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天;王麦绒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生存率低,化疗或放疗效果不理想,但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胰腺癌是我国治疗胰腺癌的优势.康莱特注射液(KLT)是我国自行开发的抗肿瘤中药.动物实验表明,康莱特注射液与健择或氟尿嘧啶联合治疗胰腺癌具有协同效应,具有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在治疗上有极大潜力,是一个有广阔应用前景的中药.
作者:王晓东;李妍延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评价国产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2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GP方案化疗:GEM 1000mg/m2ivdrip第1、8日,DDP30mg/m2ivdrip第1~3日,21日为1周期.结果:CR 0例,PR 12例,SD14例,PD 2例,总有效率为42.8%,初治、复治各14例,均有6例PR,有效率均为42.8%,不良反应以消化道反应及白细胞、血小板下降为主,均可耐受.结论:国产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疗效,毒副反应可以耐受,可作为一线或二线化疗方案.
作者:屈元姣;彭丽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肺癌肺切除术后肺动脉残端充盈缺损的发生率及其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2003年间132例患者的胸部平扫和增强CT图像,男85例,女47例,平均年龄62.3岁(25岁~80岁).56例行右肺切除手术,76例左肺切除手术.观察增强CT是否出现肺动脉残端充盈缺损、大小、形态和随访CT上的变化.测量平扫和增强CT的CT值.测量肺动脉残端的长度,观察远离肺动脉残端的其他肺动脉内是否出现血栓.结果:肺动脉残端的充盈缺损见于17例肺癌肺切除患者(12.9%),充盈缺损局限于血管腔内,右侧肺动脉残端充盈缺损发生率为26.8%,左侧发生率为2.6%(P<0.001).右肺动脉残端的平均长度长于左侧(P<0.001).平扫和增强CT的CT值无明显变化.随访CT,大部分病灶无变化或缩小.结论:肺癌肺切除术后在CT上出现肺动脉残端充盈缺损并不罕见,原位血栓形成应与肿瘤复发、肺血栓栓塞相鉴别.
作者:韩雪;赵殿江;孙晓楠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晚期胃癌多存在脾虚为本,邪实为标的病机特点,胃肠安方是以健脾为主,辅以清热解毒、软坚化痰的治疗胃癌的临床经验方剂.本研究旨在观察胃肠安方对胃癌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对148例胃癌术后病例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研究.并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胃肠安方对MGC-803细胞株侵袭能力和趋化运动能力的影响.结果:胃肠安方组及中西医结合组胃癌术后1、2、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化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胃癌术后1年转移率,胃肠安组与化疗组,中西医组与化疗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胃肠安组与中西医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0%胃肠安方药物血清处理MGC-803细胞株24h,能明显抑制MGC-803细胞株的侵袭、趋化运动能力.结论:胃肠安方对胃癌术后转移可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胃肠安方能明显抑制MGC-803细胞株的侵袭、趋化运动能力.
作者:沈克平;潘传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Caveolae结构是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的囊状结构脂筏,caveolin蛋白是其标志蛋白.它们与囊泡转运、胆固醇稳态平衡、信号传导、肿瘤耐药、钙通道调控、细胞生长和凋亡等密切相关.Caveolin-1蛋白在不同肿瘤组织中表达变化具有两面性.本文介绍了Caveolae结构和Caveolin-1蛋白的特性和功能.重点综述了Caveolin-1蛋白对恶性肿瘤发生、生长和凋亡的作用.同时分析了一些当前新的认识和假说,并展望了caveolin-1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郑亚民;齐保聚;李非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平消胶囊配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将7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平消胶囊配合NP(NVB+DDP)方案化疗,对照组单用NP方案化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PR+CR)为45.9%,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41.7%,治疗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不良反应明显减轻.结论:平消胶囊配合N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显著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减轻化疗毒副反应.
作者:赵予军;简国庆;吕素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腹主动脉旁转移瘤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腹主动脉旁转移瘤患者31例,γ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γ-刀)20例,X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X-刀)11例.γ-刀选择50%剂量曲线DT2.8~4.5 Gy,3f/w,8~10 f.X-刀选择90%剂量曲线,DT 3.0~4.5 Gy,3f/W,8~10 f.结果:治疗后1年CT瘤体缩小率占62.6%.治疗后腹痛不同程度减轻,治疗1周后减轻19例,占61.29%,治疗后2~3周疼痛症状减轻27例,占87.09%.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FI)肿块周边未见明显血流信号10例,占32.25%,血供减少或散在血流信号者17例,占54.83%,仍有丰富血流信号4例,占12.90%.所有病人治疗过程顺利,无血压下降及休克发生.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腹主动脉旁转移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梁昉;梁军;赵品婷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托瑞米芬(toremifene,TOR)和他莫昔芬(tamoxifen,TAM)对乳腺癌耐阿霉素细胞株MCF7/ADR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RB法测量TOR、TAM对MCF7/ADR细胞的耐药逆转倍数;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测定加入TOR、TAM前后耐药细胞内荧光含量表达变化;Westernblotting检测TOR、TAM对P-gp表达的影响.结果:(5、10、20)μmol/L的TOR和TAM对MCF7/ADR耐药的逆转倍数分别为(1.5、7.0、35.4)倍和(2.0、5.4、30.7)倍,而对MCF7/S细胞没有显著性作用.加入TOR、TAM后,MCF7/ADR细胞内ADR荧光的呈现由核外进入核内,荧光含量亦具浓度依赖性提高.MCF7/S细胞P-gp表达阴性,而MCF/ADR细胞P-gp表达阳性.TOR[(5、10、20)μmol/L]与TAM[(5、10)μmol/L]对MCF7/ADR细胞株中的P-gp表达未产生显著性抑制作用.结论:TOR可明显逆转MCF7/ADR细胞株对ADR的耐药性,增强其细胞毒作用,逆转强度与TAM相当.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对P-gp结构功能的调控来逆转耐药性,而不是通过下调MDR1基因的蛋白水平表达.
作者:王红霞;张凤春;楼丽广;唐卫东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肺癌的2/3以上,就诊时绝大多数系晚期病例,我们选择序贯化放疗模式对功能状态欠佳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对远期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0年1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89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综合治疗的远期疗效.结果:全部病例均随访至2005年6月30日,4例失访,随访率95.5%.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4.0%、27.0%、24.4%.Ⅰ期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2.9%、85.7%、70.0%;Ⅱb期91.7%、30.0%、42.9%;Ⅲa期60.0%、16.7%、14.3%;Ⅲb期50.0%、5.9%、0;Ⅳ期47.8%、6.7%、0.随着临床分期增高,1、3、5年生存率降低,有显著性差异.Ⅰ、Ⅱb、Ⅲa、Ⅲb、Ⅳ期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0、60、14、13、12.5个月.Ⅰ~Ⅱ期手术+化疗±放疗组与化疗+放疗组1、3、5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Ⅲa期、Ⅲb期手术+化疗±放疗组1、3、5年生存率与化疗+放疗组无明显差异.Ⅳ期联合化疗±减症放疗可延长生存期.结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序贯化放疗可缮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作者:宋丽萍;薛颖;刘锐;车少敏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对分别采用自体骨煮沸回植、异体冻存骨移植、成品钛支架植入及个体定制化钛下颌植入等四种不同方法修复下颌骨缺损病例的外形、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为临床合理选择下颌骨修复手段进行探索.方法:收集我院自1997年至2005年期间分别采用自体骨煮沸回植(A组)、异体冻存骨移植(B组)、成品钛支架植入(C组)、个体定制化钛下颌植入(D组)四种不同方法修复下颌骨缺损病例122例,比较外形、功能恢复效果;术后感染、植入体断裂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与D组外形和功能修复效果优于C组和B组(P<0.05).C组和B组之间以及A组和D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形评价达到良好以上者,A组和D组优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感染率:A组7.5%,B组14.3%,C组11.9%,D组0,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植入体断裂率:A组5%,B组42.9%,C组19.0%,D组0,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自体骨煮沸回植和定制化钛下颌修复下颌骨缺损的美观、功能效果明显优于采取异体冻存骨移植和成品钛支架的病例.四种方法在术后感染、植入物断裂等并发症的发病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四种修复方法各有优缺点.决定临床下颌骨缺损功能重建疗效的关键,取决于临床适应证的掌握和手术中细节方面的处理.
作者:何三虎;白岫峰;李刚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单药多西紫杉醇治疗晚期和复发胃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多西紫杉醇35mg/m2/周,静滴,每周1次,连续应用3周,休息1周.每28天为1周期,共2~4周期.结果:全组22例总有效率为45.4%(10/22).12例初治病例有效率为50%(6/12),其中CR1例;10例复治病例有效率为40%(4/10),其中CR 0例.初治和复治病例的中位缓解期分别为6.7个月和4.8个月.血液毒性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45.4%(10/22),其中Ⅲ-Ⅳ度白细胞减少13.6%(3/22).Ⅰ~Ⅲ度口腔黏膜炎18.1%(4/22).结论:单药多西紫杉醇治疗晚期和复发胃癌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少,依从性较好,对治疗晚期和复发胃癌的有一定疗效.
作者:朱宇泽;朱建平;高建飞;饶智国 刊期: 2007年第09期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的血管的生成,血管生成是促血管生成因子与抑制血管生成因子共同调控的结果.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是一个有力的抗血管生成因子,它能通过阻止内皮细胞对各种血管生成因素的刺激反应而抑制血管生长.本文就TSP-1抗血管生成机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李敏;钱晓萍;刘宝瑞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康莱特对晚期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方法:应用康莱特注射液给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静脉注射或胸/腹腔内注射.结果:对晚期恶性肿瘤的近期有效率(CR+PR)46.1%,镇痛有效率73.1%,治疗胸腹腔积液有效率60%.在减轻痛苦、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疗效显著.结论: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应用康莱特既能抑杀癌细胞,又能保护骨髓造血功能,易被晚期患者接受.
作者:王建娜;赵军虎;常渭琴;乔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甲地孕酮在晚期肿瘤化疗期间对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139例晚期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甲地孕酮+化疗;对照组单纯化疗.结果:食量改善情况,治疗组76.1%食量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1%(P<0.01);骨髓抑制情况,治疗组25.3%出现Ⅱ度~Ⅲ度骨髓抑制,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3.6%(P<0.05);KPS改善情况,治疗组KPS评分增加>10分占7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P<0.01).结论:甲地孕酮在晚期肿瘤化疗期间,有明显改善食欲、增加食量,降低化疗引起的胃肠道副反应,保护骨髓,改善一般状况,全面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周海平;刘尧;耿熠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技术已有70年的历史.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和德国开发出超小口径、高生物相容性的柔软导管,大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使该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邹勤;谢娟;陈民宵;张惠;张仙爱;郭晓东;张洁;杨志华;戴晓玲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水飞蓟宾对SMMC-7721细胞的抗增殖作用.方法:MTT法观察对细胞的抑制作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Ki-67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及凋亡;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结果:水飞蓟宾可抑制SMMC-7721的增殖,并降低PCNA、Ki-67的表达及引起细胞G2/M期阻滞,同时诱导凋亡.光镜发现细胞体积缩小,核固缩深染;电镜可见凋亡及凋亡小体.结论:在体外,水飞蓟宾可抑制SMMC-7721细胞的增殖.
作者:任孟军;左国庆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恶性肿瘤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γ刀/X刀)和疗效.方法:2001年6月~2006年8月,应用γ刀/X刀治疗全身肿瘤4030例.随访了2005年8月前满1年的3089例,治疗前随机分组,γ刀组1935例,肿瘤病灶2903个,剂量分割采用36~45 Gy/6-12 f;X刀组1154例,肿瘤病灶1616个,剂量分割为36~45 Gy/8~15 f.结果:总的1年局部控制率(CR+PR)达91.7%;临床获益率(CBR)90.9%;γ刀组和X刀组之间局控率和CBR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各部位肿瘤在放疗期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白细胞、血小板下降;头颈、胸部肿瘤部分出现咳嗽、咽痛、进食不适;部分腹部肿瘤出现轻度恶心、呕吐,无严重肝功能损伤;放射性肺炎8.1%(132/1639)、放射性食道炎1.2%(19/1639)、放射性肠炎5.0%(39/782),两组放疗反应无明显差异,经过对症支持治疗大多数患者均能完成放射治疗.结论:全身γ刀和X刀治疗恶性肿瘤,局控率高,复发率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少,两组之间疗效无显著差异.对早期肿瘤能达到根治,对中、晚期恶性肿瘤可减轻痛苦,延长生命.
作者:梁军;赵品婷;邵秋菊;梁昉;周惠敏;尹永信;韩益民;高宏;袁慧琴 刊期: 2007年第09期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典型的多血管恶性肿瘤.越来越多的实验和临床数据显示,肝细胞肝癌的发展和血管形成有关,而且微血管密度的增加其预后不良.虽然血管形成的分子机制仍未清楚,但血管生成的研究为HCC的治疗和预后判断带来新的希望.现综述有关血管形成和肝细胞肝癌相关的文献.
作者:何志伟;冯英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构建VEGF-C基因RNA干扰(RNAi)的真核细胞表达载体.方法:以VEGF-C为靶基因,以pGenSil-l质粒为载体,设计构建重组体,根据GenBank数据库提供的VEGF-C基因核苷酸序列,按照Tuschl设计原则,选择设计两条带发夹结构的核苷酸序列,克隆到空载体pGenSil-l中,转化DH5α菌株,提取质粒,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将重组的pGenSil-VEGF-C质粒转染LOVO细胞48小时,检测其对LOVO细胞VEGF-C蛋白与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经酶切鉴定筛选出的重组体测序结果与目的序列完全一致,重组载体显著降低Lovo细胞VEGF-C的蛋白和mRNA表达,重组载体构建成功.结论:利用RNAi技术可成功构建抑制VEGF-C表达的小干扰RNA重组体.
作者:周琪;梁后杰;阎晓初;彭秋平;周进明;吴峰;陈龙;边志衡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对比观察胃癌胃镜和病理病灶大小的变化.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月~2005年12月诊治的368例胃癌患者,均经胃镜和病理证实,对比分析胃镜直视下其病灶大小与手术切除后病理病灶大小.结果:胃镜与病理判断基本符合者288例(78.1%),其中完全一致者58例(28%),判断不相符者80例(21.9%).结论:胃镜对病灶大小的判断与实际大小基本一致,但仍有21.9%的判断失误,准确判断胃镜下病灶大小及特点,对外科术式的选择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峰;董雷 刊期: 200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