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金声;盛翠萍;梁传新;杨岩丽;黄锡英
目的:比较EP方案与PC方案治疗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93例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分为EP方案组应用足叶乙甙加顺铂静脉滴注,PC方案组应用紫杉醇加卡铂静脉滴注,21天为1个周期,4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EP组45例,有效率14/45(31.1%),PC组48例,缓解率17/48(35.4%),中位生存时间(MST)EP组9.1个月,PC组8.9个月,1年生存率EP组34.3%,PC组30.8%,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骨髓抑制及消化道症状主要为毒性反应,差异无显著(P>0.05).结论:EP方案与PC方案相比生存率无差异.然而紫杉醇加卡铂组有较好的生活质量,毒副作用均可耐受.
作者:王慧智;张宇;高源;桑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效果,TD 38Gy~48Gy/7~12次/2.5~3周.同期30例肝动脉介入+碘油栓塞作为对照.结果:对照组近期疗效有效率70.0%(21/30),观察组78.9%(15/19);对照组与观察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3.3%、26.7%、13.3%,73.7%、42.2%、21.1%.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疗效不亚于动脉介入+碘油栓塞,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智策;许建林;朱姣;卢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比较国产与进口多西紫杉醇应用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应用含国产多西紫杉醇(艾素)与进口多西紫杉醇(泰索帝)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的69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化疗方案为TAC(多西紫杉醇+表阿霉素+环磷酰胺),28天为1个周期,化疗2周期后手术,国产与进口组患者分别为35和34例.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2个周期化疗,两组均无疾病进展病例.其中国产组3例(8.6%)获得完全缓解(CR),26例(74.3%)部分缓解(PR),6例(17.1%)病变稳定(SD);进口组CR 4例(11.%),PR 25例(73.5%),SD 5例(14.7%).国产与进口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9%和85.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无不能耐受不良反应而退出治疗病例.不良反应主要有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脱发、神经毒性和过敏反应等.国产与进口组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均为100%,Ⅲ度以上发生率分别为38.6%(27/70)、54.4%(38/68),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不良反应两组相似.结论:国产多西紫杉醇应用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容易处理,与进口多西紫杉醇相似,且价格远低于进口多西紫杉醇,值得推广.
作者:代志军;王西京;刘小旭;桂琳;董济民;康华峰;管海涛;薛锋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支气管软骨瘤来源于气管、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的软骨,属于罕见的良性肿瘤.软骨瘤呈椭圆形或圆形,可有分叶,质地较硬,软骨瘤在支气管内生长缓慢,临床症状不明显,当肿瘤增大影响支气管内分泌物引流时可造成阻塞远端肺组织继发性感染[1].我院收治的1例完全阻塞右主支气管,其根部瘤蒂起源于右上叶支气管,经多次微波电灼后,阻塞气道完全通畅,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开宇;滕琳;甄永强;刘婷;魏蕾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比较乳腺癌保乳手术与常规改良根治手术术后患者心理社会状况的差异.方法:应用临床心理问卷(EPQ,SCL-90)评定经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在人格特征、应付方式及心身健康的状况,共35例;并与40例经常规改良根治手术患者相比较.结果:保乳手术组术后SCL-90除恐怖因子外其他因子评分均高于改良根治手术组,具有显著性差异;EPQ评分中N分、消极应付方式均分显著高于对照组,E分、积极应付方式均分则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P与L分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保乳手术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心理社会状况有改善作用.
作者:朱江;陈楠;宋张骏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手术加吉西他滨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胰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01年3月~2003年3月收治的中晚期胰腺癌病人56例,采用姑息手术加泵植入区域化疗健择为主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结果:行姑息手术加术后以健择为主的化疗方案的患者,分别生存0.5~3年,中位生存期19个月.复发和转移率19.64%,未出现治疗相关死亡及Ⅳ度不良反应.结论:该方法治疗中晚期胰腺癌有效、安全和低毒,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姜凤元;陈晓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脑膜瘤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像相关因素.方法:对20例复发性和98例非复发性脑膜瘤的临床资料、CT、MRI影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蕈形及结节形者肿瘤复发率显著高于圆形者(P<0.01);中度和重度水肿组复发率显著高于无水肿和轻度水肿组(P<0.05);无钙化肿瘤复发率显著高于有钙化肿瘤(P<0.01);骨质溶解肿瘤复发率显著高于骨质增生肿瘤(P<0.01);有肿瘤内坏死复发率显著高于无肿瘤内坏死肿瘤(P<0.01);非均一强化肿瘤复发率显著高于有均一强化肿瘤(P<0.01).结论:CT、MRI表现为蕈形及结节形者、严重瘤周水肿、无钙化、周围骨质溶解、肿瘤内坏死及肿瘤非均一强化者具有较高的术后复发率.复发率的高低顺序依次为周围骨质溶解、肿瘤内坏死、蕈形及结节形者、肿瘤非均一强化、无钙化、严重瘤周水肿.其中有周围骨质溶解者复发率远远高于其它(P<0.01).
作者:贾栋;高国栋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淋巴结显示液在恶性肿瘤淋巴结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4例恶性肿瘤根治术标本随机分组采用淋巴结显液法和透明法检查淋巴结.结果:淋巴结显示液法62例标本共检出淋巴结1759枚,平均每例28.37枚,38例有淋巴结转移,转移率61.3%;转移淋巴结132枚,转移度7.50%.对照组透明法共检出淋巴结1732枚,平均每例27.94枚,39例有淋巴结转移,转移率62.9%,128枚淋巴结有转移,转移度7.39%.两方法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淋巴结显示液法仅需时1~2天,透明法则需耗时7~14天.结论:淋巴结显示液法是一种快速、简易、价廉的淋巴结检查技术,准确性和彻底性不亚于透明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命文;李理;吴勇军;张洪武;李双洋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γ-干扰素(IFN-γ)对人喉癌细胞株Hep-2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IFN-γ以不同浓度[(1、10、100、1000、10000)U/ml]、不同作用时间[(0、12、24、36、48、60、72)h]作用于Hep-2细胞,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法测定IFN-γ(1000U/ml)不同作用时间[(0、2、6、12、24、36、48、60、72)h]细胞bFGFmRNA含量;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测定与Realtime-PCR相同药物剂量和作用时间细胞培养上清液和细胞浆中bFGF蛋白含量.结果:细胞生长受到抑制,以高剂量组表现为明显.不同浓度(1、10、100、1000、10000 U/ml)IFN-γ作用不同时间[(0、12、24、36、48、60、72)h]后,从48 h开始,(100、1 000、10 000)U/ml的IFN-γ对Hep-2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不随着浓度的增加而成正比.1000U/mlIFN-γ作用后,在2h后与对照组比,bFGFmRNA表达上调,差异有显著性(P<0.05),特别是48h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1 000U/mlIFN-γ作用48h后,与对照组比较,Hep-2细胞浆中的棕色颗粒明显增多.结论:IFN-γ抑制Hep-2细胞分泌bFGF却,不抑制其合成.
作者:陈婕;周佳青;王家东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后获得性肺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8个可能对化疗后获得性肺炎产生影响的研究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对我院2003年6月~2006年6月期间收治的76例晚期NSCLC化疗后获得性肺炎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超过60岁、吸烟史、基础疾病、肿瘤压迫气道、重度骨髓抑制是晚期NSCLC化疗后获得性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选择化疗方案时,应综合考虑以上因素,降低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
作者:邓晓芳;张秀萍;徐岗;黄赖机;邓瑾;蔡霞;冼乐武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康莱特联合化疗药物健择抑制人肺腺癌细胞95D生长的作用,同时寻找康莱特联合化疗药物健择作用的佳时机.方法:采用MTT比色法进行检测.结果:康莱特单药对人肺腺癌95D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联合健择的抑制率高于单药组;康莱特先于健择加入对95D的抑制强.结论:康莱特体外对肺癌细胞有抗肿瘤和化疗增敏作用;康莱特先于健择加入对95D的抑制强.
作者:李瑛;焦顺昌;戴广海;孙胜杰;魏秀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宫颈癌根治术的并发症及降低并发症的方法.方法:39例早期宫颈癌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其中临床分期ⅠA期4例,占10.25%;ⅠB期23例,占58.97%;ⅡA期12例,占30.76%.鳞癌34例,占87.18%,腺癌和腺鳞癌5例,占12.82%.结果:发生手术并发症9例,发生率为23.07%.手术并发症主要为尿潴留、淋巴囊肿、腹部伤口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5.38%、12.82%、5.12%.结论:熟悉盆腔解剖,提高手术熟练程度,术中仔细操作,术后使用广谱抗生素,加强护理,及早发现并处理并发症的前兆表现,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尹红;秦云;张娟;王仲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PDT)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以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为研究对象,以血卟啉衍生物(HpD)为光敏剂,630nm波长的激光为光源,MTT法绘制MDA-MB-231PDT后不同时间的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PDT对人乳腺癌细胞阻滞的细胞周期,免疫组化观察PDT对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影响.结果:生长曲线示PDT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DT作用后早期(12h)G0/G1期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呈时间依赖性变化;免疫组化示:实验组PDT后各时间段PCNA阳性细胞蛋白表达率较对照组阳性表达率明显下降(P<0.01).结论:光动力疗法可阻滞人乳腺癌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PDT阻滞细胞于G0/G1期和降低PCNA的表达有关.
作者:蔡君;叶青青;李晶晶;杨继元;刘剑仑;黄卓正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鸡血藤升白汤对放疗引起的小鼠骨髓抑制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成年雌性Bal b/c小鼠32只,全身均匀照射DT550cGy引起小鼠放疗所致的骨髓抑制模型,造模后4小时内开始服用鸡血藤升白方汤药(简称鸡血藤升白汤),随机分作4组:对照组:8只,灌胃纯净水250 mg/kg体重,低剂量组:8只,灌胃鸡血藤升白汤150mg/kg体重,中剂量组:8只,灌胃鸡血藤升白汤250mg/kg体重,高剂量组:8只,灌胃鸡血藤升白汤350mg/kg体重,每日2次,早晚各1次,中间间隔10小时,连续用药7天.照射前1天、及给药后第7天、13天、19天、25天、31天分别检测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量.结果:骨髓抑制后小鼠白细胞明显下降,照射后1周为明显;服药后2~3周白细胞明显恢复,中剂量组较其他各组有显著性差异,第四周基本恢复正常,鸡血藤升白汤明显促进外周血白细胞数量恢复.结论:鸡血藤升白方对放疗引起的小鼠骨髓抑制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作者:马缠过;曹小菊;卫雪贞;郭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方法:收集2005年10月至2006年8月经病理证实初诊的鼻咽癌204例,全部经鼻咽部和颈部MRI扫描,采用2003年RTOG推荐的颈部淋巴结的分区标准,分析鼻咽癌淋巴结的转移规律.结果:204例中185例(90.7%)伴淋巴结转移,其中4例(2.2%)仅有咽后淋巴结转移,48例(25.9%)仅有颈部淋巴结转移,133例(71.9%)为咽后及颈部淋巴结均有转移.在各区的分布是Ⅰ a 区0例,Ⅰ b区12例(6.5%),Ⅱa区77例(41.6%),Ⅱb区179例(96.8%),Ⅲ区67例(36.2%),Ⅳ区21 例(11.4%),V区59例(31.9%),Ⅵ区0例,咽后区137例(74.1%),耳前区2例(1.1%).1例(0.5%)发生跳跃性转移.不同T分期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局部早期(T1~T2)和局部晚期(T3~T4)病变淋巴结转移分布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咽后淋巴结转移与T、N分期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率高,以咽后淋巴结、颈上深组淋巴结多见,跳跃性转移低.不同T分期淋巴结转移率无明显差别,淋巴结转移的分布与T分期无关.咽后淋巴结转移与T、N分期无关.
作者:钟伟铭;梁锦辉;高健全;谢艺才 刊期: 2007年第10期
1 病例摘要患者男,70岁,退休工人,因腹泻1月、进食后上腹部胀满不适10天住院.查体:HR 74次/分,BP110/80 mmHg,神志清,精神差,营养差,腹部稍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
作者:周灿;陈武科;刘大鹏;张勇;王柯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X线及CT诊断周围型肺癌50例,经纤维气管镜观察、活检及刷检明确诊断.结果:肺癌20例、小细胞癌10例、鳞癌5例.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对周围肺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白桦;侯敏全 刊期: 2007年第10期
1 病历报告患者,女,22岁,因体检发现胰腺肿物3周入院.既往健康.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
作者:刘星野;周默巍;王军;丁保锋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乳腺癌X线表现,提高乳腺癌X线诊断水平.方法:对46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X线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中肿块影28例,微小钙化14例,局限浸润7例,结构紊乱5例、乳管造影乳管不规则、管腔截断、显影间断2例,皮肤局限性增厚9例,乳头下陷及漏斗征7例,血管增多增粗15例,大导管征7例、腋下淋巴结13例.结论:钼靶乳腺X线摄影是诊断乳腺癌的主要方法.肿块和微小钙化是乳腺癌主要X线征象,局限浸润、结构紊乱为不典型征象.对乳头溢液者行导管造影,结合间接征象,综合分析,可提高诊断率.
作者:梁晓燕;樊民义;黄范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1 资料患者,女,45岁,因发现右颈前肿物半月伴喘憋症状9天收入院.既往体健,无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右锁骨上窝触及一直径约2cm肿大淋巴结,质硬,界清,无压痛,不活动,余组未触及.右颈前触及一直径约3cm肿物,质中,界清,无压痛,随吞咽活动.腹部彩超未见异常,颈部彩超:甲状腺右叶可见大小1.6cm×1.1cm低回声反射区,边界欠清,回声不均匀,内部点状钙化伴声影,血流信号丰富.甲状腺左叶下极可见0.5cm×0.4cm低回声反射区,边界欠清,回声不均匀,内部点状钙化伴声影,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作者:王海龙;陈立军;洪立立;刘名龙 刊期: 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