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继敏;李梅;陈芸;蒋永新;奚艳
目的:探讨KiSS-1基因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肾脏透明细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为研究肾透明细胞癌的转移机制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5例肾透明细胞癌和15例正常肾组织中KiSS-1、MMP-9的表达水平.结果:KiSS-1基因产物metastin在正常肾组织和肾透明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0%和31.1%,差异无显著性(P>0.05);metastin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组织学分级等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MMP-9在正常肾组织和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20.0%和64.4%,差异有显著性(P<0.05);MMP-9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学分级、肿瘤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等临床因素无关(P>0.05).结论:metastin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MMP-9可能促进肾透明细胞癌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两者有望成为判定肾透明细胞癌侵袭和转移能力的指标.
作者:李强;程伟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放疗技师独立模拟定位的可行性和意义.方法:根据医师填写的模拟定位申请单,应用模拟定位机独立完成照射野设计,医师审核计划并确定治疗剂量和分割方式后实施治疗.结果:技师独立完成603例各种肿瘤患者的模拟定位,二次定位率5.3%(32/603).结论:技师独立模拟定位具有可行性.
作者:赵品婷;邵秋菊;齐宇红;梁军;梁昉;袁慧琴 刊期: 2007年第11期
对2例乳腺导管原位癌病例的体征、手术方法、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内分泌治疗予以总结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乳腺导管原位癌的相关知识.
作者:高雅军;马祥君;何湘萍;汪洁;高海凤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转移性结直肠癌病人化疗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施行过化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CEA试剂盒以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CEA水平,研究CEA的变化及其与一些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67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19例(28.4%)化疗开始后70天内血清CEA有所升高,71天~210天期间再复查时,其CEA水平又降至化疗前水平或更低.影像学检查提示这19例CEA短暂升高的病人均从化疗之中得到益处(11例PR,8例SD).没有证据支持CEA短暂升高与肿瘤原发部位、肿瘤转移、肿瘤分化之间有明确的关联.结论:某些转移性结直肠癌病人化疗开始后的血清CEA水平可以有一短暂的升高,可能与临床受益有关,尚不能作为肿瘤进展的指征.
作者:彭心昭;周思朗;何本夫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评估CD33抗体为主方案治疗难治性白血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CD33抗体为主方案对11例难治性白血病进行治疗.结果:CD33抗体为主方案治疗总有效率54%,其中完全缓解(CR)为36%,除血小板未完全缓解外均达到完全缓解标准(CRP)为18%,治疗后中位生存时间4.8月,缓解后中位生存时间8.2月.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变均完全缓解,且BCR/ABL(-).1例难治性急性淋巴白血病在缓解后即行异基因干细胞移植,至今无病生存已9月.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100%)、输注相关寒战发热(90%),肝静脉闭塞综合症(VOD)发生率55%,发生在干细胞移植后的患者和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结论:本组资料显示CD33抗体为主方案对表达CD33的急慢性白血病有一定疗效.对于移植后复发和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在使用CD33抗体时需注意患者肝脏情况,一旦出现VOD,及时处理.对于用药后缓解的患者,应尽早行异基因干细胞移植.
作者:吴穗晶;杜欣;林伟;翁建宇;张建军;周茂华;黄志新;黄梓伦;陆泽生;陈运贤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艾本(伊班膦酸钠)治疗肿瘤骨转移疼痛的疗效.方法:对24例确诊为肿瘤骨转移病人静脉注射艾本.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79.1%,显效7例,有效12例,无效5例.结论:艾本治疗肿瘤骨转移疼痛效果较好,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李兆元;方珊珊;徐海声;张娟;龚先齐 刊期: 2007年第11期
高白细胞白血病(HLL)是在少数急性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时,外周血白细胞大于100×109/L.异常增高的外周血白细胞导致血液粘滞度增加,血流缓慢,加重组织缺氧,白血病细胞比正常细胞大且僵硬,变形性差,易在小血管形成微血栓或凝块,造成微循环障碍.
作者:陈耀秀;谷小燕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螺旋CT引导下弹簧式自动活枪枪经皮肺肿块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68例常规方法不能明确诊断的肺部肿块的患者,采用弹簧式自动活检枪在螺旋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术,获取组织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68例均获得满意标本,成功率100%,病理学确诊91.7%.结论:该方法病理诊断率高,操作方便快捷,并发症少,痛苦少,安全,经济,医患双方均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文军;张志新;杨广洋;刘沛雄;赵伟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分析青年胃癌的发病特点和病理特征,为青年胃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我院1983年~2005年收治的1839例患者资料进行筛选和研究,并对青年胃癌的性别、发病年龄和不同病理学类型进行分析,评价遗传因素在胃癌发病中的作用.结果:青年胃癌以弥漫型多见(40.49%),病理分型多为低分化腺癌、黏液细胞癌和印戒细胞癌,恶性程度高,女性发病年龄更低,男女性比例接近.具有家族遗传背景或遗传性胃癌患者中青年发病者多于中老年(39/189vs69/1454,P<0.001;16/189vs21/1454,P<0.001),男性更易受遗传因素影响.结论:青年胃癌以高度恶性弥漫型为主,发病呈上升趋势,且与遗传背景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临床上应提高警惕,特别是对于具有遗传背景的高危人群.
作者:李晓军;王岭;易军;允军;王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情况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人NSCL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ERK1/2和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ERK1/2及VEGF在NSCLC中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类型没有相关性,而与肿瘤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两者阳性表达的患者预后差.两者的表达成正相关.结论:ERK1/2、VEGF与NSCL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ERK1/2的过度激活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陈国华;于雁;张秋菊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比较TP方案与NP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77例Ⅲa~Ⅳ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紫杉醇-顺铂(TP方案)组38例,诺维本-顺铂(NP方案)组39例.TP组:紫杉醇(TXL)135mg/m2静脉滴注3h,第1天;顺铂(DDP)30mg/次,静脉滴注,第2~5天;NP组:诺维本(NVB)25mg/m2静脉滴注,第1、8天,顺铂(DDP)用法与用量同TP组.每21d为1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TP组总有效率68.42%及复治有效率57.14%高于NP组(46.15%和28.60%)(P<0.05);两组病例初治有效率、中位生存期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脱发、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大多数为Ⅰ~Ⅱ度,两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TP组关节肌肉酸痛发生率较NP组明显高,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TP方案较NP方案对晚期乳腺癌总有效率及复治有效率高,可作为初治及复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首选方案.
作者:黄锡梅;苏炳光;凌华晃;蔡茂德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多西它塞同步化疗在食管癌治疗中的近期有效率、毒性反应及生存期.方法:48例病人根据入选标准进入研究.化疗为多西它塞25mg/m2,每周1次.放疗第1天开始应用,采用三维适形放疗,95% PTV 59.4Gy/33次/6.5周.结果:完全缓解率为72.92%;近期总有效率(CR+PR)为91.67%.1年及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9%、65%,1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85.3%、60.7%.放化组毒性反应主要是放射性食管炎,其次是血液学毒性,患者均能耐受.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多西它塞化疗对食管癌近期疗效较好,虽毒性反应增加但病人可以耐受.
作者:毕益明;付艳;刘百百;陈兴秀;陈秀芳;李全奎;杨金山;王淑燕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整合素α5β1与CD44s在NSCLC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3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中整合素α5β1和CD44s的表达情况,用卡方检验对各指标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进行分析,用Spearman分析探讨NSCLC组织中整合素α5β1和CD44s表达强度的相关性.结果: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的NSCLC中整合素α5β1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7.50%和30.77%,差异有显著性(P<0.05);CD44s在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腺癌,表达率分别为46.87%和14.29%,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NSCLC组织中CD44s的表达率分别为54.55%和23.00%,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NSCLC组织中整合素α5β1与CD44s表达程度呈正相关(rs=0.502,P<0.001).结论:整合素α5β1和CD44s在NSCLC的表达呈正相关,是预测NSCLC病人预后的有意义的指标.
作者:韩其政;郭其森;贾慧;亓梅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评价18F-FDG PET对老年人大肠癌分期、术后再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36例经肠镜检查初步诊断为结、直肠癌的老年患者行全身18F-FDG PET检查,并在2周内完成手术及病理诊断.结果:36例病理证实为结、直肠癌,34例局部18F-FDG摄取增高,SUVmax6.931,(大Standard Uptake Value);18F-FDGPET对肿瘤原发灶诊断准确率94.4%(34/36);局部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为66.7%(16/24);治疗方案改变36.1%(13/36).随访50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26例PET阳性并证实发现局部和/或多发转移;24例PET显示阴性,其中6例随访2年后复发,阴性预测率75%.结论:18F-FDG PET显像对老年人大肠癌的分期、术后再分期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润锁;徐海峰;孙涛;袁梦晖;周飞华;王磊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肺腺癌(Pulmonary adenocarcinoma)组织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9例肺腺癌组织中TAMs、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血管内皮细胞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分布,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结果:TAMs定量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与TNM分期有显著相关性(P<0.05).肿瘤组织中MVD及VEGF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TAMs分布与MVD及VEGF呈正相关(r=0.56,P<0.05;r=0.58,P<0.05),VEGF表达与MVD呈显著正相关(r=0.334,P<0.01).结论:TAMs表达可能与肿瘤血管生成有关,且影响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作者:陈鹏;潘铁成;李军;陈涛;魏翔;刘立刚;郑智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CXCR4和HER-2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浆液性和粘液性卵巢癌、10例浆液性和粘液性卵巢囊腺瘤、5例卵巢癌盆腔腹膜转移灶及8例正常卵巢组织中CXCR4和HER-2的表达情况.结果:CXCR4在卵巢恶性肿瘤原发灶及转移灶中均呈高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3.3%,80%,明显高于其在正常卵巢组织及卵巢良性肿瘤中的表达.HER-2在卵巢恶性肿瘤及转移灶中均呈高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80%,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及卵巢良性肿瘤.CXCR4、HER-2在卵巢囊腺癌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01).结论:CXCR4、HER-2在卵巢上皮性囊腺癌及转移灶中的阳性表达率较高,且两者的表达呈显著性正相关.提示了CXCR4、HER-2在上皮性卵巢囊腺癌的发生和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主改霞;刘莹;张荣霞;杨整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基因转染的树突状细胞生物学特性及靶向性CT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用重组IL-4和GM-CSF诱导扩增小鼠骨髓来源的单个核细胞,将表达AFP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转染DC(dendritic cells,DC),构建基因转染的DC瘤苗,并免疫C57BL/6小鼠.用流式细胞术(FCS)检测转染前后DC细胞表面分子MHC Ⅰ、MHC Ⅱ、LFA、ICAM、B7.1、和B7.2等的变化.取免疫小鼠脾细胞诱导细胞毒性CTL,LDH非放射性细胞毒性试验检测其对不同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用ELISA法检测CTL诱导过程中TNF-α和IFN-γ分泌变化规律.结果:AFP基因转染后的DC分子表面高表达MHC Ⅰ、MHC Ⅱ、LFA、ICAM、B7.1、和B7.2等分子,尤其是MHC Ⅱ、ICAM和LFA分子,与转染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AFP抗原诱导的靶向性CTL对AFP分泌性肿瘤细胞具有更强的杀瘤活性,且在CTL诱导过程中TNF-α和IFN-γ分泌水平较对照组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AFP基因重组腺病毒修饰的DC能表达高水平的MHC Ⅰ、MHC Ⅱ、LFA、ICAM、B7.1、和B7.2等分子,为CTL进一步活化提供了共刺激信号;用该瘤苗免疫C57BL/6J小鼠,能诱导出针对AFP抗原的靶向性CTL,从而实现对AFP分泌性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作者:匡志鹏;谢裕安;梁安民;杨帆;罗小玲;吴继宁 刊期: 2007年第11期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44岁.因间歇性浓血便2个月于2006年4月7日入院.体查:肛门指检发现距肛门7cm处可触及一菜花样肿物,质硬、脆,向肠腔突出,中央凹陷不平,上界触不到,肿物略能推动,病理活检报告为乳头状腺癌,肝脏B超及CT提示左内叶22mm×18.4mm×20mm转移癌灶.
作者:龙仁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建立人骨肉瘤鸡胚移植瘤模型,研究其形态学及生物学特性.方法:将人骨肉瘤细胞接种于鸡胚绒毛尿囊膜(chick embryo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观察影响骨肉瘤鸡胚移植瘤成活的因素、移植瘤生长特性、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性状.结果:建立了人骨肉瘤鸡胚移植瘤模型.移植瘤易于生长,具有较强的血管诱导作用.光镜下移植瘤具有与人骨肉瘤类似的组织结构.结论:该模型易于复制,能动态观察骨肉瘤诱导的血管生成过程,可用于骨肉瘤的生物学行为研究、药物筛选等领域.
作者:王利宏;蔡林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希罗达联合艾素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51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治疗方案希罗达1250mg/m2日两次口服d1~14,艾素35mg/m2静脉滴注d1,8,21天1周期,至少2周期评价疗效.结果:51例中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22例,无变化(NC)16例,进展(PD)10例,总有效率(RR)49.01%,1年生存率78.26%.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可耐受.结论:希罗达联合艾素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肯定,毒副反应小,是治疗晚期乳腺癌较好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咏梅;张捷 刊期: 200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