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后血清癌胚抗原水平的变化

彭心昭;周思朗;何本夫

关键词:转移性结直肠癌, 癌胚抗原, 化疗
摘要:目的:观察转移性结直肠癌病人化疗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施行过化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CEA试剂盒以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CEA水平,研究CEA的变化及其与一些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67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19例(28.4%)化疗开始后70天内血清CEA有所升高,71天~210天期间再复查时,其CEA水平又降至化疗前水平或更低.影像学检查提示这19例CEA短暂升高的病人均从化疗之中得到益处(11例PR,8例SD).没有证据支持CEA短暂升高与肿瘤原发部位、肿瘤转移、肿瘤分化之间有明确的关联.结论:某些转移性结直肠癌病人化疗开始后的血清CEA水平可以有一短暂的升高,可能与临床受益有关,尚不能作为肿瘤进展的指征.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电视内腔镜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应用

    目的:总结应用电视内腔镜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中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06年11月我院35例乳腺癌患者接受电视内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的临床资料,并对手术适应证、手术要点及注意事项进行讨论.结果:35例乳腺癌患者中26例行乳房切除,9例行保乳手术.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平均时间111.3min(75min~177min).切除淋巴结平均每例17.5枚(8~37枚).其中吸脂液中检出淋巴结0~19枚,每例平均2.2枚,大直径0.6cm.术后随访1~13个月(平均4.6个月).35例患者均无患侧上肢淋巴水肿,肩关节活动良好.随访期间未发现肿瘤复发及切口种植转移.结论:选择临床体检和/或超声检查腋窝淋巴结直径小于1cm的乳腺癌病例行电视内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可达到开放手术效果,既缩小手术切口、又改善美观效果.

    作者:梁阔;康骅;海涛;张雁;罗斌;王晓辉;张锋良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放疗为治疗组,单纯放疗为对照组.观察肿瘤的原发病灶、临床症状、生活质量、骨髓反应、放射性肺炎.结果: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其肿瘤原发灶控制、临床症状改善、生存质量提高、放疗反应的减少,均具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提高放疗疗效;在减轻放疗不良反应、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提高免疫功能、保护骨髓等方面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铁君;姜瑛;王红勇;赵哲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As2O3联合Ad-pml体外抗肝癌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腺病毒介导的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基因(promyelocytic leukemia -adenovirus,Ad-pml)体外抗肝癌细胞作用.方法:同时设Ad-pml组、As2O3组、As2O3联合Ad-pml组以及正常细胞对照组,运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技术,观察联合应用As2O3和Ad-pml在体外治疗肝癌的效果,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及特点.结果:Ad-pml与As2O3对肝癌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两因素析因设计分析结果表明,单用Ad-pml处理肝癌细胞,其抑制作用随Ad-pml MOI值的增加而增加(P<0.05),单独应用As2O3在浓度小于5μmol/L时,未发现有明显的肿瘤抑制作用(P>0.05);As2O3和Ad-pml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二者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用Ad-pml和As2O3共同作用肝癌细胞24小时后,早期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RT-PGR结果表明,联合治疗组p53表达高,而Bcl-2表达低,相反,肝癌细胞对照组p53表达低,而Bcl-2表达高.结论:As2O3和Ad-pml联合应用有协同抗肝癌细胞作用,其机制与增强肝癌细胞凋亡及控制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

    作者:张士德;张雷;吴长君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在人肠癌中的表达

    目的:观察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11β-HSD)在肠癌中的表达.方法:12例确诊肠腺癌患者,术后立即取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半定量RT-PCR、Western-blotting等技术,以自身配对,研究11β-类固醇脱氢酶在肠癌中表达.结果: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11β-HSD)两种同工酶在肠腺癌中表达不相同,在肿瘤组织中11β-HSD2表达明显减少,11β-HSD1在肿瘤与正常组织中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11β-HSD2可能与肠癌变有关.

    作者:王继荣;许红霞;陈刚;张鹏;鲁一兵;缪珩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体外加温43℃对Tca-8113细胞形态及结构的影响

    目的:研究体外加温43℃对舌癌细胞株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热疗的作用机理.方法:对舌癌细胞株Tca-8113进行体外43℃加温,通过光镜、透射电镜及MTT法进行观察,研究加温后细胞形态、超微结构及增殖活性的变化.结果:外加温43℃后,细胞形态趋向良性分化,胞质内成熟细胞器增多,出现微丝,增殖活性降低并与加热时间成正比.结论:外加温43℃能使肿瘤细胞趋于成熟,生长速度减慢,恶性程度降低,侵袭、转移力减弱,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作者:费继敏;李梅;陈芸;蒋永新;奚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AFP基因转染的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靶向性CTL细胞毒作用

    目的:观察基因转染的树突状细胞生物学特性及靶向性CT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用重组IL-4和GM-CSF诱导扩增小鼠骨髓来源的单个核细胞,将表达AFP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转染DC(dendritic cells,DC),构建基因转染的DC瘤苗,并免疫C57BL/6小鼠.用流式细胞术(FCS)检测转染前后DC细胞表面分子MHC Ⅰ、MHC Ⅱ、LFA、ICAM、B7.1、和B7.2等的变化.取免疫小鼠脾细胞诱导细胞毒性CTL,LDH非放射性细胞毒性试验检测其对不同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用ELISA法检测CTL诱导过程中TNF-α和IFN-γ分泌变化规律.结果:AFP基因转染后的DC分子表面高表达MHC Ⅰ、MHC Ⅱ、LFA、ICAM、B7.1、和B7.2等分子,尤其是MHC Ⅱ、ICAM和LFA分子,与转染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AFP抗原诱导的靶向性CTL对AFP分泌性肿瘤细胞具有更强的杀瘤活性,且在CTL诱导过程中TNF-α和IFN-γ分泌水平较对照组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AFP基因重组腺病毒修饰的DC能表达高水平的MHC Ⅰ、MHC Ⅱ、LFA、ICAM、B7.1、和B7.2等分子,为CTL进一步活化提供了共刺激信号;用该瘤苗免疫C57BL/6J小鼠,能诱导出针对AFP抗原的靶向性CTL,从而实现对AFP分泌性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作者:匡志鹏;谢裕安;梁安民;杨帆;罗小玲;吴继宁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MMP-9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MMP-9在骨巨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MP-9在36例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临床病理资料及Jaffe分级、Enneking分期和复发的关系.结果:MMP-9在骨巨细胞瘤中阳性表达率为63.8%,但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等因素无关;在Jaffe分级中Ⅱ、Ⅲ级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级,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按Enneking分期随级别升高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复发组的MMP-9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明显(P<0.01).结论:MMP-9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与肿瘤的Enneking分级及肿瘤的复发有一定的关系,MMP-9过表达可作为预测骨巨细胞瘤复发的一项重要指标.

    作者:王民;毕乃贵;赵光辉;王莹;杨益民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不同模式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目前尚无非常明确的治疗模式,存在着一些争议.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常见的几种治疗模式.

    作者:彭云武;程晶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临床可触及巨大病灶的乳腺导管原位癌诊疗体会及文献复习

    对2例乳腺导管原位癌病例的体征、手术方法、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内分泌治疗予以总结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乳腺导管原位癌的相关知识.

    作者:高雅军;马祥君;何湘萍;汪洁;高海凤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3种黏附分子表达与老年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唾液酸化路易斯-X(sialyl Lewis-X,SLeX)、CD44v6和E-钙黏附素(E-cad-herin,E-Cad)蛋白表达与老年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8例老年胃癌中SLeX,CD44v6和E-Cad蛋白表达,并结合肿瘤的病理学行为和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老年胃癌组织中,SLeX,CD44v6和E-Cad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9.2%(38/48)、72.9%(35/48)和47.9%(23/48).SLeX和CD44v6高表达和E-Cad低表达均与老年胃癌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和患者预后呈正相关(P<0.05).结论:SLeX,CD44v6和E-Cad表达与老年胃癌转移和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SLeX,CD44v6和E-Cad蛋白表达可作为判断老年胃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谷化平;尚培中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KAI1/CD82、Integrin α5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KAI1/CD82和Integrin α5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4例乳腺癌组织KAI1/CD82和Integrin α5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KAI1/CD82和Integrin α5阳性表达与正常乳腺组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种基因蛋白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在乳腺癌组织中呈正相关(P<0.01).结论:KAI1/CD82和Integrin α5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的演进和转移密切相关,检测其表达异常对判断临床进展以及推测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孙文洲;于丽波;张丽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BV-DNA含量检测的意义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细胞癌(PHC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的整合情况,以揭示其在HC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测32例HCC患者和45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和PBMC中HBV-DNA含量,引物和探针设计选择HBV C区的DNA序列.结果:HCC组和CHB组患者血清中HBV-DNA阳性率分别为62.5%(20/32)和46.7%(21/45)、HBV-DNA均值(不含阴性)分别为105.50±1.52和105.05±1.45 copies/ml,PBMC中HBV-DNA阳性率分别为87.5%(28/32)和51.1%(23/45)(P<0.01)、HBV-DNA均值(不含阴性)分别为104.51±1.32和104.05±1.05 copies/ml;HCC组血清和PBMC中HBV-DNA阳性率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62.5%比87.5%、P<0.05);HCC组和CHB组血清和PBMC中HBV-DNA同时阳性时,其HBV-DNA含量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HCC患者PBMC中存在HBV-DNA整合的现象;作为临床预测HCC发生的风险指标,PBMC中HBV-DNA含量的检测与穿刺肝组织相比具有轻创或无创的优点.

    作者:高应林;赵友云;王春香;乐惠荣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168例食管癌术后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2003年~2005年168例食管癌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0.71%.以吻合口瘘性脓胸为主,其发生与手术切口、手术时间、侵入性操作和联用多种抗生素等有明显关系.结论:严格选择病例、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注意手术操作、加强术后处理、减少侵入性操作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食管癌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

    作者:周艳华;欧阳立志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96例临床及预后分析

    目的:分析多种因素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Kaplan Meier法分析患者治疗后的生存期,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1、2、3和5年生存率Ⅰ、Ⅱ期患者为98.8%、91.5%、87.5%、70.3%;Ⅲ期、Ⅳ期患者为62.1%、55.5%、40.1%、23.8%.结论:年龄、乳酸脱氢酶水平、临床分期、身体状况评分是影响DLBCL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王军;张新华;周敏;冉启杰;杜光祖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MCS+单采去除白细胞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护理体会

    高白细胞白血病(HLL)是在少数急性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时,外周血白细胞大于100×109/L.异常增高的外周血白细胞导致血液粘滞度增加,血流缓慢,加重组织缺氧,白血病细胞比正常细胞大且僵硬,变形性差,易在小血管形成微血栓或凝块,造成微循环障碍.

    作者:陈耀秀;谷小燕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得力生注射液配合肝动脉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得力生注射液配合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33例住院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7例,采用得力生注射液配合介入化疗.对照组单用介入化疗,化疗方案相同.得力生注射液给药方案:介入前3天开始得力生注射液50ml/d静脉注射连用3天,然后用EADM 60mg、5-Fu1.0,并行MMC20mg、碘化油及明胶碎屑栓塞,同时术后每天静点得力生注射液1次、50ml/次,4周1疗程,28天后重复前方案,共用2疗程.结果:治疗组肿瘤缩小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CD3、CD4、CD4/CD8均明显升高,且两组治疗后上述指标相比差异显著.治疗组血常规始终维持在正常范围.对照组2例WBC低于3.0×109/L时使用升白药物.结论:得力生注射液与化疗药物同时经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可明显提高疗效,增强免疫力,减轻化疗副作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赫;杨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直肠、子宫、双侧卵巢多原发癌同期手术1例报告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44岁.因间歇性浓血便2个月于2006年4月7日入院.体查:肛门指检发现距肛门7cm处可触及一菜花样肿物,质硬、脆,向肠腔突出,中央凹陷不平,上界触不到,肿物略能推动,病理活检报告为乳头状腺癌,肝脏B超及CT提示左内叶22mm×18.4mm×20mm转移癌灶.

    作者:龙仁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TAM对C6细胞生长与侵袭能力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TAM对体外培养C6细胞生长状况、迁移能力与MMP-2蛋白表达的影响,为TAM用于胶质瘤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观察不同剂量TAM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生长曲线、细胞倍增时间及细胞形态的影响,研究TAM对C6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细胞划痕法检测不同剂量TAM对C6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FITC标记的可激活穿膜肽检测不同剂量TAM对C6细胞MMP-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TAM显著抑制C6胶质瘤细胞的生长,且存在剂量、时间依赖关系;TAM显著抑制C6细胞迁移,存在剂量依赖关系;TAM对C6细胞活性MMP-2蛋白的表达未见明显影响.结论:虽然TAM不能抑制C6细胞MMP-2蛋白的表达,但可显著抑制其生长与迁移,因此有望用于胶质瘤的化学治疗.

    作者:王伟;王茂德;姜海涛;张仲林;谢万福;高兴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异位胸腺瘤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异位胸腺瘤临床少见术前诊断困难,部分病人合并重症肌无力.现将我科收治3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1 杨某、女、48岁.体检时发现右胸部包块影10天入院.术前检查一般情况好,无肌无力表现,心肺物理检查无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既往无结核病史.

    作者:张瑞民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意义的探讨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1例乳腺癌病人,采用99锝标记的大分子右旋糖苷(99mTc-DX)和/或美蓝为示踪剂检测前哨淋巴结,术中先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冰冻病理检查,然后作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结果:联合应用示踪剂组与单用美蓝组比较,检出率为97.6%及86.2%,敏感度为100%及77.8%,假阴性率为0及22.2%(均P<0.05);准确率为100%及79.3%(P<0.01).比较SLNB术中冰冻与术后病理结果,敏感度93.3%,准确率97.8%,假阴性率6.7%,假阳性率0%.结论:SLNB能准确反映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状态,术中冰冻病理可快速判断SLN的病理状态,有较高的准确性,对临床外科术式选择有实际指导意义.

    作者:于作夫;杨建光;谢强;李红;高英;涂巍;梁健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