生长作用,且对HO8910的作用大;对L-O2、HO8910无诱导细胞凋亡作用.枸杞多糖在体外对L-O2、SKOV3、HO8910都有抑制生长作用,且对HO8910作用大;对L-O2、HO8910有诱导细胞凋亡作用,以浓度1000mg/L为大,并未表现出剂量依赖效应.枸杞多糖诱导细胞发生S期阻滞,并且诱导S期细胞发生凋亡是其体外抑制细胞生长的可能机制之一.

    作者:王晋;王月玲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体外加温43℃对Tca-8113细胞形态及结构的影响

    目的:研究体外加温43℃对舌癌细胞株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热疗的作用机理.方法:对舌癌细胞株Tca-8113进行体外43℃加温,通过光镜、透射电镜及MTT法进行观察,研究加温后细胞形态、超微结构及增殖活性的变化.结果:外加温43℃后,细胞形态趋向良性分化,胞质内成熟细胞器增多,出现微丝,增殖活性降低并与加热时间成正比.结论:外加温43℃能使肿瘤细胞趋于成熟,生长速度减慢,恶性程度降低,侵袭、转移力减弱,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作者:费继敏;李梅;陈芸;蒋永新;奚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多发性骨髓瘤4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大二院血液科2001年~2006年收治的4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病中位年龄为58.23岁,首发症状为骨痛(40%),乏力(16.3%).血清β2-MG,CRP升高者及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者中位生存期与上述三值正常者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生存分析显示β2微球蛋白和C反应蛋白与疾病预后相关.

    作者:陈银霞;王满妮;史杰;张王刚;刘捷;马肖容;马晓玲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人乳腺癌组织中VEGF和VEGF-C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VEGF、VEGF-C表达情况及其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7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VEGF-C表达,并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VEGF、VEGF-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4%(56/87)和56.3%(49/87),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年龄、无进展生存期(PFS)无关(P>0.05).结论:VEGF、VEGF-C高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及转移有关,有望成为判定乳腺癌临床分期及评估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屈淑贤;谢晓冬;郑振东;宋福林;刘大为;刘永叶;刘艳梅;杨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96例临床及预后分析

    目的:分析多种因素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Kaplan Meier法分析患者治疗后的生存期,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1、2、3和5年生存率Ⅰ、Ⅱ期患者为98.8%、91.5%、87.5%、70.3%;Ⅲ期、Ⅳ期患者为62.1%、55.5%、40.1%、23.8%.结论:年龄、乳酸脱氢酶水平、临床分期、身体状况评分是影响DLBCL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王军;张新华;周敏;冉启杰;杜光祖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上皮型钙粘附素和γ-连环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上皮型钙粘附素(E-cadherin,E-cad)和γ-连环素(γ-catenin,γ-cat)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与NSCLC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icTureTM通用型二步法,观察43例NSCLC常规石蜡包埋组织及7例正常肺组织中的E-cad和γ-cat蛋白的表达.结果:在43例NSCLC中,E-cad和γ-cat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58.1%和67.4%,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P<0.01).伴有淋巴结转移及TNM Ⅲ期组E-cad异常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及TNM Ⅰ、Ⅱ期组(P<0.01);腺癌组织及伴有淋巴结转移组γ-cat异常表达率明显高于鳞癌组织及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E-cad和γ-cat异常表达者生存时间明显少于正常表达者(中位生存时间,16 vs 35个月,P<0.01;20 vs 32个月,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和E-cad表达情况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E-cad表达情况与γ-cat表达情况显著相关(r=0.416,P=0.007).联合分析E-cad、γ-cat发现,E-cad和γ-cat两种蛋白均正常表达组与只有E-cad或γ-cat一种蛋白正常表达组相比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较低(P<0.01)、生存期较长(中位生存时间,45 vs 20个月,P<0.01).结论:E-cad和γ-cat蛋白表达与NSCLC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关系密切,可作为评估NSCLC进展及预后判断的有价值的指标.联合检测两种蛋白有助于提高判断NSCLC淋巴结转移情况及预后分析的准确性.

    作者:岳峰涛;陈健;梁景仁;王鸿雁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异位胸腺瘤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异位胸腺瘤临床少见术前诊断困难,部分病人合并重症肌无力.现将我科收治3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1 杨某、女、48岁.体检时发现右胸部包块影10天入院.术前检查一般情况好,无肌无力表现,心肺物理检查无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既往无结核病史.

    作者:张瑞民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MCS+单采去除白细胞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护理体会

    高白细胞白血病(HLL)是在少数急性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时,外周血白细胞大于100×109/L.异常增高的外周血白细胞导致血液粘滞度增加,血流缓慢,加重组织缺氧,白血病细胞比正常细胞大且僵硬,变形性差,易在小血管形成微血栓或凝块,造成微循环障碍.

    作者:陈耀秀;谷小燕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外照射联合89Sr内照射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局部外照射联合氯化锶(89SrCl2)内照射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以42例多发性骨转移癌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进行局部外照射治疗21例,局部外照射+89Sr内照射治疗21例,所有病例均随访两年.结果:单纯外照射组(单放组)疼痛缓解率为61.9%,缓解时间平均为4.8个月,局部外照射联合89Sr内照射(综合组)疼痛缓解率为95.3%,缓解时间平均为6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局部外照射联合89Sr内照射治疗转移性骨肿瘤止痛效果优于单纯局部外照射,且毒副作用无明显增加.

    作者:张红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宫颈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系指血液不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形成血栓,引起回流障碍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作者:戴晓玲;赵竹莲;胡凤侠;刘爱兰;金素娟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甘氨双唑钠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疗的增敏作用

    目的:观察甘氨双唑钠(CMNa)配合放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65例Ⅲ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放疗+CMNa)35例,放疗采用常规分割,原发灶及纵隔淋巴结剂量DT 60Gy~66 Gy/30f~33f/6w~7w.放疗同时使用CMNa每次800mg/m2,每周3次,从放疗开始连续使用至放疗结束;对照组30例只行放射治疗,剂量、分割方式同治疗组.治疗完成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CR+PR)74.3%,完全缓解率(CR)22.9%;对照组总有效率50.0%,完全缓解率10.0%,两组间总有效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43).中位生存期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3个月和11个月,1、2年生存率治疗组分别为60.0%、31.4%;对照组分别为50.0%、23.3%,两组间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0.05).毒副反应主要是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和骨髓抑制,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CMNa合并放疗可明显提高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略有提高,但无统计学差异.

    作者:刘阳晨;高飞;周绍兵;叶宏勋;赵莺;尹小祥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