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继敏;李梅;陈芸;蒋永新;奚艳
目的:研究希罗达联合艾素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51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治疗方案希罗达1250mg/m2日两次口服d1~14,艾素35mg/m2静脉滴注d1,8,21天1周期,至少2周期评价疗效.结果:51例中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22例,无变化(NC)16例,进展(PD)10例,总有效率(RR)49.01%,1年生存率78.26%.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可耐受.结论:希罗达联合艾素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肯定,毒副反应小,是治疗晚期乳腺癌较好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咏梅;张捷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与螺旋CT增强扫描检测头颈肿瘤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13个头颈肿瘤病人在颈部手术前,行PET/CT和增强CT检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参考标准,PET/CT与增强CT的发现以左、右颈侧为记录单位进行比较.结果:在21个颈侧清扫(8个双侧,5个单侧)中,共清扫出440个淋巴结,其中的45个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分布在14个颈侧.PET/CT检测颈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6%、100%和90%,增强CT分别为79%、86%和81%,PET/CT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均显著高于增强CT(P<0.05).结论:PET/CT在头颈肿瘤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中优于增强CT.本文结果为PET/CT在临床和放射影像诊断为颈部淋巴结阴性病人中发现转移的研究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作者:陆海杰;Lydia RIBERE-BRUGEL;Emmanuel ITTI;Eva EVANGELISTA;安宇;朱小东;Michel MEIGNAN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得力生和白细胞介素Ⅱ(IL-2)联合顺铂(PDD)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58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先采用一次性单腔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穿刺置管闭式引流胸水,再给予胸腔内注药,其中A组(n=32)白细胞介素Ⅱ加顺铂,B组(n=26)得力生加顺铂.白细胞介素Ⅱ每次注入200万U~300万U,得力生每次注入30ml~50ml,顺铂每次注入60mg~100mg,每周注射1次,连续注射3周,1个月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有效率81.3%(26/32),B组有效率76.9%(20/26),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胸腔闭式引流后注入白细胞介素Ⅱ或得力生加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肯定,是控制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方法.
作者:郑卫红;周晓辉;李旭;彭东昆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通过观察TAM对体外培养C6细胞生长状况、迁移能力与MMP-2蛋白表达的影响,为TAM用于胶质瘤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观察不同剂量TAM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生长曲线、细胞倍增时间及细胞形态的影响,研究TAM对C6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细胞划痕法检测不同剂量TAM对C6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FITC标记的可激活穿膜肽检测不同剂量TAM对C6细胞MMP-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TAM显著抑制C6胶质瘤细胞的生长,且存在剂量、时间依赖关系;TAM显著抑制C6细胞迁移,存在剂量依赖关系;TAM对C6细胞活性MMP-2蛋白的表达未见明显影响.结论:虽然TAM不能抑制C6细胞MMP-2蛋白的表达,但可显著抑制其生长与迁移,因此有望用于胶质瘤的化学治疗.
作者:王伟;王茂德;姜海涛;张仲林;谢万福;高兴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对比研究枸杞原汁、枸杞多糖对人正常肝细胞L-O2及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HO8910的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枸杞原汁、枸杞多糖作用L-O2、SKOV3、HO8910,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并分析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结果:枸杞原汁组:L-O2、SKOV3、HO8910生长抑制率分别为-58%,-49%,-84%;L-O2、HO8910凋亡细胞含量明显少于空白对照组,正常细胞数明显多于空白对照组;枸杞原汁对L-O2、HO8910无细胞周期阻滞,各期细胞分别较对照组均匀;枸杞多糖组:枸杞多糖(500,1000,2000)mg/L作用下,L-O2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8%,31%,20%;SKOV3为-1%,40%,35%,HO8910为13%,48%,41%;不同浓度LBP对L-O2及HO8910均有诱导凋亡作用,凋亡细胞数以1000mg/L为大;1000mg/L组L-O2、HO8910细胞周期均阻滞于S期,S期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结论:枸杞原汁在体外对L-O2、SKOV3、HO8910有促进生长作用,且对HO8910的作用大;对L-O2、HO8910无诱导细胞凋亡作用.枸杞多糖在体外对L-O2、SKOV3、HO8910都有抑制生长作用,且对HO8910作用大;对L-O2、HO8910有诱导细胞凋亡作用,以浓度1000mg/L为大,并未表现出剂量依赖效应.枸杞多糖诱导细胞发生S期阻滞,并且诱导S期细胞发生凋亡是其体外抑制细胞生长的可能机制之一.
作者:王晋;王月玲 刊期: 2007年第11期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44岁.因间歇性浓血便2个月于2006年4月7日入院.体查:肛门指检发现距肛门7cm处可触及一菜花样肿物,质硬、脆,向肠腔突出,中央凹陷不平,上界触不到,肿物略能推动,病理活检报告为乳头状腺癌,肝脏B超及CT提示左内叶22mm×18.4mm×20mm转移癌灶.
作者:龙仁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恶性黑色素瘤(maglinant melanoma)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病理组织形态,结合免疫酶标,研究发生于外阴的恶性黑色素瘤的病理形态学特点.结果:阴道后壁的恶性色素瘤,组织学形态及免疫酶标提示,具有恶性黑色素瘤的特点,免疫酶标:IHC:HMB45(+)S-100(+)ACTIN(-)CD99(-)Desmin(-)CK(+/-)GFAP(-)LCA(-).结论:恶性黑色素瘤组织结构多样,细胞形态万千,好发于表皮,在病理外检中,对形态学、免疫表型及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可避免恶性黑色素瘤的误诊.
作者:李江涛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钙化型与非钙化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及钙化并预测ER、PR、p53、C-erbB-2表达的可行性.方法:两种类型乳腺癌术前均行钼靶X线检查明确钙化与非钙化,并对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ER、PR、p53、C-erbB-2表达进行比较.结果:两种类型乳腺癌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腋淋巴结转移率无差异,淋巴结转移度非钙化型较钙化型高,有明显差异.ER、PR、p53、C-erbB-2阳性表达在钙化型中分别为57.7%、61.5%、64.1%、67.9%,在非钙化型中分别为49.2%、57.6%、64.4%、57.6%,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钙化型与非钙化型乳腺癌病理类型、临床分期,钙化型乳腺癌与ER、PR、p53、C-erbB-2表达无明显相关性,钼靶片钙化表现预测ER、PR、p53、C-erbB-2表达尚有待研究.
作者:刘新杰;罗民;周冬仙;周文斌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放疗技师独立模拟定位的可行性和意义.方法:根据医师填写的模拟定位申请单,应用模拟定位机独立完成照射野设计,医师审核计划并确定治疗剂量和分割方式后实施治疗.结果:技师独立完成603例各种肿瘤患者的模拟定位,二次定位率5.3%(32/603).结论:技师独立模拟定位具有可行性.
作者:赵品婷;邵秋菊;齐宇红;梁军;梁昉;袁慧琴 刊期: 2007年第11期
1 肿瘤细胞器官特异性转移的发现1889年,Paget在对700例乳腺癌转移情况进行分析后,即发现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器官转移倾向性.其后,肿瘤细胞器官特异性转移现象被许多实验所证实.
作者:廖子君 刊期: 2007年第11期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目前尚无非常明确的治疗模式,存在着一些争议.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常见的几种治疗模式.
作者:彭云武;程晶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多种因素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Kaplan Meier法分析患者治疗后的生存期,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1、2、3和5年生存率Ⅰ、Ⅱ期患者为98.8%、91.5%、87.5%、70.3%;Ⅲ期、Ⅳ期患者为62.1%、55.5%、40.1%、23.8%.结论:年龄、乳酸脱氢酶水平、临床分期、身体状况评分是影响DLBCL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王军;张新华;周敏;冉启杰;杜光祖 刊期: 2007年第11期
股薄肌切取后对大腿的功能影响小,血管神经蒂长,手术切取简便,可移植并用于直肠癌Miles术后肛门的重建.应用股薄肌重建肛门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影响直肠癌根治术的效果,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作者:史松;刘浩;赵俊峰;白晓斌;张道维;陈进才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和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nease Ⅰ,HO-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HCC石腊组织标本和17例尸检正常肝标本中iNOS和HO-1的表达,同时检测以Ki67标记的细胞核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I)、抗凋亡基因BCL-2蛋白的表达,半定量评分系统评价染色结果.结果:肝癌组织中的iNOS、HO-1、抗凋亡基因BCL-2蛋白表达率分别为:83.3%、89.3%、71.4%,细胞核增殖指数为30.56±3.96%,上述各值均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iNOS表达与细胞核增殖指数呈正相关,iNOS和HO-1的表达与抗凋亡基因BCL-2蛋白呈正相关(r=0.537,P<0.01和r=0.386,P<0.01).结论:iNOS和HO-1的表达在促进HCC增殖和抑制HCC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HCC生长.
作者:何建伟;郑勇;易光杰;何建国;曹薇薇;李静;赵瑾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经胸腔置管灌注HCPT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总结经胸腔置管灌注HCPT治疗恶性胸腔积液36例的经验.结果:CR 11例(30.6%),PR 18例(50.0%),NC 7例(19.4%).总有效率80.6%(29/36).置管(ARROW管)并胸腔内灌注HCPT毒副反应及并发症少.结论:胸腔置管灌注HCPT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可行的方法.
作者:陈翀;胡文静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转移性结直肠癌病人化疗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施行过化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CEA试剂盒以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CEA水平,研究CEA的变化及其与一些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67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19例(28.4%)化疗开始后70天内血清CEA有所升高,71天~210天期间再复查时,其CEA水平又降至化疗前水平或更低.影像学检查提示这19例CEA短暂升高的病人均从化疗之中得到益处(11例PR,8例SD).没有证据支持CEA短暂升高与肿瘤原发部位、肿瘤转移、肿瘤分化之间有明确的关联.结论:某些转移性结直肠癌病人化疗开始后的血清CEA水平可以有一短暂的升高,可能与临床受益有关,尚不能作为肿瘤进展的指征.
作者:彭心昭;周思朗;何本夫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KAI1/CD82和Integrin α5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4例乳腺癌组织KAI1/CD82和Integrin α5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KAI1/CD82和Integrin α5阳性表达与正常乳腺组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种基因蛋白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在乳腺癌组织中呈正相关(P<0.01).结论:KAI1/CD82和Integrin α5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的演进和转移密切相关,检测其表达异常对判断临床进展以及推测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孙文洲;于丽波;张丽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上皮型钙粘附素(E-cadherin,E-cad)和γ-连环素(γ-catenin,γ-cat)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与NSCLC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icTureTM通用型二步法,观察43例NSCLC常规石蜡包埋组织及7例正常肺组织中的E-cad和γ-cat蛋白的表达.结果:在43例NSCLC中,E-cad和γ-cat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58.1%和67.4%,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P<0.01).伴有淋巴结转移及TNM Ⅲ期组E-cad异常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及TNM Ⅰ、Ⅱ期组(P<0.01);腺癌组织及伴有淋巴结转移组γ-cat异常表达率明显高于鳞癌组织及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E-cad和γ-cat异常表达者生存时间明显少于正常表达者(中位生存时间,16 vs 35个月,P<0.01;20 vs 32个月,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和E-cad表达情况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E-cad表达情况与γ-cat表达情况显著相关(r=0.416,P=0.007).联合分析E-cad、γ-cat发现,E-cad和γ-cat两种蛋白均正常表达组与只有E-cad或γ-cat一种蛋白正常表达组相比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较低(P<0.01)、生存期较长(中位生存时间,45 vs 20个月,P<0.01).结论:E-cad和γ-cat蛋白表达与NSCLC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关系密切,可作为评估NSCLC进展及预后判断的有价值的指标.联合检测两种蛋白有助于提高判断NSCLC淋巴结转移情况及预后分析的准确性.
作者:岳峰涛;陈健;梁景仁;王鸿雁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比较吉西他滨(gemcitabine)联合顺铂(cisplatin)、卡铂(carboplatin)和奥沙利铂(oxaliplatin)三种化疗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经病理和细胞学证实的64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吉西他滨+顺铂(gemcitabine+cisplatin,Gcis)、吉西他滨+卡铂(gemcitabine+carboplatin,Gcarb)和吉西他滨+奥沙利铂(gemcitabine+oxaliplatin,GLOHP)三组.三组均选用吉西他滨1 000 mg/m2静脉滴注第1、8天.GCis组:顺铂7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GCarb组:卡铂AUC 4~6(初治6,复治4~5),静脉滴注,第1天;GLOHP组:奥沙利铂LOHP 130mg/m2静脉滴注,第1天.三组均21天为一周期,连续使用2~3周期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Gcis、Gcarb、GLOHP三种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率分别为52.38%(11/21)、50.00%(10/20)和60.87%(14/23)(P>0.05).三种方案毒副反应主要为可耐受的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脱发和外周神经毒性等.结论:吉西他滨联合三种不同铂类的化疗方案均为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较为安全有效的化疗方案.
作者:姚成才;林丛尧;安公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Survivin在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突变型p53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乳腺癌组织,60例癌旁乳腺正常组织中Survivin和p53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60例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8.33%,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5.00%)(P<0.05),Survivin在p53阳性的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p53阴性组,Survivin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状况无显著相关.结论: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上调与乳腺癌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其表达与p53基因突变显著相关,两者可能协同作用参与乳腺癌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李梅;陈芸;张丽娟;胡早秀;杨承纲 刊期: 200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