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阳德;李坚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用霉酚酸酯(MMF)治疗进展迅速的慢性重度乙型肝炎以阻断重型肝炎的发生.方法进展迅速的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接受还原型谷胱甘肽、前列腺素E1及新鲜血浆、白蛋白等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MMF治疗.结果MMF治疗组治疗好转率为88.2%(30/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4%(17/26,×2=4.53,P<0.05).治疗组平均住院(19.3±6.3)d,对照组为(27.3±5.8)d,二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t=4.98,P<0.05).治疗组有5.9%(2/34)发展为慢性重型肝炎,对照组重型肝炎发生率为26.9%(7/26),二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x2=5.12,P<0.05).未观察到MMF有明显诱发继发感染、消化道出血及外周血白细胞减少等毒副反应.结论 MMF能安全地用于治疗进展迅速的慢性重度乙型肝炎,能有效地阻止其向慢性重型肝炎发展.
作者:刘国珍;谭德明;刘菲;汪玲;谢建萍;杨永峰;谢玉桃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尿液γ-谷氨酰转移酶(GGT)、溶菌酶(LYS)对肾小球-肾小管损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检测129例正常对照、22例急性肾小球肾炎、34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5例间质性肾炎和34例慢性肾衰患者尿γ-谷氨酰转移酶和溶菌酶活性.采用连续监测法测定尿γ-谷氨酰转移酶活性;应用琼脂平板溶菌法测定尿溶菌酶活性.结果急性肾小球肾炎组、间质性肾炎组尿GGT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慢性肾衰组较正常对照组下降(P<0.01);慢性肾小球肾炎组、间质性肾炎组、慢性肾衰组LYS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GGT联合LYS对肾小球-肾小管损伤检出率为92.38%,与肾活检结果符合率为86.75%.结论尿液γ-谷氨酰转移酶和溶菌酶是诊断肾小球-肾小管损伤灵敏、可靠的指标.
作者:魏丹;丁振若;符祖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该文对各种类型和性能的纳米骨修复材料的研究现状及新进展进行了总结.纳米骨材料的主要用途是作为细胞外支架和骨折的固定材料,已在组织工程和生物材料研究中显示出优异的生物学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纳米骨材料也存在一些问题,其微观结构、理化性质和毒副作用有待系统深入研究.
作者:张阳德;李坚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为解决临床微生物室的日常工作中药敏实验的数据处理问题.方法提出并举例说明将Excel数据库与WHONET软件结合应用于细菌药敏实验的统计.结果通过将Excel数据库与WHONET软件结合,可以达到使复杂的数据简单化,图形多样化的目的.结论 WHONET与EXCEL结合是一项适用于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使用的统计学方法.
作者:黄勋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丙酸倍氯米松雾化吸入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毛支)的疗效.方法将54例毛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丙酸倍氯米松雾化吸入,对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持续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治愈率、改善肺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酸倍氯米松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支疗效确切、方便、安全.
作者:周晓春;田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加植骨术治疗股骨胫骨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的疗效.方法对32例股骨胫骨骨折患者不愈合及延迟愈合患者使用扩髓型交锁髓内钉治疗,10例患者同时行植骨术.结果 32例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8.3~43个月,平均13.4个月,无感染及断钉等现象发生.结论交锁髓内钉固定加植骨术是治疗股骨胫骨干骨折术后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康华;张琥;王锡阳;雷光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纳米羟基磷灰石的研究也增多.本文对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合成及表面改性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增加对纳米羟基磷灰石的认识.
作者:江捍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的影像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收集3例经病理证实的PLAM的X线、CT片,由三名医生共同分析影像表现及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3例均为育龄期妇女,影像主要表现为肺部弥漫性网状、囊状改变;均长期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间质纤维化.结论 PLAM在高分辨率CT(HRCT)下具有特征性,在熟悉该病的影像表现基础上结合临床表现全面分析,可减少误诊.
作者:何国满;谭理连;刘献翼;江小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总结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对1990年7月~2004年7月7例临床确诊的胰腺囊性肿瘤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7例病人中,浆液性囊腺瘤3例,粘液性囊腺瘤1例,囊腺癌3例.1例位于胰头,6例病人均位于胰腺体尾部.全部病人均接受了手术治疗:3例行胰腺体尾加肿块切除术,2例浆液性囊腺瘤行囊肿剥除术,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由于肿瘤广泛转移而仅行活检术.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除1例术后半年死亡外,其余愈后良好.结论临床中胰腺囊性肿瘤常易误诊为假性囊肿,病史询问,影象学检查,囊液分析以及组织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手术切除是唯一的有效治疗方法,预后满意.
作者:刘现明;郭海周;王晓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临床能力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的核心.如何有效控制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授予质量,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临床能力,是医学教育研究及管理工作者着力探索的问题.本文作者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点工作中临床能力考核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对如何加强临床能力考核,客观、全面地评价临床能力作了探讨.
作者:陈联英;邬力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前瞻性地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及其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55例正常对照组、72例不伴有DR、40例伴背景型DR和28例伴增殖型DR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四组间的差异;前瞻性的对65例入组时无DR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降糖、降压等措施综合干预,追踪观察6年,观察干预前后眼底、高敏c-反应蛋白动态变化.结果在入组时,2型糖尿病组的血清hs-CR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入组时hs-CH水平在DM组、背景型DR组、增殖型DR组逐渐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入组时无DR的65例DM患者在随访六年后15例发生增殖型DR(DM3组)、29例发生背景型DR(DM2组)、21例未发生DR(DM1组);回顾入组时血清hs-CRP水平DM3组高,DM2组次之,DM1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综合治疗5年后,终点时未发生DR的DM1组血清hs-CRP水平低于入组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发生了DR的DM2组、DM3组终点的血清hs-CRP水平虽较入组时略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在DM组、背景型DR组、增殖型DR组逐渐增高,表明其可能是2型DM和DR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风险并估计其严重程度.
作者:廖岚;雷闽湘;陈慧玲;郭丽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普天春胶囊对恶性肿瘤患者放疗期间免疫调节的作用.方法将60例恶性肿瘤病人随机分成普天春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放疗前和放疗后分别检查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NK细胞以及血常规.结果两组治疗后CD4、CD4/CD8NK细胞较治疗前升高,CD8值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变明显(P<0.05).结论普天春胶囊可以提高恶性肿瘤放疗期间的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涂青松;黄国生;申良方;唐建兵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通过现患率调查,发现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评价控制效果.方法进行统一培训,采用床旁调查和在架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填写统一的个案调查表,将调查日处于医院感染状态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1 141人,现患率为6.40%,例次感染率为6.75%;感染部位依次为手术部位,下呼吸道,上呼吸道,胃肠道.结论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加强重点科室病区的管理,加强前瞻性监测,控制医院感染的流行与暴发.
作者:冯丽;吴安华;徐秀华;任南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总结腺性膀胱炎的发病特点,提高腺性膀胱炎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9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行抗感染、经尿道电切(TUR)、膀胱内灌注等治疗.结果 29例获得3~60个月随访,其中治愈20例,3例病情无变化,4例于6~12个月内复发,病理检查仍为腺性膀胱炎.结论膀胱镜检查结合组织活检对腺性膀胱炎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TUR加膀胱药物灌注是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徐忠;张楠木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由白念珠菌引起的口咽念珠菌病是HIV感染者常见的机会感染.自从应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以来,HIV感染者口咽念珠菌病的发生率明显下降.HAART降低口咽念珠菌病发病率不仅是由于改善了患者的免疫力,而且还由于HAART中的蛋白酶抑制剂抑制了白念珠菌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的活性、形态转换及其生长过程而发挥其抗念珠菌的作用.本文综述了PI抗白念珠菌的机制.
作者:乔建军;石婧;张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复方维生素B12(维生素B12及硫酸庆大霉素)配合32磷(32P)敷贴治疗术后疤痕的近期疗效.方法以54例传统32P敷贴治疗组为对照,观察58例复方维生素B12联合32P敷贴治疗组的早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复方维生素B12联合32P敷贴治疗组与传统32P敷贴治疗组在美容效果及放射损伤严重程度方面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复方维生素B12配合32P敷贴早期治疗术后疤痕复发率低,辐射损伤程度轻,美容效果好.
作者:李舜;张金山;张家云;邓咏梅;林炎彬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本文介绍了三维超声成像的意义和实现方法,并分析了三维超声图像融合的实现方法.讨论了三维超声发展的发展趋势.
作者:李义兵;邢国泉;余大昆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建立高效,快速的外周血Cytokeratin20(CK20)表达的检测方法,探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的表达与微转移的关系,研究大肠癌与P53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运用荧光监测技术结合RT-PCR,检测36例大肠癌患者术前后不同时间外周血中的CK20的表达,用SSCP技术对大肠癌患者进行P53基因突变检测.结果36例患者术前的外周血中检出CK20表达的有27例,阳性率为75%手术后24h患者外周血中检出CK20表达的有30例,阳性率为83.3%,术后早期化疗结束后仅13例为阳性,阳性率为36%.36表达可以监测癌症微转移的发生,简便快速,检出率高.
作者:郭建平;张阳德;万金花;沈洁;吴贵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对大肠癌肝转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7月~2003年10月收治的大肠癌患者872例,比较大肠癌并肝硬化患者和大肠癌非肝硬化患者两组肝转移的发生率.结果大肠癌并肝硬化患者肝转移发生率为7.1%(7/98),大肠癌非肝硬化患者肝转移发生率为24.3%(188/774),两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肝硬化可减少大肠癌肝转移的发生.
作者:李其云;周玲英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