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颅脑外伤合并脑脂肪栓塞10例诊治体会

王山;卫正洪;郑念东;万晓强

关键词:颅脑外伤, 脂肪栓塞
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合并脑脂肪栓塞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颅脑外伤合并脑脂肪栓塞的诊治经过.结果7例患者治愈,3例死亡.结论颅脑外伤合并长骨骨折患者,伤后及术后早期出现意识障碍加深、呼吸增快、发热等表现,应高度怀疑脑脂肪栓塞,并注意与颅脑外伤继发性损害鉴别.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7例误诊分析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症状复杂,极易延误诊断.现将我院近两年来误诊的小儿IM 7例报道如下.

    作者:周群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27例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误诊原因.方法对原发性支气管肺癌27例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误诊率占同期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病例的11.84%,误诊原因与缺乏对本病的认识、患者症状体征不典型等因素有关.结论应重视肺癌的各种临床征象,对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及时进行X射线(胸片、CT)、纤支镜、脱落细胞学及病理活检等检查.

    作者:何书经;康定理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腹壁缝合针行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腹壁缝合针行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手术效果.方法应用腹壁缝合针为86例患儿行一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5分钟,平均住院时间3天,无并发症,随访1~48月无复发.结论腹壁缝合针行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操作简单,安全美观.

    作者:陈兵;冯金周;樊耘;丁国强;蔡光友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氟康唑联合洗必泰治疗真菌性角膜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氟康唑联合洗必泰溶液点眼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对临床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的17例患者,轻度:口服氟康唑100 mg联合0.2%洗必泰溶液点眼q 2 h;中度:静脉滴注氟康唑100 mg qd联合0.2%氟康唑眼液和0.2%洗必泰溶液q 1 h交替点眼;重度:静脉滴注氟康唑100 mg q 12 h联合0.2%氟康唑眼液和0.2%洗必泰溶液q 1/2 h交替点眼.结果14例治愈(82.3%),2例好转(11.8%),1例无效(6.9%)而行眼球摘除.结论氟康唑联合洗必泰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莫怀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18F-FDG PET-CT在肿瘤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是核医学先进的无创性影像技术.18F-FDGPET-CT的临床应用可以解决肿瘤诊治中的很多难题,如果适应症掌握得当,患者可以从诊治时机上得到很大益处,本文阐述18F-FDGPET-CT诊断肿瘤的原理,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和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近十年来,由于在肿瘤诊治中应用的特殊价值得到肯定,过去仅在发达国家医学研究中心的PET影像技术迅速在全球推广应用于临床.

    作者:宋文忠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肿瘤放射物理的进展

    放射治疗主要用于恶性肿瘤,它与手术、化学药物组成了肿瘤的三大治疗手段.目前经三大治疗手段治疗后的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为45%,其中放射治疗对肿瘤5年生存率的贡献仅次于手术,占18%(40%).21世纪将是以调强适形放射为特色的放射治疗.本文从放射治疗局部失败的原因及相应措施、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及轻离子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通过采用新的或改进的放射治疗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放射治疗对肿瘤治愈率贡献的比例.

    作者:胡逸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血流阻断局部低温肾实质切开取石66例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肾脏多发性、鹿角形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6例肾脏多发性和鹿角形结石进行血流阻断局部低温肾实质切开取石手术治疗.结果本组66例中,一次性取尽结石61例,出院时常规照片发现在肾小盏内残留小结石5例,均小于0.5 cm.漏尿1例,经充分引流,加强抗感染2周后治愈;肾周感染2例;均保存了患者的肾脏.结论本术式操作简单,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少.

    作者:刘裕章;张继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连续小剂量静脉化疗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连续小剂量静脉化疗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15例肿瘤患者采用5-氟脲嘧啶(5-FU)静脉推注加48或72小时连续静脉输注(bolus+CI)方式,输注过程采用心理护理、规范护理操作以及化疗前后护理.结果15例患者进行28例次连续小剂量静脉化疗,输注速度全部符合设计参数,均无明显胃肠道不良反应.结论对连续小剂量静脉化疗患者的整体护理可减轻不良反应,保证化疗顺利完成.

    作者:王盛菊;吴敏;田宏;冯玉琼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合理使用阿片类药物仍然是癌痛治疗的关键问题

    阿片类止痛药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行三阶梯止痛治疗的关键性用药,合理使用阿片类药物是癌症疼痛治疗的关键性技术.本文就阿片类止痛药在癌痛治疗中的地位、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综述.

    作者:于世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影响因素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临床影响因素的关系,以提高冠状动脉造影的阳性率.方法180例患者采用Judkins法,经股动脉穿刺,在多个投射角度作左、右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阳性率47.77%(86/180),累及143支血管,其中,左前降支占41.95%(60/143),右冠状动脉占31.46%(45/143),左回旋支占20.97%(30/143),左主干占5.59%(8/143).结论男性,年龄>50岁,有心肌梗塞、高血压病史、糖尿病、高脂血症、典型心绞痛病史、心电图典型缺血改变者,冠状动脉造影的阳性率明显增高.

    作者:刘涛;陈勇;赖成明;陈世蓉;赵超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复合麻醉用于短小手术50例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用于短小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短小手术患者100例,分为氯胺酮组(K组)和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组(PK组)各50例.入室后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5 mg/kg,手术开始前静脉注射氯胺酮1~2 mg/kg,术中维持:K组用氯胺酮0.5 mg/(kg·h)持续输入至术毕,PK组用异丙酚4~5 mg/(kg·h)、氯胺酮0.5 mg/(kg·h)持续输入至术毕,观察相关指标.结果K组术中及术毕至苏醒期BP、HR明显升高(P<0.05);术中需要追加氯胺酮者K组15例,PK组4例;清醒时间K组(15±7)分钟,PK组(11±5)分钟;K组有2例出现苏醒期躁动.结论异丙酚复合氯胺酮麻醉术中更平稳,苏醒时间短,不良反应少.

    作者:丁德容;周妮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产后抑郁相关因素调查

    目的探讨相关因素对产后抑郁发生的影响,找出与该病关联较强的因素,为预防该病发生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612例住院分娩产妇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以及产妇的一般情况、健康状况、社会支持等条目做问卷调查,通过EPDS量表评分将产妇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对两组观察对象的各个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并计算其OR值,评价各因素与该病发生的关联强度.结果城市农村人口、产前并发症、分娩方式、产后并发症、不良分娩结局、夫妻关系、孕期接受宣教、产后周围人的关心、家庭支持等因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OR均提示这些因素与产后抑郁的发病有关联.结论减少围产期并发症的发生率、重视社会支持等有助于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

    作者:陈润;买文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胺碘酮、慢心律联合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

    目的总结联合应用胺碘酮与慢心律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48例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联合应用胺碘酮与慢心律治疗2周后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效27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93.75%,无效3例,无效率6.25%;治疗前后心电图P-R间期及QRS波群时间均在正常范围,平均Q-T间期无明显延长;无1例发生心衰、猝死等严重后果.结论胺碘酮与慢心律联合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耐受性好,可用于多种心脏病理情况及改善心功能.

    作者:孔洪;舒燕;姜荣建;唐英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群体瓦斯爆炸烧伤救治体会

    目的总结群体瓦斯爆炸烧伤伤员特点及救治经验.方法分析35例瓦斯爆炸烧伤伤员病情变化、伤情特点和治疗重点.结果治愈34例(93.33%),死亡1例,死亡率2.8%.结论掌握瓦斯爆炸烧伤特点并及早处理休克和感染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是成功救治的关键.

    作者:谭嘉韬;宋哲;罗仁甫;张兵;李巍;李峥;王一凡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磺脲类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继发失效临床分析

    目的对瑞格列奈(诺和龙)联合中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DM)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进行评价.方法停用原口服的磺脲类降糖药物(SU),测定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 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后,3餐前口服瑞格列奈,每晚22:00给予皮下注射中效胰岛素诺和灵N.结果治疗前后血糖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瑞格列奈联合中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疗效明显,方法简单,可避免1日多次注射胰岛素.

    作者:李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颅脑外伤合并脑脂肪栓塞10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合并脑脂肪栓塞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颅脑外伤合并脑脂肪栓塞的诊治经过.结果7例患者治愈,3例死亡.结论颅脑外伤合并长骨骨折患者,伤后及术后早期出现意识障碍加深、呼吸增快、发热等表现,应高度怀疑脑脂肪栓塞,并注意与颅脑外伤继发性损害鉴别.

    作者:王山;卫正洪;郑念东;万晓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技术的进展

    近年来放疗技术所取得的显著进步有效地保证和提高了放疗高剂量落在肿瘤靶区内而其周边组织和器官处于低剂量照射.本文重点介绍现代放疗流程、模拟定位技术转变和3DCRT、IMRT等技术优点以及临床应用所取得疗效.介绍图像引导下肿瘤放疗(IGRT)、自适应性放疗(ART)和剂量学引导下放疗(DGRT)的概念和临床应用的初步情况及立体定向放疗(SRT)和立体定向手术(SRS)在脑胶质瘤和脑转移性肿瘤的治疗地位.

    作者:傅小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昏迷患者口腔护理两种开口方法效果比较

    目的寻找昏迷患者安全开口方法,提高口腔护理的成功率及护理效果.方法采用历史对照法,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口腔护理成功率和医源性损伤发生率,所得数据经过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口腔护理成功率(98.6%)明显高于对照组(86.0%),医源性损伤实验组(1.4%)明显低于对照组(6.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改良开口法既能提高口腔护理效果,更体现了爱伤观念.

    作者:张万全;何平;张义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放射治疗在不同肿瘤治疗中的变化

    放射治疗和各种肿瘤治疗手段一样,在不同肿瘤治疗中的地位有所变化.现对放射治疗作用有所下降的肿瘤以及放射治疗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的肿瘤作一介绍.

    作者:殷蔚伯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硫酸镁与山莨菪碱联合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

    目的评价硫酸镁与山莨菪碱(654-2)联合应用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4月的71名喘息性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治疗组(Ⅰ组)37例,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硫酸镁0.1~0.3 g/(kg·d)及654-2 0.2~0.5 mg/(kg·d)稀释后联合静脉滴注,每日1次.常规治疗组(Ⅱ组)34例,给予常规治疗.结果Ⅰ组在退热、平喘、止咳、肺部哮鸣音消失及住院天数与Ⅱ组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Ⅰ组有效率94.6%,Ⅱ组76.4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Ⅰ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硫酸镁与654-2联用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能缩短疗程,提高疗效,且安全可靠.

    作者:刘显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