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IV蛋白酶抑制剂的抗白念珠菌作用

乔建军;石婧;张宏

关键词:白念珠菌, 蛋白酶抑制剂, 天冬氨酸蛋白酶,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摘要:由白念珠菌引起的口咽念珠菌病是HIV感染者常见的机会感染.自从应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以来,HIV感染者口咽念珠菌病的发生率明显下降.HAART降低口咽念珠菌病发病率不仅是由于改善了患者的免疫力,而且还由于HAART中的蛋白酶抑制剂抑制了白念珠菌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的活性、形态转换及其生长过程而发挥其抗念珠菌的作用.本文综述了PI抗白念珠菌的机制.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相关文献
  • 普天春胶囊对恶性肿瘤患者放疗期间免疫调节作用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普天春胶囊对恶性肿瘤患者放疗期间免疫调节的作用.方法将60例恶性肿瘤病人随机分成普天春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放疗前和放疗后分别检查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NK细胞以及血常规.结果两组治疗后CD4、CD4/CD8NK细胞较治疗前升高,CD8值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变明显(P<0.05).结论普天春胶囊可以提高恶性肿瘤放疗期间的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涂青松;黄国生;申良方;唐建兵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WHONET与EXCEL结合在细菌药敏实验数据统计中的应用

    目的为解决临床微生物室的日常工作中药敏实验的数据处理问题.方法提出并举例说明将Excel数据库与WHONET软件结合应用于细菌药敏实验的统计.结果通过将Excel数据库与WHONET软件结合,可以达到使复杂的数据简单化,图形多样化的目的.结论 WHONET与EXCEL结合是一项适用于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使用的统计学方法.

    作者:黄勋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肝硬化对大肠癌肝转移的影响

    目的探讨肝硬化对大肠癌肝转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7月~2003年10月收治的大肠癌患者872例,比较大肠癌并肝硬化患者和大肠癌非肝硬化患者两组肝转移的发生率.结果大肠癌并肝硬化患者肝转移发生率为7.1%(7/98),大肠癌非肝硬化患者肝转移发生率为24.3%(188/774),两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肝硬化可减少大肠癌肝转移的发生.

    作者:李其云;周玲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纳米羟基磷灰石的研究进展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纳米羟基磷灰石的研究也增多.本文对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合成及表面改性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增加对纳米羟基磷灰石的认识.

    作者:江捍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纳米骨修复材料研究进展

    该文对各种类型和性能的纳米骨修复材料的研究现状及新进展进行了总结.纳米骨材料的主要用途是作为细胞外支架和骨折的固定材料,已在组织工程和生物材料研究中显示出优异的生物学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纳米骨材料也存在一些问题,其微观结构、理化性质和毒副作用有待系统深入研究.

    作者:张阳德;李坚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ESWL与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比较

    目的比较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与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TUPL)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结石粉碎率、排净率和并发症.方法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292例,ESWL组132例,TUPL组160例.结果 ESWL组结石一次粉碎率90%(119/132),TUPL组结石一次粉碎率100%(155/155)(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结石排净率分别为78.1%和99.4%(P<0.05);ESWL组的主要并发症为再次治疗率高(18.9%),而输尿管镜组的主要并发症为输尿管狭窄(2.5%).结论 TUPL不仅能作为ESWL失败的替代治疗,还可作为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首选治疗手段.

    作者:金玉明;李萍;邓钊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Ki-67及p27基因产物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中P27和Ki-67的表达与膀胱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用鼠抗人P27单克隆抗体及Ki-67抗原单克隆抗体对7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30例癌旁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TCC中P27表达明显减少,Ki-67指数(Ki-67L1)明显增高;且P27表达与Ki-67指数(Ki-67L1)捉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结论P27和Ki-67LI从细胞和一筹莫展抑制和增殖活性两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肿瘤细胞的侵润能力,联合检测,P27和Ki-67LI对预测膀胱癌的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运涛;汪涌;刘凡;闫庆国;张传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中临床能力考核的调查分析

    临床能力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的核心.如何有效控制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授予质量,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临床能力,是医学教育研究及管理工作者着力探索的问题.本文作者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点工作中临床能力考核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对如何加强临床能力考核,客观、全面地评价临床能力作了探讨.

    作者:陈联英;邬力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高敏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目的前瞻性地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及其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55例正常对照组、72例不伴有DR、40例伴背景型DR和28例伴增殖型DR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四组间的差异;前瞻性的对65例入组时无DR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降糖、降压等措施综合干预,追踪观察6年,观察干预前后眼底、高敏c-反应蛋白动态变化.结果在入组时,2型糖尿病组的血清hs-CR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入组时hs-CH水平在DM组、背景型DR组、增殖型DR组逐渐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入组时无DR的65例DM患者在随访六年后15例发生增殖型DR(DM3组)、29例发生背景型DR(DM2组)、21例未发生DR(DM1组);回顾入组时血清hs-CRP水平DM3组高,DM2组次之,DM1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综合治疗5年后,终点时未发生DR的DM1组血清hs-CRP水平低于入组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发生了DR的DM2组、DM3组终点的血清hs-CRP水平虽较入组时略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在DM组、背景型DR组、增殖型DR组逐渐增高,表明其可能是2型DM和DR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风险并估计其严重程度.

    作者:廖岚;雷闽湘;陈慧玲;郭丽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HIV蛋白酶抑制剂的抗白念珠菌作用

    由白念珠菌引起的口咽念珠菌病是HIV感染者常见的机会感染.自从应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以来,HIV感染者口咽念珠菌病的发生率明显下降.HAART降低口咽念珠菌病发病率不仅是由于改善了患者的免疫力,而且还由于HAART中的蛋白酶抑制剂抑制了白念珠菌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的活性、形态转换及其生长过程而发挥其抗念珠菌的作用.本文综述了PI抗白念珠菌的机制.

    作者:乔建军;石婧;张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影像学特征及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的影像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收集3例经病理证实的PLAM的X线、CT片,由三名医生共同分析影像表现及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3例均为育龄期妇女,影像主要表现为肺部弥漫性网状、囊状改变;均长期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间质纤维化.结论 PLAM在高分辨率CT(HRCT)下具有特征性,在熟悉该病的影像表现基础上结合临床表现全面分析,可减少误诊.

    作者:何国满;谭理连;刘献翼;江小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我院医院感染现患率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通过现患率调查,发现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评价控制效果.方法进行统一培训,采用床旁调查和在架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填写统一的个案调查表,将调查日处于医院感染状态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1 141人,现患率为6.40%,例次感染率为6.75%;感染部位依次为手术部位,下呼吸道,上呼吸道,胃肠道.结论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加强重点科室病区的管理,加强前瞻性监测,控制医院感染的流行与暴发.

    作者:冯丽;吴安华;徐秀华;任南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左炔诺孕酮纳米粒缓释给药系统的研究

    目的运用优化制备工艺,用可生物降解的材料制备性质稳定,缓释的左炔诺孕酮纳米粒(LNG-PBCA-NP).方法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设计实验选出优化实验条件,应用乳化聚合法制备LNG-PBCA-NP,观测粒径大小及分布,测量纳米药物的包封率和含药量,并测定体外释药速率.结果纳米粒粒径为72~170nm,分布均匀,包封率(87.6±0.47)%,控释时间延长.结论制备的LNG-PBCA-NP性质稳定,有明显的缓释性.

    作者:唐小玲;李年丰;潘一峰;方小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腺性膀胱炎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总结腺性膀胱炎的发病特点,提高腺性膀胱炎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9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行抗感染、经尿道电切(TUR)、膀胱内灌注等治疗.结果 29例获得3~60个月随访,其中治愈20例,3例病情无变化,4例于6~12个月内复发,病理检查仍为腺性膀胱炎.结论膀胱镜检查结合组织活检对腺性膀胱炎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TUR加膀胱药物灌注是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徐忠;张楠木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纳米技术在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的现状与展望

    目的介绍21世纪前沿科技--纳米技术在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的现状与展望.方法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从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两方面分别论述.结果纳米技术在肿瘤诊断与治疗中有其巨大优势.结论尚处初级阶段,广泛应用于临床还需多方努力.

    作者:张阳德;张蕾;刘新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腰三横突松解治疗腰腿痛及与血清C-反应蛋白的关系

    目的观察腰三横突松解治疗腰腿痛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与血清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 40位腰腿痛患者通过腰三横突松解治疗后,观察其治疗前、后症状改变情况,并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其治疗前、后及与20例正常人血清CRP的水平变化.结果腰腿痛患者经一个疗程治疗后,腰腿痛症状明显减轻,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腰腿痛患者血清中CRP显著增高(P<0.05),腰三横突松解治疗后血清CRP恢复正常.结论腰腿痛患者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可能存在一些障碍,腰三横突松解治疗可调节腰腿痛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功能.

    作者:章瑛;李家邦;周中焕;周锦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复方维生素B12配合32敷贴治疗术后疤痕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复方维生素B12(维生素B12及硫酸庆大霉素)配合32磷(32P)敷贴治疗术后疤痕的近期疗效.方法以54例传统32P敷贴治疗组为对照,观察58例复方维生素B12联合32P敷贴治疗组的早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复方维生素B12联合32P敷贴治疗组与传统32P敷贴治疗组在美容效果及放射损伤严重程度方面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复方维生素B12配合32P敷贴早期治疗术后疤痕复发率低,辐射损伤程度轻,美容效果好.

    作者:李舜;张金山;张家云;邓咏梅;林炎彬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交锁髓内钉加植骨术治疗股骨胫骨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加植骨术治疗股骨胫骨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的疗效.方法对32例股骨胫骨骨折患者不愈合及延迟愈合患者使用扩髓型交锁髓内钉治疗,10例患者同时行植骨术.结果 32例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8.3~43个月,平均13.4个月,无感染及断钉等现象发生.结论交锁髓内钉固定加植骨术是治疗股骨胫骨干骨折术后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康华;张琥;王锡阳;雷光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更正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丙酸倍氯米松吸入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丙酸倍氯米松雾化吸入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毛支)的疗效.方法将54例毛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丙酸倍氯米松雾化吸入,对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持续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治愈率、改善肺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酸倍氯米松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支疗效确切、方便、安全.

    作者:周晓春;田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