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再分化在16例甲状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许建林;谢小伟;赵华;袁梦晖;施常备

关键词:全反式维甲酸, 甲状腺癌, 再分化
摘要: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放射性碘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1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患者,131I治疗中转移灶不摄取或轻度摄取131I,服ATRA 2个月后再行131I治疗,7天后SPECT显像,对转移灶部位进行感兴趣区(ROI)计数,并和ATRA治疗前SPECT显像进行比较,评价ATRA治疗前后131I摄取变化情况.结果:16例患者服用ATRA后,其中7例131I摄取增加,治疗有效率43.7%.结论:ATRA治疗能促进部分失分化DTC细胞的再分化.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鼻咽癌发生发展相关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鼻咽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癌基因的激活与抑癌基因的失活及其相互作用所致的平衡失调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基础.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与鼻咽癌相关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研究日益深入.本文拟对这些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以及相关候选癌基因和候选抑癌基因的研究近况作一综述.

    作者:丁洁琼;何志巍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乳腺癌术后60C0放疗摆位的质量控制

    目的:通过自制乳腺癌术后放疗稳定器达到摆位的质量控制.方法:要求体位为仰卧位(相当于立正位)分别按常规组和稳定组以不同的摆位进行测量;自制稳定器板置患者背后,稳定器手柄与患者上肢垂直并使患侧上肢外展90°,记好相关标记,弯曲肘关节,手握稳定器手柄;模拟定位机定位,确定放疗界线,水平仪确定前胸向上水平位以内线确定移位状况,把放射用角尺短臂按要求置于体下,长臂紧贴体侧,用带标记线向健侧延伸,用小米尺测量超过切线外健侧.头部按摆位要求确定角度并固定,用角尺(带活动卡者)将头按要求卡在短臂与活动卡之间,卡外靠8cm×8cm×8cm大小的铅块.常规组:胸壁患侧手抱头或抓耳,患侧锁骨上、下、腋下野,双手置于双侧髂前上脊上,头不作固定,测量方法同稳定器组.结果:胸壁切线野:常规摆位3min后即100%出现明显的射野误差,随时间的延长越明显,10min后患者出现自主移动.而稳定器组则无1例出现.结论:1、常规摆位很难保证乳腺癌术后60C0放疗摆位的质量控制2、自制稳定器可较好的保证乳腺癌术后60C0放疗摆位的质量控制.

    作者:赵缠均;亓芳迎;张玉丽;何晓丽;马小侠;朱姣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儿童鼻咽癌远期疗效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鼻咽癌的远期治疗效果并探讨其治疗策略.方法:1986年~2000年本院收治的儿童鼻咽癌35例,单纯放疗18例(RT组),诱导化疗+放疗17例(C+RT组);放疗剂量≤60 Gy 13例,>60 Gy 22例.治疗后失败13例,均予以补救性化疗±放疗.结果:儿童鼻咽癌占同期治疗的所有鼻咽癌患者的0.4%,病理以低分化鳞癌为主,占94.1%,人院时Ⅲ+ⅣV期占88.6%,全组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为57.1%.C+RT组与RT组相比,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明显增高,(94.1% vs 44.4%,P=0.003),从而提高OS(76.5% vs 38.9%,P=0.04).肿瘤剂量>60Gy的5年局部无复发率(locally relapse-free survival,LFRS)及OS均优于≤60 Gy的患者,LFRS分别为72.7% vs 30.8%,P=0.02,OS分别为90.9% vs 53.8%,P=0.004.治疗后失败率37.1%,再治疗后平均继续生存32个月.严重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14.3%,均发生于>60Gy的患者,而且80%见于C+RT组.结论:儿童鼻咽癌预后较好,尽管人院时多数已属晚期.诱导化疗可以减低远处转移率,从而提高总生存率.肿瘤剂量以>60Gy为宜,为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剂量不宜过高,建议60Gy~65Gy.治疗失败患者经积极补救治疗仍可望获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陈建武;潘建基;林少俊;杨凌;陈梅;郑崴;陈传本;张春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胰腺类癌1例并文献复习

    1 病例患者女,53岁.四个月前体检时B超发现胰腺体尾部囊肿,患者拒绝手术治疗,近三个月来自觉上腹部餐后闷胀不适感伴恶心反酸,近几日来上腹部持续性隐痛,阵发性加剧,食欲减退,乏力,为进一步诊治入院.病程中无发热、黄疸,无腹泻、黑便,体重无明显变化.

    作者:杜娟;钱晓萍;刘宝瑞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手术加吉西他滨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胰腺癌56例

    目的:探讨手术加吉西他滨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胰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01年3月~2003年3月收治的中晚期胰腺癌病人56例,采用姑息手术加泵植入区域化疗健择为主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结果:行姑息手术加术后以健择为主的化疗方案的患者,分别生存0.5~3年,中位生存期19个月.复发和转移率19.64%,未出现治疗相关死亡及Ⅳ度不良反应.结论:该方法治疗中晚期胰腺癌有效、安全和低毒,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姜凤元;陈晓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输血对血浆细胞粘附特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输血对血浆细胞粘附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分析法,收集31例恶性肿瘤患者、62例非肿瘤患者输血前后血浆,做体外细胞粘附试验.结果:输血后血浆细胞粘附特性明显高于输血前,输血可以提高血浆细胞粘附特性.结论:血浆细胞粘附特性增高可能促进肿瘤转移,因此输血可能促进转移的发生,肿瘤患者应尽量避免输全血和血浆.

    作者:陈敬华;焦顺昌;魏秀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癌症患者化疗前后疲劳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调查肿瘤患者化疗前后疲劳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翻译的FSI量表及自行编制的疾病及一般情况登记表,对121例住院肿瘤患者进行面对面问卷式调查,计算FSI量表各维度得分,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肿瘤病人化疗前不同性别、不同肿瘤分期疲劳评分有明显差异(P<0.05).化疗后疲劳评分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使用不同化疗方案的患者化疗后疲劳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化疗过程中有恶心呕吐症状者化疗后疲劳各维度评分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肿瘤病人化疗后疲劳评分明显增高.女性、肿瘤分期晚、联合化疗、化疗中有恶心呕吐症状疲劳评分较高,不同的化疗药物所导致的疲劳程度不同.

    作者:杨守梅;陈磊;潘跃银;郝吉庆;熊福星;陈振东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EP方案与PC方案治疗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EP方案与PC方案治疗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93例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分为EP方案组应用足叶乙甙加顺铂静脉滴注,PC方案组应用紫杉醇加卡铂静脉滴注,21天为1个周期,4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EP组45例,有效率14/45(31.1%),PC组48例,缓解率17/48(35.4%),中位生存时间(MST)EP组9.1个月,PC组8.9个月,1年生存率EP组34.3%,PC组30.8%,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骨髓抑制及消化道症状主要为毒性反应,差异无显著(P>0.05).结论:EP方案与PC方案相比生存率无差异.然而紫杉醇加卡铂组有较好的生活质量,毒副作用均可耐受.

    作者:王慧智;张宇;高源;桑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孪生姐妹同年患胃癌的病例报道

    延安市子长县人民医院于2006年2月和11月分别收治两例胃癌患者,系同卵双生的孪生姐妹,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彦玲;李慧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1 病历报告患者,女,22岁,因体检发现胰腺肿物3周入院.既往健康.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

    作者:刘星野;周默巍;王军;丁保锋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Hugl-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人源幼虫巨大致死性基因Hugl-1基因表达与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病理生理特征的关系,探讨Hugl-1基因表达与肺癌肿瘤细胞发生、侵袭的相关性.方法:对50例NSCLC标本(含癌旁组织)和1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SP法检测Hugl-1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应用RT-PCR方法检测NSCLC中Hugl-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肺癌肿瘤组织中Hugl-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和肺良性病变组织(P<0.05).肺癌组织中Hugl-1基因表达水平降低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程度存在相关性(P<0.05),与肺癌组织学类型、细胞分化程度以及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结论:Hugl-1基因表达下降与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关.

    作者:杨勇;邹良建;周栋;郎希龙;金海;黄盛东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小儿体表血管瘤

    目的:研究无水酒精局部注射治疗小儿浅表血管瘤的临床经验.方法:自1986年10月至2005年5月,在门诊外科以95%酒精注入治疗小儿血管瘤558例.结果:336例经一个疗程注射治愈,占60.21%;127例经2个疗程注射治愈,占22.76%;60例好转,占10.75%;35例无效,占6.27%;好转及无效病例均转手术切除治愈,占17.03%.无明显毒副作用,无感染、局部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局部注射无水酒精安全、副作用小、损伤小、治愈率高,容易被患者家属接受,可用于小儿体表点状或片状血管瘤的治疗.

    作者:徐建来;赵俊峰;王荣;史松;张道维;白晓斌;刘浩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MMED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MMED化疗方案治疗B淋巴细胞来源的复发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4年9月至2006年9月我科收治的10例复发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16例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免疫分型均为B细胞来源,接受MMED(米托蒽醌6mg/d静滴,第1天到第3天,甲氨喋呤100mg/d静滴,第1天和第8天;足叶乙甙100mg/d静滴,第1天到第5天;地塞米松10mg/d静滴,第1天到第8天)方案化疗.结果:复发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率30.0%,部分缓解率50.0%,总有效率80%.难治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完全缓解率37.5%,部分缓解率50.0%,总有效率87.5%.主要不良反应为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无口腔黏膜溃疡发生,脏器毒性反应轻微.结论:MMED化疗方案对B淋巴细胞来源的复发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非霍奇金淋巴瘤有较好的疗效,毒性反应轻微.

    作者:赵万红;张王刚;曹星梅;陈银霞;何爱丽;黄芳;刘捷;马肖容;王剑利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右主支气管软骨瘤微波电灼1例报道

    支气管软骨瘤来源于气管、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的软骨,属于罕见的良性肿瘤.软骨瘤呈椭圆形或圆形,可有分叶,质地较硬,软骨瘤在支气管内生长缓慢,临床症状不明显,当肿瘤增大影响支气管内分泌物引流时可造成阻塞远端肺组织继发性感染[1].我院收治的1例完全阻塞右主支气管,其根部瘤蒂起源于右上叶支气管,经多次微波电灼后,阻塞气道完全通畅,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开宇;滕琳;甄永强;刘婷;魏蕾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39例早期宫颈癌根治术的并发症分析

    目的:分析宫颈癌根治术的并发症及降低并发症的方法.方法:39例早期宫颈癌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其中临床分期ⅠA期4例,占10.25%;ⅠB期23例,占58.97%;ⅡA期12例,占30.76%.鳞癌34例,占87.18%,腺癌和腺鳞癌5例,占12.82%.结果:发生手术并发症9例,发生率为23.07%.手术并发症主要为尿潴留、淋巴囊肿、腹部伤口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5.38%、12.82%、5.12%.结论:熟悉盆腔解剖,提高手术熟练程度,术中仔细操作,术后使用广谱抗生素,加强护理,及早发现并处理并发症的前兆表现,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尹红;秦云;张娟;王仲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24例中晚期宫颈癌盆腔四野盒式体外照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晚期宫颈癌盆腔四野盒式照射的临床价值.方法:47例中晚期宫颈癌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4例,采用盆腔四野(前/后及左/右野)盒式照射,DT46~50Gy,每天一对对穿野照射,每野1Gy,每天2Gy,前后野与左右野剂量权重:1.3~1.5:1.同期后装治疗.对照组23例,采用盆腔前后野对穿照射,DT46~50Gy,每天2野,每野1Gy,两野剂量权重:1:1.同期后装治疗.结果:下消化道、膀胱、腹壁皮肤等急性放射反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而两组近期疗效及血液系统急性放射反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宫颈癌盆腔四野盒式照射靶区剂量分布均匀,小肠、直肠、膀胱剂量低,放射反应小.

    作者:王会霞;燕归如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盆腔放疗中摆位误差的调整探讨

    在患者放射治疗中医生和物理师精确设计、精确定位后需要技术员精确实施治疗,因此,摆位的精度至关重要,特别是近年来适形放射治疗与调强放射治疗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要使靶区得到满意的照射,重要的组织和器官得到很好的保护,摆位技术成为治疗质量的后保证.

    作者:邱梅;傅深;孙宜;陆耀红;刘殳;张志红;董霞敏;王美芳;王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热疗加局部用药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41例临床观察

    恶性胸、腹腔积液是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大量胸、腹腔积液可引起呼吸循环障碍,严重损害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积极处理恶性胸腹腔积液就成为改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期,提高其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本人自2003年3月至2006年10月采用热疗加局部用药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41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韩金声;盛翠萍;梁传新;杨岩丽;黄锡英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鼻咽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MRI分析

    目的:探讨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方法:收集2005年10月至2006年8月经病理证实初诊的鼻咽癌204例,全部经鼻咽部和颈部MRI扫描,采用2003年RTOG推荐的颈部淋巴结的分区标准,分析鼻咽癌淋巴结的转移规律.结果:204例中185例(90.7%)伴淋巴结转移,其中4例(2.2%)仅有咽后淋巴结转移,48例(25.9%)仅有颈部淋巴结转移,133例(71.9%)为咽后及颈部淋巴结均有转移.在各区的分布是Ⅰ a 区0例,Ⅰ b区12例(6.5%),Ⅱa区77例(41.6%),Ⅱb区179例(96.8%),Ⅲ区67例(36.2%),Ⅳ区21 例(11.4%),V区59例(31.9%),Ⅵ区0例,咽后区137例(74.1%),耳前区2例(1.1%).1例(0.5%)发生跳跃性转移.不同T分期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局部早期(T1~T2)和局部晚期(T3~T4)病变淋巴结转移分布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咽后淋巴结转移与T、N分期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率高,以咽后淋巴结、颈上深组淋巴结多见,跳跃性转移低.不同T分期淋巴结转移率无明显差别,淋巴结转移的分布与T分期无关.咽后淋巴结转移与T、N分期无关.

    作者:钟伟铭;梁锦辉;高健全;谢艺才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升荣胶囊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升荣胶囊联合草酸铂+CF+5-FU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方法:64例晚期大肠癌患者,分为治疗组(34例,升荣胶囊联合化疗)和对照组(30例,单纯化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受益率(CR+PR+SD)分别为88.2%和60.0%(P<0.05),9个月及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1.5%,74.6%和67.3%,45.8%(P<0.05).升荣胶囊可提高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杀伤肿瘤细胞,降低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缓解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升荣胶囊联合草酸铂+CF+5-FU治疗晚期大肠癌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相建国;崔祥滨;范志刚;唐凤珍;李曾;李煜庆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